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如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我在墾丁天氣晴


首先,大多数感冒是有病毒引起的,有些由于病毒感冒后又诱发鼻窦、扁桃体等部位的细菌感染,继发细菌性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由于病毒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治疗使用的药物不同,前者主要对症处理+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者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因此,有必要区分两种感冒。

区分这两种感冒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个是症状,一个是抽血做血常规。

先从症状上判断,症状判断病毒性或者细菌性感冒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1.痰或者鼻涕的颜色。细菌性感冒痰、鼻涕多为浓痰,就是黄色的,较粘稠。病毒性感冒痰鼻涕多为清涕,白色,稀薄。

2.病毒性感冒往往全身症状要多一些,比如头疼,肌肉酸痛比较明显,尤其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全身症状特别重,高烧,头疼,肌肉酸痛,比咳嗽,流鼻涕这些症状还要重。细菌性感染这方面要轻一些,不明显。

第二是看血常规,血常规对于判断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我们机体抵抗外界病菌侵入的武器,其中白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主要攻击细菌,淋巴细胞主要分泌抗体打击病毒。因此,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也会增高。当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也增高。比较简单。

看百分比更为准确,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会超过百分之七十,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百分比会大于百分之四十。

不是医生的人,掌握这个就足够了


人体探索者


分享一下我这几天的真实经历吧,这几天正经历了儿子的一场病毒性感冒

我家儿子10月26日开始感冒,早上起来流鼻涕,清的。当时我以为没什么事,到了下午体温直接飙升到39度,我急忙带他去我家附近的省直中医院化验血常规,因为血常规可以首先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或者细菌、病毒双重感染

当时化验出来各项指标都还算正常,扁桃体有点肿,医生说是咽炎,叫我们回家吃点小儿抗感颗粒就可以了。

图中可以看到,儿子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都是正常的。

当天晚上回去吃了小儿抗感颗粒后,晚上十点多烧到39.6度,用了美林,降到39度就降不下来,我当时就急了,觉得这绝对不会是轻微的咽炎。果然,到了凌晨四点,儿子烧到40.2度了,急忙带着儿子前往了我市最大的中心医院,这个时间已经是10月27日凌晨四点多。

血常规化验出来后,显示病毒感染,各项指标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正常,尤其是淋巴细胞百分率、血清淀粉样蛋白A都明显升高,而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依旧正常,这是典型的病毒感染。


那么,怎样通过血常规来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呢?

我觉得只要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就可以了:

1、白细胞:白细胞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

当中性粒细胞指标升高,白细胞总数升高时,可以判断为是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下降时,可以判断为病毒感染。

2、C反应蛋白:C 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一般在手术或者受到创伤后,人体感染了细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浓度就会升高。

但由于 C反应蛋白在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时都会升高,它的数值并不能作为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准确依据。

只有当C反应蛋白 高于 20mg/L 以上时,医生会认为孩子受到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是要结合白细胞的变化来综合判断。

最后 ,经过这次儿子这场病,我发现,千万不能滥用抗生素。当时我差点就私自给儿子用了抗生素,结果医生说如果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根本没效果,反而还会破坏人体本来的抵抗机制,一定要先化验血常规,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后,再来针对性用药。还有一点就是,孩子在生病之初,可能血常规的各项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建议24小时后一定要再次复查一次,就像我这次,开始显示正常,但后来才发现原来已经是病毒感染了。








宝藏妈妈


我发现很多家长对血常规有误解,总觉得孩子一生病到医院扎一针,十分心疼。但是我们要知道不是每次感冒发烧都必须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做血常规也是为了不滥用抗生素。

我记得我有次孩子去上海,结果在那里一直发高烧,去医院验血,血象正常,医生就说到了38.5用退烧药,多喝水。当时烧到39度我十分焦急,就问要不吃点消炎药吧快点好。被严厉的批评了,说我身为医务人员这种情况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不知道吗?结果第二天孩子自己退烧了。

一般来说我们通过白细胞,中性,淋巴,c反应来判断孩子是炎症引起还是病毒引起。

1,白细胞,白细胞其实是人体重要防御细胞,对人体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超出了正常范围不一定只是感染,现在很多医院的正常值大部分是以成人为标准,其实新生儿时期到儿童会有不同的程度的升高。如果医生以此开判断,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2,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如果明显增多,表明细菌感染得可能性很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要不要使用抗生素了。有的宝宝抵抗力强,精神很好,其实是可以先观察的,但是如果病情加重,则需要积极复查,发现不对劲,还是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的。

3,淋巴细胞,如果白细胞正常或者下降伴随着淋巴细胞上升,那么宝宝有可能存在病毒感染,这个时候我们一般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4,C反应蛋白,是急性炎症反应最主要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病毒感染有可能引起轻度增高。但是C反应过高,则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作为家长的我们看见孩子生病,肯定很多时候都会失去判断能力,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相信医务人员。生病都是我有一个过程,没有什么药能马上恢复健康。平常还是要加强锻炼,多去户外运动,减少生病的次数。


妈咪日记


今天问题: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如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我的答案是:当我们拿到血常规化验单时,我们可以通过化验单上面的白细胞计数和细胞比例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我作为一个检验科医生,血常规检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天天都有许多小孩子过来扎手指验血常规,特别是现在秋天,日夜气温变化较大,许多小朋友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发烧,特别是晚上开着空调睡觉,下半夜比较凉,容易着凉就感冒。而家长一看到感冒发烧就往医院跑,而血常规就是看感冒发烧必做的一项检查,可以较好的判断出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有时候感冒发烧也与饮食有关,正所谓“病从口入”,一些小孩不爱干净,吃法不洗手,往往就会将一些细菌、病毒带进身体,从而造成感冒发烧。下面就带大家来怎么判断这个感冒是由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如何判断感冒是由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引起?

第一:先看白细胞计数

我们应该知道,白细胞就是人体中的免疫卫士,能够帮助我们抵御外来侵略者,而细菌、病毒等就是外来侵入者。白细胞一般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组成。所以当有外敌细菌、病毒侵入时,白细胞就会起来抵御,数量就会增加。特别是细菌感染时,白细胞特别敏感,数量上增加更明显;而病毒入侵时,白细胞就没那么积极了,只表现轻度增加或者根本就不理睬,留给淋巴细胞来对付。

所以,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增加很明显的,就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如果白细胞增加不明显的或者正常的甚至偏低,那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当然,有时候生理因素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计数的结果在30%以内波动多无意义,这时还须要结合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来具体分析。



第二: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

一般来说,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都会偏高,而淋巴细胞就会降低;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就是淋巴细胞偏高,中性粒细胞偏低。上面的都是比较典型的情况,还有一些不是那么典型的还要结合其他的症状来分析。

第三:看CRP或者超敏CRP

如果是小孩感冒发烧验血常规,一般都会搭配超敏CRP一起检查,因为超敏CRP的敏感度比白细胞还强,当超敏CRP也显示升高的话,那就说明细菌感染;超敏CRP正常的话,那就说明是病毒感染。



除了通过血常规化验单来判断感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还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还可以通过一些症状来判断:

第一:看儿童精神状态。细菌感染一般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感染一般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第二:看发烧情况。细菌感染一般体温会忽上忽下,就是退烧了又发烧,反反复复;病毒感染一般体温会居高不下,很难退烧。

第三:看扁桃体。细菌感染扁桃体上有脓点,而且扁桃体充血,颜色较暗,表面不平;病毒感染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而且扁桃体充血,颜色鲜艳,表面光滑。

第四:看鼻涕。细菌感染一般是胀涕、脓性分泌物;病毒感染一般是清涕。

第五:看痰。细菌感染一般是痰多咳嗽、脓痰;病毒感染一般是咳嗽痰少、稀薄痰。

——总结——

总而言之,当小孩感冒发烧时,血常规是判断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指标。如果临床上不做血常规检查,就很难确定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再结合超敏CRP和一些临床症状就更加容易判断了。所以,我们就不要再纠结怎么小孩感冒发烧看病医生老是要求小孩扎手指查血常规。通过我的讲解,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明白查血常规的意义了吧。如果还有不太明白的,可以留言讨论,我将一一为你解疑答惑!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帮我点赞、评论、转发!那就是对我创作最大的鼓励!


左撇子说医


平常我们在看血常规的时候,只看到一些指标上升或者下降了,医生是怎样依据化验单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呢?通常根据白细胞数目判断是否细菌或者病毒感染。

1、 如果白细胞总数高,并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大多是细菌感染。人体内白细胞和中粒细胞主要针对细菌。如果高于正常值的话,说明其可能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

2、淋巴细胞比例高病毒感染可能性最大。人体淋巴细胞主要作用是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如果化验单上面显示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率增加其实就是说明淋巴细胞增多,若发现它增高了的话,那就说明病毒感染了。

不过这种判断只是初步的。确诊需要做相关培养看是否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单看血常规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临床的表现一些其他一些辅助检查,进一步进行才能确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比滴滴快


这是个好问题,很多家长也应该了解的常见临床问题。

血常规怎么判断细菌感染

1、白细胞往往升高大于1.5万,更有意义。

2、抗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特别大于75%以上。

3、严重感染有时白细胞会严重下降。

4、一般现在医院除了血常规,还化验超敏CRP,CRP大于10以上,甚至更高,往往提示细菌感染。

5、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细菌感染也会明显升高。

血常规提示病毒感染

1、白细胞正常或者稍下降。

2、白细胞分类以以淋巴细胞为主,单核细胞升高。

3、超敏CRP小于8以下。

4、血清淀粉样蛋白A也会升高,比细菌感染升高更明显。

其实不管血常规和超敏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都有它的局限性,一定要结合孩子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或者其他化验综合来考虑分析,这样才不会主观判断错误。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血常规怎么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呢?

  1. 白细胞(WBC)的数量: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2. C反应蛋白(CRP):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较白细胞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
  3. 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应地就要升高,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4.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说明有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越低,说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严重。如果高于正常值,说明是细菌感染。有些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很高,这预示着发热会越来越厉害。
  5. 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抗体来对抗病毒的。如果这两个值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可能是病毒感染。
  6. 单核细胞百分比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毒和细菌都有作用,不管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吞噬细胞就会第一个出现。单核细胞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总结:通过以上可以大致判断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金标准还是去做个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


医疗工作者张


哇塞赛,我只能说你刚好问对人!之前我才写了一篇过于如何看化验单的文章:

《「化验单」宝宝的血常规化验应分3段来看,才心里有数,不乱花钱》,刚好刷到这篇文章,果断来分享下!


简单来说:血常规化验单,一般都可以分这3段去看,最起码做到心里有数,不乱花钱!


第一段:看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可以说是人体里面的清道夫!他主要是用来吞噬异物,细菌,抵御病原体入侵我们人体的作用。就例如我们摔伤了,伤口除了出血,最后伤口上都会有一滩粘稠的白白体液渗出来,这个其实就是机体一个“自然消毒杀菌”的过程,最后才会结痂。

说直接点的,我们白细胞每天都工作着,我们才不得病!

这里面我们只要重点关注这2个指标!


1、淋巴细胞百分比

如果这项提示的箭头是偏高,很大几率上说明是:病毒感染;因为淋巴细胞的功能就是产生和运载抗体、防御病毒感染的作用。来来你要的答案在这里!

2、中性粒细胞计数

如果这项提示的箭头是偏高,很大几率上说明是: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血细胞成分之一。来来你要的答案在这里!


然后我也再多科普几句,后面的项目怎么看,主要看哪几块!

第二段:看红细胞总数

红细胞为什么是红色?简单理解:就是这类细胞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有用元素,例如:铁,维生素等等,所以他才是“红色”。红细胞也叫会呼吸的细胞,它肩负着我们体内,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的重任!它时刻保持着动态平衡,来满足着我们日常代谢的需要!

这里面我们也是只要重点关注这2个指标!

1、血红蛋白

如果这项提示的箭头是偏低,则说明宝宝是否有贫血!

2、平均红细胞体积

如果这项提示的箭头是偏低,说明是缺铁,或者是缺维生素B12,叶酸!

如果这些指标下降的不是十分太严重的话!一般都可以通过食补去完成,不要去打针吃药了!食补是最好的!


第三段:看血小板总数

血小板主要作用是当我们受伤时,他们会马上牺牲自己,聚集在破损处成团。防止血液再流出去的作用。另外它还会释放一种物质,来帮助血管,肌肉收缩。

简单理解血小板就是牺牲自己来堵住血不往外流的,当然如果不正当的堵的多了就会形成血栓了!

所以这里我们主要看这个数值是否偏低,如果是偏低说明凝血功能会出现障碍!

最后来总结下:第一段看白细胞最常用,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第二段看红细胞,判断贫血还是缺铁,维生素;第三段:看血小板总数,判断止血效率靠不靠谱。

关注【十二美喂养艺术】,做最懂你的孕育知识分享平台。我这里还有很多有趣有用的内容等着你哟!

十二美喂养艺术


怎么根据孩子的血常规化验单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素感染,自己之前也不知道,后来孩子感冒上医院医生让化验,回家后就专门抽空学习了一下,我们要看的主要有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看懂自己就可以做出一个粗略的判断。


1. 白细胞

白细胞是身体的卫士,当细菌或病毒袭击身体时,白细胞就会去冲锋陷阵、保卫身体。

白细胞是 5 种细胞的总称,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每种细胞的作用方式各有不同。

孩子生病感染来源通常是细菌或病毒,医生主要看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

中性粒细胞

当人体被细菌偷袭时,身体就会快速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派遣它们到患病的地方上阵杀敌。由于中性粒细胞短时间内急速增多,白细胞总数也会升高。

在血常规报告中,如果看到中性粒细胞增多,大多可以认定是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疗。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能识别出哪些是病毒,把它们包裹起来消灭掉,不让病毒继续捣乱,并且产生相应的抗体,便于下一次直接消灭它们。

在淋巴细胞与病毒战斗的过程中,淋巴细胞会大量复制,数量变多,但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下降。等到病毒被打败之后,淋巴细胞的数量又会恢复到正常值。


2. C 反应蛋白

C 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物。一般在手术或者受到创伤后,人体感染了细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浓度就会升高。

由于 CRP 在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时都会升高,它的数值并不能作为判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准确依据。

通常当 CRP 高于 20mg/L 以上时,医生会认为孩子受到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是要结合白细胞的变化来综合判断。


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

如果中性粒细胞增多,或者C 反应蛋白高于 20mg/L 以上,那么孩子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只是淋巴细胞增多,孩子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当然,这个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再做详细的判断,这个只能做为一个初步的参考。我们毕竟没有医生专业,不明白的还是多问医生,两者结合就能更清楚判定自己的答案了。


薇宝妈妈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症状虽相似,但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妈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宝宝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第一是通过宝宝的症状表现,第二是通过血常规化验单。



通过症状如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呢?

在宝宝发烧测量体温的时候,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是忽高忽低的,同样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是只高不低的。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是因为身体上有炎症与自免疫体功能产生的一种自体反应引起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是因为病毒侵入了人体内引起了炎症从而导致发烧。

通过血常规化验报告单如何判断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一般情况,宝宝发烧超过38℃,医生便会开血常规检查看是否有感染。在儿科发烧的宝宝,医生是通过白细胞和分类值来判断宝宝是否有感染和具体是什么种类感染。如果白细胞数高于正常,一般指示有感染或炎症。但仅凭借一个白细胞数目不够准确,在检查白细胞数目时还要对白细胞的分类。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其中,细菌感染时中性细胞多增高,超过70%;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多增高,超过50%。如果在白细胞增高的同时存在中性细胞的增高,比较符合细菌染,应选用抗生素治疗;在白细胞“正常”或稍降低水平的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增高,比较符合病毒感染。但是一些医生也常常机械地将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诊断为细菌感染,必须要结合临床症状来做最后的判断。

宝宝突然发烧,妈妈要怎么做,是先观察还是先去医院?

首先,如果宝宝只是发烧,没有引起其他难受的症状,比如呕吐,腹泻,精神不振,啼哭不止等,妈妈可以先暂时观察宝宝,给宝宝测量体温,如果温度低于38.5,妈妈可以给宝宝物理降温,毛巾沾温水敷额头获温水擦拭身体。适当的减衣服,但是手脚不能冷到,等宝宝体温正常后就要注意保暖,不能一直降温。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了,要给宝宝用退烧药(有了娃以后,家里一定要备退烧药哦,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没有退烧药,去药店买,高烧必须使用退烧药,不然一直高烧会对宝宝智力有影响哦。生活中烧坏脑子的宝宝不少。据调查显示,儿童弱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应为婴幼儿时期高烧处理不及时导致的。

其次,如果宝宝发烧还伴随呕吐,腹泻,精神不振,啼哭不止等,要立马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哦。宝宝发烧若还呕吐腹泻很危险的。我妹妹一周岁时发烧腹泻,,开始爸妈没有放在心上就去地里干活了,紧紧一个下午的时间,全身脱水,发现时带去医院,医生打针打不进去,然后就轮流换医生尝试给妹妹打针,一共扎了80多针才扎进去,差点命多没有了,我妈到现在50岁了,一提到妈妈那次就会心惊胆战。



希望能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