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單》拍攝,公映後引爭議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不能忘卻,卻又不忍提起的歷史之殤,它的影視化屬於必然。

2009年由陸川執導的《南京!南京!》是他的一部野心之作,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商業性質來詮釋南京浩劫的電影,比張藝謀執導的《金陵十三釵》早了2年時間,絕對可以說是空前。影片採用《辛德勒的名單》那種帶有紀實感的黑白影像去展現那場民族災難,增加了影片的沉重感和震撼力。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單》拍攝,公映後引爭議

影片塑造了幾個主要人物,第一個是劉燁飾演的國軍軍官陸劍雄,他帶領著小隊在日軍進入南京時不屈不撓地負隅頑抗,直至後來被捕而壯烈殉國。

第二個是高圓圓飾演的姜老師,她在關鍵時以犧牲自己作為代價拯救了兩人的性命。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單》拍攝,公映後引爭議

另外影片與以往同類題材作品最不同,也是最大膽的地方,就是塑造出了因戰爭而變成魔鬼,後來慢慢從麻木中甦醒過來,內心遭受內疚自責折磨的日本士兵角川(中泉英雄飾),他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向認領兩個“親眷”的姜老師開槍後,臉上的木然表情起了一絲微妙的變化,這個角色存在的價值在於告訴所有觀眾——若一個人的良知改變不了整個大環境之時,那麼個體的悲劇便會發生。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單》拍攝,公映後引爭議

另外以及為了苟活而跟日軍交易的唐先生(範偉飾),他們的出場使得整部戲更加飽滿,但也因此引來了爭議——很多人指責本片有“美化日軍”之嫌,陸川因此而遭到了不少抨擊。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單》拍攝,公映後引爭議

《南京!南京!》片長為不長不短的兩個小時,在這個時長之內,足夠能把幾個角色說清楚,但要做到把劇情與人物交代得面面俱到是十分艱難的一件事。

於是電影首先做的就是“冷靜”——這種冷靜不僅包括電影語言上的冷靜,還在於描寫人物命運的冷靜。在這樣的“冷靜”之下,南京在日軍鐵蹄蹂躪之後絕望和壓抑的氣氛,以及飽經戰火摧殘之後的滿目瘡痍被還原出來。影片裡有幾個戰爭鏡頭非常有臨場感,譬如日軍用迫擊炮轟炸城樓的低位視角猶如紀錄片,而劉燁跳下樓層擊退日軍時的鏡頭頓時由第三人稱變為第一人稱,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感受戰爭中的壓迫和緊張氛圍;還有一幕是鏡頭跟隨著日本軍官的背影而上升,隨即出現在觀眾眼前的是成千上萬堆積的屍體。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單》拍攝,公映後引爭議

另外影片也對慰安婦事件有了一定程度的展現,譬如角川與日本慰安婦百合子猶如浮萍一般的感情亦隨著戰爭而化為烏有,相對照的則是中國慰安婦被蹂躪之後以推車棄屍的情節,而妓女小江(江一燕飾)腳上綁系的紅繩,作為人物身份識別的象徵,陸川同樣沒有放過這小細節的捕捉。 對於“南京題材”的電影來說,它主要傳達的是在浩劫下國人的自我救贖,以追求意識形態的根本來引導觀眾對於這場浩劫背景有著進一步的認知,帶出的感懷並不僅在於對於這場災難的痛徹心扉,更多的是痛徹心扉背後更為清醒與理性的分析。

《南京!南京!》效仿《辛德勒的名單》拍攝,公映後引爭議

事實證明,《南京!南京!》絕不是關於這個題材的最後一部電影,不過筆者認為,它卻不失為一部標杆式的作品,它的創作初衷以及表達方式,為同類題材作品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角度,必然也會觸犯傳統。不知10年之後,大家又怎樣看待這部《南京!南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