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什麼不做自己的內存?

汽車品牌123


說起內存絕對會讓眾網友心痛,2017年中國進口芯片金額達到2000多億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就是上萬億,其中內存芯片佔了約三分之一,是880多億美元,其中一半來自於韓國。

韓國的三星、海力士和美國的鎂光,三家是全球內存市場的絕對霸主,時不時工廠起火、工廠停電、產能不足等大家心知肚明的藉口來操縱內存漲價,去年內存價格漲幅超過50%,一度成為最佳理財產品。


為什麼華為不做內存?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解答:技術專利與市場


(1)內存技術基礎專利被三星、海力士和鎂光全部佔據。任何一家公司想要設計生產製造內存,你絕對無法繞過上述三家的技術專利,因此一旦你進入內存領域,你就會被上述三家無休無止的專利官司纏身。甚至有時候國外無恥,直接用技術封鎖,參考福建晉華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禁運實體名單。所以需要有專利基礎,目前紫光買了破產的德國奇夢達專利。


(2)內存市場存在大資本優勢。曾經內存市場是有很多玩家的,除了上述三家,還有日本的爾必達,德國的奇夢達等諸多玩家,但是為什麼最後就剩下這三家,其他公司要麼破產要麼被上述三家兼併收購,為什麼?答案是:韓國人的“反週期”戰略!


第一次逆向投資:20世紀80年代,DRAM市場不景氣,DRAM價格迅速下滑,從1984年初的4美元/片下降到1985年的30美分/片,英特爾由於DRAM虧損嚴重直接退出了該市場。此時,韓國的三星剛剛推出64K DRAM,生產成本是1.3美元/片。面臨行業的不景氣,三星開始採用逆向投資,繼續擴大產能,並開發更大容量的DRAM。到1986年底,三星半導體累積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完全虧空。


第二次逆向投資: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低迷。到了199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又開始轉弱,三星第二次採用反週期的投資策略,投資興建8英寸硅片生產線來生產DRAM。在韓國廠商的擠壓下,日本政府不得不整合日立、NEC、三菱的DRAM業務,組建“國家隊”爾必達,以對抗韓國的反超。


第三次逆向投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DRAM價格雪崩,從2.25美元狂跌至0.31美元。就在眾廠商哀鴻遍野時,三星決定將三星電子總利潤的118%投入DRAM 擴張業務,故意加劇行業虧損。很快DRAM 價格跌破現金成本,接著更是跌破材料成本。當年排名第三的德系廠商奇夢達首先撐不住了,直接宣佈破產,歐洲玩家正式退出DRAM 市場。而在2012年初,爾必達也支撐不下去,隨後宣佈破產!

三次完美的逆向投資,三次慘烈的存儲激戰,韓國用反週期定律絞殺競爭對手,最終稱霸半導體行業。


因此做內存需要舉國家之力,不是一家企業可以抗衡的。目前我國政府半導體大基金扶持了三家本土內存生產商:合肥長鑫,福建晉華,武漢長江存儲。

(1)晉華集成電路與臺灣聯華電子開展技術合作,專注於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領域。

(2)合肥長鑫主要研發19納米制程的12英寸晶圓DRAM,填補國產DRAM存儲器在本國市場的空白。

(3)武漢長江存儲專注於三維NAND閃存芯片量產。

最後,簡單說一下華為為啥可以做Soc呢?

一是,全球四家Soc(高通、蘋果、華為海思、聯發科)都是ARM公司提供的IP架構,(別跟我說高通蘋果自研,都是基於ARM改的),由三星和臺積電代工,因此不存在核心技術壁壘。

二是,華為終端用自己Soc,有自己的市場。


自己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電子颶風


其實華為手機內存已經在做了,而且早就在2016年末的時候就開始用了,這個或許大家沒有想到吧!只不過內存顆粒不是自己的。2016年末,華為發佈了旗艦mate9系列,其中的華為mate9保時捷版本里面的256g內存就是華為自己研發的,接下來的保時捷版本系列,華為基本上用上了自己的大容量內存。因為,保時捷版本的利潤相對來說比較高,即使華為自己研發的內存需求量規模比較小,成本昂貴,華為也捨得花錢使用。


山姆大叔34378336


中國什麼科技落後,都非得讓華為去做麼?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首先,戰略線拉的太長,這不利於公司的專注度,不到非不得已,不能輕易涉及其他產業。國內雖然內存廠商無法跟三星鎂光相比,但至少差的不遠,華為沒必要在另起爐灶。第二,華為至少目前沒有在內存上的貨源有什麼問題,當然,因為鎂光的DDR5在被制裁的範圍內,華為沒辦法使用,但DDR4至少現在還不算落後。我也相信華為有跟其他不在制裁名單的企業有合作。華為不管涉及什麼產品的時候,跟專做產品的企業想法是不一樣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索尼芯片,索尼芯片可以說在照相領域是第一,但他要做的產品不僅僅是考慮科技的前瞻性,還有一點就是通用性。而華為跟索尼合作,他要解決的是索尼芯片與自家算法,並且經過不斷的試錯去驗證。比如華為通過更換色素和算法,使黑暗情況下的進光量得到提升,這都是通過嘗試才研發出來的。這要深度參與到供應商的供應研發中,所以X600是華為專供的芯片。而小米所謂的參與高通865的研發,結果就是友商都在使用。這就是深度參與合作的區別,合作有很多種,但深度參與就不一樣了。你們覺得高通在基帶當年的技術會不如小米?下載速度會跟小米扯上關係?這牽扯到很多關於通信的技術。沒有一定的通訊技術,你是沒辦法深度參與的。這跟內存一個道理,如果華為對內存沒有技術底蘊,他幹嘛要自己研發?如果他要自己研發,那麼肯定有幾年的投入在裡面,然後通過跟其它供應鏈廠家深度合作,開發產品。開發出來的也會特供與華為。因為這才是共同研發的合晶。因為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東西怎麼樣,怎麼樣才會最好。答案就是在不停試錯中尋找。所以華為沒必要自己搞內存,但他可以通過自己的技術,尋找優質的合作伙伴。


感嘆號27301919


任正非在一個節目上已經回答過這類問題,為什麼不做顯示器,為撒不做內存,他們其實具備這個實力和能力,任正非實際上看的很開,有些跟自己行業無關的技術甚至會無償貢獻出來給行業使用,他要的是大家都賺錢,都過得很好,另外一個企業如果什麼都做也確實很累,不如把精力都投放在相關產業,不處處樹敵,多做一個行業意味著就多了一大批敵人,為撒大家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呢,華為的性格就是要摸不做,要摸第一,做老大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到萬不得已,不去惹事生非,這也是任正非的性格!


夏月之火火火


1.術業有專攻。華為手機品牌和系統集成做的非常好,海思處理器也做的非常棒,但不可能供應鏈上所有的零部件都插一腳,難度高,成本收益不匹配,畢竟現代社會發展還是需要分工和專業化,效率更高。


2.其次,內存不是想做就能做,不是想做的好就能做的好。內存產業鏈包括內存設計、晶元製造、封測設備製造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雄厚的資金和成熟的技術,絕非一朝一夕。目前內存市場基本被韓國三星和海力士把持,這也是韓國20年前舉國之力投入集成電路,才有今天的成果。

3.雖然華為沒有做,但是我國已經認識到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性,專門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進行相關行業的投資和扶持。在內存產業鏈上,已經有紫光國芯、長江存儲、合肥長鑫、兆易創新等企業,無論是在技術還是資金上華為都沒有優勢。此外,我國內存產業技術相比世界還很落後,需要國家進行大力扶持,甚至要做好五到十年虧損的準備。



作為一家企業,華為做好自己擅長的就好,剩餘的還是儘可能交給合作伙伴吧!

歡迎留言討吐槽!我是司南立冬,感覺有用就關注我吧,後續更多走心分享~


司南立冬


誰說華為沒做內存?人家早就有備胎,只是不願拿出來,以免造成內存行業倒閉!


譚工37448808


這是每個企業的戰略目標和定位決定的,就像奔馳寶馬奧迪這些汽車大鱷不做輪胎,波音公司不做發動機一個道理,現在企業運作考慮的是全產業鏈配合,不必觸及一個產品的上下游所有環節,就像內存,首先,這個是競爭比較充分的產品,很多家企業都能做,只要去市場上招標購買就行,做好品控就行,不會成為產品卡脖子的問題。其次,內存相對芯片,技術上相對容易,技術壁壘也沒有那麼大。最後,國內做芯片的廠商比較多,供應鏈完善,數量充足,華為做的話需要重新投入,資金性價比很低。

反過來,有些企業為了自身發展不受任何限制,他們產品的上下游零配件都是自己生產,舉個例子,貴州老乾媽豆豉辣醬,他們裝辣醬的瓶子瓶蓋都是自己生產,而且從不貸款不借錢,也不上市。其實跟決策層的風格也有很大關係,老闆希望不受外界資本影響,牢牢把控企業控制權。


北京山東哥


華為可以象做貼牌芯片一樣找個廠家做貼牌內存,這樣又可以吹一把創新了


重慶正宗火鍋底料


一、華為並不是什麼都要做的,並不是萬能的

這個問題好像為什麼騰訊為什麼不做手機,阿里為什麼不做電腦,微軟為什麼不生產內存一樣,一家企業並不是什麼都要做的,有自己的主營,再圍繞著自己的主營來延伸才是一個企業的根本,而不是什麼都不要做。

從華為的業務來看,通信設備、手機是主營,再圍繞這這兩大塊,來生產其它外延的東西,比如是擴散到了芯片、操作系統、AI、雲等等方面。

但並不代表著華為就要通吃,把所有的東西或業務都搞定了,萬事不求人,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華為沒這能力,不要太高看了華為。

另外從內存這一領域來說,華為在目前階段似乎並不需要去做,對手機來講,芯片可能是基礎,是讓自己更有特色,更有話語權,但內存明顯不是,對華為的手機、通信設備來說,影響並不那麼大。

二、做內存需要芯片製造能力,華為目前也沒這個能力

再回到華為具有的技術和水平上來看,華為目前也沒有生產內存的能力。我們知道做內存有兩塊,一塊是設計,另一塊是生產。

而設計就算華為能夠有這個水平,就像麒麟芯片一樣,很牛,但生產能力華為沒有,華為現在的芯片都是交給臺積電代工的,而內存的生產也是芯片生產一樣的,所以華為也不具備。

所以說,很多人總是高估了華為,覺得華為什麼都能做,什麼都應該做,這真是太不現實了,也是搞笑的一種看法。


互聯網亂侃秀


華為有自己的存儲卡啊,NM卡,我手機上的外置存儲卡就是。華為不是不能造內存,而是內存有國際標準,沒必要在這方面獨樹一幟再建個內存廠,向內存製造商下單訂製即可,蘋果也這樣啊,幹嗎非要華為不這麼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