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一首開篇詩,寫透了人性與人情,可惜年輕時不理解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羹香。

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長。

這是《水滸傳》第三十八回,開篇的一首五言詩。

這首五言詩,出自《明心寶鑑》,一本明朝時的青少年讀物。想必是施耐庵在寫這一章節時,便把這四句詩用在了這裡。

那麼,施耐庵為什麼要把這首五言詩,放在第三十八回呢?

在這一章節中,宋江被髮配到江州後,先結識了戴宗,又遇到了李逵,還有浪裡白條張順,整日裡兄弟情誼,吃飯飲酒,好不快活。

誰知後來一個得意忘形,不小心在潯陽樓上題了一首反詩,結果被人告發關進了死囚牢,差一點性命都斷送了。

多虧梁山眾好漢,大鬧法場把他給救了。

不過,從此他也只能逼上梁山,走了一條他最不願意走的路。


《水滸傳》一首開篇詩,寫透了人性與人情,可惜年輕時不理解

心安茅屋穩,

性定菜羹香。

住在茅草屋裡,吃著粗茶淡飯。

住在大別墅裡,每日錦衣玉食。

這兩者,哪一種才會讓人內心安穩平和呢?

單從人性來講。大凡是住著茅草屋,吃著粗茶淡飯的人,無比羨慕華屋大廈裡的飫甘饜肥。而住在別墅裡的人,卻又覺得住茅草屋更接地氣,粗茶淡飯更養人。

所以,並不是什麼樣的生活,才會讓人內心感覺安穩平和。恰恰相反,只要有了一顆安穩平和的內心,其實什麼樣的生活都無所謂。

試想一下,宋江被髮配到江州以後,如果和大多數囚犯一樣,住牢房吃牢飯,不去結交戴宗、李逵,還會有以後的禍事嗎?


《水滸傳》一首開篇詩,寫透了人性與人情,可惜年輕時不理解

世味薄方好,

人情淡最長。

這裡的“世味”,應該翻譯為:求取功名的意願。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名來”。求取功名這個事,不能沒有,但也別太強烈,否則很容易得不償失。

同樣,人與人之間交往,也不要太熱絡。很多人今天還勾肩搭背呢,說不定明天就反目成仇了。恰恰“有事你說話,沒事各過各的”,這樣的友情反而更長久。

宋江就不明白這個道理。

在江州的時候,和戴宗、李逵整天跑酒館裡吃吃喝喝。多虧他不差錢,也不在乎錢。後來被救上了梁山,又非逼著一幫只想當山大王的人,去投靠朝廷,建功立業。

結果呢?結果當然不會很好。


《水滸傳》一首開篇詩,寫透了人性與人情,可惜年輕時不理解

在《易經》中,經常出現“無咎”這個詞。意思就是不給自己留後遺症,帶來不好的結果。

那人生在世,怎樣才能做到無咎呢?

保有一顆平和的內心,日子就過得安穩。

對待事業,努力,但絕不執念。

對待朋友,交往,但不忽冷忽熱。

除此之外,無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