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现在社会很平等,要不怎么很多人忘了阶层呢?



一张广为流传的图,相信你也见过:


我认为现在社会很平等,要不怎么很多人忘了阶层呢?

高晓松:

清华大学培养的学生,应该拥有国之重器、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而不仅仅去谋求一个职业,否则和蓝翔技校有什么区别呢?


荣兰祥:


咋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的学本领,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学厨师就把菜做好,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如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有什么区别呢?


这张图之所以广为流传,主要是单看一方都有一定道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互相嘲讽、“针尖对麦芒”的戏剧冲突,但这不是本文重点。


说重点之前先看看荣兰祥的简要经历:

荣兰祥,1964年06月出生于河南,祖籍山东汶上。

1986年,22岁的荣兰祥经人介绍与孔素英结婚。同年夫妻两人租下济南市天桥区几间教室开办学校教油漆工和缝纫机,还承包了学校食堂。

1988年,部队实行“三产”,荣兰祥看准时机,与部队合作为转业军人提供技术培训,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7年,部队三产被限制,蓝翔技校和部队脱钩。此时荣兰祥用之前积累下的资本买地扩张,在济南药山脚下买下50亩土地,建起了新校区。

2006年,邀请唐国强作为代言人,从此全国闻名。


1986年,那个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不久,距离“投机倒把罪”被取消还有11年,一个啥都没有的22岁小伙就敢开学校、搞承包,这种魄力和干劲我是佩服的。我22岁大二期间,也就只敢当当家教,同学约我去批发市场进点货来卖我都怕亏了,而且完全没有经营意识。


1997年,距离他办学已经11年,而且期间与部队合作,也有一定原始积累,此时他33岁。


很多人号称要实现35岁就退休,之后过自己的生活。这个梦想对于讲这话的人基本不可能实现,但是对荣兰祥真的可以实现。他完全可以33岁就退休,但是他没有,而是开始新的奋斗。


能把一个民营、地方性培训机构,变成全国知名的培训学校,战略眼光、领导能力、市场意识、经营水平自不必说。有估计认为他的资产在十亿级别,从一个底层路人变成这样,毫无疑问是逆袭成功的典范。


我们再来看看高晓松。高晓松的经历太多,稍微看下他的长辈吧: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是电机工程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至1988年担任过清华大学的校长。

高晓松外公张维是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创办者之一。

高晓松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是青藏铁路冻土层研究领域专家。

高晓松母亲张克群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原清华大学教授,师从梁思成,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面对这种家庭,一般人的感觉基本上是:


我认为现在社会很平等,要不怎么很多人忘了阶层呢?

如果出生在这种家庭,说的不是“仰望星空、胸怀天下”的话,那真的就可以算是废人了。

高晓松当然不需要学荣兰祥口中实打实的本领。炒菜缝纫挖掘机这是“下等人”做的事情,他不需要靠这个挣钱,甚至他可以不挣钱,他可以随心所欲追寻自己的理想,他尽可以过成他想成为的样子。

他不需要向生存弯腰,甚至也不需要向生活弯腰,他肩上并没有普通人对生活重担;如果说有重担,那也只有他口中的“国之重器”。


他甚至对部分清华北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为了找个工作而感到不齿。他的这个反应和另一个现象放在一起很有意思:

前段时间杭州某中学招聘老师,很多北大清华硕士博士报名,于是很多民众感到不可思议——你都北大清华硕士博士了还去教中学生啊?这不是人才浪费么?


我认为现在社会很平等,要不怎么很多人忘了阶层呢?

但是切换到这些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家庭条件都一般甚至困难,学校给他们几十万一年的薪水可以保证他们在这个城市站稳,并且逐渐往更高对阶层爬升——


不然怎么办?搞学术研究,没有钱;搞市场经营,他们不会;回到他们出生的小县城能做什么?不回去在大城市想去的位置都基本满了,大家都要吃饭啊!


也就是说,这份工作不仅让他们衣食无忧,更提供了一个提升阶层的平台,只要原生阶层比这个低当然值得去啊!

这种行为与荣兰祥所说的本质上一样——作为一个普通人,先脚踏实地一点。


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说过一句名言:


我认为现在社会很平等,要不怎么很多人忘了阶层呢?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这是什么阶层都见过的人,他知道提升阶层没那么容易。

前几年北上广深的年轻人怨气很重,抱怨买不起房,觉得自己名牌大学毕业怎么就比当地一个拆迁户还惨?


现在这些年轻人慢慢懂了:自己上个学并不能立刻实现阶层跃升。


阶层都是需要奋斗+机遇+长时间积累的,人家拆迁户上几辈就在奋斗,或者好运气、持续积累了几代人,凭什么你上个学就超过人家?


所以高晓松的话不是说给一般北大清华学生听的,而是说给【家庭条件好衣食无忧书香门第从小受高端文化熏陶】的北大清华学生听的;



而荣兰祥的话则是说给很多认不清自己阶层、以为可以单凭自己努力就尽整虚头巴脑、不脚踏实地的人听的。


听话一定要听讲话人所代表的的阶层和对应的立场。

从高晓松的阶层而言,他讲这话简直太对了,绝对理所当然;从荣兰祥的阶层而言,他讲的话不仅对,而且还有可操作性,堪称知行合一。


他们的话虽然看似针锋相对,但其实都是针对【自我阶层认知失调】的人来说的——


  • 如果是高晓松阶层的北大清华学生,你还老是想着谋个吃饭的职业,那你也太锉了吧?
  • 如果是荣兰祥阶层的学生,你连吃饭都要成问题了还想着改变世界,那你这个精神病差不多也到晚期了吧?


你看,在【让你认清自我阶层】这一点上,两人其实高度一致。

也只有认清自己的阶层,所有的选择、规划、方向才会明确可执行,才会对自己有真实有效的反馈和意义,才可迭代可积累,否则都是碰运气,或者碰来很多负反馈。


不过,明明阶层影响很大、很实际,而且无所不在,为什么总是有很多人会产生“我跟别人阶层差不多”的幻觉?为什么总是有“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幻觉?

对此我完全不得而知。


我只能猜测在这些人心中认为“社会很平等,平等是个理所当然的东西;我付出多少就能收获多少;每个人出生是一张白纸,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家拼的是智慧、努力这些基本上基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其他......”


我只能祝有这种想法的人好运,愿菩萨佛爷真主上帝圣母玛利亚保佑你们!

我认为现在社会很平等,要不怎么很多人忘了阶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