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为什么有那么多知名企业?

自卑毁人一生


有一首闽南语歌曲,叫《爱拼才会赢》,这就是为泉州人“量身定做”的。

泉州是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的区域,民间创业热潮自改革开放以来,便长盛不衰,知名企业很多也是顺理成章。

1999年,泉州GDP超过福州之后,从此在福建地级市中稳坐经济总量第一的“宝座”,虽然一直被追赶,但从未被超越。2018年,泉州GDP8467亿元,不仅首破8000亿元关口,而且民营经济在其中占比82.1%,也就是超过了八成。这也说明了民营经济对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伊始,耕地少人多的泉州,创业群体便不断壮大,借助侨乡的优势,从民生的纺织服装、食品制鞋、石材水暖开始起步,逐渐将自己触角延伸到工程配件、工艺美术、微波通信、数控技术、集成电路以及石墨烯代表的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链亦随之不断完善。

民营经济的活跃创造着当地经济发展的奇迹。1978年,泉州GDP7.79亿元,在福建九个地级市中排第五位;而在1993至2001年,GDP平均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加一百多亿,实现了快速发展;在2002年GDP突破千亿,达到1080.75亿元;2018年,成为福建距离城市GDP“万亿俱乐部”最近的一个。

泉州知名企业这么多,主要原因在于当地人创业的韧性,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从家庭作坊起家,从代工贴牌开始,经历了创品牌热潮,经历了企业上市热潮,更经历了品牌的国际化征程。产业优势背后,是知名企业的扎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化。以晋江为例,安踏、特步、361度等鞋业品牌业已打入国际市场,家喻户晓。

值得关注的是,泉州以产业为特色的区域品牌也很多,如: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建材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石雕之都、中国工艺陶瓷之乡、中国瓷都、中国茶都、中国伞都等。

所以,泉州有那么多知名企业,不是奇迹也不是偶然,而是创业的热情持续放大。


波士财经


泉州是闽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发展了三十多年,民营经济已成为泉州最重要的经济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政府在各方面政策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发挥本地侨台港澳优势,依靠侨资侨力,从而开始做起来料加工企业,隔几年泉州经济实力就有快速发展,从而爱拼敢赢的泉州人创造出“晋江经验”和“泉州现象”,现在泉州知名企业比如安踏、特步、恒安,达利园当初都是一个小作坊开始发展起来的,泉州地区荣获国家级和区域性品牌:泉州品牌之都、南安石材之都、晋江中国鞋都、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安溪中国茶都、惠安中国石雕之都等等;还有另外一个地方民营经济也是十分发达,那就是浙江的温州,所以泉州与浙江的温州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有代表性的城市,也就是说民营经济发达是泉州经济的缩影。


泉州新闻通


首先来看下泉州知名企业的排名:1恒安(福建)妇幼用品有限公司.2柒牌集团有限公司.3锦福化纤聚合有限公司.4锦兴化纤有限公司.5百宏弹性织造有限公司.6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7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德尔惠体育用品有限公司.9安踏(中国)有限公司.10寰球鞋服有限公司.11恒顺洋伞有限公司.12金冠集团有限公司.13福马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4劲霸(中国)有限公司.15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浩沙制衣有限公司.16菲莉集团(福建)有限公司.17华泰集团有限公司.18凤竹纺织科技股份公司.19三力机车有限公司.20雅客食品有限公司。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知名企业,我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外在原因:改革开放的窗口就在沿海,改革开放初期给予私人企业非常大的优惠政策,以及扶持力度,而泉州又是福建的腹地,交通便利,港口物流极为方便,让福建人更快的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商品交易十分便捷。

内在原因,就是福建人自古以来的一种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敢于趁着改革开放初期的东风下海经商,以小博大的胸怀,审时度势跟紧政策东风创业。才造就泉州的富裕,尤其是晋江的民心企业之发达!


围观平潭


在回答问题之前,讲讲自己对泉州的印象。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到泉州晋江参加朋友爷爷的大寿,在当地四星级酒店(2006年之前,现在基本都是在五星级酒店了),整整包了3层宴会厅,宴请全村和生意好友等等。宴席的标准非常高,并且不收贺礼。整个酒店的停车场都是豪车,堪比高端车展,那是第一次被震撼到。

言归正传,问题所说的泉州,是以下属晋江市和石狮市、南安市和安溪县为代表的地区,集中很多知名企业,经济实力强劲。

晋江市,以鞋服制造业、食品和造纸等为代表,鞋服行业大家耳熟能详的的安踏、特步、361度、乔丹、以及金莱克、德尔惠等等都在晋江,最早很多还是隔壁村的邻居,以丁氏为主。恒安、劲霸、七匹狼、凤竹等大牌也都在晋江。

石狮市,以服装制造为代表,赛琪等品牌在石狮市。

南安市以水暖卫浴为主,中国叫的出名的九牧、申鹭达、中宇、辉煌等大牌出自南安市。

安溪以茶叶为主,安溪铁观音集团、中闽魏氏出自安溪,华祥苑、日春等大牌的产地也基本在安溪。

泉州叫得响的基本都是民营企业,为何泉州的民营企业如此发达。以下几个因素至关重要:

第一:所处位置。泉州近海,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交通便利。在早期国内外贸易还很封闭的情况下,泉州实际上是占据了地理位置的优势。

第二:闽南人的敢打敢拼精神,在早期政策还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民众敢于先行先试,闯出了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三:早期的民间融资助力很大,在国家层面的信贷对民营经济还是比较谨慎的情况下,泉州早期经济的发展还是没争取到多少融资支持的。慢慢的,在当地形成了一种地下融资模式,当地称为“会子”,就是一定数量的民众或者企业,每个月都拿出固定金额的钱放在这个“会子”里,有谁需要,就去竞标(里面涉及到利息等,不深入开展说)。“会子”模式其实带有一定的灰色色彩,不过确实也促进了当地企业早期的发展。现在,这种“会子”基本消失了。

第四: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可以说,在晋江,只有你想创造一个鞋服品牌,可以在一个礼拜之内找到这条产业链的所有合作企业,提供鞋底、鞋垫、鞋舌、鞋面的所有企业都有,价格谈妥、调试好,就可以开工。这是极大的竞争优质。

泉州,是闽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代表。不过这几年,大品牌的营销中心陆续迁出泉州,迁入厦门。


庄贵德


1998年的时候,泉州的GDP首次挤进地级市前三名,排在了苏州无锡后面。但是泉州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几乎没有。不仅落后于苏州无锡,甚至还不如温州。泉州政府深知品牌的重要性,除了积极引导以外,也出台了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去争创名牌,凡是去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成功的,市级都有300万资金的奖励。(泉州晚报多次进行讨论报道,有在关心这些事情的人,一定清楚当年的情况,但某些小孩不知情)才有了后来大泉州各地名牌的井喷。泉州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量从90年代的几乎没有,发展到现在的地级市前三名。泉州名牌都是泉州政府的引导下诞生的,跟厦门没半毛钱关系。但是很遗憾的是,后来有些企业发展壮大了,选择跑去厦门,为厦门贡献税收。泉州某任市长讲过一句话:“这些企业在泉州拉屎,然后跑去厦门生蛋”。这句真实地反应了当时泉州人的愤慨和无奈。


andywan11


泉州之所以经济发展得好,连续十多年GDP排名福建省第一,并且涌现出一大批知名企业。如:恒安、达利园、安踏、匹克、鸿星尔克、利郎、柒牌、361度等。轶事君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作为闽南地区的一分子,泉州有闽南人的特有性格那就是"爱拼才会赢",做事都有拼搏的精神,而且,比之同为闽南的漳州和厦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二、改革开放之前,泉州人多地少,听老人讲,当时吃得最多的是"番薯",米饭为稀罕之物。所谓,穷则思变!许多泉州人就外出谋生养家,轶事君的老家在漳州山区,小时候就经常能遇到下乡补锅,修鞋、卖茶叶的泉州同胞,在外面经常走动就能发现很多商机,加上当时的政策、市场和过人的胆魄,这一部分人就敏锐的抓住了商机,补锅的生产五金成就了南安的五金卫浴产业,修鞋的生产鞋服成就了晋江石狮鞋服霸主地位!加上闽南人的抱团,亲戚宗亲之间的传、帮、带。所以,很多产业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三、泉州的华侨资源及其丰富,早期下南洋的华侨通过努力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并且赚下了不菲的财富,华侨的家国情怀是很高的,加之改革开放,许多华侨就携带资金,技术回国投资创业,彼时中国物质匮乏,对鞋服等产品需求量很大,企业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了!

四、泉州在历史上有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的开放,万国商贾云集,这点可以在现在的市区里找到很多遗存,一条涂门街,述说千万事!释、道、儒、清真和平共处包容万千!有这样的底蕴和拼搏的精神、优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泉州

相对于漳州的安于现状,厦门靠政策发展。泉州更让人敬佩!

至于为什么轶事君对自己的家乡漳州的评价是安于现状,喜欢安逸呢?

曾几何时,昔日月港的繁华是多么让人艳羡!而如今,人称闽南金三角缺失的一角。坐拥全省最大平原,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于闽南地区来讲的话是幸福的,以前农业为主,漳州是相对泉州和厦门来说至少吃饭不成问题的。这也就造成了漳州人安逸的性格!不够拼搏!记得小时候听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播报的城市顺序是: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龙岩的,后来 就变成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了!工业社会还行农业立市方针,那就会落后!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保留住了青山绿水,至少不会像泉州晋江一带的内沟河如墨般的污染!总之,再接再厉吧!


觅野之境


首先,我之前有回答过一个问题,关于一些知名企业的,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泉州为什么这么多知名企业,其实这跟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有一定关系,早期闽南虽然靠海,但是其实也没什么稳定收入,不像内陆城市有一些工业,基本都是靠打渔、种植为主,家庭都不富裕,学历也不是太高,甚至有的都没上过学。

80年代,国家正值发展,招商引外资,国内开始有了加工这个名词,不说别的,就说安踏,当时也是加工起家,安踏老总丁志忠的眼光看到这个行业发展前景,找了亲戚朋友借钱,家底都翻了才开始自己创业,如果不是想拼、敢拼,你敢直接把家底都拿出来吗?

正因为当时的条件,国家正处于发展初期,当时的泉州地区没有工业,除了上面说的打渔、种植,最好的就是去南洋,所以有点思想的都会想办法找东西自己做点生意,所以慢慢的造就泉州这一块地方会形成这么多的企业。

说的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或者有其他的问题欢迎评论,一起讨论。


红楠瑾


其实还是产业集中的优点,形成产业的地区,自我淘汰优化,活下来的企业都是较强的。你们能叫出来的每一家企业,背后都是众多供应商,出资人,地方政府等,用一分一分的力量堆出来的。成功没有偶然,在硬广横行的年代,这些冒尖的企业依托产业的优势,和快速的融资足以迅速拉开和同行的差距,成为品牌。


咔咔咔咔嚓


这个小编认为有三点是成就泉州这块地区有这么多知名企业的原因!

第一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早在邓小平爷爷提出改革开放的时候,闽南经济带就通过厦门经济特区以点到面的在厦漳泉三地开始孕育新的经济动能。在泉州,老一辈华侨在南洋艰苦奋斗,在获得成功后,都不忘建设家乡,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很多侨乡回泉州开始兴办实业带来资金,这也带动泉州的实体行业发展,这是很关键的

第二是地理优势

泉州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美称,在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是东方第一大港,可见当时泉州的贸易繁华,泉州是沿海港口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商品的运输离不开快速的交通网,在泉州境内,港口码头有围头港,石湖港,后诸港,肖厝港,高速方面有沈海高速,泉南高速~~,铁路物流有漳泉肖铁路,福厦铁路,这为实体企业提供了交通便利。

第三是爱拼感赢的精神!

在竞争的现代社会,泉州人以爱拼才会赢激励自己奋勇前进,这是勇于拼搏的人文精神的延续和发扬光大。这是因为从古至今泉州人勇于拼搏的人文精神让泉州屡次取得骄人的成绩!


呷在八闽


你确定是泉州?不是晋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