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清朝历史中,有哪些大臣真的敢和大贪官和珅作对?

梦汉唐之一叶轻舟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和珅一生的死对头应该就是刘墉和纪晓岚,而这种想法基本上都是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在大多数的影视作品中,刘墉和纪晓岚都是清官的代表,他们和喜欢敛财的和珅很自然的站成了对立面,所以也会有很多争锋相对的场面,但是真实的历史中,刘墉和纪晓岚都不是和珅的对手,和珅的对手另有其人。

因为影视作品需要达到一定的演绎目的,所以很多剧情的编排其实都其必要性,因此往往偏离了正史。例如真实的历史上,纪晓岚的官职和和珅相去甚远,所以即便纪晓岚当时想要扳倒和珅也没有那种可能性,其次历史上纪晓岚为人比较尖酸刻薄,说话容易得罪人,反倒与和珅的关系还算融洽。而刘墉在历史上官职和和珅相仿,但是真实的刘墉属于保守派,他在朝堂上只为明哲保身,即便不喜欢和珅这号人物,也不会明着和他对着干。

在乾隆年间,敢与和珅在朝堂上叫板的只有王杰。王杰是乾隆年间的状元,非常有才学,也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后来乾隆皇帝还让王杰做了皇子的老师,而这一点就是王杰有资格与和珅叫板的本钱,也是王杰的保命符。在乾隆在位时期,王杰作为清官的代表,在朝堂上深受众人的尊敬,而且与和珅的溜须拍马不同,王杰为人耿直,不会转圜,乾隆虽然也喜欢和珅的处事方法,但是也知道在朝堂上像王杰这类官员不可少,由此和珅和王杰成为了朝堂上互相不看过眼的存在。

王杰不仅看不惯和珅的丑恶嘴脸,也对和珅一直贪赃枉法的行为十分厌恶,所以一有机会就会在朝堂上与和珅争吵不休,但是每一次两人都不见高下,和珅当时权势滔天,但是却忌惮王杰的身份地位,而王杰虽然一心想要除掉和珅这个朝廷寄生虫,但是因为乾隆赏识和珅,所以始终没有办法达到目的。但是在乾隆皇帝去世后,所有事情都开始有了转机,嘉庆皇帝登基后,开始严惩和珅,而负责清算和珅的人正是王杰,王杰查明了和珅的种种罪状,并将和珅抄家,掌握了实际证据后,和珅被赐自尽,和珅的家人也因为受到牵连遭到了灭顶之灾,家中只有和珅嫡子丰绅殷德幸免于难,因为他娶了公主,但是后来丰绅殷德也凄惨早逝。


历史课课代表


1、纪晓岚

受电视剧影响,很多人认为纪晓岚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能和和珅抗衡的人。但其实并不是如此,无论是能力还是官权,纪晓岚都比不上和珅,是不敢与其做对的。

纪晓岚是词臣,最多在皇上闲着的时候陪着聊聊天,写写字,做个对,军国大事,根本不能参与,相当于国务院什么研究室顾问,享受特殊津贴,仅此而已

2、王杰

王杰是清代乾隆年间有名的状元,也是清代陕西的第一名臣。他字伟人,号惺国,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状元及第后被安排到翰林院担任修撰之职,后来屡次升迁,先后任内阁学士,历任吏、刑部侍郎,迁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任军机大臣,太傅,成为颙琰(后来的嘉庆帝)老师。

王杰在乾隆后期担任军机大臣,常常和和珅争的水火不容,乾隆逝世后,王杰审理和珅一案,查明了和珅贪污受贿、结党擅权的种种罪状。

3、刘墉

刘墉中了进士没过久,就去外地做官了,一去就是二十年。好不容易刘墉进京做官了,这时候和珅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刘墉要是与和珅做对就是鸡蛋碰石头。要是真的碰起来,刘墉早就被和珅干掉了。直到乾隆死后,刘墉才敢去审理和珅的案子。虽然他没有直接和和珅作对,但也的确是和和珅水火不容的。


趣说史事


这个真没有!

和珅作为乾隆的肱骨之臣,倍受恩宠,位极人臣!没有一个人敢反对他(傻子才那样做)!况且和珅也不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是标准的美男,博学多才,晓古通今,武功高强(原是带刀侍卫),且通晓汉、满、蒙多族语言,记忆力惊人!和珅为官也不是碌碌无为,他的理财能力很强,为乾隆带来丰厚的私收入!

早期的乾隆继续雍正的反腐方针,打击腐败也绝不手软,像兵部尚书鄂善,只贪污了一千两银子,就被乾隆处死,云贵总督恒文、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等都被乾隆以贪污受贿罪斩首,甚至他的爱妃高佳氏的哥哥高恒也因为腐败被乾隆处死(包括高恒的儿子),所以,乾隆前期,国家太平,百姓平安,人民安居乐业,老俗话说:享清福,就是享清朝的福。而清朝267年中,也就以康乾盛世著称。

而晚年的乾隆好大喜功,奢侈挥霍,痴迷享受!屡次出巡,浪费无度。对贪腐行为也渐渐睁一眼闭一眼,在这样的情况下,和珅也上效下仿,逐渐腐败了!

可以说,如果乾隆不死,没人敢弹劾和珅,即使嘉庆继位(乾隆做太上皇时),和珅也是权倾朝野,连嘉庆都怵他。乾隆一死,嘉庆马上查办和珅,众大臣七嘴八舌,纷纷上奏折,和珅被以犯20条大罪处死。


英雄悲歌


和珅一生中的三大对手,两人徒有虚名,只有一人压了他30年

众所周知,和珅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臣子,简直是无条件的纵容。不然和珅也不可能逍遥快活那么久,贪了那么多的银子。乾隆在位的时候,没有人敢拿他怎么样。不过和珅也有对手。我们都知道的一般有两个,他们就是纪晓岚和刘墉。



我们知道纪晓岚是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在这部电视剧当中,纪晓岚处处给和珅作对,每次和珅做坏事的时候,几乎都会被纪晓岚搅黄了。而纪晓岚也与和珅一样,都是乾隆皇帝宠爱的臣子。因此很多人认为,和珅最大的对手就是纪晓岚。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在电视剧中,纪晓岚的年纪与和珅差不多,其实历史上两人相差二十岁。和珅得到乾隆赏识是在乾隆三十八年,当时的和珅23岁。和珅刚开始做官的时候,还是非常规矩的,还查办了不少贪官。但是渐渐地就被利欲熏心,走上了贪污腐败之路。



和珅走上贪污腐败之路大概是在乾隆四十五年,当时的纪晓岚已经五十六岁了,是个老头子。而且和珅当时任《四库全书》正总裁,纪晓岚是总纂官,两人还有上下级关系。纪晓岚虽然也被乾隆看重,但是地位远不如和珅。在乾隆眼中,纪晓岚只是一介书生,甚至乾隆还骂过纪晓岚为娼优文人。

但是和珅在乾隆眼中,却是治国能臣,两人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纪晓岚是绝对不敢与和珅作对的。而且纪晓岚也明白自己的短处,知道自己在治国方面不如和珅,对和珅也是欣赏的,两人并没有什么争斗。



至于刘墉,那就更加没有什么交集了。刘墉中了进士不久,就一直在外地做官,一做就是二十年。后来好不容易被调入京城做官,此时的和珅已经如日中天,而刘墉才刚刚起步,刘墉只能暂时避其锋芒,“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甚至以自污的形式自保。乾隆死后,和珅被嘉庆抓紧大牢之后,刘墉才开始审理和珅的案件。

因此刘墉和纪晓岚这两个和珅的对手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而是徒有虚名。真正能算得上和珅对手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阿桂。阿桂是一位武将,性情耿直,又身居高位。因此虽然别人都怕和珅,但是阿桂是不怕的,甚至在朝堂上曾经多次呵斥和珅。

因此和珅经常在阿桂面前战战兢兢。阿桂比和珅崛起的要早,因此官级一直比和珅要高,因此阿桂压了和珅整整三十年。直到嘉庆二年的时候,阿桂去世之后,和珅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和珅没高兴多久,乾隆就去世了,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孤城影随


和珅也算是影视剧中的常客了,然而受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和珅的对手就是纪晓岚和刘墉,实际上纪晓岚从未与和珅为敌,而刘墉也不过是在和珅倒台之后参与了查办而已。还有人说阿桂曾与刘墉为敌,其实也不对。当时朝堂之上,真正与和珅为敌的,其实是两个大家不怎么熟悉的人——王杰、董诰。

纪晓岚、刘墉、阿桂其实从未与和珅为敌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和《宰相刘罗锅》等影视剧当中,纪晓岚和刘墉被塑造为了与和珅斗智斗勇的人物,而阿桂也往往被人认为是和珅的最大政治对手。实际上,这三人从未与和珅正面为敌,我们分别来说。

1、纪晓岚。雍正二年(1724年)出生的纪晓岚,实际上比乾隆十五年(1750年)出生的和珅大了26岁,不过纪晓岚虽然入仕较早,却根本比不上和珅的平步青云,亦不如和珅受宠,而历史上的纪晓岚,与影视剧中的形象更是大相径庭。事实上,纪晓岚与和珅关系还算不错,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但也有极为默契的配合,工作中的和珅对纪晓岚甚至是关照有加,而生活中的纪晓岚对和珅也是多有帮助。身为文人的纪晓岚与和珅,并无什么直接利益冲突,两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对手了。

2、刘墉。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长子,从出身来说他的确有与和珅为敌的资格,但其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之后,长期在地方为官,一直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才重新返回京城,两人之间根本没有交集。此外,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刘墉足足比和珅大了30岁。而从史料记载来看,刘墉在地方为官官声极好,而入京之后却是官声渐晦,甚至多次遭到皇帝责备。刘墉虽然聪明,但面对权势滔天的和珅,他也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不敢与其直接爆发剧烈冲突,这也是造成其调入京城前后,官声两极分化严重的主要原因。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刘墉奉旨办理和珅一案,这才再次展现出不畏权势的一面,拟定和珅罪行20条。可见,刘墉虽然不愿与和珅一党为伍,但由于当时朝廷局势,以及其长期在外为官,京中根基较浅等原因,他也没什么好办法。

3、阿桂。阿桂全名章佳·阿桂,是大学士阿克敦之子,从出身来讲,他的确也有资格与和珅一战。然而,阿桂面临和刘墉同样的问题,一是其年龄太大,出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他足足比和珅大了33岁。二是其长期戍守西北边疆,与和珅并无厉害冲突。阿桂直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才重新返京,身为首席军机大臣的他地位的确在和珅之上,也对和珅的专权乱政很是痛恨,但此时的他已经是72岁的高龄,,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对于和珅也只是“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所以,严格来讲,阿桂并不算是和珅的直接政治对手。

王杰和董诰才是和珅真正的朝堂对手

王杰和董诰虽然不太为人所熟知,但面对权势滔天的和珅,这两人却是敢于与其针锋相对的官员,只是两人采取的手段却又各不相同。

1、王杰。王杰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深受器重,后在科举中高中状元,成为了陕西在清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位状元。步入仕途之后,王杰最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敢于直言,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是当时和珅的头号政敌,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有一次,和珅为了讨好他,在议政后拉着他的手,开玩笑地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什么好处?”王杰不仅在朝中与和珅据理力争,更是多次直接嘲弄、批驳乃至弹劾和珅,而和珅也在无时无处的伺机报复于王杰,奈何王杰为官清廉,和珅实在找不到什么把柄。

2、董诰。董诰是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皇帝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进入仕途后,董诰从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等职一直做到了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更是在军机处先后任职四十年。与王杰的行事作风不同,董诰更多是尽力周旋。当时和珅在朝中势力极大,经常利用权力排除异己,而董诰在军机处任职期间,遇到这种事情曾多次周转纠正,避免了和珅在朝中的一家独大。嘉庆继位之后,赞其“卒能歼除巨憝,朝纲不坠”。

王杰与董诰两位军机大臣,一明一暗,一个“正面硬怼”,一个侧面迂回,这才是和珅真正的政治对手。不过,阿桂虽然不曾正面与和珅交手,但却常常为王杰和董诰撑腰,也算是暗中与和珅针锋相对了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