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青海湖在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会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用户72816132295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是现今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经过多方面的地质监测,发现青海湖的面积已经连续多年不断增大,那它可能会流入大海吗?在数十万年以前,青海湖刚刚形成的时候,当时它与黄河相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淡水湖,整个湖的湖水会经过黄河,然后流入大海,属于一个外流湖。



但是由于板块新结构运动,周围的山势也高高的隆起,河道被堵塞,使得原来由西北向东南汇入黄河的水流发生了改变,都汇入了青海湖,从那时起青海湖也就结束了东流入海的使命,变成了一个只进不出的内流咸水湖。


随着湖水的增加,青海湖的水位也在不断上升,现今面积已经达到了4256平方公里,但是单单靠这些还是无法越过山脉流入大海的,除非哪一天地壳再次发生改变,使青海湖与黄河之间的隔阂打开,那个时候青海湖也就能再次流入大海了,并且还会变成一个淡水湖。


诸葛半仙儿


自然会有这么一天,毕竟沧海桑田亿万年后会发生什么都是有可能的。而数十万年前,青海湖刚刚诞生的时候,与黄河水系相连,是个巨大的淡水湖,那个时候的青海湖就是个最终流入大海的外流湖。

不过成为内流湖后,青海湖逐渐变咸再未与外流河系连接。青海湖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湖泊,而且近年来因周边环境保护得力,青海湖的面积也不断扩大。现在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距离有史可查最大面积4800平方公里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大约距今20万年前,青海湖与如今的倒淌河都最终涌入黄河,是个巨大淡水湖。然而13万年前,青海湖周围地壳变动地层隆起,尤其是其东南部的日月山、野牛山等迅速抬升。如此一来青海湖与黄河之间的水道被阻隔,而当时本来流入黄河的倒淌河被迫改道流入青海湖,从黄河支流变成了附属于青海湖的内流河。

经过十数万年的变迁,青海湖成为了一个地处封闭山间盆地的湖泊,而且周围地区植被越来越悉数,气候越来越干旱,青海湖也由淡水变成了咸水。尽管距离黄河水系的距离并不算很远,可两者之间被高大的山地所阻隔。青海湖湖面海拔3196米,而其周围都是海拔3600到5000米的山地,青海湖想凭“水漫金山”再与黄河相连基本没可能。

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面积已经超过4500平方公里,但与其历史最大面积相比,还是小了很多。比如在如今布哈河三角洲湖岸线之后20公里处,发现了古代的湖堤遗址,东部的汉朝察汉城遗址距离东湖岸25公里,而这里原本是湖边的城池。这也能够证明,相比较于古代的青海湖,如今的青海湖还是太小。

几十年来,因为对青海湖流域进行的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活动,青海湖流域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年降水量从30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沙地每年递减3.2%左右。青海湖涵养水土的能力大幅提升,所以面积不断扩大。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青海湖面积增加的速度还是相当缓慢的。青海湖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周边的降水与河流涌入,比如布哈河就占据了青海湖补给水源的大半部分。然而因为流域内人口增加,能够最终流入青海湖的河水并不多,而当地蒸发量也相当大,降水最终补给量也非常有限。

就像一个用存钱罐存钱的人,如果想要成为亿万富豪怕是很难,除非有意外情况。青海湖想靠自己慢慢存水越过山脉,最后奔流入海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将来有一天地壳再次变化,青海湖与黄河之间的山地阻隔被消除。那个时候,青海湖自然就能再次与海相遇,而且还能变成淡水湖。


澹奕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该湖泊流域近20年来由于降水量相对充足,其面积也在不断扩大,2017年8月,遥感卫星测得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较2000年时(青海湖面积约4256平方公里)增加了约180平方公里。



那么青海湖会不会继续变大?大到有一天从当地的盆地地形中溢出,从而奔向大海呢?其实这样的想象无异于天方夜谭,至少一千年中也不会实现。


其主要原因就是青海湖一带的降水量并不多,湖水的多多少少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1908年时青海湖的面积可达4800平方公里,比现在还要大很多,但是之后又逐渐减少,接着又增多减少,到了2000年时降到了低点,之后又逐渐增多,到2017年的17年中增加了约180平方公里,很难保证地说今后会增多或减少,如果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持续改善,降水逐年增多的话,青海湖的面积也是会进一步扩大的,但是大到从湖盆中溢出还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青海湖的面积至少需要增加一倍左右才有可能。


青海湖的四围都是山区,这些大山围成了青海湖的湖盆,青海湖的水深或需要增加几十或者几百米才有可能从湖盆中溢出,如今青海湖的湖水已经有32米,湖水库容已经有1080亿立方米,增加上百米的水深,青海湖的面积还要扩大很多,蓄水量至少增加十倍左右,这一条件对降水量偏少的西北地区来说是极难实现的。

然而青海湖早先的确是个淡水湖,其湖水从东南方向溢出流向黄河,又通过黄河最终流向大海,我们看现在的青海湖和黄河的龙羊峡水库直线距离不足50公里,而青海湖的东南面地势也较低,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青海湖湖水的确是通向黄河流淌的。



地质学家考察后认为青海湖湖水曾经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这一带水域也曾是黄河支流。只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大概在13万年前,青海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并且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卫星湖泊,再后来由于西北地区持续变干旱,青海湖的湖水变少,湖泊面积也变小,并且成了一个咸水湖。


那么青海湖还有没有继续变大,湖水外泄入黄河成为外流湖呢?这个可能性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考量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和降水量条件来看,这一假设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科普大世界


请你们看看这张地势图,如果真的发生青海湖水位上升,以致水漫金山,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你们自己看。



忆在132148276


青海湖如果不断扩大,理论上只要溢满周边海拔最低点,完全可以溢出流进大海,最有可能流进黄河龙羊峡水库下游和湟水的发源地海晏县附近,最终随着黄河东去入海。不过这个理论要建立在青海湖大规模扩大的基础上,以青海湖近几十年扩大的规模数据对比来看,想要实现奔流入海,近百年内应该是实现不了,除非是整个西北的干旱有所缓解,降雨量大增。
从地图上来看,青海湖理论上的溢出口距离湟水和龙羊峡都很近,距离龙羊峡水库直线距离60公里左右,距离湟水发源地只有20公里,但是想要越过这短短的几十公里,青海湖的水位需要抬高七八十米,而青海湖的平均深度只有21米,可想而知水位抬高七八十米的难度有多大,这种格局主要是青海湖所在的盆地地形所决定的。青海湖所在地是地壳运动中形成的断层陷落,周边被祁连山脉、大通山、同宝山、青海南山、日月山等条形山脉包围,即便这些山脉之间有很多陷落断角面,但海拔也要高出青海湖面七八十米。青海湖水平面海拔3200米左右,如果想要进入南部龙羊峡水库,那么要越过青海南山和日月山之间的陷落层,此陷落层平均海拔在3270米,相差70米。而东部同宝山和日月山之间的陷落带平均海拔在3290米,更是高出湖面90米,流入湟水的可能性更低。
我国西北整体干旱,不像南方有丰富的降雨量支撑,虽然青藏高原有亚洲水塔的美誉,但是青藏高原的河流更多集中在东南部,北部的降雨量非常低,没有有效降雨补充,青海湖只靠为数不多的几条雪山融化河流,水位上涨的非常慢,想要实现益处,除非有人工通道干预。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2018年的时候有条新闻说,青海湖4月份的湖水面积比2008~2017年这十年同期增加了近100平方公里,达到了4432.69平方公里。

就先说下青海湖湖水面积扩大这件事吧。青海湖的湖水面积和水位,其实一直都有涨落。有一段时间湖水面积其实是在缩小的。比如对比1975年和2000年的湖岸线就会发现,青海湖缩小了100多平方公里。


我查了一下资料,青海湖的湖区面积数据应该是从1974年开始的,这一年的湖区面积也是最大的——4477.53平方公里。之后是一个先降低再升高的过程,湖区面积最小值是出现在04、05年,4200多平方公里,之后就又慢慢增加了,按18年的数据看,基本上是回到了监测期内的峰值。

所以青海湖面积扩大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而且本身青海湖是个内陆的封闭湖,湖水来源主要还是靠当地的降水。

而水位的高低,湖泊面积的大小,还要考虑当地的蒸发量。

看降水情况呢,青海湖所在的地方还是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这几年虽然西北地区整体有暖湿化的趋势,但放在全国来看仍然是降水比较少,偏干燥的区域。另外虽然降水量增多,但气候变暖也可能会使得蒸发量更大。


而且从地形看,青海湖周围山地也比较多,平均海拔也在3500米以上了,青海湖相对地势比较低,3200米左右。


依靠这样的降水条件,和周围地形限制,青海湖的水位和面积很难能够上涨到没过山地,汇入河流的程度,未来可能还会因为气候变化出现湖区面积的增大或减小,但应该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以此推测青海湖水冲出大山流向海洋,似乎还不太靠谱。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欢迎评论关注转发。


不吃肠的大肠


这个问题表述是有误的,青海湖的面积只不过从2004年低点反弹而已,现在现在相较于1974年水面积还有点距离。例如1974年的青海湖面积为4477k㎡,到2004年缩减到4223k㎡,相比缩小了5.7%。面积持续的萎缩令人担忧,以至于2005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02期发文,担心青海湖的面积萎缩带来水中的盐分浓缩,湖水的矿化度越来越高,进而影响湖中生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的消亡。当时的研究也证明青海湖的水矿化度的确是越来越高的趋势,同时也把青海湖面积缩小归咎于人类的拦截入湖河流的水量用于农畜业生产和气候干旱。

青海湖的面积开始在2004年触低反弹,2016年时湖水面积达到4367k㎡,比2004年增加144k㎡。2018年青海湖的遥感面积为4432k㎡,又增加了65k㎡,离历史1974的面积又进了一步。这次青海湖面积增长原因是青海湖流域的气候由干旱朝着明显的暖湿化发展,2000年以后青海湖地区每年降水增速为3.545毫米,年平均气温的增加速度增加至0.12摄氏度。这给青海湖地区带来了更多降水,河流汇入青海湖的水量增加。同时青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也取得了不错效应,人类活动的减少对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作用。

青海湖会不会冲出大山流向大海呢?这个问题就不但取决于气候了,还关键在于地质运动是否允许。例如青海湖地区有一条独特的河流,其他的河流都由西向东流,它反其而行之由东往西流汇入青海湖,因此取名为“倒淌河”。

这条河流原来并不是向西流的,而与现在同样汇入青海湖布哈河连结在一起,穿过青海湖流入贵德盆地,然后汇入黄河。也就是说青海湖曾经是外泻的湖泊,湖水汇入黄河。但是随着日月山隆起和青海湖盆的下沉,倒淌河分割成两段,西段向西流汇入青海湖,东段向东汇入黄河,日月山也就成为了贵德盆地和青海湖的分水岭。因此不是青海湖不想冲出大山,奈何大山实在太大。当然如果青海湖抬升,且日月山下沉,随着河流的溯源侵蚀,青海湖就能冲出大山与黄河汇合了。



科学视野,不同解读,欢迎评论和关注!


昆仑还东国


近几十年青海湖在不断扩大,但是没有超过青海湖历史上的最大面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清海湖不会穿山入海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的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8年增大,到2019年则持续增大15年了。目前清海湖的面积为45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1米,最大水深31.5米。如果把现在的清海湖简化成一个正方形,那么它的周长目前仅为270.8公里左右。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清海湖周长约1000公里;唐朝时期周长还有400公里,清朝乾隆时减为350公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测量清海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五十年代,国家测绘局测得清海湖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七十年代测得湖域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

从2000年开始,国家大力保护生态环境,清海湖的水域面积停止下降,每年都呈递增趋势在增长。跟历史上的最高水位相比,清海湖的水位下降了100多米,要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已经不可能了。清海湖从形成开始就是一个闭塞湖,最大水深131.5米时都没有穿山入海,再发展下去也无法如海。

清海湖处在青海湖盆地内,而盆地面积流域面积29661平方千米,盆地周围有祁连山、青海南山山系。清海是长江与黄河的源头,而长江与黄河都是入海的河流,清海湖距黄河有180km,要清海湖漫过群山进入黄河,那只有沧海变桑田的自然之力可为,人力不可为也!


大秦铁鹰剑士


  自然,毕竟会有这样的一天,几百万年之后会发生什么。 几十万年前,当青海湖刚诞生时,它与黄河相连,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 当时,青海湖是一个流出的湖泊,最终流入海中。 地质学家认为,青海湖的水曾经通过东南的倒河排入黄河,是一个流出湖,该地区的水也是黄河的支流。 仅仅是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的山脉才被强烈抬升。

  大约13万年前,青海湖东部的日月山和野牛山迅速崛起,阻塞了原先注入黄河的倒河,迫使其从东向西流向青海湖,hai海和Er海。 出现了。 之后,将海盐湖和沙岛湖等卫星湖分开。

  后来,由于西北地区持续干旱,青海湖的湖水减少了,湖水面积也变小了,变成了泻湖。 2012年7月30日,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最新遥感监测结果显示,青海湖面积持续增加了8年,到2019年持续增加了15年。 青海湖面积4,85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1米,最大水深31.5米。 如果将当前的青海湖缩小为一个正方形,则其周长目前仅为270.8公里。

  随着湖水的增加,青海湖的水位也在上升。 现在已经达到4256平方公里。 但是,除非地壳再次发生变化,否则仅靠这些就无法越过山脉流入大海。 青海湖与黄河之间的缝隙被打开了,青海湖在那个时候可以再次流入大海,成为一个淡水湖。 然而,随着日月山的崛起和青海湖盆地的沉没,倒河分为两段,西段合并为西面的青海湖,东部 段合并到黄河以东。 它已成为指南盆地和青海湖之间的分水岭。 因此,并不是说青海湖不想冲出群山,而是群山太大。 当然,如果青海湖升起,日月山下沉,因为这条河回溯到河水被侵蚀,青海湖将能够冲出山峰并汇入黄河。


西域小伙讲科学


近几十年青海湖在不断扩大,会不会有一天会冲出大山流向海洋?

确实,青海湖的水域面积这几年是在不断的扩大,但还没有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而关于是否有一天能够冲出大山流向太平洋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清楚青海湖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

众所周知,青海湖古称“西海”,它与东海海域(东海)、南海海域(南海)、贝加尔湖(北海)共同组成了我国古代的东西南北“四海”。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它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湖和咸水湖,上世纪50年代测得的湖区面积约456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可达21米,总蓄水量约为1050亿立方米,约为贝加尔湖蓄水量的1/225。

由于入湖河流沿岸用水的增加以及气候异常降雨量减少、蒸发加大等原因,青海湖水域面积自北魏以来一直呈下降的趋势,这个曾经周长达千里的大湖到了乾隆年间缩小到了350公里,而在此后的270多年里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缩小,到本世纪初达到低谷期的约4256.04平方公里。

不过,随着近十几年来对青海湖流域环境保护的加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到2017年测得的数据为4435.69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了179.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较本世纪初提升了约4.05%,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但是,尽管青海湖的水域面积有所增加,但仍然没有超出历史最高水平,而且由于青海湖流域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雨量约为450毫米,湖水的补给方式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因此可以水量非常有限。

而且青海湖的水面海拔约为3260米,而其四周是被海拔在3500~5000米之间的巍巍高山所环抱,东依日月山、西靠橡皮山、南临青海南山、北近大通山,如果按照“短板原理”,以青海南山海拔最低点3500米计算,与青海湖的水面海拔高度相差240米,也就是说,青海湖的注水量至少要提高约240/21≈11.43倍,才可能下切大山汇入黄河最终流向渤海,但仅靠现有的有限入水量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