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袁世凱的另一面:由魯迅對袁世凱的評價而引起的思考

在中華民國曆史上,有三個巨人不能不提。這三個巨人是孫中山、袁世凱和蔣介石。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功績沒有爭議;蔣介石從1927年至1949年為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首腦人物影響很大也是事實;唯獨袁世凱爭議很大。袁世凱因棄共和而稱帝永遠被訂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名聲可謂臭名昭著,“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其逼清帝遜位促成民國取代清朝的功績也因此黯然失色。

原創:袁世凱的另一面:由魯迅對袁世凱的評價而引起的思考

袁世凱

然而,歷史人物是多面的,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立場不同的人物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不一樣的。拋開從政治和經濟角度評價袁世凱,如果以教育文化事業為例,袁世凱主政時,比較重視教育(1905年曾起草文件主張廢除科舉制),尊重知識分子,這一點構成了對袁世凱多面評價的一個角度。

拿魯迅先生來說,他是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但因其文章犀利如匕首和投槍直刺“敵人”心臟,不使用則無事,使用之則見血封喉,令捱罵者膽戰心驚,因之又被稱之為偉大的革命家。“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文學、思想和革命大師究竟如何評價袁世凱對教育和知識分子的呢?

原創:袁世凱的另一面:由魯迅對袁世凱的評價而引起的思考

範源濂

民國成立之初,為了解教育部官員對舉辦教育的看法,袁世凱約見了當時教育部官員。據說在1912年冬天,在中華民國教育總長範源濂帶領下,剛剛就任中華民國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一科科長的魯迅有幸第一次在中華民國總統府見到了袁世凱。

儘管這次見面時間儘管很短,但給魯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魯迅一生罵人無數,他是如何評價袁世凱的?據說魯迅先生曾經說:“整個民國期間,只有袁世凱略知怎樣對待知識分子,對穩定統治最為有力。相形之下,後來的統治者識見淺薄不足道。”

原創:袁世凱的另一面:由魯迅對袁世凱的評價而引起的思考

魯迅

歷代統治階級對待知識分子都視為洪水猛獸,必欲“誅心”逼其順從乃至“欲之加罪、何患無辭”地株連九族。君不見秦始皇因儒生批評了幾句朝政竟被殘忍地“焚書坑儒”,漢武帝為鞏固統治強勢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太祖以八股取士加特務統治錦衣衛“伺候”不聽話知識分子,其子朱棣篡權奪位因方孝儒不為其用而株連方十族,至於清朝康雍乾時期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的“文字獄”更是令人髮指。可以說,一部24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部統治階級如何對待知識分子的24史。

按道理,首鼠兩端竊取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手握重兵,有權有勢,如果像歷代專制統治階級大開殺戒,逼迫知識分子就範,民國初年的知識分子誰能逃脫?然而,在袁世凱時期,陳獨秀和李大釗竟然能在袁世凱權勢達到登峰造極的稱帝前後掀起了批評他尊孔復經的新文化運動,至於有點倚老賣老的章太炎明目張膽大罵袁世凱居然不僅沒有被殺,而且還繼續發給“高薪”任其罵個不停,至於一生冷嘲熱諷罵人無數的魯迅先生更是高度評價了大家咬牙切齒的“竊國大盜”和“獨夫民賊”袁世凱,說袁世凱是“整個民國期間”的”略知怎樣對待知識分子”的人。

由此可見,拋開其它方面暫且不說,應該說,民國初年的袁世凱對知識分子還是相當寬容的。正因為清末民初,西學東進,思想自由,堪比春秋戰國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自由時期,知識分子保持了相對的人格獨立,也才使得民國時期思想活躍,學術繁榮,大師輩出,為中華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你方唱罷我登臺”的歷朝歷代,終會“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繁華過後都成煙雲,高樓大廈終將灰飛煙滅,GDP也會“城頭變換大王城”,歷史最終留下了什麼?當然留下了很多,但最有價值的大概只是傳之千古的思想文化及其精神。春秋戰國留下了“諸子百家、百家爭鳴”,魏晉南北朝留下了玄學和“魏晉風度”,唐宋留下了唐詩和宋詞,存在了幾十年的民國留下了並在當代仍然產生影響力的學術文化……

綜上所述,歷史人物是複雜的多面的,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放到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地全面的評價。對於袁世凱這個歷史人物來說,除從政治角度評價外,也要全面的歷史地實事求是進行評價,袁世凱對教育和知識分子的態度應該是對其評價的一個重要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