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一個領導老是組織下屬開會?

鄉村老梁說教育


這跟領導的工作風格有關,也跟一個單位的工作氛圍有關。文山會海是形式主義的表現之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單位工作制度和工作氛圍上出現了問題,需要通過會議去解決各種分歧、異常或矛盾。有些領導習慣通過會議去佈置任務或解決問題,暴露了工作手段的單一,會給下屬帶來一定的負擔。上班都在開會,加班來幹活落實。久而久之會陷入工作有效性不足的漩渦。


帆176611958


會,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有用功會;也有搗漿糊敷衍推諉的無用功會。你覺得領導,可親可敬;還是領導一文不值?!

說個我自己故事:我是40歲以後,才知道我父親過往幾十年裡的不停的嘮叨和叮囑,都是對的!要是我早十年明白領悟,也許我會成為鴻鵠,而不是現在的一隻小山鷹了。

你看一個領導經常開會,為什麼呢?!


淺見薄識572579



沙漠一舟2000


開會的意義我覺得有這麼幾點,一是形式主義,為了完成上邊指令性工作。二是找存在感,練口才,顯示自己的學識。三是推卸責任,尋求下屬提供的工作措施,效果好了,是自己的,幹糟了,下屬背鍋。現在大多數的管理措施都是一種免責式管理,是想著這些措施出臺後我沒有責任,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就如……一個口罩帶了一個禮拜沒得換,卻要求天天兩次測量體溫,整天在一個屋子裡居住,卻要求吃飯的時候分批,家屬封閉在家沒買到口罩,卻讓家屬每天報兩次體溫,至於口罩的事你自己解決……



壹拳而已


先別急著討厭。看看這些情況是否屬實?

1、領導經常開會,喜歡吆五喝六愛批評人。

很多管理者自恃清高,覺得自己是公司負責人是管理者,對待下屬經常吆五喝六,特別通過批評別人來提高自己。

如果你發現你的領導是這種情況,對於你的職場發展可能並沒有多大幫助。

所以,如果你還想在這家公司發展,不妨忽略他的缺點,多看看他的優點。

2、領導經常開會,會議沒主題說話無主次。

很多公司領導組織下屬開會,都是屬於無效會議。因為會議沒主題,領導說話沒主次,大家開會完全是尬聊。

如果你發現公司領導是這種情況,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因為時間被浪費,很有可能你要加班。

3、領導精彩開會,喜歡抓權做事繁瑣囉嗦。

這種情況下,都屬於領導喜歡抓權的現象。

作為管理者算是當局者迷,做事流程繁瑣,說話囉嗦。

我是@壹哥職場說 職場諮詢規劃師,知乎專欄作者,互聯網資深內容營銷。更多職場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

壹哥職場說


看到這個問題,剛好就是身邊發生的事。我們公司有個營銷總監姓李,因為經常給他的團隊或其他部門同事開會,風趣地被行政部小姑娘起了一個“李會長”的稱呼。

我比李會長高一級,站在我的角度來看的話,發現任何問題及時瞭解情況,及時調整政策,及時溝通,這樣可以帶動他的整個部門推進工作效率,所以處於這種情況的話我是支持的。

站在員工角度去看,私底下有員工抱怨一天開會好幾次,每次開會通知都會聽到在大辦公室抱怨“又開會了!”有時開會就聽餘會長一個人在囉嗦,聽著聽著都聽瞌睡了,他還講!所以開會次數多,有時也會讓員工厭煩。

那麼如何有效率的開會?如何不讓員工厭煩呢?

我覺得要提高開會的質量和效率。每個人可能只關心領導開會時關乎自己的工作內容部署和安排,所以關乎整體利益或部門成員需要協調溝通的就開大會,如果是關於個別人或單個人的事就開小會或單獨溝通,而不是每次開會都把所有人叫一起。另外,開會要主題明確,少談與主題無關的話題,時間不易過長。

現在是特殊時期,做為公司層面應儘量減少人數過多的開會過程,當然不管是現在還是平時如果對領導經常組織開會不滿的話,都可以找行政部溝通,讓行政部代為委婉轉達你的領導,他也會改進工作方式的。



龍哥看商業


領導組織下屬開會,或許你個人會覺得有些煩,但是實際上你要明白,開會要比不開會好的太多,原因如下:

1、開會其實就是信息交流的過程,通過開會你會了解到許多你職責之外的信息,包括對整個部門的運行情況都會有一定的瞭解,假如領導不開會,有什麼事情,直接打電話吩咐你,那你就只是沉寂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估計等到你離職了,你對整個部門也不會清楚。

2、開會雖然有些煩躁,但確是一個團隊溝通交流比較有效的方式。在會議上,你可以瞭解各個同事對一些事情的建議看法,也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傾聽別人的意見),這些東西,不是私下可以交流的,一般私下交流的意見都是負能量較多的。

3、通過開會,可以有效地分解責任,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每個企業都有周例會,這個東西很有必要,特別是對於發展中的企業來說,在企業例會上,你可以有機會提出自己工作存在的困難(明顯超過自己的工作範疇),如果上邊不予以重視,你也有的說,而私下裡打電話,總會多出一些扯皮的事情來。

總之,開會是好事,只要為了推進工作,只不過現在有些人把開會當做了自己的鬥姿勢的場所,所以才引起人的反感。


貧困山區的亮光


領導老是開會這一現象是多因一果的客觀現實。一是政治遺傳基因。現在有個詞叫紅色基因,會多這也是其中的一個現象。我們的執政黨的前身是以軍人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打仗之前必須開會,且不是一次會兩次會就能解決的,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今天。二是與幾千年形成的演繹式思維方式做決定的。因而我們的行政方式也是演繹式的工作方式,通過會議部署任務也是客觀的需要。三是形式主義的緣故。形式主義是行政主義的伴生物,一切重大主張都是從上級來的,下級只有落實的義務,沒有自作主張的權利和機會。久而久之形成了下級看上級的臉色行事,因此必不可少的程序就是開會傳達上級的指示精神,進而形成了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同時派生出來以檢查落實檢查。四是領導的素質問題。有的人喜歡大轟大嗡,為抖威風而開會。應當習慣於計劃經濟時代的套路不止一次的開會。五是足球思維方式導致的。臨門一腳,只要被我就是萬事大吉,開個會簡單嗎,然後寫個彙報就是萬事大吉。


隸桀


做為一級領導,召集大家開會佈置工作,這很正常。

在此我們羅例一下各種會議名錄:

按內容有:

生產例會、總結會、上級精神貫徹會、組織學習(會)、換屆選舉會、交接班會……。

按形式有:

工班會、工會會、黨(團)小組會、民主生活會、QC小組活動會、研討會、經驗交流會、情況彙報會……。以上羅列的各種名目繁多的會只是"冰山一角",按每天二個會都排不了,能說領導會多嗎?文山會海做領導也不容易吧?


心平氣和更快樂


我在實際工作中見過太多這樣的領導了,特別是那些冗長而毫無意義的無效會議,真的讓下屬們很惱火。

根據我多年的觀察和了解,無效會議有以下幾點出發點:

一、找感覺,顯擺炫耀

為了滿足無聊的權力慾和表現欲,顯擺自己的“能耐”而組織會議。

我曾經見過這樣一家公司的副總,每次到下面分公司蹲點檢查工作,就打著談心、交流、拉近距離等旗號三天兩頭開會,會議也沒有什麼實質目的和內容。

好為人師的擺出一副天下唯我獨尊的嘴臉,人人都要“教育”一番,教訓完人就開始大談特談自己的“光輝史”,搞的是分公司的人是不厭其煩。

二、為向下推卸責任而開會

這種會議是那些毫無擔當的領導常用的伎倆,想著“我沒有理由對此負全部責任,對吧?”而召開會議。

三、為開會而開會

因為公司的要求或某種慣例而召開無效的會議。

四、為表功而開會

為了博取上級的信任、好感或者眼球等而召開會議,想著“哈哈,多開些會,不僅能博取眼球,還能讓上級覺得我勤於公事。”

五、為攀比而開會

只是為了“東施效顰”攀比而召開會議,“別的部門每週都要召開幾次會議,我不能落後,免得讓他們取笑。”

六、為洩憤而開會

一些領導因與個別下屬不相容,好不容易抓住其的把柄,就立馬召開個“批鬥會”以洩私憤。

七、為避免尷尬而開會

有些領導沒有足夠的勇氣單獨面對下屬,所以他們通過會議批評下屬。


我們都知道,高效的會議可以有效地發揮會議的作用和目的:①解決問題,②提供信息,③收集信息,④宣傳政策,⑤培訓教育(見圖2),而無效的會議不僅會讓下屬厭倦士氣低落,還會增加企業管理成本。

因為,任何會議都有成本(見圖3)。作為管理者,有必要謹慎對待。

您對以上觀點還有什麼看法,歡迎一起討論,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