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垮台,同为家奴出身的李卫,为何积极建议杀掉年羹尧?

醉爱侃足球


李卫并没有积极建议杀掉年羹尧,他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年羹尧已经成为四川总督成为封疆大吏的时候,李卫还在雍正潜邸做奴才。后来李卫和翠儿在夜晚偷情被高无庸抓住,绑在大树上警醒他人,毕竟在规矩多的四爷府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后来在年羹尧的要求下李卫和翠儿到了年羹尧身边,李卫从此平步青云。李卫从芝麻官小知县一直做到了四品粮道,除了四爷胤禛的帮助,年羹尧必然出了不少力。年羹尧对李卫来说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但是邬思道曾经和李卫说过,他的跟在四爷府,在四爷身上,李卫自然牢牢记住了。李卫当初跟在年羹尧身边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四爷胤禛看着年羹尧。这一点年羹尧也是明了于心的,他把李卫留在身边也是要得到胤禛的信任,安定胤禛的心。


后来雍正登基年羹尧成了抚远大将军,李卫也成了封疆大吏江苏巡抚。嚣张跋扈的年羹尧越来越引得雍正的不满,当李卫为从雍正的口中得到了年羹尧的诸多行径以后,一生气就说:

干脆免了他的大将军。邬先生说过,年羹尧迟早会惹出天大的乱子来。

李卫这里很聪明,一方面他心里向着皇上,年羹尧不尊敬皇上,那么就要免职。还有一点,就是他借用了邬思道的话,把邬思道拿出来当挡箭牌。当看到年羹尧把孙嘉诚杀了以后,李卫就向雍正透露了民间关于年羹尧的留言:


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这句话其实是流传于民间,效仿明太祖朱元璋江南起兵,反清复明夺取天下的意思。电视剧里强行安排到了年羹尧头上。年羹尧被贬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说明雍正老早就想收拾年羹尧了,只是找不到借口,李卫正好送了口实过来,雍正给年羹尧的手谕这样写到

朕想你若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朕亦难挽;若你自不肯为,有你统朕此数千兵,你断不容三江口令人称帝也。

不是传言你要在三江口称帝,嘉湖作战场吗,就干脆贬你做杭州将军。这是年羹尧走向死亡的开始,从此年羹尧一贬再贬,贬了十八级成了一个守城门的,最后赐自尽。


最后赐自尽的时候是李卫去的,可见雍正还是对年羹尧有感情的。李卫和年羹尧有旧,关系密切,年羹尧也走的体面一些,如果让清流和八爷党的人去,年羹尧恐怕死不瞑目了。李卫去之前就曾说,要换其他人,早死不知道多少回了。可以说年羹尧的死,是雍正和李卫都不乐意看到的。


红雨说历史


许多人都搞不明白为什么李卫为什么建议杀掉年羹尧,还有人认为李卫积极的建议杀掉年羹尧。

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李卫跟随雍正多年,早就摸透了雍正的心理,总是能够把话说道雍正的心里去,把雍正想要做不能做的是做了,想要说不能说的话说出来。而且从来都是实话实说,从不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


这就是李卫的高明之处,举几个例子说一下:

1、雍正要李卫监视年羹尧,李卫就认真做,年羹尧调任甘陕总督之前,接了兵部的诏令入京按说该给雍正(胤禛)说一声,但是年羹尧没说,李卫怕四爷胤禛不高兴,写信先是说了一堆事,最后只有有用的一句:年羹尧进京了!多余话没有。

2、回京述职刚到胡同口就下轿步行,给孩子取名李忠四爷,追忆往事也是为了说明自己有情义,随后在邬思道聊天时表明自己不会忘本,“本”就是四爷!


3、雍正继位后,科举考试时捉拿作弊考生,也是因为雍正登基的恩科不能出事,让天下耻笑,还要选拔人才。

4、曾静怂恿岳将军造反不成被捉后,李卫到刑部大牢,脱掉官服殴打曾静,给雍正出气!办了雍正想办,却不好办的事!

在年羹尧事件上李卫只是汇报了民间的歌谣,因为李卫不能骗雍正。然后说要不撤掉大将军职务。

没有积极主动推动雍正下旨杀掉年羹尧!


逝去即历史



李卫和年羹尧都是雍正的前邸奴才,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是有目共睹。至于说是李卫建议雍正杀了年羹尧,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只能说是李卫摸准了雍正的脾气,知道雍正已经对年羹尧动了杀机,才顺着雍正的意思往下说而已。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卫都是年羹尧的部下,当年羹尧在四川就职的时候,李卫也在四川做官;当年羹尧调去陕甘当总督时,李卫也被调到陕西当布政使。李卫能步步高升,除了胤禛在背后默默支持外,年羹尧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期间,二人交往也肯定是很默契和协调的,毕竟都属于老四集团的人。


其实李卫当初来四川,也是年羹尧“要”来的。当年羹尧已经在四川做提督时,李卫还是雍正前邸的奴才。因为李卫与翠儿在后花园卿卿我我,被高福看到,并且告发。规矩颇多的雍亲王府自然不能再容下李卫,后来在年羹尧的求情下,才让李卫去四川做了一个知县。



可李卫走之前,才知道自己被赶走是事先精心设计的,就是为了让李卫有机会去四川监督年羹尧,李卫自然也是不负众望,出色的当起了卧底。年羹尧后来也明白李卫是雍正派过来监视自己的,只是基于政治考量,年羹尧始终没有做出不轨之事。


当然,李卫被派去监视年羹尧,其实也说明雍正很不放心年羹尧这个人,不然也不会通过娶年羹尧的妹妹把年羹尧与雍正绑在一起。与雍正成为了一家人之后,年羹尧才算是彻底站在了雍正这边,专心辅佐雍正夺嫡。


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雍正即位后,年羹尧也被任命为西北大将军,负责西北平叛,可年羹尧的嚣张拨扈的性格也凸显出来,就连蒙古王爷,年羹尧也不放在眼里,而西北五省的人事更是操控在年羹尧的手里。



年羹尧推荐的人选必须得到朝廷优先任用,那时候,“年选”的官员都比其他人高一个台阶。而年羹尧拥兵自重、狂妄自大,资敌养寇,已经在雍正忍无可忍的边缘徘徊,而百官更是恨透了年羹尧。即便年羹尧后来被调到了杭州,但是年羹尧还是雍正眼里的一颗沙子。


而李卫呢?则在雍正继位后调到了江苏做了巡抚,之后又升任为两江总督,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李卫可以说是雍正最信任的心腹,也是最能揣测雍正意思的人。


当李卫听说了年羹尧的“事迹”后,立即上书雍正,要求严惩年羹尧。其实这不但是简单的建议,更是向雍正摆明了自己的态度,自己是站在雍正这边的,不管谁损害了雍正的权益,李卫我都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



因为李卫是很清楚雍正的为人,在这种事情上绝不能含糊。此前就有过高福、邬思道等人的教训,自己自然是不能犯错的。这种站队自然博得了雍正的好感,也让雍正决定让李卫去杭州执行年羹尧的死刑,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如果派别人去执行年羹尧的死刑,估计会让年羹尧在死之前受到巨大的屈辱。也只有李卫去,才能让年羹尧有尊严的死去。这也算是雍正对年羹尧最大的优待。


对此,你觉得李卫为什么积极建议雍正杀了年羹尧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同为家奴出身的李卫积极建议雍正杀掉年羹尧其实是无奈之举。从李卫与年羹尧当年的发迹来看,二人可谓亦师亦友。李卫建议杀掉年羹尧其实是:爱也年羹尧,恨也年羹尧。下面我们就从二人的爱恨情仇展开分析:

爱也年羹尧

  • 救命之恩

李卫与年羹尧第一次见面是在雍正奉皇命前往江南筹集粮款之时。此时的李卫是个十足的街头流浪汉,为赎出翠儿,假装葬兄获取银两,却因惹怒人口贩子险被打死,多亏雍正一行人出现解了围。这期间直接出手相助的一直都是雍正的贴身保镖年羹尧。

  • 提携之恩

无论是在江南办事押送粮款,还是后来李卫辗转多地任职,虽暗为雍正的耳目,但明为年羹尧的部下。年羹尧任职四川提督时,李卫同在四川当官;年羹尧任陕甘总督时,李卫任陕西布政使。两人的轨迹一致虽有雍正故意安排之嫌,但是长期的同僚相处,二人的私交甚笃。尤其李卫从一个流浪汉一跃成为高级国家干部,这期间肯定需要他人的指导,而年羹尧作为最直接的战友加上司,对李卫的成长肯定起了重大的作用。

恨也年羹尧

  • 包藏祸心,卖主求荣

年羹尧作为潜邸奴才的时候还算是一个本分之人,但是随着雍正集团的日益强大,年羹尧、李卫等人也是水涨船高。年羹尧在体会到权力的滋味的时候,妄图冲破枷锁,主宰自己的命运,主要表现在陕甘总督任上,年羹尧竟跑去八爷府感谢八爷以及十四爷的提携之恩。这种卖主媾和敌人的做法让雍正极为不满。

  • 肆意妄为,目空无人

年羹尧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血洗江夏镇,致无数无辜百姓惨死。任职大将军掌管西北一切任免权力且拥兵自重,以寇养寇,逼雍正掏光国库养肥自己。更是将雍正派到西北督军的孙嘉诚处死,可谓权势熏天。年羹尧的一系列自大行为,彻底惹怒了雍正。

综上所述,李卫与年羹尧有过难兄难弟的过命情谊,但是二人之间隔了一个雍正。就年羹尧而言,李卫只会选择雍正,因为李卫知道平台的重要性。今日他李卫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雍正给他的,如果没有雍正,他们三人此时可能已经白骨街头。

李卫之所以能够迅速的爬到封疆大吏的职位,是因为他能够揣摩帝心,能够迎合雍正的心理。年羹尧对于雍正来说,是早晚都要杀的,但是雍正不想落得杀害功臣的名声,因此此事就需要一个人挺身而出化解雍正的尴尬。

对于李卫来说,杀年羹尧是有自己的考量的,他不仅建议杀掉,更想亲自结束年羹尧的一生。年羹尧作为李卫的老大哥,李卫是不忍心的,但是与其让他人羞辱年羹尧而死,不如兄弟痛快的了却老大哥的一生。最起码生前活的尊严,死后亦未受辱。

以上为个人所见,还请踊跃发言,共同探讨。


最知之




首先,我们看一下李卫和年羹尧的关系。李卫和年羹尧都是雍亲王的家奴出身,但年羹尧属于李卫的前辈。在李卫刚刚进入王府的时候,年羹尧已经成为了中高级官员。李卫与丫鬟小翠有暧昧关系,被王府的管家发现,并且回报给了老四胤禛。当时,已经担任了四川提督的年羹尧向雍亲王胤禛求情,老四胤禛这才饶过了李卫。因为,年羹尧对李卫有救命之恩,这也是李卫和年羹尧关系不错的原因之一。年羹尧担任四川提督的时候,李卫在四川担任知县。到了年羹尧生人陕甘总督的时候,李卫又成了陕西布政使,开始进入封疆大吏的行列。在这个过程中,顾及同门的情义,年羹尧肯定帮助了李卫。



雍亲王胤禛把李卫放出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锻炼李卫,将来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第二,监视年羹尧的一举一动,因为胤禛对年羹尧并不放心。年羹尧曾经悄悄进入了京城,并且与老八胤祀接头,李卫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雍亲王胤禛。所以,年羹尧在四川的时候,李卫也在四川。等年羹尧去了陕西,李卫也到了陕西。雍亲王胤禛一直控制着一切,李卫就是安插在年羹尧什么的棋子。在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之后,李卫不便继续呆在他身边,被雍正皇帝调往江苏担任巡抚。此时的李卫已经十分成熟,到达江苏以后,迅速稳定了局面,后来还成为了两江总督。 年羹尧功成名就以后,明显出现了居功自傲的情况,对全国各地的总督和巡抚们呼来喝去,连田文镜的面子也不给。对于户部和兵部的公文,年羹尧更是阴奉阳违。



在返回京城之后,年羹尧的狂傲达到了巅峰,文武百官甚至需要跪迎。年羹尧的种种行为已经引发了雍正皇帝和众多官员的不满,在老八胤祀的暗中推波助澜之下,雍正皇帝最终对年羹尧下手。当时,朝中的绝大部分官员都建议杀掉年羹尧。但雍正皇帝迟迟下不了决心,年羹尧毕竟是自己的心腹,杀了年羹尧对雍正皇帝没有多少好处。但朝臣们的呼声太高,雍正皇帝也有些招架不住,此时,李卫的态度至关重要。 当时,李卫已经担任了两江总督,属于最高的封疆大吏之一,有自己的话语权。



如果李卫为年羹尧求情,雍正皇帝很有可能就坡下驴。但李卫不但没有为年羹尧求情,而且还上书积极建议杀掉年羹尧。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李卫毕竟和年羹尧是同门,而且年羹尧还是李卫的救命恩人,李卫的行为犹如恩将仇报。其实,李卫也是没有办法。要求杀年羹尧的呼声太高,如果李卫站出来求情,估计连李卫也会成为牺牲品。毕竟,李卫和年羹尧都是家奴出身,朝臣们收拾了年羹尧以后,很有可能对付李卫。为了自己的安全,李卫不得不建议杀掉年羹尧,而且请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痛下杀手。



雍正皇帝的反应也很快,在明知局面无法挽回的情况下,雍正皇帝只能命令年羹尧自杀。当时,偏偏派遣两江总督李卫为执行。李卫的管辖区式江苏、安徽和江西三个省,年羹尧在杭州,属于闽浙总督的管辖区,李卫根本管不到。雍正皇帝派遣李卫去执行,也是为了保护李卫,变相的表示:李卫已经和年羹尧划清了界限,而且亲自处理了年羹尧。既然年羹尧已经保不住了,雍正皇帝不能在损失李卫。当然,雍正皇帝派遣李卫前往,也是为了敲打李卫,防止李卫也出现居功自傲的情况。从李卫的种种行为来说,已经出现了这方面的迹象,雍正皇帝的敲打非常及时。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在历史上,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奴才是没有错的,但是李卫却不是雍正巡视灾区捡来的奴才亲信。

李卫其实是大户人家出身,康熙五十六年花钱捐官走入仕途,虽然是花钱买官,但是能耐确实不小,成为雍正朝的重臣。



不过不同于影视剧中的戏说,李卫在历史上与年羹尧并没有多少交集,要说关系,也不过就是同朝为官罢了。既没有那许多的恩怨,也没有亲自参与处置甚至监斩年羹尧。

当然,这里说的是《雍正王朝》这个戏说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的人设是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奴才,李卫是雍正在难民中捡来的心腹奴才,都为雍正夺嫡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同为奴才,但是年羹尧由于年长跟雍正更久,所以与李卫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年羹尧对李卫还有照顾、提点之恩。



既然如此,李卫在处置年羹尧的事情上完全站在了雍正一边,甚至参与了对年羹尧的制裁,这岂不是忘恩负义?其实我们不能这样看问题,在封建王朝时期,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海之滨,莫非王臣”。又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君思想,不用说雍正要处死的是年羹尧了,就是要处死的是李卫的亲爹,李卫也只能无条件顺从。

第二,年羹尧后期的所作所为,不但张扬跋扈、功高震主,而且违背法律和朝廷纲纪。公然贪渎枉法、蔑视国家法纪,这跟李卫的为官之道和为官原则已经背道而驰。不要说雍正有意办他李卫必须迎合,即便是以李卫的为官原则,李卫本身也无法容忍。



第三,雍正对李卫有再造之恩,年羹尧与李卫不过是同袍之谊,孰轻孰重,诸君自可掂量。

最后,义有大小,协助雍正铲除年羹尧是维护朝廷纲纪、国家法度、为民请命,这是大义。报答年羹尧当年的照顾和提点这是个人小义,李卫为官一生清正、心系百姓福祉,自然是舍小义而全大义了。


谢金澎


单单是从电视剧来看。李卫只是打了小报告,告诉雍正说年羹尧会闯祸,让雍正注意,没有说到杀人。

结果也正是如此,雍正只是把年羹尧贬谪夺权,只是因为年羹尧自己作死耀武扬威,还有那些文臣趁机告状。逼得雍正再也保护不了年羹尧了,被迫答应杀他。

李卫打小报告,再加上年羹尧杀死督军。这些共同构成年羹尧走下坡路的起点。

而李卫告状,是源于以下的认识。

第一,就是李卫对年羹尧的了解。

李卫当时是四爷故意安插在年羹尧身边的眼线。是他及时上报年羹尧秘密进京与八爷勾结的。所以四爷及时行动,逼迫年羹尧表忠心。

不过呢,李卫也深刻记住了年羹尧的异心。

第二,就是邬先生对李卫的告诫。

邬先生和李卫都是一起因为落难共同投奔四爷的。后来又是李卫照顾刚刚死里逃生的邬先生。二人关系和睦。邬先生也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卫,说年羹尧危险,千万和他划清界限。

邬先生看人很准。早在年羹尧在江夏镇滥杀无辜瞒着四爷发财的时候,就知道年羹尧有私心。所以邬先生也是料到年羹尧的后果。邬先生唯独没有劝年羹尧,也是怕引火烧身。

综上所述,李卫忠于雍正。所以在雍正面临困难的时候,一股脑把邬先生的话全说了。也把年羹尧的谣言全告诉雍正了。只是希望雍正能好好处理。

而雍正面临困难被迫要杀年羹尧的时候。他派李卫去动手,也是给年羹尧最后的尊严。也是考研李卫的忠心。


乱神虎


是二人经历不同,还有性格迥异。在政局中,年羹尧是军事上的巨人,确是政治上的侏儒;李卫却看不得别人挑战四爷,亲兄弟也不行,李卫才建议杀掉年羹尧才可以解决问题。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和年羹尧虽然都是四阿哥胤禛的奴才,但是出身还是有差异的,年家几乎成为四爷家的下人是祖传的,而李卫是在江南要饭的小乞丐被四爷赏识带回府的。

李卫跟年羹尧感情还是不错的;但是李卫从始至终没有对雍正心生二心,而年羹尧一直“得陇望蜀”,如果不是雍正拿捏得住,年羹尧早成为八爷的人了。从这点上来说,李卫更加忠诚于雍正。

二人做官经历造就不同性格:李卫做的是文臣,也没有获得不受约束的权力的机会;而年羹尧是武将,获得的军权是巨大的,而且有跟雍正谈判的筹码。再加上年羹尧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主,在西北打仗的时候,是最狂妄的时候。年羹尧就是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四爷恩威并施他算是安分,可是一旦逃出生天,获得庞大的军权,雍正对他的约束少了,也知道雍正有求于自己,自己作雍正一定会迁就自己。可是他不像邬先生深谙帝王之术,也不像张廷玉那样尊事主子。带兵打仗是他的强项,其他的全部是短处。这样的人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皇帝便不再迁就你了。

李卫不是绝顶聪明,但是做官观念正,把雍正这个主子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奴才雍正不可能不喜欢。

还记得李卫跟邬先生的一段对话,李卫把四爷视为自己的再造父母,四爷的话就是圣旨,会不折不扣的去执行。李卫对雍正从内到外透着感激。李卫看雍正吃饭吃得少,自己抹泪,这是发自内心的把这个主子摆在第一位,自己在第二位。他自己虔诚的尊事雍正;看到同为奴才的年羹尧屡屡挑战雍正的权威,还屡屡不改;自己心目中的神岂容你这样挑战。所以他要捍卫四爷的权威,主张杀掉年羹尧。这与李卫和年羹尧的感情不矛盾,要放在其后。首要的尊事主子都不顾了,二人之间那么要好也没法兼顾。

最后一点,李卫侍奉了雍正这么久,对雍正的心思也摸出来一二了;年羹尧被贬斥,仍是一副不认罪的样子。对雍正而言,年羹尧已经没了利用价值。雍正迟迟不杀年羹尧,同样是怕人说自己兔死狗烹,所以才贬斥。可贬斥没效果,雍正已经想杀年羹尧了,李卫、张廷玉等人的建议最终要雍正下旨处死年羹尧。


过去即历史


错!李卫是想保年的,雍正也想要保年的,只是年一直自己不珍惜,让雍正想保也保不住,这时候李卫只是劝雍正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而已,目的不是杀年而是为了除掉八爷保住雍正。

年羹尧没有政治头脑,被九爷当鸟枪放了!年羹尧贪污的钱财有一半以上是通过九爷经手的(九爷管钱),九爷有年羹尧所有的罪证,甚至让年羹尧贪污就是九爷设的局。九爷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年羹尧废掉雍正,大清的国库存银九爷知道,几乎破产,年羹尧每贪污一笔雍正筹钱的难度就会越大,最终财政破产,比如雍正甚至不得不到江苏抄家充军饷;第二个目的则是保八爷,八爷贪污,年羹尧也贪污。两个人的罪是相同的人甚至年羹尧贪得更多,要杀两个人都杀,要不杀两个人都不杀。这意味着想要抓八爷必须先抓年羹尧,年羹尧是雍正的左膀右臂,赔掉年羹尧雍正肯定舍不得。而杀了年羹尧之后,雍正又未必有能力抓八爷,这是一个连环局扣。

李卫之所以支持雍正杀年羹尧就是看到八爷九爷设的这个局,认为不杀八爷九爷朝廷难以安定,即便赔上年羹尧也得除掉他们两人。由此可见,李卫其实很懂官场的,能够当上直隶总都实至名归。


优己


李卫所谓的积极,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正真想置年羹尧于死地的不是来自于大臣们雪片般的弹劾,而是雍正皇帝。年羹尧的贪污军饷,结党营私,雍正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年羹尧在军中唯我独尊犯了雍正的大忌。大家应该还记得,年羹尧平叛凯旋回到京师,雍正设宴犒劳有功将士,他让将士们卸下铠甲,将士们竟敢无动于衷,这不等同于公然抗旨吗?后来,年羹尧一句话,将士们这才卸下铠甲。表面看是年羹尧治军严明,实则是他把国家的军队私人化了。莫说雍正不能容忍,换做哪个皇帝也绝不允许军权旁落!这可是事关社稷安危的大事。从这刻起,年羹尧就注定难逃一死。


只有杀掉年羹尧,雍正才能在军中树威,才能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才能让将士明白:皇帝才是军队的最高统帅。那么雍正为啥对年羹尧一贬再贬,而不直接来个杀之而后快呢?主要是他不想背上杀功臣的恶名,而寒了其他功臣的心。因此,他要制造一个大臣逼着他杀掉年羹尧的氛围。

李卫无疑是这个氛围中最有份量的角色,他与年羹尧同是包衣奴出身,都是雍正的嫡系。况且,年羹尧对李卫有过救命之恩,提携之情。李卫提议杀年羹尧最合适不过,最能彰显年羹尧罪不可赦,最能捂住世人的嘴。

李卫聪明透顶,对雍正的心思了如指掌。如果他这时为年羹尧求情,无异于引火烧身,等同于上了年羹尧这条即将沉没的大船,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自保,为了表明他忠于雍正的一颗红心,他只能委曲求全,建议杀掉年羹尧。

就这样雍正对他的考验还没完,赐年羹尧自尽时,还让李卫去执行,此时,李卫心情的复杂可想而知。既要让雍正放心,又要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在雍正手下做官真是步步惊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