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被匈奴放逐北海边,是怎么活下来的?

夏有凉风61


很简单,信念。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春,武帝以苏武为中郎将,携带厚礼,祝贺匈奴单于且鞮侯继位。

出雁门,越雄关,别父老,辞长安,驱骏马,跨雕鞍,为国家,求平安,手持一根节杖,胸怀万里江山,终于,苏武来到匈奴王庭。

可没想到,大汉使团带着和平友好而来,却遭到了非常难堪的冷遇,且鞮侯对这帮尊贵的远客非常傲慢,苏武正在莫名其妙,这时,出事儿了。

这事儿就出在一个叫卫律的汉奸身上。

不过确切的说,卫律只能算半个汉奸,原来他本是居住在长水(今陕西户县东)的胡人,干的是汉臣,血统却是匈奴,说起来他也曾是汉使,后因好友兼恩人李延年(亦李夫人之兄)因罪被杀后,他害怕被连坐,于是就义无反顾的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非常宠信他,令他常在左右,与谋国事,并立为丁零王,遥领北海(即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丁零诸部落。

这样,继中行说、赵信之后,匈奴又有了个熟悉汉朝内情的谋主,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恨不得杀了卫律全家泄愤,可惜卫律逃的很干净,全家都在匈奴,就是不给汉武帝机会。

汉武帝此生最讨厌叛徒,你战败不要紧,被俘也不要紧,关键不能投降,谁投降灭谁全家。

所以,苏武手下有个叫张胜的副使就动心思了,此次出使,窝囊兼丢人,怎么出这口气呢?于是暗自谋划发动政变,杀掉匈奴的智囊卫律,然后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国,这样即可免罪,又可立功领赏,何乐而不为呢?

这挨千刀的张胜,真是害死苏武了;他手下总共也就七十来人,竟想在匈奴王庭狼窝一般的地方玩儿政变,其结果可想而知:密谋泄露,政变失败;连带着整个汉使团都遭到了牵连。

且鞮侯大怒,正欲尽诛汉使者,有大臣建议不如借此迫降汉使,让汉天子丢人又丢面,岂不更妙?

张胜本就是个政治投机分子,被人一吓,当然很快就投降了。但苏武却宁死不降,他父亲苏建一次战败逃归,就声名尽毁,半辈子活在痛苦之中,苏武身为人子感同身受,岂能重蹈父亲覆辙!

于是他慷慨激昂的向汉使团另一名副使常惠说道:“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说完,竟拔刀自刺,前来劝降的卫律赶紧一把抱住苏武,拉救护车来抢救。苏武好不容易活了过来,看到常惠在病床前哇哇大哭像个娘们儿一样,不由大怒:丢人的东西,哭啥哭,这不叫匈奴人笑话咱嘛,别哭了,大义凛然些,咱们当英雄的机会到了!

且鞮侯听说苏武宁愿自杀也不肯投降,非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他认为苏武是个铁血真汉子、汉朝纯爷们儿,匈奴人就喜欢纯爷们儿,于是赶紧派人日夜照顾苏武,盼望他早日康复。

不久,苏武的身体渐渐痊愈,匈奴单于又派卫律前来劝降。卫律使出十八般武艺,又是利诱,又是威逼,可苏武就是不肯投降,反而把卫律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说:“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汝此举徒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言下之意是,小样,有胆子就杀了我!看看你们最后怎么死!

苏武的话虽然霸气,但一点儿夸张的地方都没有,南越国当时因为不太听话已经被汉武帝灭了;大宛则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汉朝的附属国;而卫满朝鲜也被汉武帝吞并了,并将其国土分为乐浪、真番、临屯及玄菟四郡。

言尽于此,卫律不由心神震荡,颜面尽失,加之他黔驴技穷,只得灰头土脸向单于复命。单于闻听,在震惊之余,也愈加敬重苏武,也更加想要苏武当他的臣子了,这种感觉,就像男孩儿追女孩儿一样,越追不到,就越想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但单于追求的方法很残忍:我既不杀你,也不放你,我要你生不如死,最后求着要归顺我。

于是,苏武被单于关在了一个冰冷的地窖里,断水绝粮,逼他就范。

漠北的冬天,大雪纷飞,苏武又冷,又饿,又渴,无边的孤独与痛苦,噬魂蚀骨,简直让人发疯。常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要么就投降,要么就死定了,可是苏武不!

你们要我投降,我偏不投降!你们要我死,我偏不死!我就是要活给你们看,什么叫做可怕的生命力,什么叫做强汉的硬骨头。

冷了,苏武就在地窖里疯跑;饿了,苏武就吃裘衣上的皮毛;渴了,苏武就吃地上的积雪。靠着“茹毛饮雪”强撑好了几天,苏武竟然没有死,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意志够坚强,死神也要俯首称臣。

且鞮侯单于被震惊了,他看着这个身体虚弱但目光坚定苏武,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败。他,伟大的匈奴大单于,竟然被一个手无寸铁的汉朝使节的意志力给击败了,这怎么可能呢?

此时此刻,苏武手持汉节,傲然屹立于匈奴大帐中,横眉冷眼,铁骨铮铮,实在很难不让人想到身后有天神护佑,否则怎么可能活着坚持到今日。

但且鞮侯并不甘心失败,他歇斯底里的咆哮道:“你苏武若真有天神护体,便去北海无人之地放牧公羊,天神助汝公羊产乳,汝即可归汉!”

苏武冷笑一声,持节而出,半眼都不瞧且鞮侯一下。

十几年后,苏武的好友、同时也是汉朝降将李陵终于在北海找到了苏武。苏武告诉李陵,这十几年来,他一直都在北海挣扎求存,生活非常艰苦,单于给他的那些公羊早在几年前就被丁零一帮马贼抢光了,他忍饥挨饿,最后实在没东西吃,就在荒原里挖老鼠洞,抓些野鼠烤了吃,有时连野鼠都没的吃,他就只能去挖鼠洞里野鼠贮藏的草籽为食,这种连原始人恐怕都不堪忍受的日子(恐怕连动物都不堪忍受吧,动物也是要群居的。)从小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苏武竟然顽强的熬了过来,且日夜持汉节,从不离身,以表不辱使命。李陵实在不明白,这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持着他?

而且,如此巨大的痛苦,苏武却说的如此云淡风轻,仿佛这些罪自己受的很开心、很荣耀。李陵听了,竟不免有些羡慕,怎么会有这种感觉,他自己也很奇怪。

聊到这里,两人短暂沉默,汉乐悠扬,马奶酒散发醉人飘香,外面大雪如席、北风呼啸,烧有火炉的毡包内却很暖和,让人实在不忍打破这对老友十余年后他乡重逢的温馨。

李陵低头沉思了一下,终于决定还是告诉苏武,自己在离京北征之前,苏武的母亲就已病逝了,他还亲自送葬到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

他与苏武最终都未能堂前尽孝,可谓同病相怜,李陵说着说着竟有些哽咽。唉,大汉以孝治国,却又让它多少臣民百姓不能尽孝啊。

苏武这是第一次听到家里的消息,他心中悲恸万分,却狠狠忍下了泪水,心想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这是自己必须承受的痛苦,淡定,淡定!

李陵接着告诉苏武,说后来他妻子知道丈夫南归无望,也已改嫁他人了,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女,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她们孤苦无依,无人教养,也不知是死是活。还有,苏武的两个弟弟苏嘉与苏贤也都死了。苏嘉做奉车都尉,在驾驶御辇时撞坏了车辕,被弹劾为大不敬罪,被迫伏剑自刎。苏贤则在奉命追捕宫中罪犯时不获,无从复命,因恐得罪,最后也服毒自尽了。当时苏武还有两个未嫁的妹妹,现在情况不明,自己会再想办法打探。

苏武的眼泪还是没有流下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谁碰上这事儿也得哭死,但苏武竟只是长长叹了口气,然后一声惨笑,闭上眼睛温柔的吟诵起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是苏武出使匈奴前写给自己的妻子的,他不知道妻子改嫁后有没有忘,但他可是日日夜夜,都不曾忘怀: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汉 苏武 留别诗》

苏武没哭,李陵却哭了,他想起了自己投降匈奴后被牵连而处死的爱妻,不由泪如雨下,于是心一横,道出了自己的来意:“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来说足下。单于一片虚心,仰慕足下,意欲同享富贵。今子卿终不得归汉,孑身居此,徒受困苦,虽有忠义,何从表见?人生如朝露,何必自苦乃尔!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母妻为汉所拘系,忧心如焚。子卿之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为谁乎?望听陵计,毋再拘执!”

苏武其实很理解老友李陵降敌的苦衷,所以他会骂卫律,甚至骂常惠,却绝不忍骂李陵,只不过挚友一场,他也很希望李陵能理解他坚持不降的苦衷。与李氏不同,苏家两代为官,父子兄弟皆至两千石,且苏建兵败亡归后仍被信任而拜为代郡守,可见汉朝对苏家不薄,何况“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所以少卿你别再说了,我苏武身受大汉皇恩,岂可投降异族?

图:傅抱石苏武牧羊图轴。傅抱石人物画,多绘九歌图、魏晋雅士以抒发情感。作于抗战后期的此图,则以苏武牧羊题材入画,表达民族气节。画中苏武持节傲立,白眼向天。身后匈奴官员交头接耳,前来劝降的汉朝降将李陵赧然而退。 其实本图有误,李陵见到苏武时苏武的羊已经被丁零一帮马贼抢光了

李陵无言以对,从此绝口不提劝降之事。两人只是一个劲的对饮,喝了又醉,醉了又喝,一连数日,以消愁苦。

醉卧北海君可知,你我皆是薄命人。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了临别之际,李陵又忍不住对苏武道:“陵自有识以来,士之立操,未有如子卿者也。然子卿兄,可否再听仆一言。”

苏武知道李陵要说些什么,但他不想听,于是两个字脱口而出:“大王……”

多少年来,苏武一直亲切的称呼李陵“少卿”,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呼李陵官名,而且还是匈奴官名,李陵一下子愣住了,顿觉火炉生香的斗室之中,寒冷彻骨,仿佛置身于冰窖。

苏武接着说道:“大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困苦也好,贫乏也好,饥饿也好,严寒也好,难熬的孤独也好,永远回不到汉朝也好,我的忠贞气节最终永远不会被世人所知也好,总之我苏武满载荣誉而来,就该满载荣誉而去,就算死,也不能投降匈奴。如果大王你还念着我俩的欢谊,就不要逼我!

李陵傻了。

苏武的目光,就像一条皮鞭,狠狠抽打在他的背上,火辣辣的生疼,一鞭又一鞭,最终仿佛将他抽成一具枯骨,化作微尘,腐臭难闻,污浊不堪。

苏武的这句话,也彻底撕碎了他冷冰冰的面具,以及他对于投降异族的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与自我欺骗,这让他初降时的那种痛苦又重新泛了上来,并立刻绝提。

“嗟乎,义士!陵之罪上通于天!”李陵攘臂长嚎,泪如雨下。

苏武没有说话,只是心酸的看着李陵,同时胸中的勇气却一点一点长大,感觉无比充沛。

他觉得自己应该感谢李陵,正是李陵的悔恨与痛苦,成为对比,给了他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千古名将英雄梦


单于将苏武放逐到北海,是想让他自生自灭的,因为在北海一般人很难生存下来。可奇迹的是苏武不仅没有被病饿而死,反而好好的活了下来,这都要感谢一个人对他的帮助,而这个人正是单于自己的弟弟於靬王。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帮助苏武的小伙伴,他就是草原野鼠。


食不果腹,草籽充饥

苏武被匈奴放逐到北海边,哪里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如果说游牧民族的生活水平是居无定所,依托水草丰盛之地才能安居的话,那么苏武所到的北海就是个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

匈奴断绝了对苏武的粮食供应,苏武只好挖草原野鼠储藏的草籽儿充饥。苏武每天都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因为早晚都被握在手里,连旄节上的旄尾都脱落了。

在这段日子,没有野鼠的帮助,估计苏武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

贵人相助,天不绝人

这样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边射猎,因为苏武是个手艺人,能织网纺系箭丝绳,还善于矫正弓弩,所以於靬王很喜欢他,就供给给苏武一些衣服食物。

过了三年多,於靬王病重,赏赐给苏武一些马牛羊、陶罐容器和帐篷等,苏武才可以在北海勉强维持生计。於靬王死后,他的部下分分离开了北海。这年冬天,丁令部落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之中。

除了苏武的手艺,於靬王做为单于的弟弟,被安排在北海而不是水草丰盛之地,说明这个弟弟并不受单于喜欢,两个人可以说是同命相怜。从这个角度来看,於靬王对于苏武的照顾就可以理解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苏武这个人,生存意志是特别强。

他能在荒寒之地生存十九年之久,首先是身体素质过硬。苏武出生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苏建是汉军的重要将领,也是卫青的部将。看苏武这个名字,可见父亲苏建是希望他日后能成为一名武将。不过,苏武最终没能成为武将,反成了外交使节。不过,他有武将的身体素质,这使得他能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被放逐到北海之前,匈奴人曾经把他囚禁在冰冷的地窖中,不提供水和粮食,企图击垮苏武的意志力。寒冷、孤独、饥饿一齐袭来,苏武饮冰噬雪,以皮衣上的毛皮充饥。几天后,单于料想苏武已是奄奄一息,意志力被击垮。当地窖大门打开时,出乎所有人意料,苏武虽瘦削许多,但目光仍是沉毅有神,手臂还牢牢地握着符节,顽强地站立着,凛然不可侵。

单于还不甘心,下令将苏武流放到荒凉无比的北海(贝加尔湖)去放牧公羊,并说:“等到公羊产奶的那一天,你才可以回到中国。”

苏武从此被囚于北海,与冰雪为伴。

他在寒冷的北海湖畔度过了十九个年头!北海是荒凉之地,也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粮食经常无法按时供应,苏武就在野地里挖掘老鼠洞,以野鼠充饥,就这样饱一顿,饥一顿的。苏武既然是牧羊,估计也有羊奶可以喝,至于有没有吃烤羊肉,史书上没写,我们也不好猜测。我的看法,以苏武的个性,不太可能偷偷把羊宰着吃掉。

后来,李陵的到来,让苏武的生活有所改善。李陵与苏武曾同为侍中,共事多年,交往甚密。自兵败投降匈奴后,李陵知道苏武被流放,心中挂念,却没有脸面前来相见。直到十余年后,匈奴单于派他到北海劝降苏武,李陵才硬着头皮前往。

李陵总共去见苏武三次,每次时间不等,多则数月,少则数天。劝降当然是没劝成,不过,李陵听说苏武生活艰难,想送一些牛羊给苏武,自己没有脸亲自去,就让自己的匈奴妻子,带着数十头的牛羊到北海,接济苏武。此后,由于李陵的关照,苏武的生活境遇大大改善,生存就不再是个大问题了。


君山话史


苏武牧羊家喻户晓,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我个人以为:苏武当为华夏五千年外交守节第一人!

学过初中历史的朋友都读过这样一段:苏武当年被匈奴囚禁以后,放牧北海,匈奴扬言等到公羊生仔就放他回去,苏武历经艰辛,终于苦尽甘来。

大概意思没有错,但是十九年如果都这么惨,纵然苏武是铁浇铜铸,也熬不过去,我们大概说说苏武这十九年的生活是怎么过来的。

苏武刚到北海(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附近),的确很惨,要吃没吃,要穿没穿,天寒地冻水土不服,抓个老鼠都当加餐了,要是如今天许多怕冷的朋友一般,估计一年都熬不过去。苏武熬了五六年,终于遇到了一个贵人:单于的弟弟于靬王,这位哥们到北海打猎遇到苏武,两人一见如故,于靬王对苏武十分敬佩,所以利用手中权力隔三差五照顾一下苏武,供给他衣服、食物,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一连三年,这三年苏武应该过的马马虎虎,至少有吃有住,温饱无忧,可惜三年后于靬王死了,属下撤走,苏武失去保护伞,被丁灵人趁火打劫,倒霉日子又回来了。

过了几年,苏武终于又盼来一位贵人--李陵,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司马迁的好友,李陵的事迹可以单独开贴谈,李陵与苏武原本就是老相识,虽然投降却十分同情苏武,加之做了匈奴驸马,对苏武十分照顾,不但给吃给喝,还给苏武娶了媳妇,生了儿子(后带回汉朝),一直到苏武南归!

写这个问题丝毫没有洗白李陵污蔑苏武的意思,我个人对苏武十分敬重,纵然得到别人照顾,也丝毫不能拉低苏武的气节,只不过让后人更加清晰了解当时的情况!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点赞关注!


日慕乡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以为古代的游牧民族就是每天吃烤全羊,喝好酒,睡几十个各族美女老婆。

梦该醒了。

其实,绝大部分游牧民族的日子,和中原民族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大家算一算,如果游牧民族每个人都把牛羊肉当做主食,要养多少只羊才够?

当年又没有冰箱,除了冬季以外,牛羊宰杀就必须尽快吃掉,不能储存。

把整个大漠都改成羊圈也不够啊!

其实,游牧民族的普通牧民,一年到头也是很少吃牛羊肉的。

平时,他们多吃各种杂食和奶制品。其中,奶制品是他们的主要营养来源。

成吉思汗他爸,就是喝了敌人送的牛奶,中毒挂了。

杂食的种类就多了,下到草原老鼠(其实老鼠肉很好吃的)、兔子、狐狸,上到黄羊、大雁、鱼,当然也包括一些野果、野菜之类。

和中原关系较好的时候,还可以购买少量小米之类的粮食。

所以,游牧民族吃饭很不健康,用今天的观点就是完全失调。

游牧民族得病率很高,一般活到40多岁身体就衰弱了,50多岁就寿终正寝了。

那么,苏武也是一样的生活,没什么特殊的,基本生存还是能够保障的,也就是饿不死。

但是,以苏武的地位,突然过上连中原乞丐都不如的生活,到吃老鼠的地步,估计他熬不到几年就切腹自杀了。

好在,他的10多年有贵人。

先是大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很钦佩这个有骨气的人(匈奴人比较淳朴,很喜欢壮士,不管什么民族),照顾苏武了3年。

这3年,苏武待遇不错,大体是匈奴高等人的待遇。

不过,3年后单于的弟弟死了,于是苏武又成为乞丐,直到李陵投降匈奴。

李陵根本就认识苏武,算是熟人,对他很照顾。

于是,苏武最后几年很滋润,不但衣食无忧,还去了1个匈奴的老婆,生了1个儿子。


萨沙




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为副使张胜参与了匈奴的内部争斗。结果这场争斗张胜支持的一方失败,随后张胜就被供认了出来。

匈奴王就先责难张胜,张胜看到形势不妙,就投降了。匈奴王又把苏武找过来,表示副使有罪,正使也要连坐,一同治罪。

苏武看到这个情况,也不想解释。于是就拔剑自杀,匈奴王看到事情搞大了,就马上命令找来医生为他疗伤。

慢慢苏醒过来的苏武,让匈奴王十分钦佩,他非常让他投降,苏武毫无悬念的拒绝了。匈奴王非常忌妒汉朝有这样忠诚的臣子,而自己身边恐怕没有。他下令把苏武送到北海去放牧,等到公羊生仔就放他回去。



本主题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南山南,北海北。听了这个歌词,我们就会明白北海相当远的地方。根据历史专家考证,大概是在贝加尔湖附近,也就是李白的故乡。

那个地方,最低气温零下38度,并且从1月份左右结冰,到5月份才消冻。你就明白了,那简直就不是人呆的地方,那时家里也没有暖气什么的。还要外出找吃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存状况,你自己体会下。

会有人会问,苏武是怎么样一个人活下来的?

要明确一点,苏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几十个人在战斗。并且在十九年后,苏武回到汉朝时,一共回去了九个人,其它人都死在了这片土地上。

因为贝加尔湖水产丰富,我猜想,这附近一定有渔民或者牧民。他们应该还是给了苏武一些生活用品。匈奴王应该也是给了一些东西的,肯定不多,但不会不给。否则他们坚持不了十九年,只怕第一年就全军覆没了。

也就是说,历史资料记载的东西应该不是很准确,故意把情况说的严重了点。



历史资料上说,他们靠挖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这个我认为不大靠谱。冬天长达五个月的冻土时期,根据就挖不了洞,哪有什么食品吃。况且那个地方人烟并不多,哪有那么多果实吃。

当然苏武也说了,过了没几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夏天到这个地方打猎,有感于苏武的人格魅力,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于靬王就给苏武了不少方便,供给他衣服、食物。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自知不起,就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让他们做长期准备。

后来于靬王死了,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再一次回到了解放前,不过这时苏武已基本掌握了生存之道。学会了打猎,捕鱼等。

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因为援军不力战败被俘,投降了匈奴,还成了驸马。一开始不方便来看望苏武。

后来李陵奉了匈奴的命令,来劝降。苏武已坚持了好些年了,自然不会答应他。但他们以前在汉朝时就认识,关系交好,李陵在生活上还是给了他不少照顾。



这期间,因为人脉越来越广,加上苏武在汉朝已家破人亡,于是就在匈奴成了家。

后来有不少消息传回了汉朝,苏武还活着,于是汉朝派出了不少使者,来到了匈奴,要求接回苏武。



当然后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苏武在当地得到了一些鸿雁,这种动物要迁徙,每年到南方来居住一些时间,他就在鸿雁身体上藏了一些信。有一次汉宣帝在上林宛打猎,打到了一只,看到了这封信。认为这个故事很励志,一定要把苏武找回来。于是派出使者拿上证据,去了匈奴。经过几番交涉,换回了苏武。

之后又把苏武的儿子也从北地赎了回来,让他们一家人团聚。


新知传习阁


这个问题汉书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案,苏武持节出使匈奴之后,因为下属卷入了匈奴的一起未遂的政变中,被匈奴单于收治下狱,要杀死他。但是苏武辩白,单于觉得苏武是个人才,想招降他。苏武不从,于是单于就把他单独放逐到没有人烟的北海去放羊,说只要这群羊生下了小羊,苏武就能回来。事实上,这群羊全都是公羊,怎么可能生小羊呢?

苏武到了北海之后,发现这个没有事物,怎么办呢?就“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打老鼠、吃野草,就这样维持生命。这样过了五六年,匈奴单于的弟弟来到北海打猎,苏武呢,向他展示了张网射箭的本领,单于的弟弟非常喜欢,于是赐给他很多衣食。三年之后,这个单于的弟弟病重,赐给了苏武马群、服装和穹庐,总之就是给了苏武一切生活的好的条件。不久之后,这位单于的弟弟死了,而北方的一个部落,名叫丁零,偷走了苏武的牛羊,于是可怜的苏武就再次堕入贫困之中。

这个时候呢,单于派已经投降的李陵,就是李广的儿子,来说服苏武投降,被苏武大骂一顿。李陵呢,不敢自己送苏武衣食,估计是怕单于怪罪,可能是担心苏武嫌弃,总之是他自己没有给苏武衣食,而是让自己的匈奴妇人送给苏武牛羊数十头。就这样,苏武算是勉强维持生活。直到昭帝年间,汉从匈奴要回被扣押的苏武等人,苏武出使时一百多人,回长安时只剩下9人,汉书称,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令人唏嘘不已。而苏武在困厄中矢志不渝的守节之情,更是气贯长虹,令后人热血激烈。


稷离


个人的意志是强大的,在温饱不能兼顾的情况之下,能够活下来全靠一口气撑着。作为汉朝的使臣,牧羊被放逐到贝加尔湖边,就是因为有不辱使命的信念。(牧羊饿不死)

汉武帝时期,匈奴的统治阶级发生了剧烈变动。新单于登基,汉武帝为了笼络心上任的领导人,保护边境的和平与稳定,不仅派出了和亲公主而且让苏武带队出使匈奴。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准备返回自己国土的时候,匈奴的统治自己在一次发生了政变。这次上任的统治者和上一任的统治者实施完全不同的处事手段,不仅不言和汉朝,而且还将苏武等人强制扣押。


为了羞辱大汉王朝,匈奴统治者威胁利诱苏武投降,而苏我是受儒家思想熏陶骨气铮铮的大臣,怎么可能投降。当时苏武要求将大部分人放回国,自己一个人将此事担下来。新单于很满意如此有骨气的人,顺着他的意愿把大部分人放回国内,只扣留了少数使节的骨干。匈奴的王以为用不了多久就会投降,没有想到他等来的并不是投降的消息。恼羞成怒,又是敬佩又是嫉妒,不忍心杀他但又不想放他走。于是将他流放到了北海,那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地方。

临走之前,单于召见苏武,跟他讲什么时候公羊生出来了羊羔就放他回去。这摆明了在耍无赖,天寒地冻,苏武随身携带的只有出使匈奴的节杖—一根绑着旄牛尾的棍子。这是他生存下来的信念,代表着他的尊严和不屈,人在节杖在。苏武每天拿着这根节杖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它回到自己的国家。他就依靠吃雪解渴,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与羊混在一起取暖。


四十五度历史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苏武本来是西汉汉武帝时代的中郎将,他出身名门,父亲叫苏建,曾经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攻打匈奴,后来获得军功,还封了侯,苏建还接受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在河朔之地建设朔方城。

虽然匈奴遭到了汉朝的沉重打击,国力大不如前,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匈奴和汉朝小规模的战争还是不断。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即位,还归还了不少汉朝的俘虏。汉武帝为了安抚匈奴,派了苏武出使匈奴,一开始还挺顺利的,苏武到了匈奴办妥了所有事宜,打算回汉朝了,但是却遭遇匈奴内部的一场叛乱,缑王与虞常想要绑架单于的母阏氏投奔汉朝,这场叛变涉及到了苏武的手下张胜。遗憾的是这件事情败露了,匈奴单于大怒,要杀苏武,结果苏武率先自杀,然而大难不死。匈奴单于看上了苏武的气节,让他投降匈奴,在那里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苏武当然不愿意。几次下来,匈奴人就派他去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附近看羊了。


苏武虽然在严酷环境中放了10多年的羊,但是还是有贵人相助的,匈奴的弟弟就陆续赏赐给他很多食物、衣服、马匹和日常用品。后来汉朝将领李陵投降了匈奴,常常来劝苏武投降匈奴,苏武就是不愿意,但是李陵对苏武也是不错的,经常给他送各种东西。公元前81年,汉匈关系缓和,苏武才又回到了汉朝,当时他已经59岁了,回到汉朝时他受到了汉昭帝的隆重接待和大量的赏赐,苏武一直活到80岁才去世,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高寿之人。

苏武之所以能熬过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第一是身体素质比较好,第二还是依靠了匈奴贵族的接济。


科坛春秋精选


话说苏武当年不愿受降,拔剑自刺,匈奴单于为他气节感动,于是派人白天黑夜看护他。等到苏武病体恢复以后,匈奴单于先派卫律来劝降,结果被苏武骂的悻悻而回,于是给苏武断粮,恰好天下大雪,苏武就吃雪吞毡以充饥渴,就这样,苏武坚持了好几天。

随后,苏武被发配到北海(现在的贝加尔湖),由于官府的食粮常常过期不至,他就捕捉野鼠和草籽充饥。就这样,苏武过了六年的艰辛岁月。

苏武的故事告诉我们两个生存哲学:

1、人要有气节,要有自己的主张,别人才会尊重自己,如果是做一颗墙头草,风吹两边倒,是没有尊严的。

2、人只要想活着,就会有很多办法活着,信念很重要。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