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吧!老伴”:那些进城帮子女带孩子的父母,都经历了什么?

浙江在线9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聂伟霞)眼看着大宝上了幼儿园可以喘口气了,没想到独生女儿紧接着又添了二宝,老家山东的李阿姨被女儿“央求”常住武汉帮忙带孩子。最近两三个月来,她突然失眠,胃口也变差了,一下瘦了十几斤。女儿带着她跑了多家医院,吃了不少药,收效甚微。几天前,李阿姨终于在武汉市心理医院找到症结:过度焦虑患上了抑郁症。


案例1,因为小孙子的感冒,造成奶奶终生遗憾

同小区住着的一位阿姨,人非常热情,她是从老家过来,帮着儿子家照顾小孙子的。

一次在楼下健身区闲聊,得知她一儿一女,老伴和她身体都很健康,只是担心自己80多岁家乡的母亲。

在老家时,他还能经常去看望照顾,自从来城里带小孙子,一年多只匆匆回去看望过一次。

母亲身边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作为大女儿的她一向是老母亲的主心骨,凡事都会跟她商量,听她的安排。

早在小孙子没出生时,母亲被查出糖尿病。母亲人老馋嘴巴,喜欢吃零食的习惯很难改掉。得了这个病必须要忌嘴,不能吃高热量的甜食。

妹妹劝说不听,弟媳跟弟弟们拿老人也没辙。只有她去了连哄带吓的答应忌嘴。

“出来一年多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母亲。自古养儿防老,不就是等老了儿女照顾吗?”她每次说到这些都会面带凝重。

去年夏天,她家小孙子感冒了,咳嗽发烧连续几天,烧了退,退了又烧。儿媳请假两人在家照顾。

后来很多天总见儿媳带小孩楼下玩,才知道原来那位阿姨的母亲去世了。

再次见到阿姨带孩子玩时,没有了之前的热情,看上去消瘦很多。

原来,母亲临终时一直唤着她的名字,期待着她回去。她只想等小孙子感冒好些,再回去照顾。却不想等她赶回去时,老母亲已经故去。

“回来吧!老伴”:那些进城帮子女带孩子的父母,都经历了什么?

正如《孔子家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能够深深的理解,阿姨在此时追悔莫及的无奈!

我只想对小夫妻说:平时应该多关注老人的内心需求,利用节假日时间,多陪同老人常回老家看看,即便没有送老人最后一程,也算是心灵上小小的慰藉,也不至于让老人在遗憾和懊悔中度过一生。


案例2,奶奶照顾孙子,被折磨出“肿瘤”

我们公司负责后段的领导,也是我比较要好的同事,她儿子从小成绩拔尖,如今是博士生导师,也是我们同事之间最羡慕她的地方。

儿媳是大医院的年轻医生,婚后不久有了身孕,跟众多年轻夫妻一样,期待着孩子出生时接婆婆去照看月子,然后久居大城市照看小孙子,接送幼儿园,直到上小学为止。

请保姆,不是条件不允许,是对保姆的不信任,毕竟社会上有很多负面反应个别保姆的问题,担心孩子受委屈。

任职公司要职的岗位,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她干脆提前申请了离职,请假到退休时间。

这样就可以全力协助儿子儿媳的生活,做好一切准备去接管小孙子的任务。

就这样,她顺利的升级成奶奶,每天在同事群里给我们炫耀宝宝的照片。

不久,他私聊我,感觉很压抑,很郁闷。

儿媳是南方人,也许是地域不同造成的生活差异,也或许是年龄代沟出现的观念不同。总会因为一些育儿的方式方法,生活的细节小事,得不到儿媳的满意和认可,有时还会遭到批评和教育。

她在家中,家里家外操持的是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再说她一向为人处世热情宽厚。对老公孩子都是疼爱有加,这样的十好婆婆怎么会不入儿媳的法眼,我实在难以理解。

她说:儿媳对小孙子的用品格外严格,定时消毒、不仅各项毛巾分开使用,每一项毛巾的洗护用品还要分类。

有一次,儿媳看到她用洗脸巾的洗液,洗了小孙子的小背心,儿媳竟然拿起小背心直接扔进垃圾桶。当时她满脸通红,恨不得马上回来。

还有一次,她忘记了奶瓶消毒就给小孙子喂水,儿媳竟然夺过奶瓶摔在地板上。

事后儿媳还进行了严肃的教育批评。

日常的买菜做饭都是她一人承担,做饭不和儿媳口味,儿媳就会赌气不吃,她还得重新做,剩的饭菜一律倒掉。她感觉很浪费。

她说,每天做事总要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出现问题。夜里睡觉都要轻轻的听着,生怕半夜孩子哭,叫我帮忙没听到,又会惹儿媳不满意。

半年后听说她回来了,我赶紧打电话过去,她说只能在家里呆三天,就得返回去。拿了一些季节换洗的衣服,胃里不舒服,让老公陪着去医院检查了一下,拿了点药。

我问她身体没事吧!有病要趁早看。她说没大事,吃点药看看再说。每天忙孩子哪有时间看病啊!

第二年夏季,她竟然回来了,整个人很憔悴,精神也很颓废,见到她让我很吃惊,哪里还是那个雷厉风行的领导人物,她说胃部有一个肿瘤,需要动手术,不知道是良性还是……

手术后去看望她,总算虚惊一场,良性的囊肿,修养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我只好安慰她,并交待她老公好好照顾她。

“回来吧!老伴”:那些进城帮子女带孩子的父母,都经历了什么?

我不明白几个月的小孩,成长的阶段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会把一个性格开朗的奶奶折磨的死去活来呢?

婆婆同是职场精英,本该有属于她的另一片广阔天地。为了成全儿子媳妇的幸福生活,放弃了自己的生活。

作为儿媳,本应该感恩婆婆的付出,即便有很多不妥之处。也应该理解,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需要时间来改变的,甚至有些习惯是无法改变的。

一家人应该相互的适应和接受,而不是赌气、指责所能解决的,那样只会让彼此相互折磨,失去亲情的可贵,失去本该和睦相处的关爱。

儿媳与婆婆之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是当今社会最难评断的话题。

尚在年轻的婆媳关系,感情基础未曾稳固,加上各种矛盾心里存在,不是去接受和适应,而是各种的挑剔和隐忍,间接造成心里矛盾的积累。有时候看似一件小事爆发的婆媳之争,实则是日积月累的压抑释放。

我只想说,亲情的爱,应该是相互存在,是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相互的理解与包容,这也是生活幸福、家庭和谐重要条件之一。


案例3,表叔最终没等到表婶回来

老家的表叔表婶,靠着四亩承包田养育了两个大学生儿子,一生简朴,又先后帮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后,留下了借亲戚家的两万元外债。

好在儿子们争气,都留在大城市工作,老乡们也都十分羡慕,都说他先苦后甜有后福。

两年前回老家,见到叔时,他说婶子去了城里帮大儿子带孩子。我当时真替他们高兴,有了孙子,生活会更有动力。

从表情上看到表叔自带微笑,裤腿上却是很多泥土,上衣领口沾满了汗油渍,能看得出无人照顾的生活很随意。

我不免有些酸楚,要他吃饭别凑合,注意身体。

他说:“没事,我炒一锅菜能吃好几天,腌制了好几种咸菜,我喜欢吃。再说还有借亲戚的钱要尽快还,不早出晚归的干活不行。”

一个人这样的生活,我感觉还是表婶尽快回来吧!

小孙子刚会走路,二儿子家又喜得千金,表婶又奔向另一个城市去照看孙女,表叔依然自己生活。

再一次见到他时,面色黝黑,苍老许多,衣服满是油渍。但说话声音到比以前洪亮许多。

他说:“我又当爷爷了,也把借亲戚的钱都还清了,不想做饭的时候我就买几个烧饼,带一块肉糕。”虽然仍是一个人生活,却能感觉到他无债一身轻的快乐。

两年后,表婶接到电话匆匆赶回时,他已经被乡邻亲友们帮忙摆放在灵堂前。

表婶只能在哭诉中告慰他:“我不该留下你,我应该早点回来。”

“回来吧!老伴”:那些进城帮子女带孩子的父母,都经历了什么?

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然而,面对儿孙与老伴的选择,她又能怎样?

人们看似儿子的成才给父母带来了荣耀,但荣耀背后的受益只属于儿子本人。

但凡父母有一点私心,他们就不会倾尽所能培养孩子成才。而会留下任何一子,在家务农帮衬自己的生活。甚至他还在余生借钱帮儿子成家立业。

作为儿子,父母省吃俭用供你成人成才,应该考虑一下父母的含辛茹苦。农村父母一辈子不容易,总该给他们留下点时间享受天伦之乐。

自己的生活固然重要,也应该权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考量,哪怕接二老同住,全家团聚,共同创建幸福美满的生活呢!也不至于父母尚在人世之时,却尝尽孤独终老的结局。


老人到底有没有义务帮忙带孩子?

有人问:老人到底有没有义务帮助子女带孩子?

可以肯定的回答:在法定的义务上是没有的。

然而,在亲情的尺度下,父母有义务帮助困难时期的子女们,相互的关爱与帮衬,也能促进家庭生活的和睦与幸福。

一方面,对保姆的不信任。社会新闻对保姆的多起负面报道,让众多小夫妻担心孩子受到虐待。

再则,年轻小夫妻面对的生活压力,房贷、车贷、孩子的费用及生活品质的保障,而选择老人带娃无非是消费最低的选择。

这也是很多年轻夫妻,一边抱怨着老人带娃的各种不满,却依旧选择老人带娃的根本原因。

反之,子女对父母,除法律规定的经济和物质的赡养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子女对老人有精神慰藉义务,精神慰藉包括:生活上的体贴、精神上的安慰、人格上的尊重等。

而这些离家带娃的婆婆妈妈,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子女的认可和尊重。

作为儿女,不能只顾挑剔婆婆妈妈,哪里对自己宝宝照顾的不周,只顾保障自己的生活品质。而忽视了婆婆妈妈心中的顾虑,一味地亲情绑架,泯灭了孝道的道德底线,亲情剥夺他们“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权利。

我老公说,“我为父母送完终,帮儿子成家后,我这辈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总结出来无非就是一句话,“人一生最大的责任就是尊老爱幼”。

“回来吧!老伴”:那些进城帮子女带孩子的父母,都经历了什么?

《欢乐大本营》节目中,何炅那么优秀的人,给自己的事业打分只打了5分,“我事业满分又如何,却亏欠父母太多太多”。

据《中国青年报》一文报道:中国随迁老人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43%。二孩时代的到来,这些老人“松绑”的日子更加遥遥无期。

我只希望,那些做子女的,留给父母喘息的时间,关注下一代冷暖和成长之时,真心来关注一下父母的需求。维持自己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不要太过牺牲父母的幸福。上尊老,下爱幼同样是我们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