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取消三俗?留着对传统相声伤害有多大?

张伟忠233


相声原本是没有三俗与反三俗之称的,而之所以有三俗与反三俗,是因为德云社与体制内相声艺人的一场混战,在这场混战当中,体制内相声艺人引出了三俗这样的概念,并且凭借了三俗这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德云社。


三俗与否其实并不重要,观众喜欢才是真理

其实体制内相声艺人所说的三俗与我们大家所理解的三俗有本质的区别,最简单的来讲体制内所说的三俗仅仅是针对于相声是否从之前的高大上变成现今的通俗易懂,这样的一个阶段的蜕变,体制内的相声艺人认为,从之前的街头相声发展到现在的专业相声已经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了,而如今某些社团一夜之间把这些相声又变成了街头文化是不可原谅的,也是不可谅解的。


而体制内的相声艺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云社作为一个相声社团,已经损害了体制内相声艺人的利益。相声领域的蛋糕总共就这么大,原本竞争就很激烈,而德云社入驻之后使得相声领域的竞争力越发的激烈。

不难想象,德云社对于体制内相声艺人的冲击有多大,现今为止,整个相声领域真正能够做专场去海外巡展,能够赚大钱的只有德云社,仅此一家。

正因为如此,所以某些部分体制内相声艺人的确有眼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运用某些小手段遏制住德行社的发展才是当务之急。


这也就有了在2009年到2010年,体制内相声艺人提出一个所谓的反三俗言论。与此同时,北京德云社的郭德纲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创作相声段子来反对这种活动,唯一的一个相声段子叫做我要反三俗,质量非常不错,而且笑料很多。

总的来说体制内相声艺人与德云社能够出现如此大的偏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相声的定位放在了不同的位置上。体制内相声艺人,因为有国家分发固定工资,所以不会担心吃饱穿暖的问题,他们在原有相声基础上更倾向于通过相声来教育大家学习一些东西,通过相声来教育大家去懂得一些事例。


而德云社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德云社作为一个私营企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相声赚钱,赚完钱之后养家糊口填饱肚子,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德云社的相声艺人更倾向于相声的实用性,而不是相声的教育性。

这一点从郭德纲之前说过的一个言论相声还是先搞笑吧,如果不搞笑就太搞笑了,也能够看出一二来。

结语:三俗与否其实对于相声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阻碍,现今状态下只有观众喜欢的相声才是好相声,把相声说的花里胡哨抬到一定的地位,反而没有人去喜欢相声,去欣赏相声,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搭。


相声小虾仁儿


我都三俗了一辈子了,我这辈子除了户口本子没有任何本子,除了每个月应得的工资,没有额外拿过一分钱。可是我兢兢业业的上学成了老三届,兢兢业业的工作从不旷工请假。到了现在了我连三俗都不行了。你多拿走那么多,我说过你嘛。欺负人没够了。


岸芷汀蘭锦鳞游泳


德云社相声大多数都是三俗作品,说是三俗的代表当之无愧。想想郭德纲相声到底哪一段相声印象深刻,最后想来想去结论就是郭德纲爱斗嘴,说话尖酸刻薄让人比较讨厌,不管什么场合郭德纲给人感觉就是黄话连篇,特别是见了女人,更是满嘴跑舌头,没有素质,听德云社郭德纲相声,最后直观就是相声是个没有文化的人从事的职业。把老一辈相声艺术家如侯宝林马季,以及姜昆老师留给人们对相声艺术的好感基本葬送郭德纲德云社手里,以至于看见德云社郭德纲特别特别讨厌!


玩笑常客


相声难道不俗就没笑料吗?郭德纲的师爷侯宝林大师可是反三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把撂地摊的下九流相声说到了人民大会堂,说给毛主席听,经过马季的努力相声成为了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曲艺节目。二人转本来是很俗很荤的,赵本山致力于绿色二人转,在他的推动下,现在已经能登上大雅之堂,相声反倒越来越往低俗发展了,甚至已经恶俗。


老牛拉车三十年


最近一段时间一群郭 纲 纲屎们费尽心机炒作郭德纲 捧郭德纲结果吃力不套好 弄的郭德纲不光鲜的马脚都露出来了 我说这帮纲屎们 你们并没有不怀好意 你们想炒作郭德纲 想捧郭德纲 结果好像是帮了倒忙 你们想害你们的主子 还是炒作你们的主子啊


3695017590364


众口难调也!讲一则故事吧。楚王问宋玉曰: "先生您大概有什么小小的行为不太注意吧?为什么有那么多读书人和平民不称赞您呢?"宋玉回答说: 这个这个……这个确实有。大王您容我秉告。有个外地人会说几段相声,有那么一阵子来您的都城郢走穴。刚开始说《下里》说《巴人》,城里来听相声的都是普通劳动者,就好这一口,所以来的听众挺多,跟着拍手起哄闹腾的多达几千人,外地人赚了个盆满钵满。后来宫里来人传话,不能搞三俗,所以外地人就开始说《阳春》说《白雪》了,结果观众人数马上减少到几百人,拍手起哄闹腾的也少了,人气大迭,外地人没赚到多少钱。后来宫里又来人传话,认为还是太俗,所以外地人就说《阳阿》、《薤露》,结果更惨,听众数十人而已,外地人连场地租金也没赚回来。后来宫里认为还是俗,外地人不得已抬起头来扬眉吐气地说了一大段悼词,结果观众拍手起哄闹腾的一个没有,只有几个酸文假醋的烂文人手撵稀稀拉拉几根胡须假装陶醉。自此,郢都之中再也不见外地人身影,不知到天涯何处说相声去了。大王啊!据说宫里那个人姓姜,外地那个人姓郭,也不知真假与否。


用户1275152439659


取消了三俗等于取消了相声的精髓,取消了相声的灵魂。真正的相声是地摊货,接地气,不是摆在高档商场里的中看不中用而且价格还高的奢侈品,《老梁故事汇》曾说过,电视挽救了相声,更是毁了相声。本身不是高雅的东西非把摆在高雅的殿堂,不伦不类。好的相声演员并不是站在台上背词,而是有很多临场发挥的东西,和台下观众形成互动。相声本质也不是唱赞歌,而是搞笑讽刺。每个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观众圈,钢琴固然高雅,但喜欢相声的不一定喜欢它。整天打着反三俗旗号的所谓相声演员不一定懂得相声的真谛,目的就是想把自己标榜的高雅一些,和所谓的三俗有些明显的划分,与其说相声中的高雅和三俗的区分,不如说体制和民间的划分,反三俗就是标榜自己是在体制内的队伍中,假如取消曲协,让所有的相声演员都去谋生,就会都俗,甚至俗过德云社。


撞南墙不拐弯850


因为德云社碍着姜昆的眼了


河南广播电视台王定选


但凡是人就得吃饭,高大尚的星级宾馆,高档酒楼吃大餐,咱老百姓就鸡毛小店,路边摊喝点小酒,吃口小菜,饱了肚子也乐和乐和,你说我俗我就俗咋办呢,没那财力,也雅不起来,你不能不让我吃饭,逼我去吃大餐,那你免费呀,歌刡高雅,咱听不懂,昆曲高雅,咱听不懂,主流相声高雅,咱不爱听,怎么着?老百姓就不能有自己喜欢的乐子?


放鹤楼


这就如同家长和小孩,小孩你要是不管,放任自流,任他们性子来,让他们自由的去选择能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怎么欢快怎么来,那麻烦大,最舒服就是成天打游戏不工作看电影看岛国动作片吃零食游山玩水……这就是最开心的事。这样的自由形成习惯,家长实在看不下去,严加管教,马上触底反弹,遇到孩子强烈的抵制和纠缠,毕竟进入正轨,努力奋斗去生活是很辛苦的,所以,家长和孩子开始了博弈,一方面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欢乐里无法自拔,一方面家长痛心疾首想让孩子洗心革面,可是,这个太难了,逼急了,跳楼给你们看,信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