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麗縣城秭歸

秭歸縣(湖北省下轄縣)

秭歸縣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兩岸,三峽工程壩上庫首。被譽為“中國臍橙之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詩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美食之鄉”和“中國最美外景地”。

秭歸縣國土面積2427平方公里,東與夷陵區交界,南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接壤,西臨巴東縣,北接興山縣。截至2018年底轄12個鄉鎮、8個居委會、186個行政村、1111個村(居)民小組,縣政府駐茅坪鎮,總人口370788人。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36億元,比2017年增長7.8%。秭歸縣屬長江三峽山地地貌,山崗丘陵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溼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溫多變,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暖少雨雪。

秭歸縣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人傑地靈。縣名來源由古歸國、夔子國演變而來。這裡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誕生地,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的家鄉(王昭君為西漢南郡秭歸人,即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這裡有“屈原故里端午習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屈原故里端午習俗”“屈原傳說”“長江峽江號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非遺6項,市級非遺14項,縣級非遺9大類43項。

秭歸縣現擁有國家AAA級以上旅遊景區5個,其中包括5A級景區1個--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4A級景區2個--三峽竹海生態風景區、九畹溪景區、3A級景區2個--鏈子崖風景區、月亮花谷景區。是渝東鄂西的交通樞紐,長江上游的交通咽喉,境內擁有長江黃金水道64公里、高速公路1條、國道1條、省道5條,秭歸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鋼箱桁架推力拱橋,2019年“十一”建成通車。秭歸港連接宜昌的疏港鐵路已納入國家“十三五”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規劃,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水公水”翻壩轉運模式全面啟動。

位置境域

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兩岸,三峽大壩庫首。介於北緯30°38′~31°11′,東經110°18′~111°0′之間。東與夷陵區三鬥坪鎮、太平溪鎮、鄧村鄉交界,南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榔坪鎮、賀家坪鎮接壤,西臨巴東縣的信陵鎮、溪丘灣鄉、茶店子鎮,北接興山縣的峽口鎮、高橋鄉。秭歸縣境東起茅坪鎮鳳凰山,西止磨坪鄉涼風臺,南起楊林橋鎮向王山,北止水田壩鄉懶板凳埡,東西相距66.1公里,南北相距60.6公里,全縣版圖面積2427平方公里。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AAAAA級)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三峽大壩隔江相望,直線距離僅600米,可近距離觀賞三峽大壩全景和高峽平湖美景。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對屈原文化、峽江文化、移民文化進行了集中展示,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端午習俗”的重要傳承地。

景區內屈原祠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820),原址在歸州東5裡之屈原沱。宋元豐三年(1080),宋神宗趙頊封屈原為“清烈公”,亦稱“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州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遷於歸州城東3裡的向家坪。2006年11月10日,三峽工程興建,屈原祠再次遷建於秭歸縣城鳳凰山。新建屈原祠坐西朝東,平面採用三峽一帶常見的中軸線對稱佈局,與三峽大壩相對輝映。目前,屈原祠已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湖北:美麗縣城秭歸


湖北:美麗縣城秭歸


湖北:美麗縣城秭歸


特產

秭歸臍橙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以屈原《橘頌》為據,湖北秭歸種植柑橘的歷史至少有2300年。1995年4月,秭歸被國務院農村政策研究發展中心等5家單位聯合命名為全國首批特產之鄉中唯一的“中國臍橙之鄉”。從20世紀90年代起,經過持續品種改良,如今有紐荷爾、長紅、紅肉、早紅、倫晚等10多個新品種。倫晚是20世紀90年代引入的新品,果肉細嫩化渣,果味香甜,含糖量高,是頭年開花到第二年3、4月份成熟的晚熟品種。


湖北:美麗縣城秭歸

湖北:美麗縣城秭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