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相見恨晚的語文學習方法?

科大訊飛智慧教育


語文方法,我們相見恨晚,早點知道這些方法,語文是不是該考滿分呢?

教了好多年語文了,遇到太多與眾不同的學生,也見過太多家長的著急。

先說說學生吧!很多學生花在語文的時間可以說少之又少,除了抄抄記記外,除了背誦外,當然偶爾也讀讀課外書,而相比於數學和英語,花在語文的時間也確實很少。

接著說說家長吧!4年級起,家長開始很著急了,為什麼呢?之前考試都能上90多,現在突然語文85左右徘徊,有時還考70多,家長著急呀!

到底咋辦呢?

主要是高年級起,語文變化很大了,除了題型變化,難度變化,分數佔比也在變化,高年級的語文題型以理解概括題,表述題,含義題和開放性題等為主,而低年級的孩子只是以基礎題為主,找找句子,標標點等,而作文要求400字以上,低年級才幾段話,所以孩子當然適應不了,所以就需要方法,小謝列舉幾個,如下:

1、課堂法:上課時孩子要認真聽講,把老師講解的閱讀方法和做法方法記錄到筆記本中。如下筆記。



2、課後法:我們要進行課後複習和預習,預習方法有:查生字,分析文章內容,寫批註等

3、摘抄法:學生對好詞好句進行摘抄,這樣才會使作文變得簡單。如下摘抄:

4、閱讀法:考試的閱讀會變得很難,主要是題型的變化,那麼怎麼辦呢?小謝為閱讀理解整理了一份公式。公式如下



5、背誦法:同學們平時要多讀多背,這樣培養語感還可以增加記憶力。

以上是語文的學習方法,希望不會相見太晚。

如果對大家有幫助,可以關注小謝大語文。

精品專欄:《滿分作文72技法》《小學閱讀公式》


小謝大語文


語文這個學科學起來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我讀書的時候語文成績一直都不錯,屬於班級裡前五的水平。說實話,上語文的時候我並不是最認真的那個,有時候還偷懶,但是我的語文成績卻一直都很好,只因為我用了這幾個方法。

我認為語文這門學科是靠感覺的,語感好,你學起來就很簡單,越學越輕鬆。想要培養良好的語感,就需要在平常中多積累,多讀、多寫、多背。這三多跟許三多一樣,即使你悟性不高,只要你肯努力,肯堅持也能夠打出漂亮的仗。


多讀。我們平常說的讀書都是指語文這個科目。讀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把鑰匙,通過這把鑰匙孩子能夠打開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寶庫”。我的老師經常說:“理科學習靠題海,文科學習靠書海。”沒有廣博的閱讀,僅僅靠課文上那幾十篇課文,是不可能真正提高語文能力的。而一個孩子如果有了海量的閱讀,不讀語文課本他照樣可以形成語文素養。

讀書並不是泛讀,而是需要有針對性的讀,在適合的年齡段讀適合的書。那麼什麼年齡階段的孩子又應該讀些什麼書呢。幼兒階段的孩子可以多讀繪本、兒童詩等童書;小學階段的孩子可以讀一些短篇詩集以及散文;中學階段孩子可以多讀整本的文學作品,和歷史方面的書籍;高中階段的學生則可以加上文化和哲學等方面的讀物。



多寫。多寫是語文學習的第二把鑰匙,孩子能夠將閱讀中吸取的養料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情感,並表達出來。讀完書以後要動筆寫,寫的內容可以是摘抄那些你覺得很好的語段,也可以寫你讀完以後的心得感受,寫下你的看法。

除此之外,寫不只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文題,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日記、隨筆等等,形式不論,內容靈活。對於年齡較小的的孩子來說,這一階段的寫可以先從模仿開始,仿照好的文章進行寫作,在腦海裡構造一個寫作的框架,以後再形成自己的風格。


寫作應該是伴隨著閱讀、思考和觀察,是一種綜合的訓練。寫作最忌諱的就是寫假話、寫大話。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為了寫作而去寫作,所以寫出來的東西都是空話和套話,沒有一點真情實感,就更別說提高寫作水平了。寫東西一定是要真情實感,有感而發,把自己內心和腦海裡的東西寫出來就好。然後再去調節文章的框架,對語句進行潤色。

多背。多背是語文學習的第三把鑰匙。現在互聯網的時代,什麼信息都能夠觸手可及。這種便利性其實對於學生來說弊大於利,學生變得懶起來了,因為動動手指頭就能夠獲得,不會再去背誦了。

猶記得在我讀小學和中學的時候,語文背誦是每天都必須要做的。老師為了鼓勵我們去背書,還自掏腰包買文具獎勵我們。那個時候我平均一天要背一兩篇課文或者文章,一個學期下來,課本里要求背誦的詩歌和文章我都能夠完整的背誦出來。除了背誦課文以外,名人名言、偉人事蹟、寫作範文等等都在我的背誦範圍之內。


背這些東西有用嗎?當然有用。背誦的目的就是為了寫。古人總是用一肚子墨水來形容一個人寫東西的功力,而這一肚子墨水的來源就是日常的積累和背誦。通過背誦將最經典的古詩文化作自己的血肉,肚子裡“別人的東西”儲存多了,漸漸就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了,必然出口成章,行文流暢。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個古訓永遠不會過時。

對語文學習來說,閱讀是信息的吸收,寫作是情思的表達,背誦是經典的儲存。這三者同等重要,不分主次,缺一不可。只有把這三者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學習語文才能事半功倍。

可能有家長還是不放心:“那孩子考試怎麼辦?畢竟我們的孩子並不是要當作家,而是要通過中考和高考啊。”家長們有這種擔心和疑慮也是正常的。多讀,多寫,多背能夠讓孩子順利通過考試嗎?

北京市語文高考狀元,語文成績148分,後就讀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的才女孫婧妍曾說過這麼一段話“當一個人見多了經典、熟悉了經典中語言的運用方式,他再回過頭去做題時,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試卷上找到正確的東西,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在閱讀著那種語言的“正確”。學英文我們講究讀原著,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什麼比讀書更能培養語感,沒有什麼比語感更能保證分數,這就是閱讀最為顯性的益處。”




其實當孩子把讀、寫、背當成生活方式,日積月累,他的內涵必然更豐厚,他的大腦必然更發達,他的思維必然更活躍,他的視野必然更開闊,這樣的孩子對語言也必然更敏銳,對語言的運用當然也更加熟練。這樣一來,還愁自己的孩子考不好嗎?


大三老學長


語文學習的方法,最立竿見影的方法有:

1、背誦

讀書的時候,我最討厭的就是背誦,覺得背誦就是在浪費時間,理解了不就行了,幹嗎還要背,而且有些課文生僻字很多,很拗口,讀都讀不熟,還要背出來。

最恨的就是屈原,他的那篇吾將上下而求索,背了三天也沒背全。當然,諸葛亮的《出師表》我還是背得比較熟。


但是出社會以後,才發現,能記在腦海裡的,只有背過的課文。沒有背過的課文,只留下一點模糊的影子。而背過的課文,絕對能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民國的大師們,很多都是背了很多本書,四書五經更是爛熟於心,所以他們成了大師,有些還能背出《史記》。

而現在,大家都不提倡死記硬背,那要靠家長和老師,把文章的意思告訴孩子,然後讓孩子們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2、筆記

現在的學生好似都不太會做筆記,只會抄老師的板書,這是不夠的。

在課堂上,為了能跟上老師的腳步,的確抄老師的板書就夠了,但是下了課,就要把老師說的要點都記在筆記本上,回家時,要做回家作業前,先看一遍筆記,再回憶一下老師講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感想,最後再做作業,這樣作業就會做得很快,也很好,課堂上的內容也複習了二遍。


這兩個方法,只要執行兩週,就會看到效果,然後隨著背誦內容的增多,作文也會寫得好起來。學生的文章缺點在於流水帳,寫不出什麼來,而背誦的多了,詞語積累就多了,句子的積累也多了,自然下筆就流暢了。當然,作文的進步聊了積累之外,還需要孩子們會觀察,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他們注意觀察人和物,這樣作文就會越寫越好。



絕世之姿


說到語文,可能很多家長都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唯有多讀,多寫,多練。

沒錯,這也是方法。而且是基本的方法。語文學習就是建立在大量閱讀,大量寫作,大量背誦,大量做閱讀題的基礎上的。


可是同樣是讀了很多書,有的同學作文寫得好,有的就是不行。

同樣是背了很多古詩,有的同學作文中能大量引用,古詩賞析做的也好。有的就是不行。


所以,不要只是強調大量,這是粗放型的學習辦法,適合在初期,或是打基礎的時候採用。而想要真正高效地學習語文,就必須在大量閱讀、背誦的基礎上,採用一些方法與技巧。


從輸入到輸出,從知識到能力,絕不是靠量取勝的,一定要靠效率。



當我們明確了方法主要是為了提高效率時,就要知道在哪幾個方面下工夫。


第一:背誦的方法。

語文學習離不開背誦,尤其是古詩文,一定是要背誦的。因為我們今天已經沒有了文言文的表達環境,但是文言裡面的很多詞,還在日常的閱讀中使用。所以,想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古詩文一一定要背誦。


背誦要記住兩點:

1.重複是抵抗遺忘的唯一方法。

2.唯有理解可以加深記憶,使記憶更牢固。


除此之外,別無它法。至於具體的方法,重複要制定計劃。理解記憶的方法就有很多了,形象記憶,使內容圖形化是最好的方式。


第二:積累的方法。


我們要知道真正的積累是掌握和運用。那麼檢驗積累的最好方式是——可以教別人。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積累掌握了。


我們這裡以好詞好句積累舉例說明。好詞好句的積累,一定要是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不能單獨把詞彙剝離,積累脫離了文章,就是死記硬背了。

積累好詞好句要注意兩個方面:

1.積累關於描寫的詞句,包括描寫人、景、物的。

2.積累關於表達思想,哲理,情緒,情感的詞句。


第三:關於閱讀理解與作文的方法。

這方面的方法要說起來實在是太多了。但是記住一點,閱讀與作文必須要勤動筆,在做中練,寫中練。不斷地通過訓練與總結。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具體方法,請參照我以前的的問答或文章。


第四:基礎知識的方法。

基本知識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拼音,標點,生字,組詞,造句,段落理解等等。

這裡的重點要放在句子上,因為句中在其中起著一個承上啟下的節點作用。


給大家兩點建議:

1. 多用詞語造句:造句可以檢驗詞語是否可以準確掌握。

2. 多學習關聯詞的使用:熟練掌握關聯詞,可以讓表達更有邏輯性。

關於病句,成語,標點這些,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就是多練習。


我是林老師,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或受益,別忘了關注、轉發。任何有關孩子語文學習的問題都可以與我交流。我將竭盡所能幫助家長朋友。



林老師講作文


語文閱讀理解和作文佔了語文考試90%分數,學生語文要麼閱讀丟分,要麼作文丟分,要麼兩塊一起丟。

如果語文學習是一棵樹,那麼基礎知識就是根,閱讀理解是主幹,作文是枝葉。

基礎知識是提供養分的,如果連一些字詞句都弄不清楚,沒有積累,就別談這棵樹還能茁壯成長,開枝散葉了。

閱讀是這顆樹的支撐,閱讀理解主要目的是讓我們看的懂別人的表達,當你能夠理解別人的作品,自然能夠感同身受,吸取裡面的精華,讓這些內容為自己所用,讓這棵樹越來越粗壯。

作文是枝葉,當養分夠了,也有足夠多的精華素材,見多識廣了,自然會有自己的一些領悟,就能創造出一些新的內容,讓這棵樹枝繁葉茂。

家長經常都會問,有什麼好的作文書和閱讀理解練習?有什麼好的語文學習方法?

其實課本是最好的範例,把課文弄明白了,一通百通,不要覺得考試不考課本原文,就不當回事,語文學習需要的是舉一反三和問題遷移的能力,不然練再多也徒勞。

下面內容是語文老師整理的語文寫作方法因篇幅有限,只能分享3張,如果需要完整版,可以點贊關注,到我往期文章查看更多語文學習資料和學習方法!


名師大講堂


本人語文教師,工齡三十年了。教過無數的學生,有語文成績很好的,可以說,幾乎是不用學習語文,可是考試成績出奇地好。也有學習很努力的,但是語文成績就是提不上去。還有語文成績一直是平平。那麼到底有沒有相見恨晚的學好語文的方法呢?本人認為:有!

三十年的工作經驗,讓我明白,學好語文掌握了方法,就很簡單了。如果是方法不對,那就難了。

具體我感覺應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多讀書。文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豐富自己的語言,讓自己的語言靈動鮮活;才能豐富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思想深刻蘊藉。

二是,用心。用心學習,全力以赴,心無旁騖,才能真正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最後學以致用。

三是,多寫。如果說閱讀是輸入的話,那麼,寫作就是輸出,讓自己的文字生動鮮活,沒有一定的文字積累是不行的。


世問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一定的學習方法,語文學習也不例外。語文知識和能力的考查在中高考中大致分為基礎知識、閱讀理解、作文三大版面,其考查內容不同,學習方法亦不同,說到相見恨晚的語文學習方法現推薦幾個,如果同學們真能實際運用起來,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礎知識部分和文言文閱讀理解的鞏固提高方法最好莫過於整理“錯題集”法了。

整理錯題集的學習方法在我們本地最早源自衡水中學,因此良好的學習效果而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師生推寵。整理錯題集最適合多而分散的知識點的鞏固和提高,而語文基礎知識的特點正是這樣,浩如煙海的知識點,無論是字詞、詩詞名句還是文學常識這些知識點之所以漏洞百出,在於學生不知道自己哪裡不會,而整理錯題集法恰恰能把做題或複習中的漏洞全部整理出來,以備進一步複習,在不斷的複習中漏洞就會全部被補上,基礎知識會越來越紮實,在中高考試卷中如果能做到基礎知識考查題一分不跑,此生的語文絕不對太差。

文言文閱讀理解大多源自課內文言文,即使是課外文言文閱讀理解的題目也多考查課內知識點的遷移能力,因此只要多讀多記課內文言文中的實詞、虛詞及文言文句式特點和翻譯技巧即可以找準答案,因此識記是理解的基礎,對文言文的學習也要像對待基礎那樣做到整理錯題集查漏補缺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閱讀理解部分解題能力的提高方法在於培養良好的解題思路和答題的規範性。在解題思路上要牢固樹立“文體意識、文本及語境意識、題目意識”。

1、所謂文體意識是指不同的文體考查的重點、設題的方式及答題的思路和規範性都是不一樣的,例如分析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要答出它的準確性和嚴謹性,說明了說明事物的哪些特點,分析記敘文的語言特點要突出它的生動形象性,要理解它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體會它有沒有引申義、比喻義、象徵義等,而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要分析其嚴謹性和邏輯嚴密性,分析作者是怎樣層層相扣嚴謹地論述他的觀點的。

如下圖所示不同文體語言分析題的答題規範:

如果脫離了文體的不同特點而憑自己的相當然去答題,就會因為答題抓不住重點而失分嚴重。

2、所謂文本意識和語境意識就是要尊重原文,善於從原文中篩選答案信息並整理出答案。

一篇閱讀理解當你讀第一遍時,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特別是中學生,因閱歷淺顯,對文章的理解多流於表層,要想準確抓住文章的主題,那麼就要建立對原文的深刻理解上,特別是對題目中“賞析句子”“含義作用”題型和“中心思想”相關題型的解答都要回歸原文,結合上下文語境篩選出答案信息,再進一步歸納出最佳答案,千萬不可憑自己的主觀想象,脫離文本和上下文語境而回答問題,而且對於說明文和議論文閱讀理解來說,答案在原文找到的可能性更大。

3、所謂題目意識是指認真讀題、審題,按題目要求去答題,題目要求的角度一點不能疏漏,而題目未要求的角度絕不多言。

例如,請從修辭角度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此題只回答此句用了什麼修辭,有什麼表達效果即可,至於結構上的作用和詞語運用的好壞不作考慮即可。而如果是“請從語言、表現手法和結構上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那麼,句子中重點詞的表現力表達深義,修辭、表達方式上的運用及作用,還有在結構上起什麼樣的作用各個角度都要解析到,缺一不可。

三、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的學習方法還有考點分類整理法。弄清各類文體的閱讀理解題的考點有哪些,其解題思路、答題技巧及答題模板有哪些,做到知已知彼,百戰不怠。

1、記敘文閱讀理解大綱要求所要考查的考點包括:

2、說明文閱讀理解所要考查的考點包括:

  • 說明對象及說明對象特徵。

  • 說明順序及結構特點。

  • 說明方法及作用。

  • 品析說明文語言。

3、議論文閱讀理解所要考查的考點包括:

  • 尋找和歸納論點

  • 概括和分析、補充論據

  • 分析論證方法及作用

  • 梳理和剖析論證思路

  • 品析議論文的語言

只有熟知不同文體所考查的知識點,並不斷的總結歸納就會發現每一類考點的答題都有套路,其解題思路和能力都是可歸納提高的。正如《論語》中所說的“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只有不斷的在做題中總結歸納解題思路才能更進一步的提高。其各個考點的具體解題方法和答題模板我在之前的悟空問答和頭條號文章裡早有詳細解析,需要的可以前去翻看。

四、寫作能力提高的方法在於整理歷年中高考作文題目,進行不懈的創作。

一方面不斷廣泛蒐集寫作素材,不斷豐盈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細膩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高考命題的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人生、關注時代發展,關注社會發展同時提高自己對生活及人生、生命等的感悟能力,並在大量翻閱滿分作文和閱讀名家名作中博採眾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大量練筆,文章不厭千回改,同一個命題要不斷的思考創作,從遣詞造句到到選材立意,再到謀篇佈局只有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苦心創作才能達到最佳,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會在不斷的作文創作中得以提升。最好每寫完一篇都要拿給有經驗的老師指導,在老師的指導下加以修改(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上傳學生的作文讓小徐老師在線給你批改一下),文章的格調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會得到更加事半功倍的提高。

以上指尖教育帝國小徐老師原創,禁止抄襲。小徐老師常年從事語文和作文教學,最擅長找出每個學生語文學習和寫作中的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指正提高,小徐老師期待大家的關注,帶你一起學好語文。


指尖教育帝國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語文的學習方法,認真看完這篇文章,對於你的語文成績提升,一定會有幫助的。

首先,我要分享文章的目的, 是在快速提升成績之上,重點,其實不是在於提升成績,而是在於快速之上。

那麼什麼叫做快速呢?快速這個概念的本質又是什麼呢?快速的本質在於要對於語文學科,在“應試”這個角度,要有一個更高水平的認知。


其實很多時候,我在給新老師做培訓的時候,就說過,這個世界上,做“對”很容易,但是做“好”卻很難。

什麼叫做對?對就是市面上我們能夠從輔導書以及一些別人過來人,或者老師嘴巴中所得到的概念——從本質來說,就是我們先看到答案——隨後再思考得到答案的路徑,最後是實現這些路徑的一些正確的操作步驟。

比如說——提高成績要看什麼書,做什麼題目,刷什麼題目,背什麼實詞,學什麼概念。


這些都是“對”的答案,不能說是不好的,但是很多東西,你百度一下,基本上差不離照著考綱搜,結果不會有太大偏差的。

而真正來說,快速的提分,其實很重要一個概念是在這裡——對於語文學科的應試的認知,你是不是能夠做到和一般同學拉開所謂的區分度。

所以,今天講的是快速,是一種我們對於語文學科進行深入研究之後得到的一些,如何對於語文學科進行學習的方法論,而目標,就是實現,“快速”的目標。

再說一下,我們這裡的目標,是讓大家對於文章來說做到“用更短的時間,卻更加快速的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

那麼這樣一種看似不可能的方法是如何實現的呢?其實我們還是要先從一個最基本的認知共識開始講起——我們都知道,語文其實很多時候,積累的作用性很大,語文很多地方都是需要積累的,而積累本身,是需要記憶的。

所以從根本性上來說,語文你的作用就是做到“最大化”的記憶儲備,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記憶本身,其實是分種類的。

分為哪些種類呢?在我對於語文的學科教學中,我對於語文的記憶,分為四類:

1 完整性記憶 2 重點性記憶 3 對應式記憶 4 理解性記憶

而你只有瞭解到這四類記憶,才是你開始將語文學科的學習成績提升的最為關鍵的步驟。


首先先和大家分析我們這裡所謂的第一種記憶方式,叫做完整性記憶。

完整性記憶的重點是什麼?其實完整性記憶的重點,用四個字來描述,叫做——一字不差。

也就是說,完整性的記憶本身,需要的是你對於一個概念做到徹底的,完整的,沒有任何差錯的記憶。

這種記憶在考試中有很多的適用面,比如說默寫,其實就需要你做的,是完整性記憶——你需要做的,是將那些背誦篇目的內容,一字不差的記憶出來。

因為考試中,任何的毫釐之差就會導致你丟分。

所以一字不差的用苦功夫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於——從應試角度來說,完整性記憶,只有兩個地方有用武之地!!!

1 默寫,以及可能會考的文化常識

2 你準備在作文中使用的一些積累的國學的作文素材

你只有在這兩個地方需要完整性記憶!!!

你只有在這兩個地方需要完整性記憶!!!

你只有在這兩個地方需要完整性記憶!!!

重要的事情,我要強調三遍。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完整性記憶確實對於考試來說,能夠做到極致化的效果,不管語文,還是別的類似於政治,歷史之類的文科,都是這樣的。

但是,完整性記憶的問題也非常突出,一般來說,完整性記憶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耗能——確實就是這樣,如果完整性記憶一個概念,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要遠遠比別的層次維度的記憶,更多!

第二個問題也很常見——完整性記憶是最容易受到“遺忘”影響的,所以這種被我們稱之為“死記硬背”的語文學習方法,它的邊際效應會隨著時間而遞減——你再離高考越遠的時間,從事完整性記憶,高考還能還原的概率也越低。

所以,語文學習的低效,除了一種特別低級的問題——不知道該學什麼(拿著考綱跟著百度搜就差不離了)之外,更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在於對於“完整性記憶的濫用”——如果你的語文學習,什麼內容都完整性記憶的話,那麼很快的,你語文學習的效率,一定是非常的低下的。

而也正是因為完整性記憶的遺忘週期很快,所以很多時候你的努力都會被自己忘記,所以這種時間投入的效率很低,很多同學就會陷入一種“學不學其實都沒差”的感覺當中。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講,語文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什麼——語文的正確學習方法是,首先,知識在文學常識,默寫以及你準備的一些古代作文素材中用完整性記憶,而在別的東西上,靈活穿插別的記憶方式。

因為我接下來所說的其他記憶方式,對於語文來說,會有兩個非常大的優點——

1 遺忘的邊際效應會遞減,也就是這樣的記憶方式更不容易忘

2 記憶的耗能會減少——可以減少你對於內容的記憶負擔。

那麼,接下來就開始關於我們的正題,我來給大家介紹,下面幾種記憶方法:

首先,開始給大家介紹第一種記憶的方法,這個方法叫做——重點記憶。

什麼叫做重點記憶,這個記憶方式本身,源自於政治科目——學過政治的同學應該記得,政治本身非常強調“用書中知識點”作答,但是政治還有第二個特質,就是在閱卷中老師一般是“踩點給分”,所以其實老師看的,是某一個重點的“詞語”有沒有出現,而不是看“是不是一字不差”。

所以很多政治的學霸,都是記憶重點,而不是一字不差的背書,而我在高中的是時候看到很多同學,強迫症一樣背政治書,差一個“的”都會較真的同學,其實已經是將很多的精力,用在了沒有必要的地方了。

而其實,語文很多東西也是一樣的,比如說,作文的素材。

素材本身來說,你需要的,不是一字不差的記憶,而是記關鍵詞與人名就行。

為什麼?因為首先,我們要知道,名言本身來說,如果你用現在社會的那些名流的話語,本身來說,信息爆炸,不可能做到徹底取證的。

而當你用西方的哲學名人的名言的時候,又會有很多翻譯的問題,老師肯定不會將你引用的話,去原著上去看有沒有一次不差的去驗證,然後因為你寫的內容有偏差而給你作文扣分。

而第三點,如果有技巧的話,你完全就可以用“轉述”的方式,來有技巧的用那些高調性的名言,同時,又可以讓自己沒有不用被那些“完整性記憶”消耗自己的認知。

當你知道這個概念的時候,其實對於作文素材的積累,已經比一般同學,減少了80%的時間消耗了。

隨便舉個例子來說,比如說我隨便找一句同學剛剛在作文中寫的一個名言引用——

宮部美雪:“年輕和幼稚都會造成同樣的弱點:缺乏耐性。無論做什麼事,都想馬上看到結果。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等待,這樣的教訓往往得活到中年才能體會。”


對於這句話來說,同學和我說是從原著裡面看到的原話,然後摘錄下來,最後記錄。

這句話她看了好多遍,然後不斷的強化記憶,最終在用進作文,而她也和我說,類似的話,她花了好多精力,每天早上都花時間反覆記憶,也才看看能夠有三十到四十句類似的名言。

而更多的話,在她摘抄之後,就遺忘了。

但是如果我們對於素材的觀念,不要用“完整性記憶”去面對,那麼我們完全就可以專門記幾個關鍵詞,然後自己串聯,然後寫出一句名人名言——

比如說:年輕的弱點是求速成,到中老年才知道等待的重要。

好了,簡化之後,內容就少了很多了,那麼在考試的時候,你需要的,就是簡單的加上調性的擴句,就是名人名言——

宮部美雪曾經說過:“屬於年輕人的缺陷就是沒有等待的能力,一味追求即時的結果,而這樣的短見,若未經時間的磨礪,他永遠不知道,生命的本質其實是等待,而不是即時的回報。”


那麼這樣,一句名言就誕生了,基本上沒有什麼老師會較真,這句話和原句之間是不是完全吻合。

那麼如果你不放心這樣,那大可用“轉述”的方式來寫,大致這樣弄:

宮部美雪曾經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過這樣一種熟語年輕人的弊病——追求馬上的結果而缺少耐性。同時,她也指出,人只有到中年,才能真正知曉,人生本質是等待。
那麼這樣的話,基本就沒問題了。


當你掌握了這簡單的技巧之後,素材的積累本身,我們需要做的是什麼?不是一字不差的記憶,而是記關鍵詞,同學也可以嘗試一下,當你用關鍵詞而不是一字不差作為素材積累的標準的時候,語文素材積累的效率,一定會大幅度領先自己的同齡人。

這就是這個問題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記憶方法——重點記憶,它能讓我們用更少的耗能,減少更多的遺忘帶來的損耗,而獲得和完整性記憶,相當的應試效果。

那麼接下來,我們在說下一種記憶方法——對應式記憶。

對應式記憶是什麼?其實對應式記憶本身,和英語相關——我們其實很多時候,在應試的要求上,只要求你做到“辨識”即可,而當你只要做到辨識的時候,辨識本身相對於完整性記憶,就是一種耗能更少的記憶方式,而如果辨識的記憶能夠達到和完整性記憶相似的結果,那麼恭喜你,你的學習效率,又可以領先別的同學了。

那麼什麼叫做對於性記憶——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剛才說的,叫做辨識。

英語一定有這個情況,考綱中不是每個單詞都需要完整的記憶和背誦的,綱外的詞彙,除非你要在作文中寫一些高級的詞彙,不然,你只要做到“看到英文,知道中文意思”即可。


而對於語文來說,也是如此,很多時候,對於一些概念的考察,你只要能夠辨識就夠了,根本不需要勞民傷財的全文記憶。

比如說對於語基來說的得體概念——很多老師要求同學們背出常見的謙稱和敬稱,但是實際上來說這個本身就是一種無用的腦力的消耗,對於得體來說,你需要的是什麼?不是要知道這個世界一共有多少個謙敬詞語,而是要做的,是能夠看到一個字,辨識出它的語氣。

所以我一直都認為那些背出來“xxxxxxxxx”幾個字開頭的稱謂是敬稱的同學,他們的努力,都是一種對於自己的內耗。

而同樣,實詞也是。

很多同學,實詞記憶都是將每個字的所有意思都背一遍。

這個行為本身就讓我覺得很奇怪——你要知道實詞所有的意思幹嘛?你為什麼要一個字不差的將“長”這個字的13個常見意象全部被出來呢?

實詞的本質其實就是,“當你看到句子的時候,能夠反映出意思”,那就夠了。

你能知道意思就行,能夠辨識就行,而當你在實詞背誦的時候,又用“完整性記憶”去面對的時候,其實語文的學習效率本身來說,也是浪費的。

那麼最後一種記憶方式,我們稱之為叫做“理解性記憶”。

什麼叫做“理解性記憶”?其實理解性記憶,是一種“耗能少於完整性記憶”,但是“認知要求高於理解性記憶”的一種學習方式。

很多時候我也看不明白,很多同學,真的用“完整性記憶”面對語文學科的所有科目——比如說答題公式。

很多同學要求自己對於答題公式本身,做到一字不差的“默出來”,這個本身,就是一種很愚蠢的概念。

因為同學們長期在“理解性記憶”的環境下,所以遇到的問題就在這裡——同學們會錯誤的把“背出來”或者“默出來”當做理解。

這個就是學習的最後的一個問題——很多同學,確實背出來了很多東西,但是其實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在背一些什麼。

舉個例子來說——景物描寫作用,隨便百度一下,你就能搜到下面的內容——

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環境,背景
交代了當時的氣候


渲染氣氛
烘托心情
推動情節發展
形成對比突出主旨
情節順利展開,做鋪墊

當然還會有更多的答案,但是看到這個,我就想問那些背出來的同學,你知道自己背出來的,是什麼麼?

你知道在題目中,什麼內容是你需要寫的,什麼內容是你不需要寫的麼?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概念,那麼你背出來了之後,在作文中,就全部寫上去麼?還是有選擇的寫?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這個問題——很多東西你看上去自己背出來了,其實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背的是什麼。

語文現代文,確實我也和同學說過叫做“知識包”的概念,確實我們要了解聯繫性,但是我們需要怎麼樣才能體現出聯繫性?不是你把公式一字不差的背出來,而是要了解到,這些句子本身,講的是什麼,而文章呈現了什麼特質,需要你寫什麼樣子的答覆。

這些才是你在學習文章的時候,更加重要的認知儲備。

而我們在看題目的時候,從其本質來說,就在這裡——但是越來越多的同學遇到的問題就是,他們單純的記憶,甚至連記憶和理解的區別是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正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記憶的多確實是語文提分的一個妙訣,但是不是所有的語文學習,都需要同學們通過“完整性記憶”去面對的。


高效學習語文的本質是什麼?其實這篇文章中已經給大家答案了——

你要學會的,是真正以上提高自己的記憶效率,完整性記憶,耗能多(背起來難),損失大(會遺忘),同時效率低(沒有辦法理解)。

你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分清楚,不同記憶方式的有限性和效果呈現,然後在語文學習中,將不同的語文學習的認知,作為文章的記憶方式進行應對。

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來說,讓自己語文學習,更加具有效率。

以上。


餘揚捷


“相見恨晚”是啥感覺呢?就是一種很遺憾才遇到的感覺。驚喜與遺憾並存!

“相見恨晚”的語文學習方法,我理解它包括兩層意義:一層是以前沒遇見過的,不主流的方法;二層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關於語文學習的方法,我們從小便遇到的諸如此類:

(1)朗讀、背誦、默寫;

(2)課前預習、做好筆記、認真做題;

(3)積累、分析、表達;

(4)迴歸教材、專題複習、綜合訓練。

……

這些方法都不錯,也實用,在廣大的教學一線中被像我這樣的高中語文教師運用得相當熟練。

但是,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我們的學生語文成績參差不齊,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語文敬而遠之,甚至語文成為了學生提高整體成績的瓶頸……

這時反思這些學習方法,它們真的是靈丹妙藥嗎?既然不能大面積的幫助學生的提高,說明還存在部分學生需要更個性的語文學習方法。

我現在教高三,每天在線判閱一百多份學生作業。當下我們正在複習古詩詞專題。我感受最深的是高三學生閱讀的瓶頸就是不認真讀原文和讀題。

舉例說明。看如下圖。這是我們訓練的一道題。

題幹分兩部分:抓關鍵詞、析情感變化。你看下圖答案,體現了考點要求嗎?沒有關鍵詞的呈現,只是對內容的解說。該考生明明能讀懂詩歌內容的,但可惜不能得分,多可惜!當然還有其他學生是不認真讀材料導致誤讀的,在此不一一舉例。

所以,我覺得當下學習語文相見恨晚的方法便是——迴歸靜下心來閱讀,讀材料,讀題幹。

原因如下:

(1)所有題型都設置了閱讀語境,包括名句默寫。

(2)作文也變成新材料題型了。

總之,實踐經驗證明:相見恨晚的方法——潛心閱讀為上!

我是高三教師,在認知範圍內,理性解答問題。


時光情書02


有什麼相見恨晚的語文學習方法嗎?有啊!但首先,我們要搞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語文?有了目的,方法自然就出來了。


一、為什麼學習語文


1、為了更好地理解一段文字的意思

正如讓外國人抓狂的一些漢語內容,我們中華的文字博大精深,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有不一樣的意思,如果自己語文不好,聽不出來別人的真正的意思,就尷尬了。


舉例:一樣的句子,不一樣的意思

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2、剩女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誰都看不上;二是誰都看不上。
3、女孩給男朋友打電話:如果你到了,我還沒到,你就等著吧;如果我到了,你還沒到,你就等著吧!
4、單身的原因:原來是喜歡一個人,現在是喜歡一個人。


2、為了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你想讓別人理解你,首先你要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學好語文,可以幫助自己有一個清晰的邏輯思維。有些人,思維混亂,語無倫次,那就是議論文沒學好,主次不分。


舉例:這段話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看懂,我是沒看懂。


3、為了提高自己的審美和智慧

很多人認為語文學好了,也沒什麼實際用處,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也不耽擱他們跟人交流。是不耽擱交流,但是稍微深層一點的溝通,他們就聽不懂了。


當我悲傷逆流成河的時候,我只會說:我很難過!

語文好的人會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如果,你想要自己看起來比較有智慧,學好語文也是非常必要的。文字是通往智慧的橋樑,而語文,就是那個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好的話,能夠快速打開智慧之門,交通工具差的話,嘮嘮嗑閒話家常也不影響。


所以,為什麼要學習語文,是你不能學好語文的關鍵。


二、學習語文的方法

我們已經討論了為什麼要學習語文,為了理解、表達和增長智慧,那麼方法也就出來了!


1、書觀百遍其義自見


大道至簡!

被人耳提面命強調萬次的“閱讀”,你做到了嗎?沒做到,這個就是你相見恨晚的學習語文的不二法寶。


我初中時,是語文課代表。當時學習語文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包括文言文和詩詞,基本都是看兩三遍就能背過。別人問我學習方法,我自己也不知道。因為,我感覺自己天生就能看懂,就能背過。


後來我知道,這跟我小時候喜歡坐在床頭,吃著橘子,一本書一本書的積累有關。


2、聽、說、讀、寫訓練

聽是用耳朵讀,說是用嘴巴寫,讀使用眼睛聽,寫是用筆頭說。——葉老

要學好語文,聽說讀寫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聽,小孩子學語言,是從聽開始的。聽了一兩年後,開口說話就能連成句子。這是因為他們聽的足夠多。


我兒子幼兒園的時候,特別喜歡看電影簡介視頻,尤其是災難類的,他也不認識字,就是看畫聽聲。後來,有一天,他跟我說,媽媽,我跟你講講我聽過的電影吧。他竟然把八分鐘的簡介內容複述下來了。我知道,他喜歡一遍又一遍的看同一個視頻,但我沒想到,他能複述的這麼完整。


直到現在,他聽過的內容基本能複述百分之八九十,背課文的速度也非常快。


聽,是人們交往的重要形式,是人腦對被敘述對象的情景再現。需要調動人的記憶、推理、判斷、綜合、概括等能力。所以,能聽、會聽是語文能力的基本標準。


聽完之後,要說。

能夠說出來,代表一個人接收到了重要的信息,並能夠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整合輸出出來。說出來的過程是人思維能力的重要外在表現形式。


能夠有條理地、運用自己的智慧表達自己的見解,是說的基本標準。


第三、讀

大部分人的思維是視覺思維,通過視覺提取我們要學習的內容。讀,是視聽結合的一種方式,能讓我們的思維活躍,最大程度的攝取我們想要的知識。


每天閱讀半小時,記錄優美句子,整理閱讀筆記。


第四、寫

寫作是說話的升級形式,是書面用語的表達。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就是寫作最好的訓練方式。


例如:對面來了一輛車。
擴寫:彎曲的山路上,拐過來一輛黑色越野車,車頂載著一個巨大的行李艙。整輛車身蒙了一層厚厚的灰,只能從前檔玻璃上,雨刷刷出的一小塊扇面中,看到風塵僕僕,一臉疲憊的司機,彰顯著他們一同經歷了多麼泥濘驚險的旅途。


寫作也需要訓練,三天不練口生,三天不寫手生。


養成寫日記或積累素的習慣,寫作文就不在話下了。


3、知識點訓練

學好語文除了基本的聽說讀寫訓練,還需要學習很多知識點。這裡我提供一個語文口訣網站,大家自學。要學好語文,還需要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自學。


語文口訣大全:

http://www.wndhw.com/koujue/yuwen/


我是@素人遠兮,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