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丽县城秭归

秭归县(湖北省下辖县)

秭归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美食之乡”和“中国最美外景地”。

秭归县国土面积2427平方公里,东与夷陵区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西临巴东县,北接兴山县。截至2018年底辖12个乡镇、8个居委会、186个行政村、1111个村(居)民小组,县政府驻茅坪镇,总人口370788人。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36亿元,比2017年增长7.8%。秭归县属长江三峡山地地貌,山岗丘陵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初夏多雨,伏秋多旱,冬暖少雨雪。

秭归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县名来源由古归国、夔子国演变而来。这里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诞生地,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的家乡(王昭君为西汉南郡秭归人,即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这里有“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屈原传说”“长江峡江号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非遗6项,市级非遗14项,县级非遗9大类43项。

秭归县现拥有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5个,其中包括5A级景区1个--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4A级景区2个--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九畹溪景区、3A级景区2个--链子崖风景区、月亮花谷景区。是渝东鄂西的交通枢纽,长江上游的交通咽喉,境内拥有长江黄金水道64公里、高速公路1条、国道1条、省道5条,秭归长江大桥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钢箱桁架推力拱桥,2019年“十一”建成通车。秭归港连接宜昌的疏港铁路已纳入国家“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规划,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水公水”翻坝转运模式全面启动。

位置境域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大坝库首。介于北纬30°38′~31°11′,东经110°18′~111°0′之间。东与夷陵区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邓村乡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镇、贺家坪镇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镇、溪丘湾乡、茶店子镇,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镇、高桥乡。秭归县境东起茅坪镇凤凰山,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东西相距66.1公里,南北相距60.6公里,全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AAAAA级)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与三峡大坝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仅600米,可近距离观赏三峡大坝全景和高峡平湖美景。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对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移民文化进行了集中展示,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端午习俗”的重要传承地。

景区内屈原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原址在归州东5里之屈原沱。宋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赵顼封屈原为“清烈公”,亦称“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迁于归州城东3里的向家坪。2006年11月10日,三峡工程兴建,屈原祠再次迁建于秭归县城凤凰山。新建屈原祠坐西朝东,平面采用三峡一带常见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与三峡大坝相对辉映。目前,屈原祠已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省廉政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湖北:美丽县城秭归


湖北:美丽县城秭归


湖北:美丽县城秭归


特产

秭归脐橙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以屈原《橘颂》为据,湖北秭归种植柑橘的历史至少有2300年。1995年4月,秭归被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发展中心等5家单位联合命名为全国首批特产之乡中唯一的“中国脐橙之乡”。从20世纪90年代起,经过持续品种改良,如今有纽荷尔、长红、红肉、早红、伦晚等10多个新品种。伦晚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的新品,果肉细嫩化渣,果味香甜,含糖量高,是头年开花到第二年3、4月份成熟的晚熟品种。


湖北:美丽县城秭归

湖北:美丽县城秭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