大家覺得公式相聲夫婦節目怎麼樣?(先不論人品,就看節目內容和效果)?

揚凱正能量


作為一個資深的吃瓜群眾,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公式相聲交大博士夫妻李宏燁,鄭玉這一次又給交大爭光了,他們因為在《相聲有新人》這個節目中大力宣傳自己的“公式相聲”並且被郭德綱懟了幾句而一炮而紅。李宏燁把相聲全部到工學自動化專業的“有限元理論”上,對,是的,你沒有聽錯,是全部!設計出了獨一無二的一套理論,並且出版了多本書籍。利用自己的多年時間,憑藉著公式寫出了1600度段相聲,可以說筆者確實對相聲沒有這麼的熱愛。

當然,筆者認為,也許節目錄制時並沒有那麼針尖對麥芒,而是導演的劇情需要以及後期剪輯,炒作而已,這在後來李宏燁接受媒體採訪時候,也做出瞭解釋。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一次他是紅了!李宏燁曾經自爆,在微博受到了上萬條的網絡暴力,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些可憐。

最近,李宏燁也是有幾段相聲,受到了很高的關注度。《我的大學生活》《大保鏢》一時間,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不管大家能不能接受,但是目前看來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和傳統相聲相比,我覺得他們的相聲獨樹一幟,但是有很多的地方會讓觀眾覺得不太舒服,不知道大家的看法是如何,只是個人覺得不太舒服,比如一上臺的“李宏燁,鄭玉上臺鞠躬”,捧哏有著豐富的語言等等。

個人認為,公式相聲的出發點是好的,讓大家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把搞笑的故事講出來,但是在舞臺上覺得還是有些不合適,或者說這個公式不夠完美!

對此,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評論,感謝轉發。


網遊魅力達人


公式相聲夫婦表演的節目就不是相聲,他們都搞不懂什麼是真正的相聲,就在那借相聲炒作,純屬笑話。關鍵他們的相聲一點都不搞笑,反而挺尷尬。只能說這對公式相聲夫妻臉皮太厚了。

李宏燁不具備相聲演員的基本功

公式博士相聲夫妻當中最出名的是男方李宏燁,因為他是公式相聲的創始人。

李宏燁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是2015級的材料博士。在他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偶然去天津的茶館聽了幾段相聲,便開始對相聲有興趣了。

到了研一的時候,李宏燁與鄭鈺結婚,並且育有一雙兒女。沒多久,李宏燁註冊公司,成立新語相聲俱樂部,開始正式推廣公式相聲。

但是,表演的範圍僅侷限於上海交大的校園內,屬於班級節目水平,始終沒有什麼效果,李宏燁更是默默無聞。

直到2018年,李宏燁參加《相聲有新人》,在舞臺上當眾懟了郭德綱一把,然後刷爆網絡開始走紅,讓觀眾知道了有一個公式相聲這樣的奇葩。

看過李宏燁公式相聲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這根本就不是相聲,一點都不好笑。而且,相聲的4門功課說學逗唱,李宏燁都不具備,他壓根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相聲演員。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說好相聲呢?



很好奇,堂堂的上海交大博士為什麼不幹本行,辛苦讀書那麼多年不去研究科學,為社會做貢獻,反而非要來相聲圈裡面攪和。

公式相聲不是真正的相聲

在公式相聲夫婦的眼中,他們所說的相聲才是真正的相聲,而郭德綱等人所說的相聲並不是相聲。

他們認為公式相聲是在傳統相聲基礎上的創新,把公式理論應用到相聲當中,類似於1+1=2,到某個點上觀眾必須要發笑的那種。



但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有搞懂什麼是真正的相聲。

相聲是一種民間說唱曲藝,以說學逗唱的形式表演,目的是讓觀眾發笑。而素材必須要來源於民眾的生活,讓人產生共鳴。

但公式相聲夫婦所表演的相聲完全脫離了民眾,而是把網上的一些段子胡亂拼湊起來,沒有節奏感,強行製造笑點,結果卻很尷尬。

最關鍵的是,他們兩個人連基本的吐字都不清楚,聽不清楚他們說什麼,儀態也不端莊,看上去精神很不好。



比起郭德綱差太遠了,德雲社的那些當紅相聲演員,哪個不是字正腔圓,包袱不斷,節奏把握的很好。

而李宏燁的相聲完全沒有節奏感,好像是在講笑話一樣。不要以為兩個人站著對話就是說相聲,他們的相聲離傳統的相聲太遠了。

之所以有觀眾會關注他們,是出於好奇心,不覺得他們的公式相聲搞笑,而是覺得他們兩口子特別搞笑。


公式相聲沒有市場

公式相聲是沒有市場的,因為他們不能給觀眾帶來快樂。李宏燁在《相聲有新人》走紅以後不久便開了專場,但上座者寥寥無幾,很是尷尬。

現在的觀眾都在追捧德雲社,只有他們的相聲才是百姓真正喜歡的相聲。而公式相聲不但不受歡迎,反而越來越讓人討厭。


R娛記


單說內容和效果,這還有的談。

公式相聲,就跟李宏燁夫婦兩人的博士頭銜一樣,看著高雅,很難落地。

先說內容:

相聲原本就是出自市井、街邊取悅老百姓的一種娛樂,甚至就連說相聲的人都大字不識一個,就這樣一代代口傳心授,形成了老經驗、老傳統。你硬要把它弄的高雅、高端,那隻能是自娛自樂,說自己能夠聽懂的相聲,然後跟你說:你不懂相聲!


說學逗唱,那是長年累月,師傅教導下的真功夫,並不是翻翻書本、做做習題就能夠掌握的知識技能。差距就是差距,這部分彌補補上那就是缺失,套用?何來的公式推導?

再看節目效果:

相聲講究“包袱”,我們也得承認,公式相聲夫婦的段子裡包袱是有的,《大保鏢》包袱也是一個接一個,但是一盤菜,色、香、味唯獨那個“味道”吃不出來,任你多好的食材,多好的調料,做出來也不是那個“味兒”。


看郭德綱的相聲,他還沒講喜感自出,市井“味兒”讓你親近的有所期待,抑揚頓挫帶入感極強,說冰箱是冰箱,說彩電就有彩電,我們可以自己想象。

公式相聲差的就是各種帶入感的效果,怎麼看怎麼聽,就感覺是為了說相聲在“擺造型”,包袱是甩了出去,但是觀眾接不住啊,任你包袱層出不窮,觀眾難為所動。


公式相聲,應該更虛心一些。


秦勝一籌


他相聲表演的怎麼樣,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有一點我知道,要不是郭德綱把相聲做的有了商業價值。相聲能出名能發財了,我相信也就沒有這麼多人來蹭相聲熱度的了。所以社會就是這樣,存在就有合理性。用什麼方法都能吃飯,模仿一個人能出名吃飯、攻擊一個人也能出名發財、裝憨賣傻能出名發財、整天到處罵街也能出名發財.....,這本身也是一種出名發財的本事。公式相聲成功了獨樹一幟,失敗了萬人唾罵!當然我是不相信他能成功的,但是也同時佩服他這種不要臉的勇氣與執著。這也是社會正常現象,平常心對待吧!


順276372858


首先,沒有郭德綱,就沒有今天相聲市場的繁榮。相信,這是大家所公認的。因此,李氏夫婦用公式相聲詆譭郭德綱的傳統相聲,不但是大不敬,更是厚顏無恥的自我吹捧。試問,他的公式相聲,不就是根據傳統相聲的規律,用公程符號做了一下裝裱?說到底,郭德綱是相聲的皮,李氏只是毛而已。至於公式相聲到底咋樣,客觀講,相聲就是相聲,哪有什麼這個式那個式的?相聲的說口,本來就有規矩多久得有包袱出來,還用李氏來設計?這只不過是李氏欺世盜名的拙劣手段而已。當然,相聲的內容,我們還是要提倡不斷創新,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迎合當今不同觀眾的必然。否則,相聲就難以發揚光大。在這一點上,所謂"公式相聲",用他的知識點,創編的具有文化意境的段子,是可取的,值得提倡。百花齊放嘛,豐富相聲的底蘊,可以擴大受眾的層面,是好事。但是,要提醒的是,李氏可以寫,但不可以表演。更不可以說,他的段子能讓所有喜歡相聲的人都來表演。為什麼?因為,相聲真的不是什麼貓三狗四隨便就能說的。大家瞭解瞭解,哪一位相聲演員,不是經過多年的拜師學藝而成的?術業有專攻,這是顛覆不破的天理。李氏之所以為很多人詬病,根源其實就在於,他自己都沒搞清,他並不是說相聲的人。


痞兒3


拋開人品,這兩人的節目不吹不黑,不是相聲,頂天了就是脫口秀!很簡單他們倆如果說自己是相聲愛好者,那還說得過去,他們的節目是無限接近,但是又不是!相聲不是說一兩句笑話或者講兩個搞笑故事就行了,而是每一段都有固定的模式,比如定場詩開頭,或者通過磨曼兒來進入故事,或者撲盲子等形式表演人物,中途說學逗唱等各種入法,怎麼調節現場氣氛,怎麼控制包袱等等!所以這兩位還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相聲!他們倆也說得不是相聲!


跳蚤騎士


公式新語相聲創作能力,文化功底,對相聲的酷愛,憑心而言,沒說的。(人品除外)

相聲本身來自市井。前身以暈俗民間笑料笑話,夫妻私房玩笑為說。酸曲,窯調為唱。舊社會視為下九流,不能登堂入室,地攤貨。從業藝人大多是最低層的沒文化之人。自小由師父口傳身授,產生了門派。為了生存,各門各派都有看家絕活,或說或唱。做為吃飯討賞的招牌。後來貴族,大戶人家找樂子請去祝興,藝人怕犯忌討打,改吉祥言辭。就是當今所為的雅!吸引了一些有錢紈絝子弟成了票友。在有錢人的力捧下,個別藝人成名成角,發財嫌錢後有了自己的園子,為了更好的發展,請文人編寫了自家獨門段子,一代代的傳,一代代的修改直至今日,所為的傳統相聲。要成為一個好的傳統相聲藝人,技巧,基本功就是命門。

郭德綱沒出現之前,在哪個文化匱乏的年代,姜昆的相聲也紅遍九州大地,姜昆老師也是一代笑星。紅極一時!

郭德綱的傳統相聲使人耳目一新,讓所有的人知道了相聲的本來面貌,徹底摧毀了姜昆老師電視相聲留在人們心中僅存的美好!貨比三家,電視高雅相聲沒了市場。姜昆老師雖說是半路出家,也祘半個行家,清楚的知道自已的命門硬傷,半路學藝沒有基本功。為了存在感,只有借官身批三俗。加上姜老師為人小肚雞腸,佔著位對曲藝相聲發展無所做為,讓人對這位70歲的老人失去了好感。

同樣,公式新語的硬傷也是沒有基本功。姜昆老師說了一輩子相聲,都沒突破硬傷的困斃。有待公式新語年輕人突破發展!


張有紅東風商場主管


總之一句話哪兒涼快到哪兒歇著去吧,相聲有新人。就你倆說的那段兒。好浪漫真不叫玩意兒。別再浪費你們的學業了。交大博士。乾點兒交大生該乾的事兒吧。為社會主義奉獻出你們所學的知識才華吧。別一條路走到黑了,行不通。相聲真的不屬於你們。


黑米86


相聲這幾年在德雲社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有點回暖,很多這個行業的人有飯吃了,別在糟蹋傳統了,給體質外靠相聲生活的人留條活路吧。這個公式相聲就是杆槍,本身就是亂於充數的笑話,有人頭幾年就是用創新相聲的藉口把相聲變成小品,最後把相聲幾乎擠出春晚的。


夏日海邊晚風


僅說這二位的“相聲”,他們是下功夫研究過的,但不得要領。

他們對“包袱”理解不夠,以為有幾句話聽起來好笑,臺上說出來就一定好笑。

一個包袱的成功,怎麼鋪,怎麼墊,怎麼抖,分寸勁頭把握非常精微。傳統相聲裡,這都是基本功,要多年磨練。二位博士的相聲裡,這些基本功絲毫沒有,怎麼能有相聲的舞臺效果呢?

一言以蔽之,這二位不是這裡的事。不下功夫學習,還想藐視傳統相聲,讓人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