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京,南京》影評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南京的城牆,有千年的歷史。1937年,千年之城,毀於一旦。到處血腥,到處是被日本人掩埋的中國人,到處是破碎的瓦礫。 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仇恨可以淡忘,但歷史不能忘記——這是血與淚的記憶。“昭昭前事,警惕後人”。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出發,從歷史教訓中激發奮進的力量。勿忘歷史,砥礪前行。

懷著對歷史的緬懷以及國恥的憤慨,今天我又重溫了《南京,南京》這部電影,心情突然變得有些沉重,我想當年的事實應該比電影呈現出來的更殘忍。

2009年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1937年12月13日,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淪陷,大部分官員棄城而逃,但仍還有官員與這座城市共存亡。軍官陸劍雄同戰友們一起奮起抵抗日軍的燒殺搶掠,這微弱而又頑強的抵抗終究被壓制,成千上萬的中國軍民死於日本侵略者之手,血染南京。金陵女子學院教師姜淑雲盡力幫助來學院安全區避難的同胞,但殘暴的日軍早已發現此處,盯上了此處年輕的學生與婦女們。貝拉的秘書唐先生,為了保全自己的家庭,出賣了安全區的難民,竟然認為日本人和自己是朋友,起初的僥倖苟且只不過是一紙證明上毫無意義自慰的假象。日本人角川隨從部隊的燒殺搶掠,讓他的心靈受到巨大沖擊,電影中的角川起到一箇中和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讓我們覺得不是所有日本人都那麼可恨,但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掩飾不了的。

結尾處以日本人角川的自殺終結,其實影片都是他貫穿始終的,那憂鬱的眼神或許很少讓人聯想到他是一名屠殺者,但是與這眼神不對稱的是他自己的言行,沒有捍衛他自己眼神影射出來的靈魂,除了最後親手殺了姜淑雲之外,在死前放走兩個中國人,他沒有做過什麼對得起中國人的事,但是導演還是塑造了這樣一個在戰爭中掙扎在崩潰邊緣的日本人,或許因為他也是戰爭的犧牲品。雖然他沒有那麼殘忍,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對中國造成了巨大傷害,歷史永遠不會被磨滅。

電影中大多呈現出黑、白、灰,沒有色彩的畫面,大概是因為破敗不堪的南京城早已失去了生機。陸川導演別出心裁地採用DV的拍攝手法,帶有維爾托夫式的真實電影風格,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但也造成了極大的觀影障礙,導致電影前一部分令人疑惑,在黑白的鏡頭裡,感受那一段悽慘的故事。

兩個多小時的片子看不到一滴鮮血,然而卻能讓人感受到那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慘狀。電影中每一個生命都是脆弱的,無論他富貴貧窮、高低貴賤,隨時都會像煙花般消散,我無法想象在這種人間地獄下,人們是怎麼樣生活的,更確切的說是如何生存的。而這些也僅僅是歷史事件的藝術性概括,更為悲哀的是,電影之於現實或許還要含蓄幾十倍,只有經歷過這場劫難的同胞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苦楚。

通過影片,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來自無數革命先烈的不屈奮戰,來自無數中華同胞的鮮紅軀體,來自無數錚錚鐵骨的堅毅脊樑。現在的和平年代也是我們的先輩們用鮮血,用生命所換來的。然而,現在卻有人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去修改教科書、篡改歷史、矇蔽事實。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連回首自己歷史時都沒了勇氣,那就太可悲了。我們不僅不能忘記歷史,還要將這些恥辱化為前進的動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讓我們悼念逝者,為30萬遇難同胞默哀。銘記歷史,緬懷逝者。勿忘國恥,珍愛和平

電影《南京,南京》影評


電影《南京,南京》影評


電影《南京,南京》影評


電影《南京,南京》影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