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派”首領譙周:蜀漢第一大漢奸

蜀漢,本自稱漢,為了和西漢、東漢相區別,後世也稱季漢,也有因循舊俗稱蜀,稍帶有貶義。

蜀漢的漢奸,是名副其實的“漢”奸。

蜀漢第一大漢奸為何不是黃皓,而是譙周?這和個人對漢奸的定義有關。

“投降派”首領譙周:蜀漢第一大漢奸


漢奸和投降派

如果說漢奸指漢之奸人、奸臣,那第一大漢奸自然非黃皓莫屬。

而我所說的漢奸只是指,身在一國,心在他國的人,或者存心投降他國的人。

如從蜀漢叛降魏國的申耽、申儀、孟達、王衝、句安、李韶、蔣舒等,從蜀漢叛降吳國的麋芳、士仁、範強、張達、郝普、潘濬等,都屬於有心叛國的漢奸。

而夷陵之戰中降魏的黃權和降吳的杜路 、劉寧,因為是窮途末路、逼不得已,投降後又無害蜀漢,則算不上是漢奸。

另外一類漢奸是“身在蜀漢心在魏”,與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形成鮮明對比。

我說的投降派就是指這一類漢奸,他們以譙周為首,包括杜瓊、向充等人。

“投降派”首領譙周:蜀漢第一大漢奸


譙周之奸惡在妖言惑眾

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人,其父就兼通諸經及圖緯。譙周是蜀漢通儒,朝野上下門生眾多,他的一言一行,影響甚大。譙周之奸惡不在於他在蜀亡時主降、勸降、乞降,而在於素來主和的態度和以讖緯之術廣佈妖言、惑亂人心的行為。

譙周是“投降派”領袖,卻不是最資深的“投降派”,他深受杜瓊影響,只不過在蜀漢後期,他的影響力最大,所以說他是領袖,也是第一大漢奸。

杜瓊解“代漢者當塗高”

杜瓊,蜀郡成都人,先跟劉璋,後跟劉備。後主即位後,拜諫議大夫,後遷升左中郎將、大鴻臚、太常。諸葛亮逝世時,他受後主詔命,贈諸葛亮武鄉侯印綬及諡號忠武侯。

杜瓊和譙周都認為蜀漢會亡於魏國。史書上說他們是憑藉精研數術,知曉了天機,其實哪裡有什麼秘術和天機,都不過是一幫別有用心之人,藉助讖緯符圖之說毀謗朝廷,為某種目的造勢。

譙周曾問學杜瓊,“昔日周舒認為取代漢朝的‘當塗高’是魏,這是什麼意思?”

“代漢者,當塗高”,是歷史上著名的讖語。早在西漢前期,漢武帝自己就說過這個預言,預示著漢代滅亡,但當塗高是指什麼,民間流傳很多說法,每當天下大亂,就有野心家借這個預言為自己造勢。

光武帝劉秀也曾用這個預言,說公孫述不配“當塗高”者(“君豈高之身邪?”)。袁術(字公路)稱帝,也覺得自己就是“當塗高”者,當塗(途)而高,高高地對著大路,“術”有道路的意思,他又字“公路”。現在來看,行道樹、路燈和電線杆更符合“當塗高”的意思。

“投降派”首領譙周:蜀漢第一大漢奸

曹丕要禪代東漢,太史丞許芝以讖緯之說勸進:“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

時人有問:“春秋讖曰代漢者當塗高,此何謂也?”(周)舒曰:“當塗高者,魏也。”

周舒也說過魏將代漢,但為什麼周舒不算妖言惑眾的漢奸?因為周舒是說的魏將取代東漢,那時曹丕還沒篡漢,蜀漢也沒建立。周舒之子周群還曾說過“西南數有黃氣……時時有景雲祥風……此為異瑞”,劉備應當稱帝。

而譙周問杜瓊時,蜀漢已經接續東漢,正和魏國爭天下,這時他們議論魏將代漢的漢只能是蜀漢,這是亡國之妖言,會動搖士人對蜀漢的忠誠。

“投降派”首領譙周:蜀漢第一大漢奸

巍巍宮闕,曹魏之魏本作巍,魏、巍同義互借。

杜瓊回答說,“魏,本意是指高大的宮闕,高高地立在路途旁。聖人取其形象,以‘當塗高’指代路旁巍巍高大的宮闕,當然就是指魏。”

杜瓊意思已經很明白,魏將代漢,我們的朝廷要完。他又假裝不懂譙周問話的意思,反問譙周,“這有什麼奇怪的嗎?”

譙周也跟著裝傻,“我只是不知道什麼意思,向您請教。”

杜瓊又自言自語,“說來也奇怪,古代官職不稱曹,從漢代開始各種官名都稱曹,像屬曹、侍曹、功曹之類……這怕是天意如此啊。”

前有預言“代漢者,當塗高”,“當塗高”指魏,漢代又出現了各種以“曹”為名的官職,這不是暗示曹魏取代漢嗎?杜瓊這話其實也是有意無意說給譙周聽的。

這是兩人的暗語,都想試探對方是否也同自己一樣,覺得這朝廷必然要完。

盧弼《三國志集解》引清代學者劉鹹炘之言:“譙周熟聞其緒言,故以漢數當亡而勸降。承祚(陳壽)師譙周,具載其讖語,直至常道將猶津津言周之讖。蜀之不能申大義者,以圖讖也。”蜀漢儒生毫無大義可言。

杜瓊深受蔣琬、費禕等大佬器重,但為人卻靜默少言,閉門自守,不問世事。這種行為也說明他很有問題,對蜀漢朝廷很是不滿,只是怕禍從口出,所以少與人言。

杜瓊著《韓詩章句》十幾萬字,卻從不教給兒子們,這本《韓詩章句》中可能也有不少大逆不道之言,不傳兒子們是為了保護他們,以免肇禍。

“投降派”首領譙周:蜀漢第一大漢奸

譙周作《仇國論》乃亡國論

杜瓊讖緯之術沒有傳兒子,譙周卻受他啟發,觸類旁通。

譙周認為,“先主諱備,其訓具也,後主諱禪,其訓授也,如言劉已具矣,當授與人也。”這話的意思是,劉備的備,是具有或完備的意思,說明劉備有帝位;而劉禪的禪,是禪讓、授予他人的意思,說明劉禪的帝位終究要被取代。

向充也曾聽聞譙周之言,認為劉氏天下“當授與人”。可見譙周的妖言在蜀漢士人之間產生了很大影響。

據《三國志·杜瓊傳》載:景耀五年(蜀亡前一年),宮中大樹無故自折,(譙)周深憂之,無所與言,乃書柱曰:“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

“曹”有“眾”的意思,“魏”有“大”的意思,眾而大,天下之人都會歸於曹魏。“備”有“具”的意思,“禪”有“授”的意思,具而授,劉備有天下,而劉禪轉授他人,這國要完了。

《三國志集解》引清代學者錢振鍠的評論:“妖言惑眾,其罪死;勸降,又其小者。”譙周這話妖言惑眾,是大罪死罪,後來勸阿斗降魏只算是小罪。

譙周之惡就惡在不知道匡正主上,纏鬥閹宦,反而散播謠言,滋生不安。不等魏兵來犯,早就在朝堂上力爭主和,在儒林中議論魏必代漢。

譙周曾與尚書令陳祗在朝堂上爭論主和還是主戰,退而作《仇國論》。

《仇國論》中虛構了一個小國因餘之國和一個大國肇建之國,看國名就知道蜀漢承接東漢之末餘,是因餘之國,大魏則是曹氏新創的國家,是肇建之國。因餘之國的賢卿向智者伏愚子討問以弱勝強之術。

文章認為三國鼎立與秦末楚漢之爭不同,不能一鼓作氣消滅對方,而如同七雄爭霸,應當學習周文王和勾踐,休養生息,韜光養晦。大國在和平時代容易懈怠生亂,小國常懷憂懼則總是勤修善政,所以能以少取多,以弱斃強。

譙周的《仇國論》是想讓小國蜀漢不要窮兵黷武,但坐等大魏自斃的思路也是清奇。大國處和平之世確實容易懈怠內亂,按《仇國論》的策略,就像東吳一樣,東吳國小,朝野上下可曾勤修善政?熬到了大魏自我滅亡,最後還是被晉統一了。

《仇國論》歷來受到儒家正統強烈批判,被認為是投降主義論調,確實屬於亡國之論。

讀史觀譙周之言行,在朝不能盡忠,亡國不能死社稷,終日妖言惑眾,唯恐國不早亡。這不是大漢奸是什麼?

“投降派”首領譙周:蜀漢第一大漢奸


譙周妖言有罪乞降有功

譙周是投降派領袖,蜀漢第一大漢奸,是就他的妖言惑眾、散佈投降情緒而言,是就他本有降魏亡漢之心意而言,而不是後來的乞降行為。

景耀六年(263年)冬,鄧艾攻克江油、綿竹,長驅直入,蜀漢君臣是降是戰還是逃,爭論不休,有說奔東吳臣服友邦的,有說奔南中負隅頑抗的,當然也有殉國死社稷的。

這時譙周站出來力爭降魏,也是他一貫投降心態的結果,但確實是最務實的選擇。《譙周傳》中記載了他陳述宜早投降的四點理由,不得不說,“劉氏無虞,一邦蒙賴,周之謀也”。

而後世學者孫盛、孫綽、何焯等都激烈批評譙周的投降之策,認為君臣應共殉社稷,豈可偷生求榮,這又未免太過了。

大兵壓境,譙周勸降,確實是最優的選擇,我雖然稱他為蜀漢第一大漢奸,但最後的乞降倒是不算漢奸行為,反而有保全蜀地之功。

“投降派”首領譙周:蜀漢第一大漢奸

清代學者李清植說,“周雖勸降,然不仕魏、晉”。看《譙周傳》可知,這就是瞎話。魏封陽城亭侯,譙周受徵召北上,到漢中因病才未前行;晉拜騎都尉,推辭沒被批准,又抱病到了洛陽,死前幾個月因病篤才未接受散騎常侍一職,怎麼能說不仕魏、晉?

君子短壽,小人長命,事四姓十君的馮道享年七十三。王應麟說,諸葛孔明年止五十四,法孝直才四十五,龐士元僅三十六,而年過七十者乃奉書乞降之譙周也,天果厭漢德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