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己的陽氣?

用戶68044589


搓按大椎穴,能激發陽氣,剋制體內陰寒

現代很多人為了漂亮,喜歡穿沒有衣領的衣服,露出性感美麗的脖子,卻不知道,疾病的種子由此留了下來:頸椎病,心臟病,鼻炎,頭疼,肩周炎……一個個疾病不久便會接踵而來,體質逐漸下滑,好似下了魔咒一般,而要破解這個魔咒,其實很簡單,就是保護好你的大椎穴。

大椎,它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只要給大椎穴適當刺激,就可以通暢諸經,振奮一身之陽氣,讓你快速恢復體力,意氣風發!

1.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位於頸根後,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簡單的說,將頭稍微往前垂下,不動肩膀只左右動頭頸部,便會發現有的突起會動,有的突起不動,會動的突起就是頸椎,取穴時只要找會動突起的最下方即是。

中醫認為:搓按大椎穴,能激發陽氣,通行全身。陽氣激發,溫煦身體,能剋制體內的陰寒。治療各種虛寒症,比如肩頸僵硬、風寒感冒、鼻炎、咳嗽等等。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陽氣從這裡發出,形成保護人體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大椎穴也是阻止風寒入體的第一道關口。

大椎穴,是手足三陽經和督脈交會的地方。這裡是陽經大會,是陽氣升發的一個重要站點。

人體手三陽經有三對,共六條,足三陽經也有三對,也是六條。這六對十二條陽經運行著人體後天的陽氣,溫養人體周身。這十二條陽經均與督脈相交於大椎穴,而督脈是人體陽氣之總督,運行著先天之氣。想想看,十三條經氣、先後天經氣在此交匯,此處可謂交通要塞。如果打仗,此處定為必爭之地,人體如果此處受害,此處不通,十三條經皆不通,自然百病叢生,當我們意識到這點之後,還會將這個要塞處於險地嗎?

中醫認為陽氣一旦足了,就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經常搓按大椎穴,陽氣流通宣發,則不會鬱聚而發生熱毒。還能退熱、消熱毒。也就是說,感冒時的發熱、咽痛、扁桃體紅腫熱痛,都可以按揉大椎,或放血搞定,內熱引起的痊瘡都可以通過大椎穴來調理。

所以冬天寧可不戴帽子,也要圍圍巾,目的就是要保護好大椎。

2.如何搓按大椎穴呢?

01.用手掌貼著大椎穴上下左右搓即可,也可用中指端輕轉按揉,或者是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無名指等對稱用力,對大椎穴位做捏擠運動。每一次搓按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即可,一天重複做2次。

02 .畏寒,怕冷的人,用艾條灸大椎穴,讓艾條的熱量在十三條經脈中流動,人很快就暖和起來!03 .對於長期穿低領衣服、夏天愛背對著空調吹的人,整個背部僵硬難受,這時在大椎穴貼上一小塊風溼膏,解除大椎穴寒邪的封鎖,很快整個背會熱起來,兩毛錢,輕鬆搞定!04 .出差在外地的人,艾灸和風溼膏都沒有帶也不用著急。拿著電吹風,在大椎穴吹幾分鐘,整個身體如同曬了太陽一般暖烘烘。05 .最簡單的方法:感覺輕微受寒時,洗澡的時候稍微調高一下水溫,沖洗大椎穴5-6分鐘,或者拿熱毛巾熱敷幾分鐘,也可祛除剛剛入侵的寒邪.也能夠達到提升陽氣的作用。

3.大椎穴臨床功效

一、溫通諸陽 解表發汗

督脈為諸陽經之海,陽者主衛主表。

凡風寒之邪外束肌表,而現頭痛、惡寒、發熱之表證,可針刺大椎穴,起到振奮陽氣,疏風散寒,解肌發汗,驅邪外出的作用,為治療傷風感冒之有效穴。

例一:姚某,女,成人。因外感風寒,頭痛項強,惡寒發熱,無汗,鼻塞流清涕,脈浮緊,苔薄白。在大椎穴施以針刺,起針後並拔一火罐,起罐後,頭痛遂止,鼻塞亦通,於夜間汗出熱解,次日痊癒。

二、溫經活絡 通陽散瘀

督脈統督一身之陽,陽主表。

凡風寒溼邪侵襲經絡,致氣血阻滯,經絡不通,發為痺阻,形成疼痛麻木之風寒溼痺諸症。大椎穴有通經絡、和氣血、散瘀滯、止疼痛之作用。對於半身不遂,小兒麻痺,及督脈疾病如脊柱強直、角弓反張、腰背疼痛等症也有一定療效。

例二:一老婦,患臂痛不能舉已十餘年,自述因在野外坐臥溼地,感受風寒、夜露而得。症見周身倦怠,納差,晨起噁心頭昏,舌苔薄白,脈緩無力。施針肩井、肩髃、曲池、合谷諸穴不效。後因患瘧疾針大椎穴,進針寸餘,行燒山火手法,患者自述有一股熱感自肩部直達患側手指,針後不但瘧疾未發,纏綿不愈之臂痛也隨之而愈。

例三:患者周某,女,36歲。因產後氣血未復,過早勞動,風寒之邪乘虛而入,時感脊背發涼有冷氣冒出,項背常感冷楚不適,冬季雖重裘而不溫,加之毛圍巾防護亦不能御其寒。脈細弱無力,舌淡苔薄。經針刺大椎穴並用艾條灸治數次後,脊背發涼大為減輕,後又堅持治療月餘,數年之風寒背冷竟不藥而癒。以後每遇風寒氣候變化,亦無脊背冷楚不適之感。

三、回陽固脫 散寒救逆

凡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肢冷脈伏等陽虛欲脫的症候,以及寒邪中於肌表,陽氣被寒邪所遏,不能外達,而呈現四肢厥逆,寒戰鼓慄,脈微細或伏,皆可溫灸大椎穴,以收回陽通脈、散寒救逆之功。

例四:夏,正值麥收期間,曾遇一中暑陰症之男性患者,年約30左右,先傷於暑熱之邪,後又在室內陰涼處休息而入睡,復感陰寒之氣,以致陰氣外束,陽邪內閉,營衛失調,醒後口不能言,心中明瞭,惡寒戰慄,手足厥逆,腰背強直,脈伏而細數。先針大椎穴,後用艾條溫灸之,半小時後,手足轉溫,諸症遂愈。

例五:患兒陳某,男,7歲。因吐瀉過度,給予輸液,但未及一半,患兒口唇發青,四肢厥逆,全身戰慄、鼓頷,連聲喊冷,覆蓋棉被不能御其寒。改用艾條灸大椎穴,約10餘分鐘,寒戰即止,又逾10餘分鐘,四肢轉溫,口唇變紅,患兒竟揭被而起。

四、清熱開竅 鎮驚安神

大椎為手足三陽與督脈之會,主通一身之陽氣,可治邪客於表,致三陽經氣閉遏之發熱,以及熱極生風,驚悸不安等症。小兒為稚陽之體,臟腑嬌嫩,氣血未盛,神氣未充,肌膚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極易發熱,熱極生風,而致驚風抽搐。

例六:患兒高某,男,2歲。發熱已20餘日,晝輕夜重,時熱時止,某醫診為“無名高燒”,醫治無效。經針刺大椎穴,行透天涼手法,一次而愈。

例七:患兒劉某,男,3歲。因外感風邪,入裡化熱,發熱抽風,兩目上吊,呼吸急促,口唇青紫,哭鬧不安。針百會、印堂、人中、合谷諸穴,效果不顯,針刺大椎穴後,抽搐遂止,神清目爽,一切險象消除。

五、增強衛氣 驅邪截瘧

針刺加灸大椎穴,可提補諸陽,增強衛氣,宣陽和陰,為截瘧之有效穴。

例八:秋,餘赴農村巡迴醫療,曾用大椎穴治療瘧疾250例,用針刺截治1~3次後,痊癒者204例,好轉者39例,無效者7例。本法於瘧疾發作前1~2小時,進行截治,進針要深達寸餘,務必使針感向下傳導方可停針,針後擠出血液一珠,在血液上敷胡椒麵少許,用膠布加以覆蓋,只要截治時間準確,療效甚佳。

六、固衛安營 清熱斂汗

凡肺氣虛弱,衛陽不固,表虛易感風寒,而致發熱、咳嗽、倦怠、午後潮熱、夜出盜汗之患者,取大椎有益氣固表、濟陰安營、清熱斂汗之效。故常灸大椎穴,對體弱易感風寒之人,有預防感冒的作用。此穴又為強壯穴,故《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雲:大椎“療五勞七傷”“風勞食氣”,他對骨蒸潮熱,盜汗喘促之虛勞證亦有較好的療效。

例九:王某,男,25歲。平素身體虛弱,易感風寒,時患感冒而多日不愈,深為所苦。每日午後潮熱,夜出盜汗,並伴有遺精、咳嗽、胸痛、倦怠等症。脈細弱而澀,舌質紅而少津。針刺大椎、肺俞、曲池、內關、陰郄、三陰交、足三里、腎俞、關元諸穴,除大椎、肺俞、關元、足三里四穴針後用艾條灸20分鐘外,其餘諸穴只針不灸。10次為一療程,針灸數療程後,其病漸愈。並囑其常灸大椎穴,經常易患之感冒,亦隨之而愈。加之攝生有素,調理適宜,體質漸復,且較昔日為健。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素檏育兒莎莎姐


我認為要提升陽氣,首先得節慾。

為什麼這樣講?前兩天在門診碰到一個小夥子來跟我說,醫生我每天都沒什麼精神,還經常會這裡痛一下、那裡痛一下,別人上體育課跑幾圈一點不累,我跑上一圈就累得慌。我看了下他,臉色蒼白,坐在那彎著個腰,像個小老頭。

我剛要開始給他檢查舌象和脈診,跟他一起來的小夥子就壞笑著跟他說,平常少擼兩次就有精神了,看病的小夥一下子臉就紅了。

我也沒接話,就發現他的舌淡、苔薄白,周邊有齒印,脈診雙尺脈弱。我就問他你真有手淫這個習慣,多久了?他說三年了,從大一開始就迷上了看黃片,每次控制不住就會手淫。

我就跟他說,你現在首先要明白如果你不戒掉這個習慣,我再你調你的陽氣也上不來。因為,過度的手淫,開始主要引起腎陰虛,因為精屬陰,但陰陽互根,陰損及陽,日久就會傷腎陽。那麼,腎中陰陽又為身體陰陽之本,日久會累及其它臟器陰陽失調,人體整個陽氣都會受到影響,你已經引起了脾臟出現這樣問題了。所以,你必須戒掉手淫習慣。

通過這個病號情況,我想我們平時注重提升陽氣前,首先要能夠節慾,否則便是徒勞。


中西醫林醫生


陽氣,是中醫的說法,陽氣不足百病生,足以說明陽氣的重要性。

陽氣來源有二:一為先天性的,來自於父親和母親,二為後天性,主要從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氣轉化而來。而人的正常機體運轉、工作、運動、性生活、情緒波動、適應氣溫變化、修復創傷等各項活動都是需要消耗陽氣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先天性的陽氣,我們沒辦法改變,但後天性的陽氣,卻是我們可以把握的,今天咱們就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說如何提升自己的陽氣?

1、養成合理的作息習慣

熬夜傷身,短期可能看不出影響,但長期熬夜對身體內部的陽氣會有很大的損耗,即使白天休息再長時間,也不能夠彌補對於身體的虧損。所以一定要養成良好作息習慣。

2、適當增加運動

運動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也有助於提升陽氣,主要包括散步、瑜伽、游泳等一些有氧運動,同時,建議大家多參加戶外運動,開拓視野,吸收自然中的“生命力”。

3、飲食調理

對日常生活中缺乏陽氣的朋友來說,可以定期進行食補,比如吃一些堅果類,核桃、開心果、板栗等等,冬季可以選羊肉湯滋補,特別是寒性體質的女性,喝了很有好處。

4、做好保暖工作

有很多陽氣不足的患者都會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表現。特別是到了冬季,一整晚手腳都熱不起來,這就需要在每一天都注意做好身體的護理工作,比如少喝冷飲、少吹空調、及時增減衣物、護好肚臍等重要部位等等。

5、勤曬太陽

適當曬曬太陽有助於提升身體陽氣,當然,並非要大家在炎熱的天氣暴曬,而是告訴大家,偶爾在“沐浴”陽光下,不但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流通,還可以增強身體體質。

6、適當艾灸

中醫的艾灸是個好東西,通過艾灸可以更好的補足身體的陽氣,並且預防和緩解身體的炎症。

7、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積極的心態對健康的影響是很大,情緒與疾病有時候是緊密相連的,假如時常抑鬱憂鬱,有可能導致陽虛氣短。

8、使用藥膳泡腳

用中藥泡腳也是一種提升陽氣的方法,泡腳可以緩解疲勞,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提升陽氣的作用。當然,如果您不習慣藥膳泡腳,熱水泡腳也對身體很有好處哦~

綜上所述,提升陽氣的方法有很多,不過基本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穩定情緒有助於提升陽氣,您覺得呢?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覺得不錯,請點個贊。歡迎【關注】三諾講糖,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三諾講糖


回答姑下

一,什么是陽氣?

人活一口氣,這個氣是真氣,就是陽氣。陽氣儲藏於腎裡。常說的元氣大傷,指的傷陽氣。

陽氣,真氣,元氣,腎氣等,就是平說的免疫力。

二,陽氣不足就招病

陽氣不足,不通,免疫力下降,招來許多病,如增生,結石,脂肪瘤,結石,腫瘤等。陽氣是生命根本,因此扶陽十分重要。

三,怎樣昇陽?

陽氣不足,可昇陽,助陽,養陽,扶陽等多方法。

1,睡好覺,不熬夜,天下第一養陽。睡覺時收斂陽氣,陽氣得以休息。早晨陽氣隨太陽而升發,充滿活力。

2,曬太陽昇陽,激發陽氣曬頭頂百會穴,可達到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3,曬後背督脈,總督一身陽氣,背曬熱了,人體一天陽氣充足。天天曬背,天天陽氣充足。

4,一天早上開水3OOcc,放生薑4一5片,等溫度下來後倒入一匙蜂蜜。生薑助陽,蜂蜜為大腦提能量,一天精神好,消化好,陽氣充足。

5,按摩足三里(外膝眼朝下4橫指處),補氣昇陽,防病強身。日三次,一次按,壓IO分鐘以上。強身要穴,一輩子按摩,得益非淺!

六,提根拔氣壯陽

先深吸氣,吸到七分時,雙手握拳,隨即提腳根。呼氣時腳根落地,兩拳鬆開。反覆做功6次,多做更好。這個功可全面昇陽,氣歸丹田,溫熙五臟,而延年益壽。

以上升陽的綜合調理,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每天昇陽,提高免疫力。


戴褀


現在還常能記得起,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經常可以看到幾位老年婆婆,年齡都有80多歲了,很大了,但人很健康,很精神,你會發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小腳。因為這一代人,小時候要隨從一個家規和習俗,要把腳裹起來,很痛苦的。這也就給以後的生活帶來一些不便和麻煩。我仔細觀察過,她們走路時,大多用足後跟著地,如果用前腳掌著地會很痛。這就久而久之形成了腳足跟走路的習慣。也正是這個行為原因,卻印證了她們長壽的體質。因為我們都知道,足跟部位正是我們人體足三陽經所經過的部位,經常這樣行走,卻不知不覺起到了提振陽氣的效果。

因此,日常健身防老抗衰也應從腿腳鍛鍊開始。先給大家推薦一套鍛鍊腿腳保健的動作方法,讓你人老腿不老。

健康長壽的五個不—— 腿腳保健讓你人老腿不老——臥位運動趾與踝。

仰臥床上,雙下肢平伸,雙足一起做屈趾、伸趾交替運動30次,五趾分離、併攏30次,然後屈髖、屈膝、伸屈旋轉踝關節30次,這是整套運動的準備動作。

腿腳保健讓你人老腿不老——坐位蹬滾子運動。 把長40釐米,直徑10~20釐米的圓木或石滾子,放在地板上,人坐在床邊,雙足蹬在滾子上前後滾動100次,可以達到舒筋活血的目的。

腿腳保健讓你人老腿不老——踮腳走路練屈肌。 踮腳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行走百步,這不但可鍛鍊屈肌,從經絡角度看,還有利於通暢足三陰經。

腿腳保健讓你人老腿不老——足跟走路練伸肌。 即把足尖翹起來,用足跟走路,這樣是練小腿前側的伸肌,行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陽經。

比如在效外去徒步或在公園溜彎時長期堅持這樣走一走,對提升人體陽氣很有幫助,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


呼吸健身法


中醫講:動則生陽
1、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做好“動”和“靜”,強過任何補藥。例如:快步走、跑步、騎行、游泳、打球、日常勞作等都歸屬於動養。這裡強調的“形動”。
2、少熬夜,要順應一天12時辰的變化,到了晚上陽氣弱陰氣盛,熬夜特別容易耗損陽氣。最好是晚上11點之前睡覺。晚上順腳之前泡泡腳,促進血液循環也是提陽氣不錯的選擇。
3、食補,可以適當的吃一些溫補的食物。中醫講,五行對應五色。肝心脾肺腎對應的五色是綠紅黃白黑。吃對應五色溫補的食物可以提升陽氣,但是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最好是根據自身情況來調節。
這些都是根據我們日常生活中,提升陽氣比較簡單的方法,大家可以試試。


zyy20181010


如何提升自己的陽氣?

健康苦行僧,開講啦!

陽虛體質最容易在冬夏兩季出現大問題,主要是因為夏天貪圖冷飲或者經常吹空調,再加上冬天較為嚴寒的天氣。

所以說陽氣受損,很容易傷到腎陽,這就很容易出現四肢發冷,無法適應天氣變化的情況。

那麼陽虛體質應該怎麼調養呢?

一:驅寒食物。

如果是在冬季陽虛,體質的人群發現自己體內發寒,可以多吃一些驅寒的食物,比如辛辣刺激性的胡椒,辣椒,花椒,茴香等,但是如果腸胃不太好的朋友還是不要這樣嘗試。

二:熱性食物。

陽氣不足,可以多吃一些熱性的食物。這樣可以幫助彌補腎陽的不足,比如可以多吃一些韭菜,韭菜子,肉桂,牛羊肉,狗肉等食物,就拿羊肉來說,可以幫助補虛補氣。

三:中藥調養。

平時四肢發寒比較畏寒的朋友,陽虛症狀比較明顯的,可以吃一些人參,黃芪,熟地,肉桂,益智仁等中藥,但需要找中醫師辯證治療。

對於以上內容的補充。

動能生陽,平時應該注意多做一些運動,增加自身戶外活動的時間,儘可能多的和自然相接觸,這樣能夠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

經常運動,陽氣也更加容易被調動,更愛運動,能夠收穫更健康的身體。

持續健康知識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健康行僧


提升陽氣,先要判斷自己是不是缺陽,人的身體講究陰陽平衡,不是陽氣越多越好。

所有的灸,無論是艾灸還是針灸都是洩,本身不會增加陽氣,拔罐也是如此,之所以能感覺昇陽,那是洩了陰,就比例而言,陽的比例提高了,但總量沒有增加,結果是陰陽兩虛。

陽在身體中分好幾種,先要查一下缺的是什麼陽,然後有針對性的補。

就中藥而言,附子是昇陽的神物,幾乎中藥裡所有的昇陽方子都會有附子,但附子本身有毒,需要事先煮兩三個小時,然後用剩下的湯繼續煮其它的藥物。


觀上靈雲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陽氣不足,陽氣不足人就容易免疫力低下,特別是在季節變換的時候,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提升陽氣吧!

方法/步驟
  1. 要想補充陽氣,首先要有一顆陽光的心,永遠充滿正能量,永遠積極向上,心存善念,多做善事,莫問前程。

  2. 除了保持陽光的心態以外,自己保持一股勁兒,保持毅力,保持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3. 適當的曬曬太陽,曬太陽是最直接的補充陽氣的方法,另外曬太陽還能夠補鈣。如果陽氣不足就多多的曬曬太陽吧,補陽氣的同時還可以去溼氣!

  4. 有一定的運動愛好,堅持晨跑,做做運動,鍛鍊鍛鍊身體,將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去。

  5. 補充陽氣還要注意生活飲食,不要吃生冷的東西,最好清淡飲食,多食五穀雜糧,注意多樣化飲食,多吃溫和的食物。

  6. 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度勞累。如果過度勞累,將自己累到了,就會導致陽氣外洩。


董師爺說


陰氣與陽氣,僅中國人明白,不純正的中國人打擊這一認定,外國人不發表評議。

陰氣可由胎兒膚色觀出,陽氣可由三月的嬰兒看到。

即,胎兒膚青紫色,三個月後的嬰兒白胖嘟嘟。

從而,成年人膚色或瞼色發青暗歸陰氣重,膚白潤亮澤歸陽氣揚。

再講究點,陽氣被述成入小腹的膀胱與前列腺間的氣海內,而歸根於兩肩上,用於兩腎間的腰脊柱上。

所以用力量的人,氣充腹腔加大體內內壓力,才可抗住手拿肩扛的重物壓力。

而不知飢的人,當兩肩發軟時,就是飢了,不明者等腿軟了才知渾身沒力了。

飢不是餓,餓是胃裡無食空了,需飲食補入,使肚子有飽腹感;飢未必有空腹感,更接近低血糖式。

陽是由裡向外發散,陰是由外向裡收聚的。這由唾與醒上的精神困與不睏覺上看感到。不知此睡著覺與否的精神,可入睡不可入睡歐醫作表述,中醫述成陽氣收入體內形成想睡覺須睡覺的。

從而,人得病,是陽氣控不住邪氣入侵身體造成的。即陽氣由體內向體外發散的力太弱,抵不住外邪侵入身體造成的。且邪氣控陰氣外發使皮膚青黑色出現,重的出現瘡濃潰爛現象。即陰不收斂而發散了。

人體不正常才現病的,所以陰不收斂陽不發散就病了。現代詞不健壯了。

因此,多做肢體運動,強壯身體,陽氣就足了,身體不健壯陰不控陽,陽不抑陰,就離患病不遠了。

補陽或補陽氣是醫術詞,因中醫疔病僅用補與洩,但歸藥劑補或洩性的詞說,如針炙也補洩一樣,並不是吃了啥長啥的補入啥的意思,而是療病手法的表述辭,而可用於養生術的補不補的缺啥補入的。別弄混了。

養生術的補,是身體極缺某元素或營養成份,才可補相關缺的部分,不太缺補無用無效的,受騙都是不該補,讓補,越補越不自吸收,甚至中毒了的,是藥三分毒,醫病用此毒去殺病處,無病多食入就慢性中毒了,因此少招惹藥入腹的。

當體極虛弱,大風一吹有要倒的趨勢時,才補點啥的,平常膚飽體胖不飢餓的,補啥害啥病的。身體動彈運動才促陽氣壯的,另是少色慾保陽不洩,也是保陽方法最佳的。

中國醫學是依6歲健康兒童為標本的,此為童子。

武家注重童子功。

兩肩含陽氣重,就是儀表上的抬頭.挺胸.收腹.身體挺直態的,雄赳赳氣昂昴的狀態。陽氣弱萎蔫.肩塌.弓背.含胸了。

看看陽氣頂峰的3至6歲童,睜開眼睛就一刻不閒的,不願動身體了,除困了要睡覺外,就是生點病了。應向他們學習的。即不入色慾且身體多動不閒著。且與吃喝無關。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