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稳定的生活是埋葬梦想的大敌,难道动荡起伏就能让你展翅飞翔

我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人,原本也非常敬畏稳定的生活,毕竟听很多人说过,稳定是梦想的坟墓,

很多人都是因为生活在稳定的环境中,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消磨掉自己的斗志而沦为平庸的。

一、稳定没那么可怕,而动荡也没那么迷人

每每听那么多过来人说起,那感叹就像泛滥的下水道一样不断地泛出泡沫,涌上来一阵阵酸味。但是,当我折腾了几年之后,尤其是现在朝九晚五的工作忙得像狗、累得像牛一样之后,我开始反思。我觉得自己被骗了,稳定没那么可怕,而动荡也没那么迷人。

稳定的生活是一种恩赐,就像太平盛世一样值得珍惜,那些向往兵荒马乱的人,并不正常。这种情况并非没有,比如我一个朋友,他特别不热爱和平,觉得生在这个时代简直浪费了他操纵万马千军驰骋沙场的军事才能,他总是梦想着有一天爆发战争。

乱世出英雄嘛,搞不好一场仗打下来就功成名就、拜将封侯了,哪里用得着像现在这样朝九晚五赚着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活得就像墙上挂着的钟摆一样规规矩矩。

对于他的这种想法,我给予的诊断特别直接:有病,而且病得不轻!

如果稳定的生活是埋葬梦想的大敌,难道动荡起伏就能让你展翅飞翔


事实上,每一个在稳定生活里沉沦的人,都只是在为自己的甘于平庸找个借口罢了——乱世固然可以出英雄,但你敢保证英雄就是你吗?在太平盛世都没有做出一点像样事业来的人,谁又敢保证到了乱世需要英雄的时候,他能立刻变身超级英雄拯救世界?

须知,一位大英雄光靠不怕死是远远不够的,不怕死的人多了去了,他还需要机会、智慧和胆识等综合因素。

而我相信,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智慧与胆识能在乱世成名,那么,他也一定有足够强大的力量让自己在和平年代成功。相比而言,和平年代成功的难度远比乱世成名小得多。

相同的道理,与动荡起伏的日子相比,稳定的生活是一种福报,至少你不用担惊受怕,不用忧心忡忡,可以一心一意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在兵荒马乱之中脱颖而出的毕竟只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最为艰难的一种。平淡的生活,朝九晚五,老婆孩子热炕头,多滋润啊!成天想着让自己陷入陷阱,只能说明你在犯贱!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那些从小条件好的孩子,其成才、成功的概率远远大于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的孩子。所谓“自古英雄多磨砺,从来纨绔少伟男”,实际上只是一句励志名言。

为什么需要励志故事,大抵因为这个概率实在太小了,小到能够出来那么一两个典型就足以鼓舞人心。就像NBA的舞台上,如果出现一张东方面孔,便足以成为其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二、不能改变生存环境,那么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现在仔细想想,风轻云淡的稳定日子其实最适合追求梦想。哪怕此时此刻,你的梦想不在你所生活的地方,它也特别适宜你为了将来去追求梦想,做好充分的准备。

朋友老陶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小镇当中学教师,过着朝九晚五平淡无奇的生活。

有一天,他跟我通电话的时候发出感叹:“我一眼就已经看到自己的未来了。”能发出这种感叹的人,大抵已经觉悟到了需要改变。他想过去远方,寻找诗歌和姑娘。但父母都健在,他是一个独子,留在老家侍奉双亲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肯定不能一走了之。

只好留下来了。就像他说的,小镇太小,小到他可以站在路口,透过黄昏的夕阳就能看到自己的未来——在若干年后的老街拐角处,步履蹒跚。

如果稳定的生活是埋葬梦想的大敌,难道动荡起伏就能让你展翅飞翔


这对一个二十七八岁的人而言,如同灾难。

老陶知道,自己绝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这和等死没什么区别,他不能提前养老。他决心改变,不能改变生存环境,至少还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态和精神面貌。

老陶喜欢书法,有些功底,他决心用业余时间来继续追逐自己曾经有过的书法梦。几年后,老陶练习书法从颜体柳体,最后到了魏碑小篆,在练习之余,还潜心研究中国书法的历史。再后来,我看老陶临摹的很多书法名帖简直可以以假乱真。

因为老陶是中学老师,后来又留意学生的字,他开始模仿学生的字。虽然学生的字很多写得歪歪扭扭,但老陶在研究他们的字时,从中发现很多幼稚和天然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揉进自己的创作中,这让他写的书法别具一格——写得好的人很多,但他写得更有情趣,更有特色。

后来,老陶参加了几次全国书法大赛,获得了金奖,他的书法作品还曾被高价拍卖过。

几年前,老陶接受本地一所师范院校的邀请,去美术系教授书法。不久,他又编写了几本书法教材,在期刊上发了几篇研究中国书法理论教育的文章,学术成就突出,评上了副教授。

一直到现在,老陶都没有去过远方,哪怕现在他在大学教书,学校到他家的距离也不过十几公里。但是,老陶不会再发出“一眼能看到自己未来”的感叹,因为未来不可限量。

如果稳定的生活是埋葬梦想的大敌,难道动荡起伏就能让你展翅飞翔


三、稳定的生活环境,为他们追逐理想提供了足够自由的空间

我不否认那些背井离乡的追梦者最终实现理想的励志故事,也确确实实有那么一些人因为离开故乡才获得了更大的机会,并最终实现梦想,找到了自己的诗意。

比如王宝强,他就是从小离家去少林习武,然后在各个影视基地漂泊数年,终于成了一名影视明星。但这样的方式毕竟过激,我们只知道一个王宝强,却不知道千千万万的路人甲最终把激情全部消逝在了追逐的路上。

如果说稳定的生活是埋葬梦想的大敌,难道动荡起伏就能够让你挥斥方遒?

有人说,人都是逼出来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实很多时候,置之死地就死比置之死地而生的概率要大得多。试问诸君,谁又能保证自己就是那个生还的幸运者?

环境逼迫一个人固然有作用,但关键还在于自己内心的冲动是否有足够的能量。

音乐人张超,一个生活在贵州偏远小城的年轻人,他没有为了追逐梦想去北漂,他的成就就是从小城开始的。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一定听过他创作的歌曲,包括《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风》《自由飞翔》等,无一不风靡全国。

其实,很多现在享有盛名的作家在成名之前的生活也特别稳定。树下野狐、辛夷坞、花千芳等这些知名作者,在成名之前都有自己的正规工作。

据调查,网络作家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学生,主要是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文字底蕴,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看别人的小说,有了灵感就开始自己写小说并连载。现在很多有名的网络作家,都是学生时代就在网上发表小说的。

二是有一份正当职业,把写小说当副业的人。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就是公务员。

三是从前面两种人群中发展出来的职业作家。因为作品卖得好,收入比较可观,有了足够的资本,就干脆辞职投身文学创作。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怎么可能写得出这些汪洋恣肆的作品?相反,稳定的生活环境,为他们追逐理想提供了足够自由的空间。

如果稳定的生活是埋葬梦想的大敌,难道动荡起伏就能让你展翅飞翔


真正的远方不限于地理位置,而在于心中的信念

诸葛亮出山之前隐居卧龙岗,阅书万卷,静观天下;姜子牙干脆安安静静地享受渭水河畔的优雅,不紧不慢,一直等到八十岁才等来了自己的明主。他们在出山之时,天下震动——真是应和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虽然日后的战争成就了他们的万世英名,但之前的稳定却是为以后成名打下基础的好时机。

我真正佩服他们的不是举世无双的智谋,而是身在卧龙、渭水却依然心系天下。也正因为他们身居山野心系天下,才有了日后的指点江山,拜将封侯。

前段时间,朋友圈中一直在吵吵嚷嚷着诗和远方,似乎稳定和远方是天生大敌。不过,如果你问那些心心念念诗和远方的人,他们的诗在哪里,远方又在何处时,多半茫然不知,回答不上来。

诗和远方虽然是很多人的愿望,但真正的远方不限于地理位置,而在于心中的信念。如果没有执着和热爱,到了哪里其实都只是去流浪。

梦想的意义不是流浪,而是归宿。

我们讨厌的不应该是生活的细水长流,情感的天伦之乐,父母的柴米油盐,工作的鸡毛蒜皮,而应该是我们已经失去勇气的心,乏力的四肢以及慵懒的精神,还有对追逐梦想的失望。

心怀梦想,在哪里都是远方;胸中有文墨,鸡毛蒜皮都是诗,点点滴滴可成文。

诗和远方,对有的人来说是音乐,有的是文学,有的是绘画,有的是武术,有的是天下。这都可以称作真正的诗和远方,而对于诗和远方就是诗和远方的人来说,其实毫无意义。

他们讨厌的不是稳定,而是处在这个位置上却没有更好的享受和更潇洒的自由。比如,一个讨厌在县城工作稳定的人,其实他讨厌的可能并不是稳定,而是工资不够用罢了。如果你突然给他百万年薪,他立马屁颠屁颠地享受起来,每天喝酒吃肉打麻将,不亦快哉!

如果稳定的生活是埋葬梦想的大敌,难道动荡起伏就能让你展翅飞翔


五、我觉得,哪怕生活动荡起伏,信念和热爱始终如一才是真正的稳定

我始终愿意相信,稳定是一种恩赐,是一个人追逐理想、发展自我的最好机会。

因为稳定,你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健身,发展兴趣爱好;因为稳定,你可以用足够的专注来对待你的工作,而专注是成就事业最关键的品质;因为稳定,你可以没有任何压力,一身轻松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不务正业也不必有太多的顾虑。

稳定的生活多么美好,很多人都会因为生活环境的稳定而受益匪浅,而你却在抱怨这样的状况给自己带来了伤害。其实,稳定的不是生活,是你已甘于平庸的心——你已经放下画笔、吉他和书本,又还在恋恋不舍地纠结什么?

我想,你绝对不会去抱怨自己的日子太稳定了,每天居然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让自己自由支配。

你羡慕的波澜壮阔与精彩绝伦,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结果,而是——哪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也从未放弃梦想和希望,念念不忘,才终有回响。

三月楚歌《你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如果稳定的生活是埋葬梦想的大敌,难道动荡起伏就能让你展翅飞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