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與美食的完美搭配

古稱嘉州的樂山,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是成都平原南部的重要城市,歷史上屬古蜀國,有"海棠香國"的美譽。


樂山,世界著名的生態和文化旅遊勝地、中國旅遊版圖的重鎮,每年都吸引著五湖四海的遊客。其中,樂山大佛的著名程度,可謂是世界聞名: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工程曾兩度中斷。後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樂山大佛與美食的完美搭配


樂山境內飲食風味與四川其它地方相似,以其麻辣味聞名於海外。樂山豪華餐廳不多,但樂山小吃素有盛名,許多成都名小吃均源於樂山,樂山棒棒雞、白宰雞、來鳳魚、跳水兔、玻璃燒賣、蒸籠牛肉夾餅、豆腐乾夾蘿蔔絲等,遺憾樂山小吃體系分散,尚無一街一巷包羅萬象、容納俱全。


白宰雞

白宰雞,又稱白斬雞,椒麻雞,起源於清代樂山民間,可考證的是,清代末年楊雙喜沿街叫賣的"蔸蔸雞肉",人稱"雙喜"白宰雞,俗稱"楊雞肉"。"楊雞肉"和"周雞肉"曾經是樂山白宰雞最為典型的代表。其白宰雞具有鮮、嫩、麻、辣四大特點,久負盛名。


樂山大佛與美食的完美搭配


豆腐腦

樂山豆腐腦不是以豆花為主,而是以絕對美味的湯汁勾芡而成的湯頭為主。以大頭菜粒、炒黃豆、味精、雞精、老抽作底,舀上大半碗用骨頭湯勾芡的濃汁,再削幾片雪白的豆花放在濃汁之上,上面再放上香菜和熟油辣椒,一碗美味可口的樂山豆腐腦就呈現在眼前了。


灰白的湯汁上漂浮著雪白的豆花,豆花上有深紅的辣椒配著翠綠的香菜,真是色香味俱全。因為主要是用來下烤肉吃,所以樂山豆腐腦是汁液成分居多,就著味道好多吃兩碗也不礙事。還可以選用粉蒸肥腸或者牛肉豬肉,加入料,拌在豆腐腦裡吃,也別有風味。


樂山大佛與美食的完美搭配


黃雞肉

製作這美味的人名:黃世海的正名已被人談忘了,但是,人們記住了這道美味:“黃雞肉”,在五通橋,這樣一道美味的雞肉塊,紅紅的、油油的、亮亮的,食之嫩、香、辣、甜、麻俱全,讓人吃後難忘。


甜皮鴨

樂山人稱甜皮鴨為“滷鴨子”,製作正宗的“甜皮鴨”,必須選用農家餵養的土鴨子(麻鴨)為原料,亦可用仔鵝代替。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藝。由民間發掘、改進,用滾油一勺勺的淋熟,而非炸熟,具有色澤棕紅、皮酥略甜等特點。


樂山大佛與美食的完美搭配



蹺腳牛肉

翹腳牛肉在樂山是非常大眾的食物,館子多不大,幾套木桌椅就足夠。門口與案臺相連的是一口大鍋,裡面翻江倒海的熬著牛肉湯,湯中間有牛骨香料之類。案臺上陳放著切成薄片的牛肉和牛肚、牛心、牛舌等你能想到的一切牛下水。待客人點好之後,老闆便便把它們丟落湯中,三下五除二,抖擻抖擻便起鍋,不同品種連著湯各自入碗,不再放任何作料,只在湯麵撒些綠茵茵的香菜和芹菜。


不同材料口感也不同,毛肚脆勁,牛舌綿軟,黃喉厚道……吃完後再喝上一口那不知道熬了好久的湯,厚重的香味讓人直感熨帖。


樂山大佛與美食的完美搭配


西壩豆腐

到了樂山必須要吃西壩豆腐,如果不吃,等於沒到樂山一樣。西壩古鎮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特別是那清冽的溪水,是磨製豆腐的天然水汁。


磨製的豆腐潔白、細嫩、綿軟、回味甜潤,無論蒸、煮、煎、燒、炸,都不碎不爛。特色獨具的西壩豆腐分為紅油型和白油型兩大類,紅油型以麻、辣、燙、綿、軟、嫩、香為特點,白油型則玉嫩似髓,色彩油亮,淡雅清醇。


樂山大佛與美食的完美搭配


依山傍水的樂山,除了美食和大佛,在歷史上同樣有著出色的表現:在隋唐時候就能造出黃龍大船!詩仙李白都曾順江而下寫到“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在犍為鐵山冶鐵製造武器、工具等,樂山的冶煉規模和技術已達到先進水平。另外,唐代,嘉州的種茶業也十分發達。岑參賦詩描述嘉州城外“田半種茶“。現在都還有天福茶園遠近聞名。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