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为何要拼命拿下西域?西域有那么重要吗?

犀木秋千


西域这片地方,在秦汉以前是一片空白,没人想去了解,甚至侵略,因为这地方人太野蛮了,中原王朝只能抵抗,抵抗,再抵抗,后来西域被匈奴所奴役,讲简单点,匈奴也不治理这片地方,每年来收缴赋税、掠夺农产品,那时候西域没有文字,生产力落后,社会结构比较原始,汉朝建国之初和西域各国一样,对匈奴无招架之力,只能靠送姑娘,来换取不靠谱的和平,积攒了半个世纪的家当,终于在汉武帝时期,雄起了一把,几破匈奴,解开了西域神秘的面纱。

西汉同匈奴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图。

汉通西域是历史上的里程碑,汉人终于摸清了西域的大致情况,一味的击破并不能斩草除根,民族复杂也不能永久解决问题,所以“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成为防范西北少数民族根本,结交西域各国,开通贸易,输入中原文化,瓦解西域各国联盟,使其倒向中原王朝,有能力就治理这片地方,在中原王朝控制下安宁,没能力就瓦解这片地方,以乱治乱削弱西域实力,最终解决西北边关隐患。

北庭都护府为唐朝六大都护之一,对新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存在约80年,后为各政权的行宫,明初被毁,图为北庭都护府遗址。

于是从西汉开始,各朝代都做着同样的事情,两汉通西域,西汉三十六国,东汉五十余国,设立西域都护府;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国政治格局依然延续,设立西域长史;隋唐时期的突厥,设置六大都护府;宋辽金时期的喀喇汗王朝与回鹘王国,辽设立高昌国大王府;蒙元时期的畏兀儿,设立别十八里总管府;明朝时期的东察台与叶尔羌汗国,双方茶马互市;清朝的准噶尔汗国,统一西域,设置伊犁将军。

图为清朝晚期,由西域过来的骆驼商队。

一千多年过去了,各王朝对西域煞费苦心,像汉、唐、蒙都曾统一过西域,但事实上,统一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直到清朝剿灭噶尔丹,大批的驻军、内地移民在天山一带发展军事和经济建设,行政管辖也取得卓著成效,内地的汉族文化带入西域,屯戍落户,乾隆以后汉族文化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主体,这才比较彻底解决了西域问题。


图文绘历史


很多人把通西域当成了单纯的疆域扩张,你们都没搞懂通西域的历史意义,真的!

1、通西域,维护河西走廊通畅,不顾一切拿下西域,历代帝王维护的不只是疆土问题,如果大家只把它看成皇帝的尊严,那就大错特错了。

2、秦之前,背后无敌,所以不存在河西走廊问题。

等西汉建国,当时的人口和土地数量,人口1k多万,人均可支配资源丰富,这就有了文景之治的繁盛。

到汉武帝时候,由于人均可支配资源随人口增长,各种问题就出来了,土地开垦数量的增长远远不及人口增长。用现在话说就是失业率太高,严重产能过剩。

3、战争和全球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然选择,历史上个如今一模一样。

于是,汉武帝希望对外联系,一是打匈奴,二是对外贸易。

4、到了东汉人口最高差不多5-6k的时候,这时候通西域已经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时候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均可支配资源越来越少以及失业率过高。

东汉到最后是以战争形式结束了,东西贸易算是没干成。

5、隋炀帝为了东西贸易,专门在张掖搞了个二十几个国家参加的世界贸易洽谈会,他自己感觉还可以,然后,又在洛阳又搞了一届,为了让外国商人来参加,不仅免门票场地费,还招待免费吃。甚至在洛阳的行道树上缠上装饰品,表示热情。

其目地就一个:进行国际贸易…自古以来,经济全球化是解决产能过剩的解药。

6、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就能明白了,为什么汉唐总是把西域看的那么重要,不惜一切维护河西走廊的安全和通畅。

7、汉唐强盛时也就是其产能过剩时,能将大量丝绸运往西域的通路只有这一条。你说,能不重要么?这条路一旦被控制,整个中国就得自我消化这种困难。而自我消化的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内部战争。

8、产能向外输送可以解决产能过剩和就业率,就不会轻易出现战争的问题。就不会死人。隋朝后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没解决好,几千万人到唐朝初期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等唐朝人口恢复到隋朝规模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又出现了,而这时候,帝王一定是不顾一切的希望打通通往西域的贸易通道。

9、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真的。如今有海运,这问题算解决了。但贸易全球化,这是解决中国国内产能过剩的最有效办法。



终南高扬


这个问题是典型的找抽,我中华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哪一寸不重要?

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不仅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最早纳入我国版图的非汉区域。早在前138年,汉武帝就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史称“张骞凿空”,而其后汉朝对西域的经营逐渐增强。

以前60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开始,西域正式纳入我国版图,随后经历了近2000年时间的得失易手,最终成为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从地理位置上,西域深入中亚、距离中原千里之遥,在管理成本上注定入不敷出。但现实情况是小农经济支撑的中原王朝即便劳心费力也对此矢志不移。

那么问题来了,西域有怎样的战略价值?为何历朝历代都要争夺这里?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反制草原势力的需要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寻找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月氏,目的是联合月氏夹击匈奴。

经过70多年的卧薪尝胆,汉武帝虽然具备了反击匈奴的实力,但驰骋草原的匈奴居无定所,采用“打不过就跑”的策略,令汉武帝十分头疼,所以汉武帝想到了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断其右臂”的宏伟战略。

不过被匈奴打怕的大月氏对汉朝的“邀请”不感兴趣,汉朝只得继续自南向北反击匈奴。

不过随着反击匈奴战争的展开,汉朝在收复河西走廊后,加入到和匈奴争夺西域的过程中。对于汉朝而言,抢夺西域,可最大限度削弱匈奴势力。同时因为西域地处亚欧大陆温带草原的中央地带,是匈奴西遁的必经之路,所以占据西域的汉朝也等于封死了匈奴西逃的退路。

事实证明,正是夺占西域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使得汉朝最终彻底击败了为患北方数百年的强大匈奴。从此但凡中原王朝能够控制西域,必然能够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势力形成强大压制。

2、沟通西方世界的需要

西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原王朝想要走向世界,比如将其作为跳板和中转站。

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不曾断代的文明,我国除先人的自立更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原王朝的地形相对封闭。

因为青藏高原的存在,虽然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肥沃的鱼米之乡,但也使得东西交流的通道必须向北移动。

而因为蒙古高原的存在,东西交流的通道又必须向南移动,最终使得河西走廊成为东西交流的必经之地。而从中原地区经河西走廊后的首站就是西域。

在技术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想要穿过长达千里的河西走廊然后跨越万里横穿亚欧大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理论上说中转站极有必要,楼兰、高昌等国家就是这样崛起的。

而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如果不将这些邦国握在手中,迟早会被东部的蒙古高原和西部的中亚势力所侵占,所以中原王朝必须确保在这一地区的存在。

事实证明,只有中原王朝控制西域,丝绸之路才能畅通无阻。

3、保护中原地区的需要

作为两次收复新疆的王朝,清朝对于新疆战略价值的理解更为深刻。

清朝前期,准噶尔汗国就勾结沙俄在西北兴风作浪,除不断侵扰喀尔喀蒙古,威胁中原腹地,还南下侵占青藏高原,威胁云贵川等地区,所以即便西域远在千里之外,清朝仍然用70年时间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将西域纳入版图。

而随着沙俄侵占中亚,英国自南亚北上,新疆再度成为列强虎视眈眈的区域,在浩罕国侵占新疆数十年的情况下,清末重臣左宗棠指出,新疆的得失,关乎蒙古、陕甘以及京师的安危,于是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帝国主义企图以新疆入侵我国的野心。

事实也证明左宗棠设想的无比正确,因为新疆失而复得,临近新疆的蒙古和青藏高原等蒙古区域得到了充分巩固,为今日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奠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在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动荡后,新疆终于获得了解放,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

2000多年来,先人对新疆的执着经营最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回报,今日的新疆不仅仅是我国的资源宝库,也是我国参与中亚事务、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向张骞、班超、苏定方、兆惠、左宗棠、王震将军等为经营和巩固新疆的先烈们致敬!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西域独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单从亚洲地图上是看不出来的,不妨摊开一张世界地图,放到千年来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大背景上来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则一目了然了。

西域,大体包括我国新疆及中亚部分区域,横亘其上的帕米尔高原,是东方文明西陲的天然屏障。

人类文明的三大策源地,分别位于欧洲(希腊-基督教文明)、西亚(或中东,两河-伊斯兰教文明)、东亚(中国,黄河-儒教文明)。历史上,由于地理相连,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文明,多次发生碰撞、冲突,互相攻战、征服,相继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比较著名的有东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总之你来我往,互相攻伐,好不热闹。

而地处东方的中国,由于帕米尔高原的隔绝,华夏势力向西最远止于西域。西域是华夏势力西出河西走廊向西所能达到并征服的最后区域。保有经营西域,以此为基地,驻兵屯田,则天然成为拱卫东部华夏核心区的前哨。但由于鞭长莫及,华夏势力始终未能跨越帕米尔高原向西拓展。

伊斯兰文明则不同,其毗邻西域不远,势力很容易跨越帕米尔高原向东延伸。若其占有西域,以此为基地,向东穿越河西走廊,将直指华夏文明的腹地。那样一来,华夏民族就将直面另一文明入侵的巨大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极其重视河西走廊的根本原因。所谓河西四郡,就是拱卫华夏腹心的最后屏障。

历史上,西域对华夏文明的重要性,不知讲清楚没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琅琊叶南薰


中原王朝曾经失去西域一千年,所以“拼命”是谈不上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就失去了西域,直到清朝中叶摧毁了准噶尔汗国,才再次把西域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这期间经历了唐代中后期、宋、元、明以及清朝前期,整整一千年。特别是号称最能打的元朝,也没有把西域拿下,当时的西域虽然是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可是却不是在元朝的统治之下。


所以,这一千年,中原王朝就没有拼命去拿下西域,宋朝大家看不起,他就算拼命,恐怕也拿不下西域,元朝和明朝的实力,如果真拼命,拿下西域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们却舍不得到西域去拼命的。


为什么宋、元、明没有去西域拼命呢?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西域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近代以前,农业时代,西域的经济收益低,成本高,汉唐为了控制西域,在西域的绿洲里种点田,是根本不敢中原驻军在西域的开销的。要控制西域,只能是从中原运送补给过去,西域与中原的距离又远,交通和补给的成本高得吓人,可以说汉唐经营西域,是损耗了大量的国力的,是以中原农业经济的收益去西域的搞消耗战,中原经济最后会被拖垮的。安史之乱就是因为唐朝长期在西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致于中原农业结构下的府兵制无法维持,不得不走上募兵制的不归路。


既便是清朝,在前期,对西域基本上也没什么兴趣,只要准噶尔不闹事,清朝也懒得管他,拿下西域,对清朝来说是迫不得已,因为准噶尔汗国内乱,他自己的统治崩溃了,准噶尔的贵族跑来要乾隆出兵,乾隆这才出兵拿下西域,注意,拿下西域,清朝根本没有拼命,面对内乱而分崩离析的准噶尔,清军打得真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


西域最后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因为他重要,而是因为他在古代中国的历史结构中不可分割。


一个地方如果因为重要,你就要拿下,那是什么道理!!!这是强盗逻辑!是帝国主义的霸权政治和强权逻辑!中国古代的历史结构,是中原为核心,农业为基础,古代中国不是商业社会,而是农业社会,没有太多的外向型发展倾向,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而且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很挖掘的潜力,根本没有必要去外面搞事情。


可是中国不是只有中原,中国还有青藏高原、还有蒙古高原,这些地方的游牧经济非常不稳定,流动性高,而且不能自给自足,决定了他一定要向外发展,获得中原农业区的补助,否则你他们自己搞,是搞不下去的,这样中原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就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结构,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人群,一定会往中原发展,大家不可能不相往来,恰恰相反,是一定要往来,打仗也好,做生意也好,甚至是吵架也好,就是分不开,这是一个基本的大势,也是古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结构。


西域其实不重要,西域的经济结构、人口规模都不行,自然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古代也没有什么用,古代的需求和技术,挖矿还挖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但西域恰恰处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联接点上,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势力强大之后,一定要先控制西域,所以匈奴强大了,要拿下西域,吐蕃强大了也要拿下西域,汉朝和唐朝经营西域,不是对西域本身有兴趣,而是为了跟匈奴、跟吐蕃硬扛,但中原的势力要去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长期搞事情是做不到的,怎么办?这时只能去西域搞事情,因为中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三者的交汇处就是西域。所以大家都跑到西域搞事情,西域也就在古代中国的历史结构中和中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结合在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爱潘多拉


西域地区大抵是从玉门关走河西走廊到新疆南部的区域,广义上也延伸至中亚地区。

该地区主要位于荒漠化和半荒漠化地区,气候条件非常差,人口也比较稀少,但中国古代的帝王却非常重视该地区,一般的强盛王朝都派兵控制该地区。

西域有何重要性呢?


古代中原王朝第一次和西域建立联系是西汉时期,主要是当时西汉在面对北方强大的匈奴时,有巨大的压力,需要帮手,而西域地区的大月氏也深受其害。于是汉朝决定派使者联合大月氏对抗匈奴。

但是因为匈奴对该地区的控制,使者历经很久才到达大月氏的国土,大月氏此时已经迁移,不想和匈奴为敌,联合对抗匈奴的计划落空,但促成了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结束了汉对匈奴战争的守势状态,匈奴被汉打败后,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汉朝在当地的影响力大为增加,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户府,管辖西域地区,协调西域各国关系。



从以上情况看,重视西域地区的首要原因是王朝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定都长安的王朝都重视经营西域。

比如唐王朝,西域地区是王朝西部边界的门户,西域如果丢了,沿着河西走廊就会威胁长安,控制住西域,王朝的威胁会小很多。


古代王朝重视西域地区的第二个原因是西域出产名马。

古代战争战马很重要,但中原地区大部分属于农耕区,不产战马,而北方游牧民族大都觊觎中原,与他们的战马交易明显要少于西域。

西域战马闻名,现在的中亚国家也出产名马。保住了西域,就保住了自己的马场。

重视西域的第三个原因是丝绸之路。

虽然古代并不重视商业,但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展,中原地区引进大量动物和农作物,还有商品,丰富自己的生活。

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中原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它的关键是西域地区,而且当时是唯一通道,如果没有控制住西域,远自欧洲和阿拉伯地区的商品就很难进入长安,统治阶级为了需要必须保住西域地区。

最后一个原因,佛教的发展和交流需要西域。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遍地开花,风头压过本地的道教。后代的统治者大部分信仰佛教,尊佛成为风气。

而佛教的发源地在古印度地区,而著名的玄奘大师西行印度就是走的西域。试想如果西域地区不被中原王朝控制,去往印度的路,只能通过海上,而航海业比较发达至少要到宋朝,古代的船只也很难经得起大风大浪,因此还是陆路安全。

西域地区作为中原王朝西部的门户,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为了王朝自身安全必须加以重视,同时,丝绸之路的兴起,对战马的需要以及佛教传播等因素促使统治者更加重视西域地区,在当地军队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仍加强军事部署,可见其对王朝的重要性。


历来现实


导读:不是古代中国,其实西域对于中原的作用从古到今都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先不说王朝强盛的时候,就说战力相对孱弱的宋朝依然有熙和开边试图打通西域的壮举;懦弱无能的晚清时期也曾经平定阿古伯侵略,收复新疆的壮举。西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草原游牧势力来说西域就是中原王朝的左勾拳,始终保持对草原游牧势力的军事威慑力。2、亲自掌控丝绸之路中东段,在获取丰厚赋税和西方文化吸收的同时保证中原文明的辐射力度。3、西域作为古代王朝的腹心之地的关中地区西部威胁的屏障,保留了充分的战略纵深。我国古代基本是陆权强国,所以在唐宋之前海外贸易并不发达时西域的经济、军事意义甚至可以上升到核心战略的层面上。


河西乃至西域在汉武帝时期因为针对匈奴的战争需要被张骞发现并凿穿,从汉朝开始囊括西域、西跨葱岭基本成为了大一统王朝的标配。随着西域经济、军事、战略、资源意义的逐步挖掘,历代王朝无一不把西域作为重点经营区域。大漠、汗血宝马以及热血男儿勒石建功的渴望都让一代又一代的名将前赴后继的在西域这片大地上书写着不朽的传奇。下面我们分几个层面详细阐述西域对于中原王朝的巨大作用:


西域对于草原来说如同悬在头上利剑一样时刻受到中原王朝的军事威胁

最初汉武帝派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仅仅是希望联系此地的大月氏人和汉朝一起夹击匈奴。虽然由于大月氏西迁目的没有达到,但是意外凿穿西域为大汉王朝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随着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中原王朝变被动为主动逐渐掌握对北方草原政权的军事主动权。

早在西周时期被犬戎攻破镐京导致西周灭亡;战国时期秦、赵、燕各国饱受北方草原政权东胡、匈奴的威胁。甚至到秦朝建立以后凭借蒙恬的悍勇也仅仅是“北却匈奴几百里”,然后依靠万里长城防守。中原王朝在汉高祖被困白登山时对匈奴恐惧达到了极致。随话说知耻而后勇,汉朝在文景之治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如果没有西域的开通和掌控,即使汉武帝也没有比蒙恬更好的办法。因为如果匈奴纯粹和汉朝打游击战,不断向西向北撤退迂回而不与汉朝决战会拖垮中原王朝。

正是西域在手,不但可以阻断匈奴西逃的通道。如果草原民族不想决战,只能向北逃。但是太靠北气温很低,即便是游牧民族也不愿意长期呆在高纬度的寒冷地带。这样一来草原民族的战略空间就会被压缩,所以被迫与逐渐强悍的中原王朝军队决战。即便不处于战争状态,由于中原王朝在西域的驻军草原民族要时刻注意从西域到幽并等州长达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上中原王朝随时会发动攻击。所以之前草原政权动辄就轻松随时南下打草谷的方法,是一去不复返了。

正是由于西域的存在(当然还有其他原因),中原王朝才最终征服了匈奴、柔然、突厥等等一代又一代强悍的游牧政权。所以说西域对于中原王朝的军事意义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丝绸之路开通不但保证了赋税和东西方的互通有无,在扩大中原文明的影响力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为了管理日益繁荣的丝绸之路汉朝在西域各地设置关卡开始征收关税。收取赋税后给予发放交易许可,东西方的货物可以在此进行交易。所以虽然中原王朝无法从西域土地中收取农业税(西域诸国自行处理),但是依托中原王朝偌大市场征收商业税收还是可行的。所以说西域是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的咽喉,中原王朝可以收取大量的赋税。

除此之外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宗教的传播有依赖西域的丝绸之路。无论是西方的文化还是佛教、景教等宗教传入中原的通道依然是通过西域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当然中原先进的技术(农耕、造纸、印刷等技术)也通过西域传入西方。

当大唐实力强悍时,安西都护府控制着中亚、西域的庞大地区。如下图所示:西域诸国除了本土文化外更多了吸收了中原文化,信奉的除了土著宗教外就是佛教。当安史之乱后唐朝收缩西域兵力,直接导致大食文化向东传播。在清朝收复西北之前,西域游离中原王朝千年间逐渐伊斯兰化。


西域是中原王朝腹地的屏障,同时也为中原王朝扩充了充分的战略纵深

在古代王朝时期关中、河洛之地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地,所以往往也是王朝的建都之地。所以河西乃至西域是必须控制的地区,因为有了这样广阔的战略纵深都城才会变成真正的腹地。西周为何被犬戎攻破都城造成亡国,因为都城位置太偏。周边都是威胁:羌、犬戎、氐等等,稍微一冲就到都城了。

这种情况即使到秦朝乃至西汉前期都没有改观,作为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根基关中平原始终处于帝国的边缘。时刻受到周边彪悍的少数民族的威胁,甚至最初的大月氏都可以游牧在祁连山脉。如果不是秦汉国力强大,建都关中是非常危险的。

而正是有了汉武帝时期对河西和西域的开拓,在保证充分战略纵深的前提下关中才真正成为心腹之地。长安坐镇帝国中央,其安全性、便利性、中枢性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当晚清海防、塞防相争时,左宗棠曾言放弃西域则陕甘危险进而影响到中原腹地。所以西域对于中原的屏障作用绝不可以低估,所以历代王朝在完成基本一统后都会朝着并西域、跨葱岭的目标迈进。


小结:

综上所述,西域对于历代王朝来说至关重要。西域不但承担着中原王朝对草原政权的威慑作用,而且沟通都系并可以提供大量的税收。除此之外西域对于中原腹地的屏障作用不可小觑,时至今日也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可的一部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这个问题有个谬误,那就是历史上只有清朝通过开疆拓土的战争完成了对西域,也就是天山南北的实际控制。因为只有清朝在新疆驻军负责防务并派遣各级官吏负责行管理政、司法等活动,同时清朝也在新疆核查户口、发行货币并征税,新疆的各色案件还要上报中央的刑部备案,还从新疆各民族当中抽丁成军。而且清朝也改变了北疆的人口成分,汉人开始涌入新疆。


其他的诸如汉朝、唐朝只不过是放了一个武装使团,负责保卫商路罢了。因为不管是汉朝还是唐朝,西域都有一堆依靠沙漠绿洲建立的城邦国家,而且这些小国依然维持独立,只不过是表示承认帝国的权威罢了。另外,由于汉朝和唐朝重点都在内地,所以不能过分分散注意力和财力,所以只要能够保卫商路安全就是最省力的选择。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因为如果把新疆放在中亚地图中来看,你会发现新疆是沟通中亚和西亚的重要交通节点,控制了新疆就等于是控制了商路,因为不管是北部的七河流域还是南部的绿洲城邦都是重要商路,所以保证商路的安全就成了汉朝和唐朝的重中之重。毕竟中亚来的货物在上流社会还是很受欢迎的,还有今天的很多水果、蔬菜都是从西域进入中原的,另外,军事技术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商品。

不过,对于汉朝和唐朝来说,正是由于两个都护府都是武装使团的性质,使得其没有对西域实际控制,所以王朝衰落之后也都放弃了天山南北,因为实在是力有不逮。不过虽然放弃经营西域,但是商路依然还在,毕竟要抽税。

另外,新疆连通东亚和中亚,不管是哪个王朝只要获得了新疆,就可以通过新疆向中亚甚至南亚施加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反华势力会支持新疆的民族分裂分子,因为自从苏联这个邪恶帝国完犊子之后,共和国就利用新疆的地缘优势向中亚施加影响力。而且,对于共和国来说,利用新疆进可控制中亚,退也足够自保。


至于元朝,虽然成吉思汗征服了西域的西辽和畏兀儿,并在中亚开疆拓土,但是出于分封制以及行政效率的考虑,成吉思汗把天山南北以及河中地区分封给了次子察合台,也就是察合台汗国。但是察合台汗国自从忽必烈继位以后一直和

元朝若即若离,不过由于商路的原因大家都没撕破脸,毕竟不管是元朝还是察合台汗国都依赖商路吸血以及向阿拉伯商人征收商业税。

不过,后来察合台汗国分解为东西两个汗国,西察合台汗国被中亚的帖木儿征服,东察合台汗国也沦为帖木儿的附庸。

不过,到了清朝,由于准噶尔汗国的崛起,清朝也不得不重视天山南北。因为清初重点工作在于恢复内地的经济生产以及消灭残余的反抗势力,因此对西北方向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或者说对北方边疆兴趣都不大。因为清初东北方向边防在宁古塔一带,而北方只到了内蒙,喀尔喀三部还只是清朝的附属国,西北也没有冲出甘肃。但是准噶尔汗国崛起之后,由于其同清朝争夺蒙古的宗主权,导致清朝不得不在西北方向用兵。
由于国力和军力的优势,清朝一直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并借机开疆拓土,外蒙古、乌鲁木齐以东以及青藏高原先后被纳入帝国版图。而且清朝在抗议年间就控制了乌鲁木齐,并在乌鲁木齐驻军、筑城、移民,该地区民政事物归陕甘总督管辖,防务则由乌鲁木齐都统管理。乌鲁木齐都统地位很高,可以不经过伊犁将军直接向中央汇报。

到了乾隆年间,也就是康乾盛世的顶峰,清朝的国家和武力都达到了全盛,因此清朝最终灭亡准噶尔汗国,之后就是做掉忘恩负义大小和卓,将天桥南北正式纳入版图,并设置伊犁将军负责军政事务,并在南疆回部八大城派遣办事大臣和领队大臣管理当地事务,受伊犁将军节制。

而清朝为什么一定要灭亡准噶尔汗国,实际控制天山南北?

第一、准噶尔同清朝争夺蒙古的宗主权。如果任由准噶尔吞并喀尔喀和漠南的内蒙古,那么不仅会损害清朝的权威,还对清朝的国土安全构成威胁。第二、如果清朝不征服准噶尔,那么沙俄将会继续蚕食蒙古。所以为了防备老毛子这个纯种的强盗国家,清朝必须要以蒙古来作为缓冲。第三、利用天山南北对中亚施加影响力。毕竟大清还是没有脱离古典王朝万国来朝的藩篱,中亚诸多小国向清朝称臣,用乾隆的话说,就是自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大清之臣仆。虽然这个影响力是为了面子工程,但是写在史书里好听啊。第四、移民固边。新疆不仅有商路可以抽税,其自身也是个聚宝之盆,如左文襄公所言: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所以这么好的一块地方正是清朝安置流民的好去处,毕竟在之前乾隆都曾经默许关内流民到口外谋生,甚至允许将逃荒到黑龙江、吉林的流民在当地就地编户齐民,以解决人口爆炸带来的人口压力。



虽然清朝干翻准噶尔、搞死大小和卓的过程有点磕磕绊绊,但是结局堪称完美。从此,天山南北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而之后清朝平定张格尔之乱、驱逐阿古柏匪帮,也是在建立在国土安全的基础上,因为一旦新疆假于人手,先不说这是对中国的地缘损失,更是让中国西北方向的边防向内地收缩,因此陷入被动。正如左文襄公说的那样: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所以,从中国的国土安全角度来说,新疆的地位十分重要。而清朝虽然也和历朝历代一样都是农业帝国,但是清朝皇帝由于其少数民族的出身使其战略眼光并不局限于内地,而是将中国放在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去理解,也因此清朝达到了古典时代的巅峰。

所以还真就是应了一句调侃:天不生大清,万古如长夜难明。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逸美轩居士曰:西域是炎黄子孙重要的发源地,是炎黄子孙的祖庭所在,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龙脉所在!

我们的老祖宗告诉我们:上应天汉,下生天山,皇皇华夏,威震四方!我们为什么叫“汉人”,就是这个来源!

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守护好我们的祖源之地~西域!

声明:根据广大网友的提议,本人不欢迎五毛、喷子、毛粉、蛾粉、黑粉,发现直接拉黑!对于不专业的评论,恕不回复!

本图文均系原创,请勿抄袭!欢迎正义人士评论、转发、关注、收藏。



逸美轩居士


单纯的对中华帝国的经济来讲,西域的作用并不大,历史上打通西域的王朝也是寥寥无几,不过是大汉大唐大清,还有个没统一的魏朝也和西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古典中国来说,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才是对王朝有用的。而就西域而言,更多的是戈壁和沙漠,能用来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虽然今天的新疆盛产瓜果,但是在古代,新疆地区的种植技术落后,而且当时新疆地区的水果种类并不像今天这般繁盛,可以说西域真切是一个比较荒凉的地方。

此外,西域的民族,同汉人不论是文化还是相貌都相差甚多,这就增加这种民族间的隔阂。再加上西域距离中原距离遥远,一路地势崎岖,这就增加了中央对西域的控制上的难度。



正是因为这种种困难,就造成了古中国事实上并没有多么重视西域。宋朝以前,古代中国吞并西域更多的是为了彰显皇帝本身的功绩,并扩招新的附属国。而在控制力上,汉唐的西域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也只是一个象征性行政机构,实际上的影响力是由驻军多少来决定的。一旦中原王朝权势衰微,西域很快就会脱离控制。但是这毕竟曾经也归中国管过,要是在哪个自尊心极强皇帝手里丢了,自然是死要面子的也要打回来。


至于清朝吞并新疆,原因是对准格尔汗国的不放心,生怕他们野火烧不尽一直惹乱子。之后设立的伊犁将军也只是比羁弥统治要略微强化一些,这点从1820年英国人绘制的大清地图就可以看出,清朝对新疆的统治就像蒙古和西藏一样,只是牢牢的控制住了,但是没有直接的采用什么法规。一直到沙俄大举入侵新疆,清政府才开始重视对新疆的行政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