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甘肅的中蜂養殖

1 甘肅中蜂養殖業現狀

甘肅中蜂主要分佈在烏鞘嶺以東的隴南亞熱帶、暖溫帶溼潤半溼潤區,隴中溫帶半乾旱區,隴東黃土高原溫帶半乾旱區。由於蜜源植物豐富,再加上交通不方便,形成了地理隔離的特殊生態環境和適宜的自然條件,致使中蜂能長期保存下來,並很好地棲息和繁衍。據統計,群眾飼養的中蜂 18 萬群左右,其中隴南山區蘊藏量最大,佔全省中蜂總量的70%。甘肅中蜂個體大、吻長、能維持大群、採集力強、適應性強、抗美洲幼蟲病、抗蜂蟎以及抗敵害能力強,是甘肅山區定地飼養的當家蜂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考、研究、保護價值,遺傳基因價值極為重要,在新品種選育中必不可少。

2 甘肅中蜂在各分佈區飼養概況

隴南亞熱帶、暖溫帶溼潤半溼潤區 海拔 800~1 600 m,主要蜜源植物有油菜、刺槐、狼牙刺、椴樹、蕎麥等。這一區域我們建立了試驗示範基地,新法飼養技術推廣效果顯著,山區農民養蜂積極性高,新法飼養普及程度 60%~78%,強群大場較為普遍,蜂場規模 30~140 群。

甘南南部溼潤區 位於秦嶺山脈西端、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海拔 2 000~3 500 m,氣候陰溼,植被狀況特別好,蜜粉源植物也較為豐富,週期長、立體狀,主要有油菜、黃芪、紅芪、黨參、野藿香等。這些地區特別是深山區中蜂養殖較多,飼養技術落後,大多采用樹洞、木桶、揹簍、簡易木箱養殖,自生自繁、毀巢取蜜。群年產蜜 10~40 kg。新法飼養只佔 30%。

隴東溫帶半乾旱區 位於黃土高原,主要蜜源植物為油菜、刺槐、葵花、西瓜、小茴香、蕎麥、苜蓿等。土法飼養多用牆洞、土坯蜂巢、草編圓桶等這就有利於甘肅這一帶冬季的低溫氣候,有利於度過寒冷的冬季

關於甘肅的中蜂養殖

。甘肅省養蜂研究所在西峰建立的隴東地區養蜂站長期有培訓指導,推廣新法飼養技術。這裡大多蜂農懂得新法飼養技術,相信科學養殖,新法飼養的蜂群佔 50%。土法飼養的蜂群群勢也特別強,圓桶中的強群竟有 11 脾之多。在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一帶,蜂農們利用窯洞養蜂,主要是在天氣惡劣、需要保溫或夏季氣溫高、越冬時把蜂箱放進窯洞,起到避暑和保溫作用,平時則移至洞門口飼養。隴東地區蕎麥種植面積特別大,中蜂又非常喜歡採集蕎麥花蜜,在蕎麥花期蜂群群產蜜可達 50~150 kg,養蜂者收入可觀。

隴中乾旱半乾旱地區 主要蜜源植物有油菜、苜蓿、紅豆草、黃芪、紅芪、黨參、野藿香、蕎麥等,中蜂養殖較為普遍。這一區域老法飼養多以揹簍、簡易木箱、木桶為主,新法飼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