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深澳,100年前的南澳中心,是明清海防重鎮,海上絲路要津,山海風景秀麗,歷史遺蹟豐富。閩粵總鎮府,雄鎮關,城隍廟,疊石巖,大夫第,金銀島,海上漁村,屏山岩等,這些美麗的景點都位於深澳鎮。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100年前的南澳地圖,原來深澳灣以前是叫南澳灣,南澳的中心就是現在深澳鎮。現在青澳還是青澳,雲澳還是雲澳,只是隆澳(後宅)取代了深澳。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總兵府,明萬曆四年由副總兵晏繼芳建,坐南朝北,為明清總兵和副總兵駐地。明萬曆四年至清宣統三年先後有173位總兵和副總兵蒞任,統轄粵東、閩南兼臺澎海防事務。鄭成功是代表人物。現在原總兵府舊址建成了全國第一座海防史陳列館。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城隍廟,位於總兵府後側金山麓,明萬曆4年(公元1576年)副總兵晏繼芳籌建。城隍廟中,供奉神靈複雜。廟中的匾額有“南澳城隍廟”,另有一塊匾額“到此難欺”,為楊大宗所書。廟中還發現一副對聯,讀來頗有意味:天知地知神知鬼知爾知我知何謂無知;陽報陰報遲報速報善報惡報終須有報。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大夫第,清道光初年深澳貢生康耀美建。由主座(三進)和右側巷厝、後包殿組成。進深42米,面寬23.3米。內存有“撥元”“藻奮儒林”“德壽微祥”等匾。


武帝廟位於深澳金山北麓、總兵府東南側。明萬曆七年(l579)南澳鎮副總兵候繼高建,原名“壽亭侯祠”,奉祀三國蜀漢大將關羽。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雄鎮關,位於雲澳鎮深澳鎮交界的山坳,是兩地互通的必經之地。雄鎮關是明朝萬曆十三年南澳副總兵劉大勳主持建設的。而起被賦予歷史意義的那一刻,是明朝嘉靖四十四年,浙江總兵戚繼光從雲澳鎮出發,軍隊開過過雄鎮關,一舉剿滅吳平海寇。同山海關、嘉峪關等名關一同被收入《中華名關錄》。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金銀島位於深澳鎮 賊澳灣。整個景點由九曲橋連接而成,鐫刻多處名人摩崖石刻,豎立著看守金銀財寶的石雕塑像。相傳這裡是“海盜“吳平的藏寶之地,至今流傳著藏寶的謎語“潮漲淹不著,潮退淹三尺“,卻無人能破譯,遂成千古之謎。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疊石巖,位於深澳鎮西北側的馬鞍山,是高僧釋仁智大師在清朝道光年間創的,一塊清淨之地,超凡脫俗之所,有天南法乳之美譽。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清戍臺澎故兵墓位於深澳鎮獵嶼灣。據史書記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設南澳總兵,"移廈門鎮總兵官,並中、右、左三營官兵駐南澳",由"左營官兵換班駐守臺灣澎湖、淡水……三年期滿,輪流更換"。這些擔負著保衛祖國光榮使命的官兵遠涉重洋,為守疆禦侮作出貢獻,部分將士陣亡或殉職後,骨殖移回南澳安葬。


屏山岩,清乾隆十五年(1750),由住持釋泗香重興,並稟報官府保護香油田園,代理閩粵南澳海防軍民府同知陳庭枚為此而勒石"僉批勒石以護沙門事"。大約經過30年後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再修,易名為"屏山岩"沿稱至今。屏山岩經過修葺和擴建,已成一座頗為壯觀的叢林古剎。高大的門樓正中懸掛著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題寫的"屏山岩"牌匾。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古城公園,公園內古城牆是島內遺存的唯一一段明城牆,記載著南澳在海防上的重要歷史價值。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南山寺位於南澳島古城之南,地處“獨鯉朝陽”,後枕金山,面向梅花村,古樹參天,坑泉潺潺,井水甘甜,幽深清雅。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海上漁村位於深澳獵嶼灣,北與饒平柘林鎮隔海相望,獵嶼、虎嶼(又稱塔嶼)屹立為門戶,灣內水域寬闊,風靜浪平,是養殖的天然海灣。古時為深澳的重要屏障,扼守閩粵航路,海上絲綢之路的要津,也是聞名遐邇的海上古戰場,民族英雄戚繼光、俞大猷、鄭成功、劉永福等先後在這裡寫下了抗擊外來侵略和收復臺灣的不朽篇章。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看完這些美麗景點,我們回到100年前。深澳,舊時的繁華,在1918年的南澳大地震遭到摧毀,這次地震也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發生的最強烈地震。地震在廣東東部和福建南部造成嚴重破壞,南澳島城垣、衙署、民舍傾圯殆盡,人民壓死無算!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虎嶼,因嶼上有龍門塔又名塔嶼,龍門塔建於清道光十六年。塔因這次南澳大地震破壞,稱奇的是龍門塔僅塔剎葫蘆及頂層崩倒,基座石欄杆斷落。震後其1、2、3、6層相對向逆時針方向旋動,4、5層相對順時針旋動,形成前4層前塔門向南,後2層塔門向東南奇觀,成為廣東地震研究專家多次前往考察的物證!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經歷了地震後變成了落寞的小鎮。只有塔嶼在默默訴說著深澳曾經的繁華。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深澳,曾經的南澳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