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書影恩仇錄


世界—平凡是主色調,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寒假期間,有幸拜讀了路遙老先生寫的這部長篇鉅著《平凡的世界》,開篇一段對時令的景物描寫,正與我現在在老家身處的天氣環境異曲同工。開篇寫到,“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至此我便逐漸為作者這寫實的文筆、樸實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開啟了其樂無窮的寒假書海遨遊之旅。

《平凡的世界》通篇講述了一個平凡的農民家庭,在土地改革前後環境背景下,每個人物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努力生活奮鬥的故事。故事裡有規矩、仁愛的父親孫玉厚;有智慧、不屈的大哥孫少安;有自尊、熱情的二哥孫少平;有善良、痴情的田潤葉......

1、 孫玉厚篇

孫玉厚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和土地打了一輩子的交道。他的人物形象是普通勞苦農民大眾形象的代表,是這個時代的悲情典型,他一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著。孫玉厚也有自己滿意的地方,那就是他口中常唸到的:“俺一輩子安安分分沒有做一件出格的事。”這或許就是作者對平凡的另一種詮釋。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把所有的熱血都獻給了他的孩子。他猶如土壤,他猶如泥土裡的根,培育出了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這幾顆大樹。我們需要學習孫玉厚身上那種偉大的愛,在對待子女、對待幼者需要無私的愛,需要奉獻自己滿腔的熱血來灌溉幼苗茁壯成長,等他們長成參天大樹,那麼平凡的傳道授業定會締造出不平凡。

二、孫少安篇

孫少安是新農名形象的代表,是土地改革期間的先進典型。對於這個平凡的農民家庭,他是家庭的脊樑,頂著這個家繼續向前;他是黎明的曙光,指引著生活的馬車繼續前進。如文中所描述的,孫少安要同與生俱來的貧窮作鬥爭,但孫少安堅信靠雙手能把家裡的爛包光景過好,他堅信土地是最不會騙人的,所以他對待土地是那麼的認真。孫少安認為農民的事情就應該讓農民做主,農民比誰都知道如何對待土地。這是孫少安對作為農名這個職業的理解。對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要猶如孫少安一樣正確的理解自己的職業,在自己的職業裡要有自己的智慧,有自己的見識,那麼平凡的職業也定會成就出不平凡。

三、孫少平篇

孫少平是一個不甘於做農民的知識分子,他並不是害怕勞動,相反他熱愛勞動。如書中他始終堅信的一句話“勞動就是幸福”。他真正害怕的是束縛,害怕被束縛在貧瘠的土地上無法邁足,他學生時代已經在書的海洋裡暢遊了太遠,他的心中總有一個遠方在召喚他,他無法抑制他渴望的遠方。正如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孫少平經歷著種種生活的苦難,卻不停地接收著精神的給予,生活考驗的不斷加劇和知識視野的不斷開闊造就了孫少平保爾般的工作熱情和聖徒般的道德修養。或許他生活窘迫,但他的精神富裕,那麼他是幸福的。如今浮躁的社會環境,我們更應該像少平一樣,提高物質條件的同時也要追求精神生活,不斷提高自身內在修養,陶冶性情。那麼平凡的精神追求也定會蛻變成不平凡。

4、 田潤葉篇

田潤葉是一個對待愛情執拗,為人善良的先進的農村知識分子。家庭環境有世俗偏見的門戶思想,而自身卻接收了城市裡自由平等的文化薰陶,她可以拋開門戶之見,敢於表達愛情,追求愛情,但無奈家庭的因素及當時社會風氣的侷限性釀成了這幕愛情悲劇,這便是所謂造化弄人吧。就如作者所言:“儘管潤葉接受了先進的教育,但本質還是一個農村姑娘,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並沒有從潤葉的腦中連根拔起,最後還是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讀完潤葉的故事,我們需要在潤葉身上學會她那矢志不渝的愛情觀。從潤葉身上我看到悲情的根源,那就是社會風氣、社會矛盾所造成。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需要讓我們的子女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需要循循善誘,謹言慎行以逐步提高社會正氣。那麼平凡的言行也定會彰顯出不平凡。

結語:

《平凡的世界》中當然還有很多性格鮮明、典型的人物形象,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勉勵,以待我們細細揣摩。就這部長篇鉅著用極其真實平凡的故事,道出了很多人生哲理發人深省。讀完平凡的世界,我宛如書名一般平靜又平淡的接受了這平凡的結局,但是,我認為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有這很多不平凡東西。亦如愛的無私奉獻,命運的奮力抗爭,精神的堅韌追求,愛情的專一執著。這些不平凡的東西,都值得我們為之奮鬥。

更多書評請關注:閒賺小棧







書影恩仇錄


多年前讀過《平凡的世界》,裡面的孫少安,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

父親小時候家裡非常窮,自幼喪母,後來又有了繼母,下面幾個弟弟妹妹。由於窮,父親很晚才結婚。

當時農村是生產隊,父親是隊長,他和母親每日辛苦勞作掙工分,但仍不夠吃。他們吃過樹葉,賣過血,從不吃早飯。

後來,生產隊解散了,父親就開始承包村裡的採石廠,日子慢慢好了起來,我家成了當時的萬元戶,蓋起了村子裡最明亮的瓦房。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父母已老。現代人根本無法想象那代人的苦與難。所以說,孫少安代表了一代人。


紅茶絲語


我本人是個受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影響很深的人,早先看路遙的《人生》受到了不少啟發,也許很多人的人生就像路遙筆下的人生。



在高中的時候已經看完路遙的幾部作品,其中《平凡的世界》給我的感觸最深。因為我也是一個農村的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考到了縣城的高中,沒有人知道為了考個高中我們農村的孩子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到了高中聽著別人說考個高中是如何的努力,感覺到了心裡深深的自卑感,就如同《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因為家裡貧窮而時常感到窘迫。孫少平能夠找到自己精神的寄託,在那個家裡光景不足以支撐的條件下,飯吃不飽。到了高中就感覺大學離我越來越遙遠,心裡也時常的會感到自卑。



後來我也找到了書本作為精神的支撐,感覺能夠在書本中找到讓自己變強大的力量。我很佩服孫少安的不卑不亢,在農村依然能夠找到自己立足和成長,在內心裡面有棵茁壯的參天大樹,為了整個家庭為了自己的愛人。



孫少平有夢幻的愛情,讓他有了強大的前進動力。田曉霞是孫少平的戀人,無關階級,無關地位,田曉霞是每個人心中那個夢幻女孩。但是往往有時候夢是會破碎的,田曉霞的離去,讓孫少平少了一種精神上的支持,終究還是要回歸到現實。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更像柏拉圖式的戀愛,更多上的精神依託。讓人羨慕不已。



裡面還有田潤葉的形象也是很多女性的問題,平凡的世界詮釋了生活和精神上的平衡,沒有精神的生活,生活裡面應該有我們嚮往的世界,平凡可能是最好的詮釋。



書生傲氣


十年前我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那時候最大的理想就是畢業後找一個秀蓮一樣的婆姨,十年後我的理想成了現實。

最近懷著複雜的心情再次拜讀了一遍,讀完之後心情更復雜了。。。

這真的是一部不平凡的作品,但它寫出了平凡世界中各層人物在不同地位上生活的苦苦掙扎。是的,書中人物都太平凡了,太真實了,讓人覺得這些人就生活在我身邊一樣。曉霞死了,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一個多才能幹的美麗姑娘,一個有著顯郝地位卻又拋棄一切功名利碌而不顧一切去愛的偉大姑娘,一個處於人生最輝煌時期、最美好時代的年輕姑娘,她在一次採訪中英勇犧牲了。她和少平的那個約定還沒有實現,就走了。我替少平感到痛苦,彷彿感覺到了他的悲傷,彷彿看到了一顆破碎的心。無獨有偶,秀蓮也得了肺炎癌去世。少安沒了妻子,少平沒了愛人,他們生命中兩個最寶貴的,最至親至愛的女人走了,永遠地離開了他們。生活啊,你為什麼這樣殘酷?感動的不只是他們之間那種不至死不諭的愛情,而是這兩位女性的偉大。想想看,秀蓮也真夠可憐。她不嫌棄少安窮,連一分財禮也不是就嫁給了少安。她不怕苦不怕累,體貼善良勤勞能幹,和少安一起吃了許多的苦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還沒過上幾天好日子,當生活剛剛好轉,剛剛有起色的,幸福的生活才剛剛開始的時候,就這樣突然地去了,留給我的是遺憾和悲傷。禁不住又懷疑了,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嗎?而少平,我完全理解他為什麼不願在大山裡生活,而要到外面去闖蕩去經歷去受苦。是的,我完全能理解。麻木、甘於現狀、甘於落後,這是多麼的可悲。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引起了我心靈的震憾和共鳴。可就是這樣一個出色的青年,他連最起碼的幸福都得不到,不僅女朋友死了,最後他為了救一個曠工而受傷毀容。欣慰的是,他是那樣一個堅強。他從不為自己的地位、自己命運的坎坷而怨天尤人。他那種對生活的態度、對人生的態度不得不令我折服。


讀完之後心情幾天都平復不下來,有惋惜,有感動,更多的還是被書裡傳達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激勵著。。。。。。


Rotation頭兒


《平凡的世界》是我到目前為止看的最長的一部小說,我曾看了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當時我並沒有認真看過這部小說,對於劇中細節沒有過多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一位文友告訴我說劇中的情節跟原著有很大出入,沒有書看得過癮,於是我決定買書,在去年雙十一期間趁著打折我買回了這部書,滿懷期待地走進了《平凡的世界》。

我之前曾在空間說說記錄裡提過:在沒有真正仔細品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感動著孫少平和田曉霞之間的故事,感動著路遙筆下那些樸實的農村女人和那些積極向上的男人們。但是當我認真仔細品讀的時候,我發現,《平凡的世界》中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動容。

路遙所刻畫的那些人物形象是那個年代的一個縮影,讓人心酸的同時還忍不住想要抹上一把眼淚。

無法想象在那個年代他們那代人到底吃了多少苦,我想我們這代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除了“窮”,或許再也找不出更加貼切的字來描述當時生活條件的艱苦!

少安結婚前他的父母親為了他的婚事愁得整宿睡不著覺,最後思來想去,還是厚著臉皮去了金波家借錢,在這個細節描寫中,金波的父親和母親的表現讓我極為感動,那個年代的人,他們之間的情誼是那樣真,那樣純……

而如今,不得不感慨,當下這個時代,人們再也不會為了吃喝而發愁,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一部分人開了豪車,住上了豪宅,當然這沒什麼不好,追求高質量生活這無可厚非。

可是,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如今的生活是越來越好,道路是越來越寬,人們的內心也是越來越複雜,與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跟著一起變得越來越遙遠……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情是多麼讓人豔羨。

在當下這個人心浮躁的時代,已經很難看到純粹的愛情,但小說中孫少平和田曉霞之間的感情是那樣純,讓人感動,孫少安和田潤葉的愛情讓人惋惜,這些人物都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

其中,小說裡的另外一個人物孫蘭香我特別喜歡,這個女孩兒太懂事了,記得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演到蘭香要退學的那個片段,我忍不住落淚了,她太懂事了,讓人心疼。其實,在整部小說中對於蘭香,作者並沒有用太多的筆墨去描寫,但是我卻對這個女孩兒非常敬佩。

他們是一群平平凡凡,幾乎沒有閃光點,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農村小人物,這部小說從始至終沒有過於華麗的辭藻,沒有此起彼伏的故事情節,但是這部著作卻魅力無窮,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它吸引了無數讀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平凡的世界》影響了一代人!

什麼是平凡?什麼是偉大?什麼是生活?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給出了最完美的答案!《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是不平凡的人生,值得你我他細細品讀!

張海貞,河南駐馬店人,不喜胭脂水粉妝飾自己,不喜金銀首飾那些身外之物,喜讀書,愛寫作,拙作散見於《知音》、《中國青年》、《深圳青年》等國內知名期刊。寫你,寫我,寫他,親情,愛情,世間情,歡迎私信給我,你說我聽,我願意用手中的筆去書寫那份溫情。


遇見靈靈


我和《平凡的世界》的緣分


第一次接觸《平凡的世界》是在我高一的時候,那時候班裡盛行看紙質版網絡小說的風氣,想什麼《壞蛋是怎樣煉成的》,《鬼吹燈》這樣的盜版的兩個巴掌那麼厚的劣質紙質書。當時校園裡有一個書籍的出租處,我和另一個同學經常去逛一逛,不為買,只感覺這樣的地方,給人特別的感覺。

我去那邊當然不是為了看網絡小說,我看書特別慢,不像其他同學,一節課竟然就能看完一本兩個巴掌後的小說,這當然是歸功於每天五毛的出租費用逼迫出來的閱讀速度。我則不然,我喜歡細細品讀,如果是這樣,一天五毛的出租費用,只是看《平凡的世界》,我恐怕就要拿出一個星期的伙食費了。

當時就在那樣一個藏汙納垢的地方,我竟然看到《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雖然也是盜版,和其他的網絡書籍用的是同樣劣質的印紙,可她就像一隻引頸高歌的天鵝,那麼吸引著我。我頻頻將她拿起,卻因為囊中羞澀而不得不多次放下。可就在那時候,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靈奇的種子。


可自那之後,我上了大學,居然只對懸疑恐怖的小說感興趣,那個靈奇的種子沒了聖潔思想的培育,慢慢枯萎掉了。直到我看到《平凡的世界》電視劇,那顆種子復甦了,我就產生了懶惰的想法:何不看一下電視劇,就當將《平凡的世界》閱讀了一番呢?

可是我錯了,雖然我看了電視劇,我對原著的興趣更加濃厚了,長期的閱讀習慣告訴我,一部影視劇拍的再出色,也無法滿足你對小說原作的理解,終於,我再次拿起了這部小說。

每次打開《平凡的世界》,影視劇當中的人物形象都會在我的腦海中跳動,藉助影視劇中人物在我腦海中的代入,還有其中還原度頗高的場景,我看起小說來可謂身臨其境。伴隨著主題曲《神仙擋不住人想人》的旋律,我的眼中不覺想要流淌著感動的淚水。

我們如何理解苦難,那就得去享受苦難


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告訴我的道理。在苦難中,莊稼漢孫玉厚朴實勞作,雖然受苦受累,但他養活了弟弟孫玉亭,供他讀書成家。他還養育了四個孩子,無論生活多麼痛苦,但是四個孩子都在他在泥土中一深一淺的腳步中成長起來了。可是,他們繼承了父親抗在肩上的苦難,也淹沒在了苦水當中了。

第一:時代的苦難

代表人物:所有人

農業學大寨和人民公社話運動的那段時期,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可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那幾乎是最大的苦難了。


真正的苦難是什麼,就是你無論如何努力,你永遠無法逃離的苦難,那就是時代的苦難。無論是官員田福軍,還是千千萬萬的農民,甚至整個country,都深陷在這樣的苦難當中。這是最大的苦難,誰都法避免的苦難。

第二:思想上的苦難

代表人物:孫少平,田潤葉


思想上的苦難是最令人難過的,其中最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孫少平和田潤葉。後面的張莉莉也出現了一些這樣的表現。

孫少平思想上的苦難是因為,他開闊的眼界與身處的時代格格不入,他高尚純潔的思想與接觸的人群格格不入。他被汙濁的思想包圍著,被沉甸甸的時代壓迫著。他受盡了思想上獨善其身,亂世中獨醒於世的折磨當中。

田潤葉追求自己的愛情,她的愛情觀就是想和自己的少安哥生活在一起。到最後卻嫁給了不喜歡的人,她受盡了愛情的摧殘,接受了悲劇的婚姻。

張莉莉的愛情觀是扭曲的,她著詩人一般的自由和浪漫主義思想,他愛上了兩個男人。可最後,都離開了她。

第三:生活上的苦難

代表人物:絕大多數人


生活上的苦難幾乎是所有人都無法躲避的。沒有希望,沒有自由,亙古不變的口號和生活狀態。讓所有人都泥足深陷。多麼悲慘啊!我看完之後掩卷長思,覺得現在是多麼幸福!

苦難告訴我們現在有多幸福

幾乎是書籍的最後,改革開放了,時代改變了,泥腿子孫少安辦起了磚廠,成為了十里八鄉的冒尖戶。

孫少平當上了煤炭工人,考上了煤炭學院。

孫蘭香考上了大學。每個人都從苦難中解脫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只要不是自己給自己的苦難,我們都能戰勝


書中偷雞摸狗的金富,行賄受賄的高官高鳳閣,偷奸耍滑的胡永和兄弟,都是最後死在了自己給自己的苦難當中,雖然沒有了時代的苦難,沒有了生活上的苦難,但是思想上的苦難永遠很難衝破,旅遊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一不小心說了這麼多,但總感覺沒有寫完,沒有講述完。我是觀禮,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文學。


枕邊夜話


我看完之有想哭的感覺,除了沒有他們的愛情,少平的上學情況,我都有相似之處。農村的那些事我也經歷一些。我既為我們那一代人感到悲哀,也為他們為理想和命運奮力抗爭的經歷而感慨。那時代的中國從極度貧窮到改革開放可以說是一場艱苦的蛻變。我們那一代年青人雖忍受痛苦和煎熬,但從沒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滿懷激情地去追逐夢想。可反觀現在,生活富裕了,那麼多人卻頹廢了,沉淪了,青年人除了遊戲人生就是追腥逐臭,一說夢想就是上舞臺成明星。成年人一切向錢看,生活節奏快,缺乏幸福感。


張森193518516


看完平凡的世界,那個時代很有代入感,孫少平小時候過得生活和我爸爸講小時候一樣,我大姑和我爸從小就在別人家睡覺,小時候上學之前都是光屁股的買不起布,國家分地之前從來沒吃過白麵饅頭,二姑小時候差點餓死了,大姑小姑學習好可是家裡供不起,要去下學掙工分,還要看弟弟妹妹。這算是農村六七十年代的一個縮影,和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比,我們這代人是如此的幸福,我們不應該忘記過去,也不要太多抱怨,想想那些苦日子,我們內心才會坦然一些。


嶧州司馬


《平凡的世界》,從我上高一讀了它,到高中畢業,再到大學,一共讀了四遍還是五遍,每一次,內心都是很震撼,在我讀過的所有的文學小說裡,它是頂好的,就如它的名字一樣,平凡,但是偉大,其中的感觸,言語表達不出來,我文筆有限,只希望大家可以親自看看,不負經典!


故鄉的原風景0926


記得初中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其實並沒有什麼感受,只是瞭解到了整個故事的脈絡,因為我也是農村孩子初中的時候家裡也是很窮,所以和孫少平有很多在生活方面很相似。第二次讀的時候,才感受到這部小說真的很優秀,作者渲染了一個個很立體的角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決定這個小說還會再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