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偷的懒,要用一辈子来还

读书时偷的懒,要用一辈子来还

来源 | 教师E家(ID:jiaoshiEjia)

作者 | 惜朝

人生百味,谁都爱“甜”之一味,

但只有“苦”,才是最真实的滋味。

苦过的人生,才能迎来未来的甘甜。

01

吃苦,是人生基本要义

亲爱的孩子,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人生是先甜后苦的好,还是先苦后甜的好?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小故事。

小乌鸦想喝一个窄口瓶子里的水,它把尖尖的嘴伸进去,很快就喝到水了。可因为嘴巴不够长,它没办法喝到下面的水。

于是小乌鸦灵机一动,它想着把瓶子打翻应该能喝到水。没想到瓶子碎了,水也洒落一地。

后来,小乌鸦吸取了教训。它不急着喝水,而是先去叼小石子填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这一次,小乌鸦如愿以偿喝光了瓶子里的水。

小乌鸦的故事和我们读书何其相似,刚开始偷懒或许痛快,但一直偷懒,我们会退步,会跟不上其他小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考不上好学校,将来的一生都会吃苦。

先甜不算甜,后苦才叫苦。

最初的甜或许能满足短暂的心愿,但甜过之后就会变苦,这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代价。

先吃苦,用功读书,扎扎实实地学习,勤学苦练换得未来的成就,那么我们一辈子就能甜下去。


吃苦,是人生的基本要义,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

■东汉政治家孙敬读书时经常忘了吃饭和睡觉,因为害怕瞌睡影响了学习,他就用绳子捆起自己的头发,另一头高高地绑在房屋上,每次打盹时都会被绳子扯痛头皮,立刻惊醒。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特因为天花变成个麻子,又因为猩红热弄坏了眼睛,可他始终发愤读书,最终成为“天空的立者”。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失败了六千多次依旧苦苦坚持,发现了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后,终于成功创造了灯泡。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如果现在的我们就能吃苦,未来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读书时偷的懒,要用一辈子来还

02

现在不吃苦,以后会很苦

亲爱的孩子,现在的苦只是暂时的,但现在的你不愿吃苦,就要用一辈子承受代价。

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该多努力,多吃苦,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

如果现在偷懒,不愿用功,那就是在坐吃山空,把自己的未来“吃”掉。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说过: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的故事,向来大家都听说过。她小时候生了一场重病,不幸失明,从此再也看不到山川与湖泊,看不到别人玩耍,也看不到送进口的美食。

孩子们,如果你是海伦,你会怎么做?是听天由命,还是力所能及地改变自己,去适应没有光明的世界呢?

海伦很争气,她认真学习文字,用心灵感受身边的世界,用想象描绘她所听到、所闻到、所触摸到的世界。

在她的文字里,不见半点自怨自艾,反而充满热爱生活的朝气。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苦去劝导世人热爱生活,珍惜光阴,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发掘自己的幸福。

如果海伦当初没有吃苦,她未必能成为作家,也未必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字。

正是因为海伦遭受巨大的挫折,她才明白了奋斗的意义——只有坚持奋斗下去,她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

孩子们,请你相信,人生本来就很苦、很累。如果现在我们不学着面对,未来会更加苦、更加累。

现在的一点点甜、轻松、愉快,就等同于王后的“毒苹果”,它被裹上了美好的外表,内里却是腐朽的果实,吃下去会毁了我们的未来的。

如今吃过的苦,现在受过的累,都是我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宝贵经验,练就成熟坚强的我们。


读书时偷的懒,要用一辈子来还

03

苦过的人生,才有滋味

曾国藩先生曾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

懒惰,不仅会导致疾病,还会放松警惕,动摇心志,失去控制生活的信心。

懒惰,正在一点点腐蚀我们的斗志,不仅令我们丧失了迎难而上的信心,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碰到一点挫折或困难就想放弃。

可成功哪有这么容易。不经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苦难的锤炼,怎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伟大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因为苦难,所以我们不断锻炼自己的勇气与毅力,即使遇到狂风巨浪也不恐惧;

因为苦难,所以我们学会了跌倒后如何爬起,勇敢迎接一切挫折;

因为苦难,所以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更加强大。

人生啊,有一些苦是一定要吃的。今天不苦学,老来就得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

你对这世界一无所知,所有人都嘲笑你的愚昧无知。

你没有掌握一技之长,长大后如何为自己谋生?

你不想吃苦,只想偷懒,没有精神的滋养,没有技能的支撑,日子真的很难过下去。

伯郎宁曾说:英雄不是活在蜜罐里,他每天都会拷问自己;牢笼是造就伟大的处所;逆风正是为第一流的水手而刮的。

所有挫折会令生活变得崎岖不平,但正是因为这挫折鼓励我们奋勇前行,抵达最终目的地。

从来就没有不需经历苦难的成功,也从来没有害怕苦难的成功者。但凡成功的伟人都经过一番磨难与锤炼,才能达到如此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