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去寺廟應注意什麼?

Toys-crazy


去寺廟要看你是去旅遊,還是去上香呢?還是去散心?

寺廟本來是一種文化傳播和信仰傳播的地方,不過現在大多數地方就呵呵了。寺廟宗教之類的其實更多作用在於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並非像現在這種金錢的迷信。



旅遊 寺廟一般來說每天人流量都是比較大的,如果你是旅遊的話,你的著裝就需要有一些注意,因為畢竟是在一些陌生的地方,你需要著裝保守一些,這樣便於保護自己,不被別人很輕的就發現你是否是一個有犯罪價值的人。不要輕易相信路邊的人,如果需要詢問什麼事情,最好是詢問寺廟裡的工作人員。

根據自己的心情隨便穿的,只要不是太隨意太招搖,基本都不會發生什麼問題了。

散心 如果你只是去附近寺廟走走散心的話,就不必太多考慮著裝方便了,因為都是一些比較熟悉的地方,怎麼舒服怎麼來了。去寺廟裡走走看看。有些寺廟會提供齋飯,可以去吃一下,味道還不錯。看各個地方的不同,一般來說,他們的齋飯和外面有些不一樣。簡單來說就是吃著感覺比較清爽,外面那些吃的感覺有些油膩。一般寺廟裡很少有人會大聲喧譁,比較安靜適合調節心情。一般只要不是太浮躁的寺廟,都能感受到一種寧靜。



燒香 如果你是去燒香的話,就穿的鄭重一點,樸素一點。畢竟如果你是去燒香的話,就說明你的信仰在那裡。至少暫時在那裡。對於燒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是信仰,有些人是心靈的寄託。信仰的話有些人是真的一種理念信仰,有些人這是一種需求的信仰。有些人是一種文化的信仰。現在大多數燒香的人應該是出於一種心靈的寄託。現在的社會很繁華,很浮躁,很多人的心靈都很空虛。需要給心靈找一些寄託,找一種東西,將自己的心靈附著在上面。現在的人大多缺乏信任感,而寺廟裡的神佛恰好成了最好的寄託品。因為他只會傾聽,不會告訴任何人你的秘密。

人呢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開心的時候,所以說不管是去上香還是去散心,還是去旅遊都可以燒燒香。(當然,要是遇上那種連上香都主動收錢的那種寺廟,我想也不用去燒香了,就算是信仰,他也不值得你去,因為信仰不會向你要錢。一般人來說,燒完香的人多多少少都會自動捐自己認為合適的錢)說說自己想說就說不出來的話或者自己希望的事情。我算是一種對心靈的放鬆。

畢竟不管你是因為信仰還是散心,還是其他的。如果選擇去寺廟的話,都挺合適的,因為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不管你出於哪種原因。你選擇了大多數人的選擇,你就會感覺自己沒有離開這個社會群體,讓自己減輕心理上別人不能理解自己心情煩悶感。讓自己心理上感覺,還是跟所有人在一起的,沒有被孤立。或許我表述的不夠準確,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吧。

求神拜佛之類的(或者說迷信,古代統治者用來統治愚昧人們的一種工具罷了),就不做什麼評論了。

寺廟文化 寺廟這個詞通常伴隨著佛教,佛教的文化,確實非凡。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很偉大。佛教當中的各種經文,我估計現代人沒有人可以寫出人與這些經文同等級的作品。這些佛教中的經文都蘊含著為人處世的智慧。以及一些社會的智慧。(不過這些經書的原意,已經被玩兒的面目全非了。變成了愚弄世人的一些東西,不知道寫這些經文的先賢們會不會在某天從墳墓裡爬起來,把這些人拉進墳墓)個人建議對這些寺廟文化,或者說佛教文化也有興趣的可以去買原版的經文。來看看,千萬不要去買那些白話註解過的(至於為什麼我就不說了,看完原版經文再去看那些人的註解,就會明白為什麼了)。

總體來說寺廟是一個不錯的地方。集休閒娛樂散心為一體,還有一些特別的美食。有空的話都可以去寺廟裡面逛逛。


事實上寺和廟是有區別的(跟佛教或者道教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在古代是一種政府部門的稱謂。比如我們電視裡經常聽到大理寺,鴻臚寺之類的。在漢明帝的時候,印度的和尚到漢朝訪問。這個和尚自稱是印度的國師,漢明帝想留下這個和尚,這個和尚又想在漢朝傳播佛教文化,所以漢明帝就給了他一個官職,而且專門給他立了一個部門。就是比較早出現的,現在也比較有名的白馬寺。其實當時漢明帝的主要想法是為了讓這些和尚翻譯他們國家的一些資料,還有他們的一些文化資料。再後來慢慢發展就慢慢成了今天這種稱呼了。

“廟”的話本來是指“皇帝的權威,通過祭天的儀式,得到了上天認可”。使人們相信他是上天之子,號稱天子。以便於從思想統治。所以自古皇帝都有“廟號”。逐漸人們用“廟”這個字形容國家建立的用於“祭天”,“祭地”,“祭神”的建築。後來又引申為對祭拜各種“地區性神鬼靈”的建築的稱呼,如“城隍廟”,“龍王廟”,“土地廟”等。

演變到如今寺廟已經變成特指以佛教或者道教有關的一些建築或者文化地(我這麼稱呼)。上面寫的東西不用太較真。


夏恩家的vlog


幸福大喇叭@今日頭條

大家好我是(幸福大喇叭),很高興能夠回覆大家這個問題,作為一名生活類創作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寺廟是莊嚴神聖的地方,是出家人修行的清淨場所,所以去寺廟燒香拜佛,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禮儀規矩,這不但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女性去寺廟燒香拜佛,要莊重、素雅,任何能夠引起他人邪思邪念的舉止和穿著,都要儘量剋制。

一,不要穿色彩鮮豔的衣服,比如大紅大紫、五顏六色、花裡胡哨的衣服。儘量穿些色彩淡雅的衣服,比如灰色、黑色、藍色、青色等,如果有海青的話,最好穿海青。

二,不要穿短褲、短裙,緊身的衣服和褲子。這樣的衣服雖然在社會上很流行,能顯露你的身材,但在寺廟裡卻極不合適,應該穿長褲,素色寬鬆的衣服,比如居士服、運動衣等。

三,不要穿露胸、露背、露肚臍眼的服裝。穿這樣的衣服,並以此為美,就是在有意無意的吸引別人的注意力,這就是在造業,尤其是到了寺廟這種清淨莊嚴的場所,應該穿正裝,以示尊重。

四,不要穿透明的衣服。現在的很多衣服,不是露就是透,很多女人還以此為榮,其實是在造業。如果透過外衣,能夠照見裡面內衣的輪廓和顏色,透過褲子,能夠看到內褲的輪廓和顏色,這樣的衣服就不能穿,因為很容易令男眾想入非非,你來寺廟不是燒香拜佛的,而是破壞大家修行的。

五,去寺廟之前,千萬不要噴香水。動物釋放香味,是為了吸引異性,女性噴香水往往也是為了取悅男人,你來寺廟燒香拜佛,是為了恭敬三寶,噴香水乾什麼?任何香水都不要噴。

六,不要刻意打扮自己,不要塗脂抹粉,把自己搞的嫵媚動人,也不要刻意打扮的很清純,很秀麗,這樣都是在有意無意的誘惑別人,會擾動別人的道心。一切順其自然,讓別人看到你不會起任何邪思邪念,也不會生起愛慕之情,這樣才是最合適的。

七,不要在寺廟裡高談闊論,放聲大笑,也不要故作嬌態,說話嗲聲嗲氣的,以免影響大眾清修。更不要和出家人說些廢話,嘮家常或者開玩笑,你不但是在害他,也是在害自己。

總之,進入寺院,越是清淨、莊嚴、莊重、精進,越是能夠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一番事業,家庭幸福,萬事如意。如果對別人不敬,褻瀆三寶,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就會種下苦果。







幸福大喇叭


去寺廟應該注意:1)、不可以帶“墨鏡”進入佛教殿堂。2)、在佛教寺院是不允許給佛像照相的,那樣表示對佛祖的不尊敬,從文物保護角度來講,不論我們現在所用的照相機有多麼的先進,他們所放射出來的光線多多少少對我們的佛像都有損害,而在損害了之後再去維修的費用是無法計算的,況且有些東西一旦損壞了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所以,不管是站在文物保護的角度,還是對佛教尊敬的角度,我們都不應該在佛教寺院裡面給佛照相。3)、不管是遊覽藏傳佛教寺院還是漢傳佛教寺院都要從左向右順時針遊覽,在西藏只有信奉苯教的寺院才從右向左逆時針旋轉的。4)、還有我們在進入佛教殿堂的時候是不可以用腳去踩踏“門檻”的,因為在佛教“門檻”象徵著佛的肩膀,如果踩踏了會不吉利的,而且在我國的南方也有這種說法:“在古代,只有青樓女子傍晚在招攬客人的時候才依欄踩門,因此而忌諱踩門檻,尤其忌諱女子踩門檻”;還有說法認為“門檻”象徵著一個家族的財運,如果用腳去踩就相當於把自家的財運踩在腳永遠都不得翻身。5)、佛教寺院忌諱雙數,因此在“轉經”時要麼轉一圈、要麼轉三圈,另外我們看到的塔一般都是“一層”、“三層”、“五層”、“七層”、“九層”、“十一層”和“十三層”,其中“七層”最常見,我們經常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浮圖”就是寶塔的意思。“七級浮圖”就是七層寶塔的意思。6)、在佛教寺院“合掌”用於表示對對方的敬意,在拜佛的時候一般要“合掌”於胸前,然後由上到下分別在額頭、嘴邊、和胸前各停留一下,表示自己的“身”、“語”、“意”與佛祖的“身”、“語”、“意”相一致,也就是說自己在說話做事都要言行一致,不能心口不一。然後這樣拜三下,拜的的是“三身佛”。一拜“法身佛”、二拜“報身佛”、三拜“應身佛1心誠:首先心要誠,去的前一天要淨身沐浴更衣,女性來例假不能去。2上香:買香的時候不能說買香要說請香,掏錢的時候一定是自己掏,不能借別人的香火錢,進寺廟只需燒一柱香(3根)即可,以免引起火災;上香時候香舉得高度和額頭一般高即可,香點燃後猛的向上一提火即可熄滅不可用嘴吹熄。先上香後拜、也就是上完香後就可以跪下磕頭了。3尊重佛祖菩薩:進門時候一般是男左女右,也就是說男的走左邊女的走右邊,進大廳時不可走大門正中間要走兩側,寺廟的門檻是不可踏的,聽說門檻是佛的肩膀,一定要抬高自己的腳不要踩著門檻。另外不可對高大尊敬的神像指指點點,那是對神仙的不尊重,更不可以大聲喧譁,與拜佛無關之事不要在神仙面前討論;以表對菩薩的心誠及尊重(當然不知者不罪)。4許願:佛祖會滿足每個人許下的願望,許了願一年實現後一定要還願,感謝菩薩顯靈。許願可許保平安延壽之類的願望千萬切忌不可隨便許發財的願,(這一點上網查查就明白了)我也說不清楚。還有就是不可隨便亂許願,許了又把它拋到腦後,如果你沒把握還願就千萬別隨便許願。拜神的時候你想的是什麼或者你身處何境那麼你求的籤也就印證了;也就是說你有難處佛祖會給你點化,不知所措會得到菩薩指點,你的為人及你的心理佛祖都會在簽上顯靈。許願一般在上午的10:00--11:00是最靈的。5功德:也就是說只要你拜了就有功德,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在功德箱內丟些香火錢,錢不在多少自己自願隨便;如果沒有、佛祖不會計較只要你來拜了就有功德。如果時間充足的話每位神仙都可以拜到,如果時間不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安排拜。6拜完菩薩後:拜完神仙后可以請些經書回來學習(經書則無價之寶)。還可以請些玉珠及護身符,還有人請觀音菩薩,如來佛祖還有財神等......。我們出門的時候一定要走偏門。我們回來後就要把我們請回來的神仙安置好,神仙佛祖菩薩千萬不能放在我們的臥室內,否則沾了邪氣就不靈了,以及我們請的護身符玉珠都要找個乾淨的地方放好;佛祖喜歡清靜。入寺須知佛教團體,最重紀律,受了戒的人,習過威儀,自然動作合禮。普通學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譏笑,特為寫出幾條通常規矩來,作個參考。①入寺——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行,進退具當順著個人的左臂迤邊行走,入殿門裡,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②拜佛——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向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去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頭前行走。以上錄自《禮敬佛陀》其實,還有更詳細的要注意的地方,你有空可以自己看下這本書③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典,自可隨便坐看,須先淨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經上。④拜僧——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向他頂禮時,假若他說一禮,不必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⑤法器——寺中鐘鼓魚磐,不可擅敲,錫杖衣缽等物,不可戲動。⑥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後,不向新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畢,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