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今日: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冒险密令,德军纳粹占领莱茵区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密令3个营的德国官兵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实际上,这次有预谋的军事行动是希特勒的一次军事冒险。他曾密令进入莱茵河的德军头目,一遇法军抵抗,立即撤回。但英法等西方国家竟然未能做出任何军事反应,纵容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战胜国为抑制德国,防止其再度攻击法国、比利时等国,曾在《凡尔赛和约》中就莱茵河(即莱茵河两岸地区)专门进行了规定。

据此,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分区占领,右岸50公里为非军事区。

1925年,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缔结了《罗加诺公约》,德、法、比三国相互保证不破坏《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西部边界现状。

禁止在莱茵河非军事区内集结军队,否则将被视为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即构成“无故的侵略行为”,遇此情况,被侵犯的缔约国可以立即采取相应行动。

1930年,协约国占领军自莱茵河左岸撤退完毕,该地区亦成为非军事区。

1933年10月,德国宣布退出国际联盟,1935年3月,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此后,德国便积极准备进一步破坏《凡尔赛和约》,进军莱茵河非军事区。

英国和法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退让和姑息极大地纵容了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史之今日: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冒险密令,德军纳粹占领莱茵区


史之今日: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冒险密令,德军纳粹占领莱茵区

1936年3月2日,纳粹德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冯·勃洛姆堡,遵照希特勒的旨意,向德军秘密下达了实施代号“训练”的进军莱茵非军事区的命令。

这一新的冒险行动引起了一批德军高级将领的惊慌。

他们力谏希特勒放弃这一冒险行动,因为当时德国恢复义务兵役制后的第一批应征壮丁才刚刚编入陆军;而法国和它的两个盟国(捷克和波兰)却可以马上动员90个师,还有后备军100个师。

此外还要把苏联的力量计算在内,根据刚刚批准的法苏互助条约,如果法国对德国采取制裁行动的话,苏联是完全可能支援法国的。

但希特勒拒绝了将领们的意见。

不过,勃洛姆堡给参加进军莱茵兰的德国部队一份采取所谓“反措施”的密令,规定一旦遇到法国军事干涉就“赶紧从莱茵河对岸撤回来”。

3月7日凌晨,一支由19个步兵营和12个炮兵连组成的德军(共约3万人),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其中3个营越过莱茵河,向德国与比利时、法国交界的亚琛、特里尔和萨尔布吕肯推进。

史之今日: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冒险密令,德军纳粹占领莱茵区


上午10时,德国外长把法、英、意三国驻德大使召到威廉街(德国外交部所在地),交给他们一份废除洛迦诺公约的照会和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的通知,同时还有一份德国新提出的“和平”方案。

德军进军莱茵兰两个小时后,希特勒在国会的讲坛上再次表现了他那煽动性的演讲天才。

希特勒声称法苏两国缔结互助条约违反了《罗加诺公约》,并以此为借口,宣布德国不再承认《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河的全部条款及《罗加诺公约》。

“德国政府已从今天起重新确立了德国在非军事区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主权!”

大厅沸腾起来。由元首圈定的 600名德国国会议员——他们是体格彪悍、头发剪得短短、肚子挺得鼓鼓、穿着褐色制服和长统皮靴的清一色纳粹党徒,像机器人一样倏地站了起来,右臂向上前伸作纳粹式敬礼,口中高呼“万岁”。

史之今日: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冒险密令,德军纳粹占领莱茵区


尽管希特勒在国会演说中装扮得十分沉着,内心却是非常心虚和紧张的。

他后来承认:“在进军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兰,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资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但是,希特勒以他那赌徒的心理和特殊的政治嗅觉,继续把宝押在英、法不会采取实际制裁行动的估计上面,拒绝了将军们的撤兵建议。

尽管如果英国和法国真的进行军事干涉的话,不仅德军“只好夹着尾巴撤退”,而且很可能意味着希特勒本人和纳粹政权的垮台。

史之今日: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冒险密令,德军纳粹占领莱茵区

希特勒的政治赌博再次获得了成功。

虽然英、法政府提出了外交抗议,但是谁也没有采取军事行动(法国下令调派的13个师仅仅是加强马奇诺防线),甚至没有人正式提出要对德国进行制裁。

法国人正被内部的争斗所分裂。

英国人本来就不大欢迎法苏互助条约,何况在他们看来,莱茵兰毕竟是德国的一部分,“希特勒只不过是进入了自家的后院”。

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正忙于侵占埃塞俄比亚,而且因此已同英、法搞坏了关系。

其中,波兰人的心情是最为复杂的。

尽管有1934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波兰人对纳粹德国仍然深怀戒心。

作为法国的长期盟友,波兰认为法国绝不可能容忍德国进军莱茵兰,因而在3月9日曾对法国提出“两国的军事同盟生效”。

当发现法国并不打算采取行动时,波兰政府为自己的自作多情十分尴尬,并不得不向柏林做出解释。

史之今日: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冒险密令,德军纳粹占领莱茵区


英、法两国(尤其是法国)在欧洲的其他盟国,都为此感到心寒,纷纷开始调整政策,使自己适应欧洲新的力量对比格局。

连一向同英、法结盟的比利时与荷兰,也先后宣告中立。

凡尔赛体系阵营土崩瓦解了。

史之今日: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冒险密令,德军纳粹占领莱茵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