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的角度怎么看待“德云社的相声”?

凡客红尘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德云社有一些相声处于文学的边缘地带,还有一些与文学基本不沾边。毕竟,德云社的相声种类繁杂、良莠不齐,岂能一言概之?

分析这个问题,有必要先搞清相声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是运用虚构和想象,使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很显然大多数的单口相声在整体上是符合文学特征的;而一部分对口相声在局部也符合文学特征,但另一部分对口、群口相声,基本上与文学毫无瓜葛。

由此可见,相声不是主流的文学体裁,只能说部分相声整体或局部具备文学特征,处于文学的边缘地带。文学的主要载体还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显然,一部相声的价值重点体现在娱乐性,考量其文学性似乎过于苛责。如果非要探讨,权且说出个一二三来。

德云社相声的文学性探讨

一 德云社中郭德纲的传统单口相声整体上具有一定的文学水准。

传统单口相声在保留了相声特点的基础上,继承了民间笑话、故事、评书的艺术手法,以讲故事为主线,因此相比于对口和群口,单口相声更符合文学特征。但讲故事毕竟不像小说那样结构严谨,文学性也就自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德云社的传统单口相声大多数由郭德纲担纲,主要作品有《济公传》、《刘公案》枪毙刘汉臣》、《蒸骨三验》、《丑娘娘》、《善恶图》、《辛十四娘》《皮凤山招亲》、 《大话刘罗锅》、《解学士》《王半仙》等等约二十多部。

郭德纲虽然学历不高,但由于其本人的文化底蕴和国学素养相当深厚,因此,他的单口相声叙事脉络清晰、语言生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活灵活现,文学水准在单口相声中属于佼佼者。

二 德云社少数对口相声在局部具有一定的文学水准,大多数对口和群口相声基本上与文学无缘。

郭德纲的对口相声于插科打诨之间处处可以窥见“文学的影子”。郭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擅长于塑造人物形象,即便在对口相声中,也经常会树立一个人物形象作为被取笑、奚落的对象,借以制造笑点。比如前期相声中“猥琐不堪”的李菁、“放荡不羁”的“李菁妻子”,后期相声中“抽烟喝酒烫头”不务正业的于谦、“言行怪诞”的“于谦之父”等等,这些人物的形象虽然极尽夸张、荒诞不经,但堪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且在一部相声之中具有连贯性。这些桥段,都反映出一定的文学水准。

除此之外,德云社的其他相声演员也一些局部包涵着较强文学性的对口相声,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德云社的大多数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只是插科打诨的零碎口语,基本上无文学性可言。不仅德云社,整个相声界都是如此,文学性对于对口相声和群口相声而言,本身就是奢侈品。当然,这并不能否定对口相声的价值,还是那句话,相声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娱乐性,文学性在于其次。


一剑lxd


德云社的相声是为了逗乐观众,用来娱乐的,没有什么文学性,也不需要上升到文学角度,否则相声就没人听了。不过,郭德纲文化底蕴深厚,相声段子里的常识和历史知识是值得学习的。

德云社的相声来源于底层民众的生活,没有文学性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通过诗歌、散文、小说、寓言、剧本等等,表达一种审美意识的形态。


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有但丁、托尔斯泰、雨果、莎士比亚、歌德、鲁迅、马克吐温等。

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

想要探讨文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必须要有一定的学识,有文化才可以。文学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的高雅,阳春白雪,并不适合相声。有多少人能读懂《巴黎圣母院》,又有多少人对莎士比亚感兴趣呢?


相声如果有了文学性,就没办法做到受众面广,很快就没有市场了。

德云社之所以能火到现在,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国民需求,迎合了广大底层民众的口味。他们所创作的相声就是搞笑,源自老百姓的生活,还有一些最新的网络用语,通俗易懂,与时俱进,幽默感十足,这就可以了。

不需要有教育意义,也不需要发人深省,只要开心就好。相声的本能就是逗乐,背离了这个基本功能,那就不是相声了。


所以,德云社的相声没有什么文学性。郭德纲的段子里有一些是伦理哏,纯属编故事制造笑料。岳云鹏的相声当中的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也没有什么文学性,仅仅是为了逗乐,并非要表达许仙与白娘子爱情的浪漫与美好。

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知道莎士比亚?很少很少,一般人就理解不了他们的那种境界。但大部分都知道德云社,喜欢他们的相声,是他们的忠实粉丝。

德云社的相声离文学越来越远

郭德纲酷爱读书,有文化底蕴,相声段子里有一些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是蛮有趣味性的,还有德云社的一些老相声演员,比如郑好,他的相声也有很多知识性。

但是,年轻相声演员的相声则完全没有文学性。他们的段子更多是流行的网络用语,贴近现代年轻人的生活。

德云社现在新招的徒弟当中高学历的人很多,但他们创作出来的相声仍然不具备文学性,因为根本没必要。如果阎鹤翔这样的理工科生天天说逻辑思维类的东西,根本没人愿意听。

德云社就是一个民间演艺团体,只要想办法逗观众笑就可以了,大众基本上都是庸俗的,他们的段子也高雅不到哪里。不管是什么人,学历再高,也得创作接地气的段子才能生存下去。

德云社的相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很大作用

德云社的相声很少有人能记得住,听过以后笑一笑就忘了。

但是,由于张云雷等人的出现,将很多的传统曲艺加入到相声专场当中,带动年轻人都来关注传统文化,从而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作用。

德云社的相声看着没什么文学性,但实际上对文化传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要远远高于那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以及著名的文学家。


R娱记


相声里的说学逗唱。 满满的文学。 妙语连珠。 民间俗语信手拈来 对仗工整 意喻深刻

。郭德纲40则经典语录: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1、你能跟我比吗,我一年惹多少祸。

2、好多人喷了香水我都能闻出人渣的味来。

3、你欺负我,我退一步;你又欺负我,我再退一步;你还欺负我,我弄死你。

4、说得不好观众骂街,说得好了同行骂街。

5、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6、你无耻的样子颇有我年轻时候的神韵。

7、装三分痴呆防死,留七分正经谋生。

8、真放肆不在饮酒放荡,假矜持偏要慷慨激昂。万事留一线,江湖好相见。

9、我争者人必争,极力争未必得。我让者人必让,极力让未必失。

10、一个人三十岁之前不狂,没有出息;三十岁之后还狂,肯定没有出息。

11、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12、高雅不是装出来的,孙子才是装出来的。

13、年轻人,你就是凌晨两三点钟的太阳。

14、都是水何必装醇,都是色狼又何必装羊。

15、四个说相声的对着骂街,把那俩熬死你就是艺术家。

16、要出名,先出书。要出书,得先出事。

17、人生在世,无非是让别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

18、人们做了好事总想让鬼神知道,做了坏事总以为鬼神不知道,太让鬼神为难了!

19、见过要饭的要早饭吗?他要是起得来就不用要饭了…

20、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

21、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做瓦岗一炉香。

22、主流相声界并不是因为失败而烦恼,而是因为失败了找不到借口而烦恼。

23、我身无分文的时候,你在我身边;我被人唾弃怒骂的时候,你在我身边;我被千夫所指的时候,你在我身边。 这么多年了,我就想问你一句,是不是你方的我?

24、不要等人人都说你丑时才发现自己真的丑!

25、这小伙子长得,把脸挡上跟个演员似的……

26、生活就像宋祖德的嘴,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27、人心弯弯曲曲水,世路重重叠叠山。

28、奈何桥上奈何愁,奈何桥下浣溪流,奈何人人奈何泪,奈何奈何洗春秋。

29、把缺德搁推车上,忒缺德;给缺德抓把盐,糇缺德。

30、半合半掩半纱窗,半倚半靠半外张。半拉金钩挂住半边青纱帐,半轮明月半阴半暗半照半边墙。左手端起多半杯少半杯半杯葡萄酒,右手掐下青半朵红半朵半朵蜜海棠。半张文书半张纸,半床锦被半张床。半股风吹树叶半枯半黄半落阶沿上,半夜里半梦半醒檐前铁马响叮当。躲在半边半思想,叹人生半口黄连半口糖。

31、好比说厨师炒菜,你可以发明新的菜,但最起码你要知道什么叫炒勺,哪个叫漏勺,你拿个痰桶炒菜说是革新,那谁敢吃啊?

32、遇好晴天、好山水、好书、好字画、好花、好酒、好心情,须受用领略,方不虚度。人生苦短,一定要知恩、知足、知命、知道、知幸,心不贪荣身不辱。杨柳风、梧桐月、芭蕉雨、梅花雪、香椿芽、野菜根、茄子把、豆腐泥、俗与雅、素与荤,全能招呼,人生一乐也。


卓兰小姐


很有兴趣回答这道问题。

相声本来是让人快乐的一种曲艺形式,文学性本身不强。它不像戏曲,比如京剧评剧等,唱词好多都是文学作品里的原词,而且戏曲大多数是来源于古代传说,文学作品,像三国的戏,水浒的戏等等。因此让人感觉文学性强。

至于德云社的相声,则离文学性越来越远。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有文学性的相声还是有的,如《百家姓》、《八大吉祥》、《西江月》、《五行诗》、《五红图》、《卖五器》、《八扇屏》等等,里边的内容好多是有引经据典,尤其是大段的贯口里通常是背一段古文,还有一部分是做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写打油诗等等。这些类似于文哏的作品,可能没有那么爆笑,听上去也很有意思,也能够长长见识。

历史以来的相声演员,说相声文学性强的我认为刘宝瑞算一个,苏文茂算一个。而在德云社内部,尤其是在现在,都是追求爆笑,伦理哏和通俗的东西更多一些,文学性强的少一些。往前看几年,徐德亮高峰的组合说过的相声还不错,如《批聊斋》《批百家姓》《批西游》等等,那时徐德亮还被郭德纲捧为新文哏相声演员代表。自徐德亮退出德云社之后,也很久没听到过他的作品了。

当然,郭德纲本人的作品,也有一批文学性强的,尤其是单口相声跟评书,像《九头案》《济公传》《丑娘娘》等等,更是有文学性和趣味性,当然这跟演员的表现有关系,更主要的是作品原型本身就很有意思。对口相声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文哏作品为主,新创新的相声段子就很少了。

如果让我从德云社再找出一个除郭德纲之外的,相声说的有文学性的,那我只能推荐郑好了。郑好的相声不温不火、不闹不燥,需要品,需要细品。相声讲究“理不歪、笑不来”,但按照郑好的表演风格能句句都在理上,在笑的同时还得在心底里佩服。郑好说的《吃元宵》《抬杠铺》《朱夫子》等节目也可以说是与众不同了。听别人的相声,听完就忘了,听郑好的相声听完还能回味回味。


彬彬胡乱谈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作为当今最火热的相声团体“德云社”来说,同样也跟文学有关系。可能其他徒弟们的台词稿那就只是台词而已,郭老板这样博学多识的人仅仅只需要一个框架足以。那么问题来了!这样说郭老板是不是就跟文学不挨着了?其实不然,郭老板平时就特别爱看书学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比一般的教授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相声界常说的:“艺人拼到最后一定拼的是文化!”作为郭老板来讲,信手拈来的东西压根也就不需要文稿了。但他的相声绝对是包涵了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在里面的,听他的相声也能增长学识。

郭老板有这个层度是长年累月的学习铸就的,徒弟们文化水平都有限学习可能也没那么用功,经常是用口水话去拿于老师砸挂。所以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不能否认郭老板和德云社的相声文学性!





妇男主任彭彭


德云社是民间团体,说相声为的是挣钱,所以就得迎合市场。而市场以大众口味为主,大众口味都偏低俗一点,比如老少爷们茶余饭后,就是扯闲篇,下三路,伦理哏是最能引起共鸣的,所以郭德纲早期能得到大批粉丝拥趸,大致是三条。

一条是人设,把自己塑造成被人欺负的受气包,向上层,权威开火,翻身后快意恩仇,上演逆袭励志剧情,这是大批屌丝和草根阶层共同的幻想,所以先得了人。

二就是作品,把传统相声段子打乱,比如老段子一段可能只有六个包袱,就足够了,这样就有大量的段子来演出,而老郭却一次演出,使用好几段相声的段子来凑一段相声。一些老先生说郭德纲,基本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坏了行业潜规则,六七百段相声被老郭裁剪后,也就剩下一二百段了。这样老郭说一段就用了传统好几段,给的量就足,这也是当初没有门派没有师父的后果,应该说有好有坏。

三,老郭本身就出身胡同草根,文化也不高,不过天赋好,尤其是对市场的敏感,他能清楚的知道观众的口味,也知道使用传播手段,所以早期的作品就是很三俗,这是无可争议的,然后靠电视台,广播,网络同时传播,自己在剧场也天天用大量时间搞营销,还隔三差五德云社闹点话题,这里永远有热度,就一直很火,这是娱乐圈炒作的不二法门。

综合以上,他只要有热度有流量有人掏钱捧场,就可以了,小剧场,商演都是如此,粉丝看德云社已经不是单纯去听相声,而是要参与进入,这样就不要求作品的质量了,大家只要玩高兴了,观众能接个下茬,抖个机灵,一场就过去了。

这样的趋势,造成德云社没必要在打磨作品了,而且好多演员也没有创作能力,比如老郭经常说我们都没词。有的观众以为是他们功力好,其实本质是,不想打磨作品,对付一场就可以了,最近十年,你看到老郭还有像点样的作品吗。

对比青曲社苗阜王声,高晓攀,金菲,天津马军盛伟,相声新势力等人,他们还没有流量,还在兢兢业业搞作品,德云社有点萝卜快了不洗泥,只有孟鹤堂,张鹤伦,烧饼等寥寥无几的人在搞作品,文学性还谈不上吧。


三尺青


不要把相声非得要拔高,还上升到文学艺术,它就是生活富余了,理想信仰丢失了,闲的慌没事找个乐罢了,近百年来一直是这样。郭德纲的相声里含沙射影的讲一些下三滥的内容,比如一个男的从外地回到家里,刚敲开门,老婆从屋里开门出来,不让丈夫进门,并告许丈夫先在外边转转,五个小时后再回家,原来妻子又找了一个男的在屋里(大概意思丿你说这样的内容能升华到文学高度?特别是台下观众有相当一群年青的女性。


一马平川285356657


听了德云社将近8年的相声,主要听班主的,对口,单口,评书,班主虽没文凭,但有文化,虽不说满腹经纶,但古书典籍读了不少。文献典故张口便来,稗官野史也能娓娓道出。没有十几二十年的阅读量可做不到,人品性格暂且不论,听他最近几年的作品真的给人启发,劝人向善。可能人上了年级,心态平和的缘故吧,希望他越来越好。


我的皮鞋哒哒响


德云社的是非曲直,我们抛开不谈。因为如果总要执着于几俗或是旧社会糟粕等等阴暗面去看,会无趣的多。毕竟,人都不止一面,瑕不掩瑜,德云社的成功自有其存在的道理与现实意义。

首先,对文化的传承有积极意义。单口和评书的定场诗、发掘整理的小曲儿小调儿、重新捡起的太平歌词、散佚的传说典故等等,我们通过德云社的部分相声作品会发现这些流动的文字词句凝练,朗朗上口。使通过相声爱上传统文化成为可能。

其次,对传统文化市场的振兴有象征意义。正是德云社的出现一改传统曲艺形式——相声的衰败之气。不仅如此,京评梆曲、各类鼓书,甚至昆曲也在德云舞台出现过。可以说,德云社培养了一定的传统曲艺土壤,让更多的人开始进入茶馆、书社和剧团,使复兴传统曲艺甚至振兴传统文化成为可能。


松叶文学主理


在中国,一提相声,就连及“德云社”,其实“德云社”仅仅是个相声艺术的表演团体之一。

相声艺术的出现,是特定历史背景,因为表演的需求、观众的层次决定了他的文化定位,面向大众的市井文化,这像当年这些观众餐桌上的“窝头”,可以吃饱,但是比不得高高在上的宫廷的“酒肉山珍、佳宴珍馐”。

当年“窝窝头”可是中国北方绝大多数人的主食,虽然不是美味,可是每餐必须,当年宫廷也用栗子面做“窝头”,那是上层人的糕点,不是百姓主食 ,还是那句话:“别拿窝头不当干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