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水形物语》是由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执导,上映于2017年12月1日的一部暗黑童话电影。影片上映后即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创配乐、最佳艺术指导等奖项,托罗电影拍摄功底可见一斑。

不过对于这部电影是否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却是充满争议的,毕竟很多人觉得同期的《三块广告牌》要优于《水形物语》,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于《水形物语》故事情节过于单薄。确实《水形物语》就故事叙述来说是非常简单的,讲述了在60年代冷战背景时期,军事实验室清洁工艾丽莎爱上了被抓来当实验品的鱼人,最终在好友的帮助下救走了鱼人,并且与鱼人双双重回大海的浪漫爱情故事。

如果仅从故事主线来看,确实这部电影看不出太多亮点,很多人解读这部电影是从唯美的爱情角度出发,然而我却觉得《水形物语》除了表面上很唯美的跨种族爱恋之外,更需要深层次去挖掘这部电影的内涵,才能真正看懂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所在。所以本文我将从导演托罗的“怪物”电影情结、爱情表征背后的真正社会内涵和电影语言三个方面来剖析《水形物语》真正内核意义所在,从而真正看懂《水形物语》。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01 导演托罗的“怪物”情结让他创造了这部奥斯卡经典暗黑童话故事,了解托罗的“怪物”情结才能更好的看懂《水形物语》

出生于1964年的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与阿方索·卡隆、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并称为电影界的“墨西哥三杰“,他是一位具有魔力的怪咖电影导演,被影迷亲昵地称为“陀螺”。在他的影像作品中总能让人们发现另一个异想世界。

以往电影中人兽恋总会有点隐讳的表现手法,例如如其中一方转化为人类,或者爱情只是朦胧的展现,甚至最后都因为跨种族问题,只能用死亡来为爱情划上最终的句号。而在《水形物语》中,托罗则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正的、没有任何幻化与暗喻的跨种族爱情,直截了当展现在观众面前,最终也给了人兽恋一个相守在一起的完美结局。这就是托罗的怪物世界,惊奇而异想天开,让人惊叹于他的奇思妙想。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怪物”情结来于幼年的托罗,童年时的陀螺是个安静且瘦弱的男孩,也不合群,却非常喜欢阅读,而阅读怪物书籍则是他的爱好。托罗自述“怪物类似一种殉道者的角色,身为异类,它们遭受苦难并被驱逐,其中的脆弱和迷失吸引着我”,童年孤僻的他对怪物却有着不一样的“伙伴般的亲密感”。而这一切都奠定了他怪物电影的基础。从《猩红山峰》到《潘神的迷宫》再到现在的《水形物语》,每一部都展现着托罗的怪物情结,而《水形物语》则拥有着托罗觉得最美的怪物鱼人。

托罗在《水形物语》中托罗大胆地舍弃传统的美女配帅哥的安全牌,拍摄了一个不完美的哑女、一个不会变成王子的怪物鱼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托罗看来《水形物语》的故事简单又疯狂,里面有最美的怪物。之所以把电影命名为《水形物语》,是因为“爱是没有形状的,就像描述水一样。”托罗在电影中用“水”构建了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因为爱如水般,无处不在。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对于影片中怪物鱼人的打造,托罗花了3年时间进行设计。观影时,我们能看到电影中怪物鱼人的眼睛有着果冻质感,而托罗本人还配音了鱼人所有的呼吸声,和鱼一般的声音。出演鱼人的道格·琼斯曾多次与托罗合作,《水形物语》鱼人的形象是需要穿着用皮革真实打造的鱼人外壳出演,拍戏前的化妆就需要几个小时,而且在皮套里看不见外面,这给道格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正是这样的精心打造才能向观众呈现出完美的托罗怪物世界。

在我看来,《水形物语》的成功来源于托罗的怪物情结,对这类型影片的坚持及对细节的塑造。毕竟在托罗未出名前,他的这类型电影曾多次被制片人打回。懂得的托罗背后后的坚持和他的“怪物”电影风格,也许当我们之后看到类似的电影不看职员表都能知道这就是托罗的电影。一个电影者,能拥有自己无人替代的风格标签,也是一种成功,这种成功并不亚于获得奥斯卡小金人。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02 《水形物语》跨种族唯美爱情线性叙事表象背后所隐含的是底层弱势群体对于压迫的勇敢抗争

托罗的电影从来都不会停留在电影的表层,虽然《水形物语》向我们展示的是艾丽莎这个哑女与鱼人的唯美爱情,但更深层次却表达了底层人民的反抗。

电影中无论是清洁工哑女艾丽莎、艾丽莎的黑人朋友、落魄的画家朋友、包括鱼人都是边缘人物的代表,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无权无势,绝对的社会弱势群体,也处于被压迫的阶层。而导演对底层人物的设定又包含着不同的含义:

  • 艾丽莎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在社会里属于完全可以忽视的人物,代表了大多数的社会底层;
  • 黑人朋友泽尔达因为是黑人,也必须是黑人,才能表达出种族歧视的深层内涵
  • 落魅的画家,表面是和艾丽莎一样属于社会底层,但托罗却赋予了他另外一种身份:同性恋,而同性恋也是不被社会认可的一个阶层,尤其是在冷战时期。
  • 鱼人,更是一种另类的代表,外形怪异,不同于常人,它也代表了生活中一些不被常人所接受的边缘人群

《水形物语》中人物角色并不多,虽然只是几个简单的人物,导演托罗却给每个人物设定了不同的背景,而这种故意而为之的背景设定,暗含了现在美国社会阶层对立的下,底层阶级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而在相对面则是强制的将军和斯特里克兰,都有着共同的特征,白人、良好的工作和家庭环境,高高在上的阶层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在剧中更是毫无遮掩的展现着,斯特里克兰在艾丽莎和朋友打扫卫生间时,毫无顾忌地上着厕所;调戏艾丽莎;殴打着鱼人;直接闯进入泽尔达的家中逼问鱼人的下落,这一切都直接表明着他对底层人物的轻视。

而对于反面人物在剧中主要就是斯特克里兰一人,独自面对着上述4个底层人物,在这里导演用数量差巧妙暗示了阶级的对立,一个上层阶级的人觉得自己完全能对付4个底层人物,而且如同掐死蚂蚁般轻松,把上层人物的优越感建立起来为之后的破灭埋下伏笔。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在构建好电影中阶级对立后,托罗赋予了底层人物不同的力量来展开属于弱势群体的反抗。画家撞坏了斯特克里兰刚买的价格不菲的新手,鱼人咬掉斯特克里兰的手指,艾丽莎最终救走了鱼人,斯特克里兰最终死于鱼人手里。这些种种都在象征着底层人们的反抗与胜利,导演托罗在一部暗黑唯美的爱情童话里,直接表达了对阶级对立的痛斥。

电影中,爱情是美好的,但是我们也透过艾丽莎与鱼人丝毫与物质无关的纯粹爱情下,看到所隐含的阶级对立矛盾,而这种对立是丑恶的,它与影片所描述的唯美爱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立成为底层人民被压迫的原因的在,也是阻碍了美好事物的重要原因。导演用这种方式隐讳地批判了阶层的存在,而寄托了希望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平等对待的良好希翼。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03 色彩的象征、镜头语言、经典的配乐造就了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1、色彩语言的运用是《水形物语》唯美画面展现的基石及电影意义的不同展现

蓝绿色:《水形物语》的色彩运用可谓是精湛不已,影片大量使用蓝绿色调为主基调,而这种蓝绿色调处于冷色调,在不同的场景代表不同的意义。

从全局上来说,电影背景是冷战时期,蓝绿色为主的阴冷的实验室,浓烈的压抑和空洞展现了冷战时期独有的森冷、压抑,给人对整部电影视角层面最直观的感受,会在第一时间把人带回到那段特殊的岁月。

而艾丽莎的蓝绿色工作服、家里蓝绿色的主色调则代表了她前期孤独的内心。

而当艾丽莎和鱼人在水中相拥的时候,这种蓝绿色又代表了大海及爱的颜色,色调的蓝绿色表现出跨越种族爱恋的奇特性。

红色:导演用红色的展现直接表述着艾丽莎恋爱的心情。最初艾丽莎是全身绿色,随着与鱼人感情的发展,她从最开始发带变成红色,鞋子变成红色,直到最后红色大衣全身红色,与绿色形成鲜明对比,也直观向观众展现了她内心对爱情的满心,从颜色上就能感觉到被爱包围的艾丽莎的快乐。

橙色:导演用明亮橙色来做为反派斯特里克兰家里的主色调,一方面展现上层人物生活的优越性,看上去那么的明亮与欢快。另一方面却暗示了与蓝绿色调所代表的广大底层人民的格格不入和对立,同时也表现着斯特里克兰内心的孤僻、暴躁、自私,也最终将淹没在蓝绿色水的世界里,归于失败。

《水形物语》的色彩运用是丰富而且极具内涵的,可以说导演每个场景上色彩的运用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寓意在其中,了解色彩背后的意义才能看懂这部电影的美之所在,精美的画面背后却是精心的设计,用心才能成就经典。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2、《水形物语》的镜头语言及灯光运用,呈现完美的视觉盛宴

电影中大量运用调度流畅的运动长镜头,比如斯特里克兰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就是一个长达47秒的环绕调度加纵深镜头;而最后斯特里克兰冲到艾丽莎黑人朋友泽尔达家逼问鱼人下落时,

也是一个44秒的长镜头。而在展现艾丽莎家和电影的关系时,采用的是降镜头。电影用不同的镜头方式加上一些普通的正反打镜头,构建了整个电影的视觉效果。

除了镜头运用外,灯光的使用也是让画面唯美的原因所在。导演尽可能只设置单一的主光源,而鱼人和艾丽莎在水里的光线渲染,那种柔和的水下画面感,更是时刻都在提醒我们这是一场奇幻的电影梦,很难把它当成真实的存在。

另一方面,导演时刻都在加上雨水的渲染,影片呈现出来的的是一种湿漉漉的奇幻灯光效果,比如室外的雨水、公交车窗上的水滴,浴室的水。包括打在主人公脸上的灯光都带着雨水的流动性。艾丽莎堵上浴室门,打开水笼头,和鱼人相拥时,从浴室玻璃窗透过的柔和的灯光和雨水交织的感觉,在艾丽莎脸上造成了流动的光影。

镜头语言和光影的运用,让这部电影带上了与其它电影所不同的梦幻色彩,但观众也愿意沉浸在这份梦幻世界之中,并为之惊叹与赞美。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3、音乐贴合时代与致敬,给电影注入了灵动的魅力

电影配乐是由亚历山大·德斯普拉完成,他不但作曲,还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完成了《水形物语》的配乐录音。为了与这部童话和歌舞片气质的电影相称,亚历山大·德斯普拉采用了怀旧浪漫的音调,竖琴、八音盒与手风琴般的音色,用音乐的低沉、紧张节奏的张度有度恰如其分的地烘托出电影优美、紧张、悲情的氛围。

为了贴合电影背景60年代,当时流行歌舞片,由女主角艾丽莎从电视听到和播放黑胶唱片,亦加深了故事的时代背景,而著名女高音弗莱明演唱了其中的歌曲《你永远不会知道》,导演用这些音乐来向那个黄金时代致敬,也用音乐把观众带回了曾经的年代,充满了满满的回忆。

可以说,《水形物语》无论是色彩的运用、镜头语言的展现或者是经典配乐都缺一不可的完美融入了电影的剧情之中,才构建了这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以《水形物语》为例,解读托罗“怪物”系电影魅力及表征下的内涵

总结:

《水形物语》虽然剧情略显单薄,但无论从画面、运景、灯光、音乐上来说,都能给我们展现一个属于托罗的奇异世界,如果你喜欢怪物类型的影片,不妨打开这部电影,领略托罗怪物世界里不一样的唯美爱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