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
有些人面对黑暗的方式是习惯黑暗
而另一些人
面对黑暗的方式是打破黑暗。
——《七日谈》
01 风靡全球的#Me Too运动
2020年1月17日,《七日谈》采访了央美学生小羊,起因是她在2019年6月,实名举报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姚舜熙对她进行了性骚扰。
210天后,她的举报仍没有得到一个公平的反馈。
小羊事件,是全球正在兴起的#Me Too运动在中国的主战场之一。
这项运动的核心观点是“我也是性侵受害者“,它的发起人是促进日本国会出台强奸法修正案的伊藤诗织。
2015年,伊藤诗织将时任东京广播电视台(TBS)驻华盛顿分局局长、首相安倍晋三传记作者的山口敬之告上法庭。
随后,她通过调取酒店录像、找寻当晚搭载她与山口敬之的出租车司机、以及用电子邮件与山口进行周旋等方式,搜集到了无比确凿的证据。
但在日本警方要对山口敬之实施逮捕的当天,却得到高轮警署取消逮捕计划的指令。
这让伊藤诗织意识到自己面前横亘着一堵高墙,“一个势单力簿的人、一个受害者眼前,矗立着庞大的组织,阻拦了去路”。
正是这堵高墙的存在,倒逼伊藤诗织召开了一场轰动日本新闻界的新闻发布会。
这场新闻发布会,原本是不被伊藤诗织的父母所允许的,更是遭到了从小以她为榜样的妹妹的激烈反对。
面对重重压力,伊藤诗织还是站了出来。
至此,#Me Too运动的帷幕被缓缓拉起。
02 你的声音应该被听见
伊藤诗织出生在柏林墙倒塌的1989年,从小她就是孩子王,中学时,因为一场疾病住院多年。
这一段住院生涯,让她明白了活着就好的人生真谛,也由此催生出了她的反叛意识。
病魔没有夺走她的生命,而是给了她再活一次的机会。
出院后的伊藤诗织完全脱胎换骨了,她坚信自己未来可以成为一名在非洲大草原上一边看动物一边做采访的独立记者。
她向父母提出要去英国读高中的请求,父母在几经辗转下找到了一个为外国人提供公益寄宿的英国家庭。
多年英国生活,培养出伊藤诗织坚毅、勇敢的性格,成为她日后在面对性侵伤害时的精神底蕴。
她说,她曾无数次面对闪回,曾无数次想过死亡,但她只要一想起自己的妹妹在未来某一天也可能面对这种局面,就有了继续发声的勇气。
她想捍卫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权益,而是世界各地无数女性应当享有的权益。
她在中国版《黑箱》扉页上写道:“中国的#Me Too运动也在进行中,女性们在发声,谢谢你们,让我听到你们的声音。通过这本书,大概更多女性的声音会被听见吧。因为任何时候,我的声音都能化作你的声音,或者你珍视的人的声音。”
03 “自愿的高墙”
性侵,一个在任何国家都充满禁忌的词汇,一种极少有女性愿意站出来承认的经历,一种精神受到的伤害远超肉体受到的伤害的暴行。
更可悲的是,在搜索与性侵有关的词条时,很难搜到官方公布的性犯罪数据,而就中国现在的调查数据显示,有七成的性侵作案者为熟人。
这是一个极其隐蔽的群体,施暴者可能是你的父亲、叔叔、哥哥或者你的老师、同学,甚至你的男朋友。
正因如此,许多女性选择缄口不言,也让法律鉴定充满制约——很难通过司法的途径来证实事发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可难道只有被陌生人侵犯才能被算作强奸吗?这是伊藤诗织无数次发出的质问,也是无数遭受性侵的女性发出的质问。
但根本的不幸不是法律难以界定,而是女性的集体沉默。
随着少数发声者成为异类,沉默的螺旋发生了,多数遭遇伤害的女性也陷入沉默中,常年遭受着心灵与精神的折磨,甚至引发抑郁症、自杀等严重后果。
在《黑箱》中,伊藤诗织特别强调了性侵发生中的“自愿的高墙”:1、是否存在性行为;2、是否为双方自愿。
任何跳过“自愿的高墙”的人,都应该被定义为性侵。
通过越来越多女性站出来发声,“自愿的高墙”正在被竖起,“司法的高地”也开始为越来越多保护女性权益的法条提供一席之地。
04 胜诉
2019年12月19日,这场长达4年的指控胜诉了。案件本身尘埃落定,但#Me Too运动却席卷了许多个国家。
4年间,这个案件让日本政界为之轰动,让日本民众上街游行,让日本在成立性侵援助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4年间,她原本微弱的声音开始变得振聋发聩,让越来越多有共同经历的女性愿意站出来说出自己的经历,控诉罪恶的凶手。
在这充满挑战、布满荆棘的4年里,伊藤诗织以一己之力撼动着日本长达一百年执行的有关性侵的法律。
这是伊藤诗织发起的对媒体、社会、司法的激烈审问,但我们需要看到,这场战役中没有赢家。
在这场零和博弈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在这之后面临同样遭遇的人。她们开始变得有法可依、有路可循,也能找到更多援助自己的机构。
伊藤诗织在《黑箱》也提出许多值得借鉴的建议:1、女性独自与男性外出时,应警惕“约会迷药”;2、性侵发生后,应立刻找一家大型综合医院来帮助你提取样本;3、可以寻求妇联等机构的帮助;4、告诉你最亲近的人,让她们陪伴在你身边;5、勇敢发声,让罪恶不再沉默。
胜诉之后的伊藤诗织将重新回归到生活中去,逐渐在大众视野中隐去自己的身影,继续做回那个极具反叛精神、想去了解世界的记者。
她的生活会重新归于平静,但留在她心中的伤痛是否会随之抹去?
或许,她的身影只能被留在日本司法变革史的一角,但由此引发的伤痛,值得被铭记。
閱讀更多 零點壹弋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