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就能更強大,若歐洲統一為一國,能否超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靜夜史


要看你的統一標準了,如果是中國式的中央集權,那麼美國都沒統一呢,各個州有獨立的立法權和執法權,乃至各自的軍隊。聯邦政府在未經允許的前提下,是無法調動各州的國民警備隊的,各州的郡警和聯邦直轄的FBI也互不統屬。用古代結構反推,今天的美國更接近封建制度,總統是國王;歐洲則是希臘式的城邦聯盟,以德法為聯盟的盟主。



這裡先把統一的標準定義為英美式的聯邦(封建制),簡單地說下歐洲自羅馬為什麼沒能建立類似的帝國。


地理阻隔

今天的歐洲和中國差不多大。但是,熟悉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中原王朝的核心是“漢地十八省”。對長城外的各個民族只能採取“羈縻制度”。這種體制的控制力很低,還不如歐洲的總督制度。而且,就算在南方也有大批的山區是朝廷無法直接控制的。比如雲貴川地區的土司在明清的壓力下,堅持到清末才被中央的流官所接管;兩廣的宗族勢力甚至大到官府也控制不了,太平天國起義和廣西的客家老兄弟有直接關係。



歐洲的形式更為複雜,哪怕是羅馬帝國,其真正的核心也是意大利的拉丁城邦。雖然,羅馬帝國修建了大量道路,並試圖建立一個東方式的大一統帝國,但最終還是因為地理以及文化的隔閡而失敗。


民族主義

第二個原因就是民族問題。民族的根基是“我群認同”,本質上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隨著舊封建的瓦解,歐洲列強們紛紛走上帝國之路。隨著拿破崙戰爭的展開,歐洲的國族意識紛紛覺醒。英德兩國明明系出同源,其語言上的差異要小於普通話和粵語。可是,雙方還是打了兩次世界大戰,打得兩敗俱傷。



這種意識的覺醒,讓歐洲各國很難認同彼此。他們之間的矛盾要遠比美國各州以及中國的地域矛盾突出。在普選制度下,他們很難真心認同彼此接納對方,成為一個國家,英國脫歐就是最佳證明;在此前的帝國時代,德國人數次試圖用“鐵血”整合歐陸。可是,歐洲各國並不買賬,更有大英帝國這根攪屎棍的存在,讓歐洲徹底失去了再成羅馬的機會。


三桂歷史


這不可能,或者說已經不可能了。原因很簡單: 在人類過去400年曆史上,幾乎所有的衝突和戰爭,都是首先從歐洲大陸上發生的。當時的歐洲大陸各國爭的主要就是對世界秩序的主導權,也就是19世紀國際關係學所說的”權力平衡”。這個時代已經徹底過去了。

也許你會問: 歐洲人難道不想成為大國嗎?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你就這個問題去問歐洲的中年人,絕大部分人都會首先回答你: 我首先是個歐洲人,其次才是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比利時人。換言之,二戰至今70多年,歐洲大陸不但開啟了歐洲統一的進程,而且各國已經主動或被動地把自己國家的主權意識和民族利益,相當部分置於歐洲統一的大框架下; 各國人民也首先以作為歐洲人為榮,其次才是各個主體國家的公民。

因此,最近20多年來,隨著歐洲統一進程的不斷推進,有不少學者提出,未來應該組建歐洲合眾國。當然,如果只是把歐洲聯盟改名為歐洲合眾國,那是毫無問題的。但問題是: 改名後的歐洲合眾國也主要是一個經濟聯盟,而不會成為一個政治聯盟,尤其不會成為一個新的超級大國。

對此,也許您會覺得很奇怪: 歐洲人難道不想當老大嗎?其實,歐洲人當老大的時代早已過去了,那是十八尤其是十九世紀的歐洲。如前所述,當時全球幾乎所有的衝突和戰爭都是首先在歐洲大陸上爆發的。經過一百多年的衝突和紛爭,尤其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人終於感性歸於理性,認識到只有聯合、和平、繁榮才是一個國家的根本發展之道。今天的歐洲國家在政治上是二流國家,但是他們卻換來了和平、繁榮昌盛,而這一點是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所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甚至也完全不可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