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庭不簡單!一家五口都畢業於這所985高校,還就讀同一專業

這是一個與電子科技大學有著深厚情緣的家庭。父親、母親、大兒子、二兒子、二兒媳,一家5口都畢業於這所坐落於天府之國的高等學府,還是都就讀通信相關專業。這是怎樣的奇緣?今天,就來和小編一起走進屬於這個大家庭的"成電記憶"。

這個家庭不簡單!一家五口都畢業於這所985高校,還就讀同一專業

家庭簡介:

父親:羅通俊——1958年考入電子科技大學長途通信專業

母親:馬朝華——1958年考入電子科技大學長途通信專業

大兒子:羅實——1987年考入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

二兒子:羅昀——1997年考入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

二兒媳:郭靖——1997年考入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

這個家庭不簡單!一家五口都畢業於這所985高校,還就讀同一專業

父母輩在成電相識、相愛

1958年,羅通俊、馬朝華考入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長途通信專業,就讀於8102班。兩人都是學生幹部,羅通俊擔任副班長兼團支部委員,馬朝華則在院學生會擔任學生幹部。

由於學校班級的集體活動比較多,在學習以及各種集體活動中,羅通俊和馬朝華逐漸從相識到相知。大學四年級在俄語過關的基礎上選修第二外語時,他們倆不約而同選修了同一門外語(日語),接觸時間更多,關係也更加密切。做畢業設計時,他們做了同一個選題,在五分制的評分標準之下,兩人的畢業設計都得了滿分。

兩人的緣分還不止於此,大學畢業之後,他們又被分配到同一個單位總字722部隊(即現在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研究所)工作。不久後,他們便結婚組成家庭了。羅通俊、馬朝華兩位老人說,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結婚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水到渠成。

這個家庭不簡單!一家五口都畢業於這所985高校,還就讀同一專業

十七八歲的時候,兩人同時考入成電,就讀於同一個班,又選修了同一門外語、畢業設計又做了同一個選題,這是緣分,也是他們最大的福氣。雖然離開了學校,但他們與學校的聯繫一直很密切,夫妻倆為能夠給母校和十所的合作貢獻力量,感到由衷的高興。馬朝華曾經參與由中電科十所和電子科大電工學院共同協作完成的三個國家項目的研製,其中兩項分別獲得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成果二等獎和國防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十所的一些年輕人攻讀成電的在職研究生,他們曾作為指導老師之一和成電其他老師一道,共同對其進行指導。

這個家庭不簡單!一家五口都畢業於這所985高校,還就讀同一專業

兒子輩再續父母情緣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兩個孩子羅實和羅昀都喜歡上了電子行業,喜歡上了電子科技大學這所學校。

儘管高考填報志願時可選的專業有很多,儘管羅家的兩個孩子是在不同時期填報志願,最終他們還是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電子這個行業,也都被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錄取。

羅通俊的二兒子羅昀在考入電子科大以後,認識了同樣學習通信的郭靖。兩人雖然不是同班同學,但因為緣分和同樣的愛好,在大學相遇、相識、相愛,最終走到了一起。本科畢業後,羅昀又考入電子科大電子工程學院電路與系統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這個家庭不簡單!一家五口都畢業於這所985高校,還就讀同一專業

回憶起在成電求學的日子,羅通俊和馬朝華一直很感謝張煦、李樂民、張宏基等恩師對他們的教誨,尤其是中國光纖通信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張煦。張煦老師上課時的情景,馬朝華依舊記得十分清楚。畢業時,李樂民老師對羅通俊說的話,時至今日,他依舊銘記在心。"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是一家五口成電人對母校最誠摯的祝福和期盼。

這個家庭不簡單!一家五口都畢業於這所985高校,還就讀同一專業

拓展閱讀

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成立於2018年1月,由原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的通信與信息系統二級學科和原電子工程學院的信號與信息處理二級學科的師生組建而成,設有通信工程系、網絡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電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

教育部公佈的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被評為A+。學院擁有新型微波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光纖傳感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高性能計算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先進微處理器技術)、精密測量雷達系統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近5年來,學院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項,國防及省部級科技獎勵12項,重大重點項目10項,年均發表SCI檢索高水平學術論文300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