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電影《黑客帝國》為什麼被稱作大片?

星晨現曙光


我看過這部電影,一直記憶猶新!我想它成為大片兒主要是因為一超科幻的場面;二導演要傳遞給人們要保護地球的觀念;還有想象我們是生活的一個虛擬的世界,而我們所有人類都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有機器人創造的虛擬世界,這樣的思維很超前!


雪是飛舞的冰755


你好樓主!很高興解答你的問題!

在1999年的時候我就看了這部影片,那時候電影還沒有上映,我們那好像也沒有網吧,對於像我這樣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小區裡有一個出租錄像帶的小店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記得那時候這個片子的片名是《二十二世紀殺人網絡》名字記得特別清楚!

說句實話,這個片子第一遍沒看懂,看的迷迷糊糊的,但是影片的場景,特效,動作,讓我看的是目瞪口呆,因為是租的錄像帶接著又看了一遍,還是沒看懂,不過裡面的場景,動作,特效還是深深的震撼著我。

說實話在那個年代網吧都沒有的情況下,電腦更談不上普及了,所以說劇情上的精妙之處,對於我這種文化程度不高或智商較低的人來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沒太看明白,也能諒解,不過在以後的幾年裡,我又陸續了看了幾遍,搞懂了劇情。

我記得當時我看的影片大概都是像《阿甘正傳》《壯志凌雲》《教父》《與狼共舞》等影片,不過《黑客帝國》在影片的拍攝,劇情的講述,場景的話變化,和動作的設計上,等等帶來了很多的創新和變革,為以後好萊塢電影的拍攝帶來很多的改變,大名鼎鼎的袁和平袁八爺也是通過這部影片的動作設計,得到了國際影壇,眾多電影人的交口稱讚!影片中的奇諾李維斯的經典鏡頭“子彈時間”和以一擋百的鏡頭,被人津津樂道。至今還有很多的電影會出現模仿。這部影片的出現對於觀眾,影迷來說是一道視覺盛宴。

對於大部分都電影人和導演來說更是一種震撼和對電影未來的思考吧!也希望我們中國的電影人也能夠出陳出新,拍攝出更多更好的電影。來給以後電影的未來之路留下自己的印記!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


永無止境ZZ


  1999年3月31日,《黑客帝國》正式在北美上映,這部蘊含豐富哲理的科幻鉅製具有非常深刻的劃時代意義,即便放到20年後的現在上映都完全不落伍。

  

  在談到電影的“黃金年份”時,1994年總是會被提起,畢竟《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贖》、《重慶森林》等傳世之作都是在這一年上映的,但當我們將目光投向20年前的1999年時,才發現這一年電影界也稱得上是“神仙打架”。

  

  接下來就跟著阿反一起回到1999年,看看這一年世界各地都誕生了哪些“神作”吧!

  歐美

  1999年,歐美影壇可以稱得上大豐收,包括科幻片、文藝片、劇情片,甚至恐怖片在內的等各種類型都湧現出了很多經典的電影作品。

  

  科幻類型片《黑客帝國》一枝獨秀,這部電影在影史上的地位無需多言,其上映後的20年裡,幾乎每一年都會有關於這部電影的新解讀產生,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無時不刻不在影響著此後誕生的科幻電影。

  在劇情片方面,《綠裡奇蹟》和《美國麗人》都在這一年內誕生。除此之外,1999年上映的電影還有顛覆不知多少人三觀的《搏擊俱樂部》,大衛·芬奇執導的這部“反體制”電影至今仍在各大電影榜單之中被無數次提及。

  

  還有不得不提的“鬼片”《靈異第六感》,這部集驚悚和溫情於一身的反轉神片顯然給之後的所有同類型上了一堂課。

  

  此外,《美國派》系列的首部作品,以及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處女作《追隨》都在這一年裡上映,1999年對於歐美影迷來說絕對是情懷滿滿的一年。

  日韓

  韓國電影業在1999年時還稱不上發達,但也產出了《日出城市》和《生死諜變》等非常有意思的類型電影。

  而起步相對較早的日本電影則已經形成了非常鮮明的電影風格,由巖井俊二執導的暗戀神作《情書》就誕生於這一年,那句“你好嗎?”“我很好!”不知感動了全世界多少的男男女女。

  

  著名日本導演北野武出品的《菊次郎的夏天》,邀請來了久石讓製作配樂,二人聯合帶著我們與電影中的主角一同踏上了治癒之旅,而片中的幾首配樂則成為了經典之中的經典。

  

  中國

  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和《一個都不能少》,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馮小剛的《沒完沒了》,彼時國內導演“三巨頭”的電影擠在了1999年同年上映,你這下該明白標題的“神仙打架”是什麼意思了吧?

  

  港產片方面當然不得不提一提《喜劇之王》,正處於演藝巔峰期的周星馳,自導自演講述“演員自我修養”以及純真愛情的電影,必須是經典。

  

  還有香港最為人稱道的黑幫片,在1999年也有《暗戰》和《槍火》產出,同出於杜琪峰之手,同樣的扣人心絃,同樣實打實的“警匪片教科書”,實在讓人懷念當時的港片啊!

  

  順便一提,很多人的童年陰影《山村老屍》也是這一年上映的……

  20年過去了,電影工業在不斷地進步,電影類別也日漸豐富,但過去留下的經典仍然不可磨滅,在不停追趕院線電影的同時,也不妨回過頭懷舊一番呀!

  


愛恨交加情仇世家


經典震撼,無可複製,無可取代,堪稱大片中的鉅作。

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國1》,瞬間刷新了觀

眾對科幻動作電影的理解,震撼了觀眾內心世界。

涉及的領域之廣泛是超出我等之想象的。它除

了表現現代與後現代科技發展中的人與機器,

還包含了哲學中笛卡爾的懷疑論、康達的時空

觀、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與虛無主義,佛教中的

因果,基督教中的象徵性符號以及數學中的哥

德爾不完備定律等等。而就電影這門藝術形式

本身而言,《黑客帝國》也有很多可以拿來做

教科書式研究,對電影的功效是功不可沒的。

如此精良絕佳的鉅作理所應當被稱做大片!





小劇星小影厚


基努·裡維斯演出的1999年的《黑客帝國》之所以被人稱之為經典,並不是因為影迷近年來被太多好萊塢動作爛片和疲勞轟炸的超級英雄電影和的爛劇本電影充斥而偉大。

而是因為編導沃卓斯基姐妹和動作指導袁和平在方方面面帶來的許多創新變革,為好萊塢電影帶來了不少改變!

激情熱血的打鬥場面,動人心魄的背景音樂,緊湊巧妙的劇情安排,新穎獨特拍攝靈感,都是這部電影評價極高的原因了!

僅僅從美術的角度來看,黑客帝國所做到的成就,都已經是一個長長的清單——數字雨、子彈時間……這些彷彿是磕了迷幻劑才能看到的畫面,大銀幕上卻如此嚴謹、真實地表現了出來。這部電影用獨特、超前的美學,讓我們明白了電影也可以這麼“酷”,更為我們重新定義了什麼叫做“酷”。

即使今天重新看這部電影,它依然精妙絕倫,它的想象力依然冠絕群雄。無論是從故事還是其他層面來看,它的各個方面的突破性都是標誌性的,我們甚至很難找出另外一部電影也能在如此多的地方標新立異,並且都做到了ICON的級別。



普通群眾大熊


大家好,我是青汁。今天我們聊聊電影《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系列無論是劇情設計還是故事主題,也不管是格鬥場面還是視覺特效,都稱得上是科幻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影片。該系列能夠贏得專業人士和普通影迷的一致稱讚,完全是情理之中、實至名歸的事情。

影片中驚險刺激的打鬥場面,配上動人心魄的背景音樂,視聽感受都極其令人震撼。360度飛踢的畫面,堪稱顛覆電影工業的神來之筆;男主尼奧仰身躲子彈的慢動作鏡頭,則直接催生出了“子彈時間”這一經典名詞......該系列影片中有著太多的經典畫面和場景,讓人大呼過癮、回味無窮。

該系列影片的特效和畫面令人歎為觀止,其實還是次要的。該系列最讓人感到震撼的是,影片對人與機器的關係進行了全新的探索。

人類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推動著科學技術不斷地發展進步。但人類似乎並沒有真正去考慮,科學技術的進步所帶來的生態災難將會是一場怎樣的災難?人類又將如何去面對自己親手創造的機器和失控的網絡世界?

《黑客帝國》系列故事,建構在“人類對抗機器”的理念基石之上。這一理念的歷史意義,及其對人們觀念上的衝擊,甚至要超過“機器人三定律”。影片由此所引發出人們對未來網絡發展的思考,以及人與機器關係的反思,至今仍具有警惕世人的現實意義。

故事的結局“很中國”,人類和機器通過談判,彼此求同存異,最後實現和平共處。這似乎打破了西方世界的一貫思維,不再是一方征服另一方,也不再是一方對另一方俯首稱臣。而是雙方達成和解,彼此求同存異。

看來,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東方先賢們主張的互相包容、求同存異、和睦共處,應該是世界萬物共生共長的最佳打開方式。你覺得是不?


青汁影視大全


大家好,我是Alan元氣彈。一個專注於影視剪輯和影片、音樂推薦的UP主。

《黑客帝國》又名:駭客任務 / 廿二世紀殺人網絡,是一部被奉為經典的科幻電影,它受到了不少喜歡科幻片觀眾的追捧。這部影片不僅僅有著激動人心的特效場面,劇情和腦洞也是無與倫比。

我們從幾個方面入手瞭解一下,為什麼《黑客帝國》被稱之為大片!

一、電影投資成本

1999年《黑客帝國》投資成本網上公佈的數據是六千三百萬美刀。電影中有一幕極為震撼的飛車追逐戲,為了拍好這個鏡頭,導演真的修建了一條2.5公里長的私人高速公路。並動用了上百輛汽車,最終所有汽車都損毀的一輛不剩。《黑客帝國》一共有三部,全球票房約:4.6億美元,按照如今的匯率折算成人民幣約33億元。那麼有人就會問,那也沒有吳京的《戰狼》票房高?

二、上映年份和時代的巔峰

相比現在歐美大片隨隨便便的大製作,動輒上億美元。你可要明白《黑客帝國》的拍攝、製作年份是在1998-1999年。這個什麼概念呢?元氣彈在這裡大致地講講個人的經歷。我的第一臺電腦就是1999年購買的。而當時這臺電腦的購入價格就相等於一箇中產家庭約一年的開支,那時候錢還真的是錢,100塊能花很久的年代。可當時並非像如今這樣人人手上拿著蘋果手機,買杯奶茶都二三十塊。所以當時六千三百萬美元就等同於如今的好幾億美元,算得上當時投資電影的巨資了。

三、特效水平及腦洞

1999年,個人電腦只是個別富餘家庭可以擁有的產物。但那個時候的別說電腦水平,我們還只停留在Flash初級的階段。可是《黑客帝國》所呈現的特效已經是當時全球領先的水平,甚至不亞於現在很多電影特效。就看基努裡維斯90度折腰躲子彈的鏡頭就已經足夠經典,成為當時全球一時無兩的腦洞神作。

四、持續性收益

很多人會問,當年六千三百萬拍出來的?不太可能,演員的片酬都不止。其實元氣彈一開始和大家的疑惑是一樣的。直到某天我看到了鄒兆龍的訪問節目我才明白過來。當時拍攝《黑客帝國》演員的片酬確實不高。所有的成本都用於特效、修公路、真實的道具上面了。但只要《黑客帝國》仍上映(包括DVD、藍光、重映等等商業行為),每年所產生的收益,所有主演的演員都是可以分紅的。不僅如此,即使演員不幸去世,後代也有權力獲得這些收益。我們換個角度去想,這部被封為神作的經典影片其實一直都還在放映。當然,我們國內知識產權意識才剛剛起步。可是在歐美國家,收看任何影視方面內容的話都是需要付費和繳稅的。而且這部影片每年在全球各個範圍都在不斷的收益當中。

綜合以上四點,我們就不難理解。一部在信息時代並不發達年達以當時的巨資打造的《黑客帝國》三部曲,能達到如此精良的製作效果及其影響。不僅僅是依靠當今以票房收入為標準的依據,這部影片都足以稱之為大片。


Alan元氣彈


這在美國大片裡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美國科幻大片明顯有兩種傾向,一種是喜歡揭露,揭秘,就是把以前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事情用隱晦的方式告訴你。

舉個例子,電影普羅米修斯里一幫人去尋找祖先的星座是獵戶座,有幾個鏡頭明確的表達這一點。神奇的是埃及的金字塔的排列方位和獵戶座的排列方位分毫不差,精確重合。同時,還有很多科幻電影中都用一閃而過的畫面明確的表現了這個星座,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找看是不是這樣。如果你找到了,那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

第二個傾向就是喜歡預言。

辛普森一家預言了川普當總統,還有一個早期電影(忘了名字)直接出現劉翔經典跨欄動作的海報,好像還有北京,2008的字樣。

最經典的是很多年前的“回到未來”,整個電影處處都在暗示911事件。

據說有些黑暗組織有一種叫做“窺鏡”的黑科技,能讓人看到未來的事件。

美國娛樂圈又是被光明會控制的,所以我猜測這些秘密組織之間流通的信息可能就有意無意的透露出來了。

有些美國電影沒那麼簡單,其中大有深意。多瞭解一些知識就會對美國電影中的暗示和潛臺詞就多一些理解,就能知道他真正要表達的是什麼。


話不多的話癆


1999年3月31日,科幻電影《黑客帝國》(The Matrix)第一部於北美上映。《黑客帝國》系列共有三部真人電影、九部動畫短片,它們共同描述了一個人類文明與機器人文明共存的黑暗世界。

《黑客帝國》在科幻史、電影技術史、文化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以一己之力,拉開了20世紀末的賽博朋克(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大幕,殺出了21世紀虛擬現實、人機交互的黎明。如痴如狂的觀眾們,從0與1傾瀉而出的屏幕裡,彷彿看見了“存在”的真諦。

90年代早期的大部分時間裡,沃卓斯基兄弟一直計劃創辦一本漫畫雜誌,好讓他們把自己感興趣的大雜燴一股腦塞進去,比如神話、機器人、量子物理、禪宗……他們沒日沒夜地研究武俠片,還有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戈達爾的《阿爾法城》,以及荷馬的《奧德賽》。

他們為《黑客帝國》準備了好幾個筆記本,沒事就塗塗抹抹。頭腦風暴的時候,會議室裡放著“討伐體制樂團”和“聖職”的唱片——震耳欲聾的重金屬搖滾,被他們當作輸送靈感的白噪音。最終,他們放棄了漫畫書,決心把多年的概念和規劃放在電影劇本里。

那時是1995年,學術大牛、黑客們創造了新的互聯網社區,賦予自己新名字、新性別和新家鄉。

總之,美國的一群精英分子已經習慣於每天走進全新的虛擬世界。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劇本,向他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我們可以創造出想要的現實,那麼,我們怎麼才能知道,哪一個“現實”是真實的?

電影劇本的動作感十足:追逐、槍戰、直升機撞大樓……然而,沒有什麼電影公司看得懂。唯一表現出興趣的是華納公司,他們買下了劇本,但是一直閒置著。製片人迪·博納文圖拉和喬爾·西爾弗是早期的支持者,他們都說一開始大家一頭霧水。“我坐在一間房子裡,實際上我住在一部機器裡?他媽的我們到底在幹些啥?”

沃卓斯基兄弟找到了諷刺漫畫藝術家Geof Darrow。後者製作的漫畫書《Hard Boiled》拿到了1991年Eisner最佳作家/藝術家獎,這也博得了沃卓斯基兄弟的信任。Darrow在三部電影裡都叫“概念設計師”。

其視覺風格的一個最突出場景是:尼奧從噩夢中醒來。攻擊尼奧的昆蟲式機器人(由管子、觀察屏和鉚接接頭組成),以及把人類作為電池的電廠,也都是他的作品。

《黑客帝國》為電影技術史留下了一個偉大的關鍵詞:子彈時間。

技術史上,子彈時間發展出了不同的應用:時間分割、視角變換、超慢鏡頭、暫時死亡、虛擬攝影術。

《黑客帝國》上映五天的時間裡,影片就賺了3700萬美元的票房,並開啟了互聯網時代經久不衰的討論:有些人覺得,這是一部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電影,裡維斯穿著酷炫的黑色大衣,穿過天空向觀眾飛來;有些人則發現“黑客帝國”是一個警世恆言,讓人們開始理解90年代末的混亂和不安。

《黑客帝國》促使觀眾進入了自己的“子彈時間”:慢下來,觀察周圍的世界。是誰控制了我的生活?我的快樂是否是程序輸入所導致的快樂?這種存在主義的思考在90年代早期也存在,但是經過政治動盪的十年、技術飛速發展的十年,這個想法變得更加深入人心。

當沃卓斯基兄弟開始寫劇本時,主流互聯網還是調制解調器時代。等到電影上映,美國超過1/4的家庭都已經加入了寬帶互聯網。等到20年後的今天,沃卓斯基兄弟經歷了沃卓斯基姐弟的階段,終於成了沃卓斯基姐妹。

《黑客帝國》提供了一種反抗的方式:吃下紅色藥丸,為真相和解放而鬥爭。這個世界到處都有“矩陣”,人們先天地接受了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思維方式,而不是自己動腦思考真相。真正擁有自由的人,就是那些質疑所有矩陣、系統或信仰的人,哪怕質疑帶來的東西,有時將超出人類理解的極限。








配音經典


應該說為什麼1999年3月31日上映的《黑客帝國》開啟了一個系列大片?

你問得隨意,我也隨便說說。別指望我幫你去百度。

一,時間。1979年的《異形》開創性的將現實生活和科學幻想結合起來以後,諸多導演開始在這條路上狂飆突進,給了《黑客帝國》成為大片的第一個現實基礎。

二,意識。世紀末人們對末日電影的情節異常濃厚,廢土中用愛發電的大背景下,建築者,矩陣,人類三方的糾纏get到了我們的興奮點。為自由而抗爭的主旋律也可以隨意腦補,影射現實。(用愛發電是我個人的慣例吐槽,無需在意)

三,情節。這裡不水。

四,新鮮。那可是1999年啊,子彈時間,這個詞光是聽到就高大上的好不好。其他例子不說,不水。

五,酷。

六,其實有一肚子的話,但是立了flag,然後發現自己其實水很多。所以放棄了。就這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