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四四年大败百万国军,为什么在三八年就停止了全面进攻中国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1937年全面开始,到1938年的武汉会战后,日军就停止了全面进攻。自此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教科书上说是日军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小编在上学的时候就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因为在日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1944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会战,大败百万国军。

日军在四四年大败百万国军,为什么在三八年就停止了全面进攻中国

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以便将侵华日军各部分贯通起来,并联系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日军,并破坏设在中国的美军空军基地,以保护本土和东海海上交通安全而发动了豫湘桂会战。此战,国民党军队大败,国军损失50-60万兵力、七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丧失国土20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民。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日军在1944年还这么能打,为什么在1938年便停止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呢?

日军在四四年大败百万国军,为什么在三八年就停止了全面进攻中国

首先,我们要先看一看1938年的形势,当时日军已经攻占了中国东部,也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而国民党军队已经撤到了地理位置更险要的中西部地区固守。这个时候日军若要进攻固守在险要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必定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此时的日本国内,因为对中国的战争,经济受到很大的损失,日本的军国主义者也不能使日本像当时的纳粹德国一样使国家进行全面战争。因此,有一点我们要知道,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来说是全面战争,而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不然。 还有就是刚刚提到的,日本付出了很大的经济代价,那么,它必定要加强对以占领地区的统治和经济剥削,这是需要很大的兵力来维持的,所以此时日军在中国的兵力确实是捉衿见肘。而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已经残留在日军已占领地区内的国民党军队对日军在已占领地区的统治威胁很大,所以日军不得不调集兵力对这些抗日武装进行“围剿”。而国民党当局为了拖延日军的进攻,多次与日本进行秘密谈判,例如山西的阎锡山就把日军耍了好几次。这些条件都促使了日军放缓对中国侵略的步伐。

日军在四四年大败百万国军,为什么在三八年就停止了全面进攻中国

而到了1943年秋以后,日本的形势变得非常严峻,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失败,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南洋日军面临被切割的困境,美军设在中国的空军基地和飞机场对日本本土的空袭也令日本高层恐慌不安。为此,日军困兽犹斗,狗急跳墙,才制定了集中兵力从中国战场寻求突破,企图固守大陆以坚持长期战争的计划。 对于豫湘桂会战的失利,国民党高层是要负很大责任的。在战役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日军的战略目的判断失误,在战役中指挥失当都是此次战役的重要原因。而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堕落也是此次战役失败的一大原因;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驻守在河南地区的汤恩伯部队。汤恩伯治军不严,纵容所部在河南地区作威作福,鱼肉百姓,全然不顾当时已受旱灾严重折磨的百姓。汤恩伯也因此被称为河南地区的“汤灾”,河南百姓称汤恩伯为土匪。在河南,国民党军37天失38城,汤恩伯部一路逃跑,一路打劫百姓,致使许多百姓帮助比较“仁慈”的日军追击汤恩伯部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