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富順文廟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縣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間,由於地處邊陲,僚漢雜居,鹽業雖盛而文風未開。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選派太常博士名學者周延俊來富順任知監,努力興教化,辦學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職的第六年,即慶曆二年(1042),富順縣終於出了第一個進士-李冕,全縣士民無不歡欣慶幸。在周延俊的倡導下,人們集資於慶曆四年(1044),在縣城中心的南門,建成一座文廟,主供孔子,時稱"文宣網廟"。並在廟內立石質"雁塔碑",以刻全縣歷次中試者的名字。此後,歷任富順知監,均熱心教育事業,親任儒學教授,常在從政之餘,來廟內為生員講課,於是文風大開。宋代在雁塔刻名的進士即有67人之多。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元代,文廟改稱"先聖廟"。至大四年(1311),富順知州任顯忠,建立戟門,安置禮器,補修大成殿,為兩廡裡柵欄。英宗時期,縣佐王納速建御書碑亭。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山,詔天下立學育士,改先聖廟為"先師廟"。洪武六年(1373)年,知縣鍾鉉重整廟壇,興建學校,砌石泮池。以後又經8次修補和小增建。明成祖永樂年間始稱"文廟"。此後,文風日盛,教育事業發達,入學中舉者逐年增多。有明一代,赴京會試,中進士者達139人,佔四川省進士總數的十三分之一,因而獲得"才子甲西蜀",富順才子內江官"的美譽。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明末清初,蜀中大亂25年,文廟失修,殘破不堪。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三藩之後的第一任富順知縣錢紹隆,重新整修文廟,修大成殿明倫堂,恢復祭祀和學校,。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縣熊葵向集資修建文廟外牆,重建兩廡,並砌日月壇。時至道光中期,文廟雖經多次修葺,終屬小修小補,其破敗之狀與以出才子名聞全川的富順縣頗不相稱。清代立朝到道光中期,富順僅出了11名進士,民間認為文章風水移動是因對"孔聖"不敬之故。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道光十六年(1836),富順知縣鄧任坤決定重建文廟,並與當時富順縣第一大財主、貢生肖永升商議。肖永升當即表示:為了保住富順“文章風水”,願盡儒生之責,獨肩重建文廟之任。於是僱工請匠,立即拆除文廟,特派專人前往山東曲阜縣,通過任縣令的富順進士張震,取回建築文廟的規制圖紙。又從雷波、馬邊運回巨木,從江西景德鎮定製琉璃瓦,共費資三萬六千,歷時四年,於道光二十年(1840)建成。自崇聖祠、大成殿、月臺、兩廡、戟門、更衣祭器所、下至欞星門、名宦鄉賢祠、禮門、義路、泮池、橋欄、宮牆、外賢關、聖域門皆高廣堅緻,逾舊數倍。共佔地10餘畝,建築佔地3000多平方米。廟正面為一帶紅牆,上塑“數仞宮牆”4個大字。左右有2門,曰“聖域”、“賢關”,非祭祀不開。進門為泮池,池上架橋三座;中為九龍橋,不通行,左右便橋,為祭祀過道。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池左右有2門,曰“禮門”、“義路”,為平日出入之門,分別立有“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石碑。池後為石坊“欞星門”,有3孔通入,坊寬22.4米,高12.65米。再拾級為“明倫堂”-即戟門,左右為“更衣祭器所”,戟門後有廣場,場後有“日月壇”,中為九龍鏤空浮雕,左右有石梯登臺。臺後為文廟主體建築“大成殿”,殿高35米,為明清時期典型斗拱結構,畫棟飛簷,精巧華美,脊龍昂首,躍然欲飛,琉璃金碧,映日生輝,壯麗凝重,古色古香。殿後有一院落為“泮宮”(“泮宮丹桂是富順八景之一)。再往後,是”崇聖殿“,左右有”龍池“、”風穴“,清泉常滿,大旱不涸。壁間在乾隆時鐫有石刻”龍池“、”鳳穴“,筆力遒勁,近代罕見。崇聖殿隆起的坎上建築是孔子之”寢宮“。寢宮較小,只有三楹中供木刻”空子神位“(宋代以前為石刻),情地金書孔子像,系唐吳道子所畫,從曲阜拓回。左右廊廡,先後曾作生員學舍、縣教諭署及名宦鄉賢祠。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光緒二十二年(1896),縣人張世芳將先世所捐學田2處,改捐作維修文廟之業田。光緒33年(1907),詔生孔子大祀。於是改崇聖寺及宮牆為黃瓦(原只有大成殿、大成門準用黃瓦)。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看到精美絕倫的富順文廟,方知富順才子甲西蜀的美譽,實至名歸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本飛機炸燬大成殿一角及西廊廡,後雖經修復,但技藝低下,終不復原。解放後,曾於1958年前後,對文廟粉飾一。1980年7月,富順文廟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後,省府又撥專款,予以修葺、粉飾,現在基本保持原貌,並增添服務設施,長年開放,供遊客遊覽、憑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