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每个人都是演员

人类的发展趋势,就是人和人,人和万物的联系在不断的加强,为了人和人之间能够更好的合作,我们自发的形成国家,建立制度、法律,遵守道德及惯例。每个人都置身其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就形成了社会。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关系所组成。

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很重要,这会给其他人一个稳定的预期,从而判断你未来的语言,举止,行动。常常脱离自己的角色,或者扮演不好自己角色的人,会被社会(人们)视为不能合作的对象,因为无法对其行为进行预期和判断。

这样貌似是把人禁锢在了自己的社会角色里,“演技好”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是否能和别人合作的唯一标准。

本书告诉我们,要加强与别人的合作,除了演好自己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要点:

1 了解别人最想扮演什么角色,帮助他扮演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角色,当他能够获得,或者他以为已经获得的时候,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在孩子身上是最明显的,当婴儿,向父母伸出手臂时,如果父母及时抱住他,孩子会获得极大的满足,这时候,他理想的角色是世界的控制者,只要发出信号,就能获得回应,世界能够按照他的意愿运行。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牺牲自己,乐于为别人付出,他们是把“好人”作为自己的理想角色。能够扮演好,好人的角色,让他们获得了满足感。

要想要获得更多的认可,配合别人的演出,比演好自己的角色更重要。当人们能在和你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时,就会更自愿的配合你的演出。

然而,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其实很难,特别是刚认识的人,怎么才能找准别人真正想要的角色呢?

很多角色都是人人都想扮演好的,比如老师、领导、父母,好人、成功者等,其中“好人”这个角色,相信是大多数社会人希望呈现出来的角色,另外,出于自恋和自我认同,很多人都有想要扮演“老师”的欲望,“人好为人师”。

抓住这些特点,能很快和陌生人建立链接,如果有必要,再通过细致的观察,把握其更深层的角色扮演需求,配合演出。

2 角色抽离和角色置换

角色扮演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别人的行为。个人也能从中,理解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角色抽离和转换。

在关系中,人总是处于在扮演某个角色,当一个角色扮演久了,扮演其他角色的能力就容易退化。

这就能解释,一个人在单位里做惯了领导,在生活中也会表现的像个领导。

“荒野求生”节目中,把一群完全陌生的人组队,原来是领导的人,大概率也会很快成为新群体的领导。当然也可能是,他们更擅于扮演领导的角色。

但是,环境在变,人在变的。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人要学会抽离,看清楚自己所获得的角色,一方面是自己通过“演技”,或努力争取来的,但更多的是社会群体的给于。

能够随时,从一个角色中抽离出来,才能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太沉迷于一个角色时,当发生舞台消失,角色被替换等外在条件变化时,就会给人巨大的挫败感。

要明白,人不是为了一个角色而存在。演不好这个,可以演好那个,这个舞台消失了,可以换个舞台表演。

3 扮演一个大人物

在利益的驱使下,我们看到很多人一起在卖力的演出自己不喜欢的角色。例如,在公司里,人们想要获得升职、加薪等好处时,就会违背自己意愿的去扮演服从者、下属等。表面上是在一起演出,实际上却是各演各的。这种扮演是不真实的,人们很难彼此配合,甚至会互相拆台。

然后,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很有感染力,他身边的人,不由自主的以他为中心,去成就他想要完成的角色,这不是利益驱动下形成的合作。

这样的人,往往扮演的是一个“大人物”,是一个能够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人人都想成为的“大人物”。当人们无法自己完成这个角色时,就会想要成为这个“大人物”的一部分。这时候,人们自愿的、投入的去扮演助手、支持者。所有人相互协作,扮演共同的角色。纪录片《攀登者》讲的就是这么一群人。

这本书,重新定义了社会关系,让我们在理解别人行动的同时,看清楚自己行动的方向和意义。


“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读书笔记 每个人都是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