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庞道国书法鉴赏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在历史上很多草书大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今草大家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孙伯伦书承二王一路书风,其很多作品被各级文博单位和书画爱好者收藏。

当今习草书者甚多,把对草书的热爱熔铸在个人日常生活里并创作出能让人们获得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人是令人钦佩的!

庞道国无疑就是这样的人!

庞道国,又名庞伟,字子臻,中国明翰文化传媒发起人,安妮画廊全国连锁运营总部执行总裁,曾参与组织全国性书画大赛十余次,曾为贵州易到家房产公司、贵州醉墨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全国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组织策划文化建设项目,在2018全国“翰墨杯"诗书画大奖赛组织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翰墨书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翰墨文化艺术卓越成就勋章殊荣获得者;中华全国金鼎文化艺术名家榜入榜艺术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庞道国书法鉴赏

庞道国的草书在结构上做到“有常理,无定法”,他在书写中用笔的圆转、方折、连带、割断、轻重、提按等对立因素在起笔、收笔、运笔过程中做到了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心、身、手、笔融为一体,笔触变化莫测,俨然一派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在结构与章法方面注重了字与字之间的大小错落、左右穿插、上下移位等,使字势有一种虚活灵动,生机盎然的运动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庞道国书法鉴赏

庞道国草书最为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在气势贯通上。我们知道,书法艺术得势才能得力,得力才能得气,得气才能得神,草书之作全在神驰情纵,得心应手之间写出精神和气质来。笔势是多变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崩浪雷奔”、“百钧弩发”,这些在书法中常见的形容词都是在捉摸不定的动态中以物喻情的。文无定法,书亦无定法。庞道国草书章法从无固定不变之状,读者阅读时会获得自由想象、思游云天的广袤空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庞道国书法鉴赏

金学智在《书法与中国艺术的性格》中写道:“中国书法是最典型的线条艺术。”“字与字之间乃至笔画与笔画之间,都离不开虚实相生的线条之流。” “线最凝练的装饰语言,既是对自然物形的提炼概括,也是设计图形时用的标记。荷加斯就总结出S形线条最美。”庞道国注重书法创作中线的运用,其中S形线条他用得最多,缠绕动荡之势有一种飞动的朦胧美。这种朦胧美,除了跟他勤奋刻苦、高超的驾驭书写能力以外,还与他对生活的态度有关。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庞道国书法鉴赏

庞道国草书章法之错综变化如落叶纷披,令人眼花缭乱,然片片落叶又极规则,规则中有不规则,视觉上是动的。这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是:满纸盘旋,飞舞,内气充盈,十分的传情,十分的浪漫,激情不可抑止。然细审之,每一字又静静躺在纸上,并不曾动,这种错综变化最能满足人们求异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视线。它带来的艺术效果简直匪夷所思,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庞道国书法鉴赏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庞道国书法鉴赏

书家书法体的表征,不仅仅是舞文弄墨的形式表达和对传统笔法章法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书家所处时代自身的审美情操、胸襟格局、学识修养、道德品格的综合体现。庞道国自小接受故土文化濡养,甘受清苦的纸墨不问寒暑,心悟笔耕潜心专研,各种书体融合贯通。在临池不辍的精神里,书家更多体验领悟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宁静淡泊。他把这种精神融合到自己的书法艺术中去,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传达和对当代精神风貌的书写和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