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去卫生室输液,为什么越输温度越高?

医学小侦探


这是临床中常见到的现象,多年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用一套理论解释了这个,解释不了那个?

现在终于搞明白了。这里给一个全面的解释。也可能还不全面。

人们生活中的话大部分是瞎说的,既没有逻辑性,又没有正确性。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就是生而知之达的,都是从大人或书本上或老师或医生那里学的,而且认为是对的,其实很多知识根本就是错的。

请问,什么是感冒?感冒是什么引起的?感冒和流感之间的关系怎样?感冒和伤寒、伤风、受风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伤寒论》为什么没有能被广泛应用,为什么不那么灵验?为什么有的人崇拜中医,为什么有的人贬低中医,甚至想废弃中医?等等一系列问题。

你说“感冒发烧”,你认为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呢,还是发烧引起的感冒呢,还是互相引起呢?是先感冒呢,还是先发烧呢?还是感冒和发烧同时进行呢?还是感冒和发烧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呢?你能搞清楚吗?其实现在所有的教科书都没写明白,因为写书的人也不明白,他们本身也搞不明白。看我头条号里的文章:废弃“感冒”用“伤微”,把“感冒”一词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如果你读懂了,你才明白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还有:废弃所有的感冒药,所有的感冒药组方都不合理。还有:我为防治流感献秘方。

回过头来说你的问题:首先发烧是症状,是身体出现了不正常,不正常就是:正+疒=症,就是症状,而所有的症状都是体内不正常的癥,所以“癥”不能简化为症,但是,由于那些搞简化字的文人墨客们不懂医学,就给简化错了。再说感冒,一般人都认为:鼻塞、流涕、打喷嚏是感冒,有人把伴发烧了也叫感冒,有人没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只要哪里疼了,或周身不适,可能就是发烧了,也叫感冒,有人把咳嗽和咳痰也加进去后也叫感冒,有人把上呼吸道感染也叫感冒,所以感冒不是原因,也是症状,是多个症状的组合体,属于中医“证”,中医的证=症1+症2+症3+……,所以中医里如果出现畏寒、无汗、恶风,就辨证为风寒(感冒),如果有汗、或黄痰、发热、畏风就辨证为风热(感冒),其实这两个“证”可能在“肺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或“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同一个病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而已。

看看下面的示意简图,将来就像世界地图一样通用,出现任何症状,都按照这样的思路找原因即可。

再说发热:

发热分为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究竟你输液那次是哪种,我不得而知,估计医生给你诊断为:感冒,之后,你才这样问的。

假设你是感染性的,不论是上呼吸道,还是呼吸道,还是呼吸系统,还是其它部位的感染,当过了“隐症(潜伏期)阶段”,见下图

就进入显症阶段的。进入显症阶段你才去看病的。在看病时你体温可能就处于上升期,这时表现是畏寒、或恶寒,严重的会寒战。估计你肯定没有寒战。经过诊病、卖药、配药、输液,还可能有检查,这时需要时间的,在这个时间内你没有测量体温,在输液过程中,你觉得没有效果,就测量体温,结果发现比刚来的时候还高了,你就认为是越输体温越高了。这时候的体温升高可以分出三种可能性的,一,假使你不输液,就在家,体温也会升高的,这是此病症的正常变化规律。这是典型的原因归结错误,也是冤假错案!这种可能性的比例大于90%。二,是输液引起,这种可能性在当今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严格无菌条件下,发生因操作不当或污染等所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三,你是感染性疾病,本来有体温轻微的上升,不重,输液后,关键看你输液用了多长时间,输液后多长时间发现的体温升高了。如果输液前,体温37.5左右,医生也没有给你用退烧药,输液用了约2个小时,输完液后过了一个小时以上,也可能长达7、8个小时,发现体温上升的比较高,比如大于38度,还要再分为三种可能性:(1)你并没有非常不舒适的感觉,那就恭喜你,可能是用的药物特别有效,短时间内杀死了体内很多的致病性微生物,那些尸体被身体吸收后,刺激身体产生了发热反应,这种发热反应不是很难受,尽管体温比较高。(2)可能是体温达到最高点,要出汗了,只要一出汗,体温就会往下走。尽管可能不一定走到正常。(3)仍然很难受,可以推知,应该此前没有用退烧药的前提条件下,用的药物对致病微生物不是很敏感,当然还有可能是病毒性的,以及其他可能性。这要看后面两天的表现,如果3天没有效果,考虑诊断的问题或换药。

所以你的情况可能就属于第一种。人们往往把这种情况,归罪于医护:用错药了?诊断错了?配错药了?等,很少有人会说:啊,可能不输液也会高的。因为人们习惯于,只要我到医院,用上药,就不应该再发烧了。就是由于这样的思想在作怪,导致了现在的基层医生,有包括大部分三甲医院的医生,输液时常加退烧药,甚至加上激素类退烧药,效果好啊,病人和家属高兴,还夸医生呢:这水平真高!用上药烧就退了!如果象我这样的坚持医疗原则的医生,“尽可能不用退烧药,更不用激素类退烧药”,常常遭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指责,尤其当病人是孩子时!所以当今社会当个好心的医生都非常难。很多经常发烧的小孩会出现肥胖,也有小孩会出现股骨头坏死!都是乱用激素类退烧药的过!

这是全民医学知识匮乏造成的。我坚定地认为,所有的医学教科书(不论中医与西医)必须改变思路,重新编写,让人们从小学就接触医学知识,正确认识医学和病症!


揭秘白发第一人


感冒发烧去卫生室输液,为什么越输温度越高?

体温越来越高是发烧过程中体温周期性变化上升期的表现,与输不输无关。

发烧是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下的自限性过程

并不是只要体温升高就叫发烧。

发烧的定义是在些致热源刺激下,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的体温升高。

也就是说,发烧的体温并不是脱缰的野马,而是仍然受到控制的。

虽然,在不同人,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发烧体温变化的最高体温和过程不同,但都呈现一个自限性周期变化。

所谓自限性,一方面表现在所能达到的最高温是具有一个最大值上限。在人类,发烧的最高温度很少超过41℃,几乎不可能超过伤害性高温的42℃。

另一方面,体温变化呈现周期性,一般分为体温上升期,平台期和体温下降期,以及间歇期。

比如,下图就是豚鼠注射细菌脂多糖(LPS)制造的经典的实验性发烧的变化曲线,没有给予任何退烧处理,体温经过上述周期后(双峰性)仍下降到接近基线的体温。


内源性退烧机制和内源性退烧物质

发烧为什么具有自限性呢?

目前认为,可能的机制包括两方面:

一个是,下丘脑体温控制中枢可能存在一个控制发烧时体温最高上限的温感神经元群。虽然这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还知之不多,但是,研究已知伤害性高温的最低限值是℃42度,而发烧时体温很少超过41℃,尤其是极少超过41.5℃,几乎不可能超过42℃,可能并非巧合。

另一个是,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内源性退烧物质。

我们知道,像鸦片、大麻这些毒品之所以是效果很好的止痛药,原理在于体内原本存在内源性鸦片,和内源性大麻止痛系统,鸦片类物质和大麻在结构上恰好与这两个内源性止痛物质相似,可以激活相应与内源性止痛物质结合的受体。

对于发烧的调控,也可能像内源性止痛系统的内源性退烧系统和内源性退烧物质。

研究一经发现了两类内源性退烧物质:

一类是,内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即皮质醇,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激素”。

研究发现,在豚鼠接受LPS注射诱发实验性发烧中,如果给予皮质激素注射,在发烧的后半段,体温将明显低于不经过处理的对照组。

实验还发现,如果手术切除动物的肾上腺,LPS注射诱发的实验性发烧将显著高于对照动物;如果将微量皮质激素注射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则可以降低实验性发烧的幅度和周期。

当然,给予更大剂量的外源性皮质激素自然也具有很好的退烧作用。

另一类是一些退烧神经肽。研究比较深入的是精氨酸加压素,即抗利尿激素。

比如,在革兰氏阳性细菌致热源胞壁酰二肽(MDP)诱导的发热中,在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微量注射加压素将极其显著地降低发热的程度。

感冒发烧输液过程中体温越来越高,与输液无关,只不过是处在发烧的体温上升期

回到问题,题主纠结的输液过程中体温继续上升,跟输液无关,仅仅是因为正处在发烧过程的体温上升期。

感冒不是输液适应症,输液本身并不退烧

感冒发烧大肆输液“治疗”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疗法”。

众所周知,感冒是自限性疾病,而且知道现在没有能治愈感冒的方法,输液除了可以补充一些水分外,对感冒没有任何治疗意义。

更重要的是,输液本身并没有任何退烧的作用,除非在输液中加入糖皮质激素,最常用的是地塞米松。虽然,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合药物可以进行静脉注射退烧,但是,临床上极少使用。

输液治疗感冒发烧实际上是一种骗局,期间体温的变化与输液无关,除非添加皮质激素


挣脱枷锁的囚徒


这个就是医生没认准病的原故,吃药不投方,不怕用船装!看病就是要认准病因,在中医的辨证论治指导下,治疗这种感冒发烧是很有效的,如果是流感兼细菌感染的重型感冒,可采用输抗生素,激素配合中药(中成药)治疗很快就退烧,痊愈了!有食积的要用消食的中药(中成药)。


中西医结合义诊


感冒后为啥去输液呢,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就像这次新冠肺炎是限制输液的,输液在有的阶段对病情不好


塘畔书屋


发烧。你要禁止冷东西吹风医院输的液。都是冷的。所以,也输也发热。


冯纪成


绝大多数感冒因中寒邪而起,发热是为对抗寒邪,再输液灌凉水岂不是雪上加霜?就是中医说的寒入里化热,北方人常见的经验啊,玩雪开始手凉,凉到一定程度手反而发热,热到发烫,一个道理。中寒邪的感冒,服热性中药,驱寒邪外出,病就好了,这是中医几千年前就知道的。西医连这点基本道理都不懂,怎么能治好病?


闲人1975


有好多疾病西医无能力,该用中医方法。


朱分才


输液多以细菌感染,但现在还是病毒(伤寒)性,有效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