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么意思?

leonides


在我第一次读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就浮现了一幅画面,一位窈窕淑女在城楼上眺望着并浅声吟唱: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她在等待着那个衣服纯青的人儿。这句话出自《国风·郑风·子衿》,诗经里面非常有名的一篇。

青青子衿(jīn)

青色是一种美丽而忧伤的颜色。

①青衿,指汉民族服饰。直译为恋人的衣领,但其实指的是扮作春神的年轻人所着的青衿。

②子:指的则是男人。

青青子衿,就能波动人心中思念的人;

青青杨柳,总会勾起送客离别的场景。

在满眼青色的季节里,洒满了离情和伤感。

悠悠我心

①悠悠:指的是忧思一直绵延不断

②我心:指的是焦急等待春神的少女之心。

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她的恋人。我们都会因为气味,阳光下的白衬衫或者一些小细节对一个人好感加剧。“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曹操著名的《短歌行》也曾引用了这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说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为一名著名的政治家,表达对贤才急切的渴求。




早安读书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看到很多朋友对“青青子衿”这四个字长篇大论解释,学识渊博固然值得敬佩,但是無月窃以为大可不必如此,太过细碎,咬文嚼字过了头,便有掉书袋的嫌疑了。

青青子衿

青青子衿,简单来说就是指的古代的读书人,因为那时候的读书人喜欢穿青色的长衫,所以,青青子衿就是泛指古代读书人。


一代儒生,一袭青衫,说的就是这么个意味。

悠悠我心

简单来说,就是我心所求的意思。

两层意思

这里的所求有两层意思。

一类意思是大家都知道的,女求男。

古代的读书人和今天的读书人不同,今天是义务教育,满地都是读过书的,古代培养一个读书人很不容易,往往一个乡里,读书人都屈指可数。

读过书的人知书达理,说话做事都和普通人不同,在人群中显得脱颖而出。

而且读书人打扮也都清新脱俗,不像那些在田里劳作的粗糙汉子。

对于广大女子来说,心里想的那书生就是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即儒雅,又容貌清秀,当然都希望嫁给那儒雅的俊俏书生了。

另一类意思,就是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古代先是举孝廉,后是科举登科,读书人,就是王侯将相心目中的那些贤能之士。

此处,求贤若渴的心情,丝毫不亚于少女萌动的春心。

这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想要表达的意思了,喜欢無月的朋友可以关注,大量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初读不知诗中意,读懂已是诗中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是诗经里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也是千古以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佳句。

那这句诗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是什么意思呢?

原文如下分为三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衿,即襟,衣领。古代的衣服领子和衣服是连在一起的,青青子衿,就是青色的衣领,也就是在领口的位置。


这首诗是一首恋人之间的情诗。诗人是一名女子,她所爱慕的男子是一位身穿青色外衣领的男青年。这是这首爱情诗的第一句前半句,一上来写的是爱慕的人的青色的领口。

林栖品读诗经时说,这句千古佳句写得实在太好了。

有人会说,这有啥好了?不就是写青色的衣领吗?

如果让你去描写心爱人的样子,你会怎么写?你或许会写恋人的容貌,恋人的神情,或者言谈举止。

我们看这首诗歌里,诗人描写什么了?我们看不到诗人心爱的男子到底长什么样。

虽然诗里没有写他的容貌,也没有神情描写,却只写了他的衣领和玉佩这样的细节,而这就是文学上非常细腻之处。

这样的细节,写出了诗人看恋人的视角,这就是文学的绝妙之处。

在古代,处在爱情中的女子,是非常羞涩、矜持而含蓄的,面对心爱的男子,她都不敢抬头看,她的目光是略微向下的,害羞的,所以她视线范围内是恋人的青色衣领和他随身的青色玉佩。

她低头的视角,她的矜持,她面对所爱之人时的那份紧张和羞涩,细细品读才能品出这千古佳句的妙处。

《毛诗》里将“子衿”解读成学子,这也被很多大家派所认同,所以现在“子衿”也成了一种指代学子的标签。《诗经》里很多诗,每个人读都会读出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经典流传千年仍为经典的原因。

回到这句诗,诗句的细腻文字背后写的是这样一场青涩美好的爱情,这位女子的微妙情感,真是低回无限,意味绵长。

清代的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里写道:“悠悠我心者,不得见而思长也”

意思是女主人公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浓烈无比,而又因见不到恋人,心中空洞寂寞,忧伤难耐,思念绵长。

诗的后半部分是写女子的因思念产生的小埋怨。出于女子的矜持和羞怯,我不去找你。

即使我没有去看你,你怎么就不主动来找我呢?想你的心情抑制不住,你不来,我又不能过去找你,我就每天登上高高的城楼向远方眺望,希望能见到你的身影。一天见不到你的身影,就如同隔了三个月那么长。

这寥寥几句,就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焦急难耐的心情。她等不来男子来看她,这对她来说是无尽的煎熬,于是她吃力地爬上城楼,不时地向远处眺望。

结尾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成了男女间表达相思之情的千古绝唱,唯美动人,又淋漓尽致。

初读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我是乐兮,爱读书,喜欢文字的温度和美好。如果我的文字能给你带来温暖和美好,请转发,关注。

简乐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黑色。古代青指黑色。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悠悠:这里我认为是思念忧虑的样子

可译为: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原文为: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tao )兮达(ta )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子衿,子佩:以物代人,睹物思人。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又在嗔怪这位男子,既无音信,又不来见她。很是生动。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表达出了对这位男子的思念之情深。



顾念归


【书文小品】详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么意思?


前言

这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长期以来,这首诗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样,被误用了。现查阅资料,对这首词的疑点做一些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诗的主旨。

一、基本字义解析

在古典文学批评史上,这句诗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青青子衿”该如何释义。

1. 关于“青青”的释义,目前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表示学子,一种是衣服的颜色,为叠词。我们可以结合文献来看看究竟一种比较正确。

“青”在《说文》中解释为:“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

先秦一直流行着“五行说”:天地间有水、火、木、金、土五行,从五行又延伸出五德、五味、五色。其中五色为青、赤、黄、白、黑,人们称为正色,五色之外的颜色成为非正色。

先秦时非常重视礼乐教化制度,对服饰色彩有严格规定,颜色本身就代表不同的身份等级,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底蕴,比如汉代贾谊《过秦论》中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黔”原本是黑色的意思,因为在战国和秦朝,平民百姓都是头戴黑色的方巾,所以“黔首”一词便代指普通民众。

又如西周、东周的天子都是穿青色的衣服。直到秦始皇,才开始穿黑色的龙袍,因为秦始皇十分迷信阴阳五行学说,他认为夏朝是木德,殷商是金德,周朝是火德,殷商取代夏是金克木,周推翻商是火克金,而秦取代周,是水克火。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为木,是青色,南方为火,是赤色,西方为金,是白色,北方为水,是黑色,中央为土,是黄色,秦位于北方,因此,大秦的衣服、旗帜都是黑色的。

那么《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应该也是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因为按照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衣服是不能乱穿的,穿错了可能会丢命。据考证,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先秦时期,青为正色,穿有青色衣服的人一般是学子身份。

《毛传》中,“青衿”被解释为“青领”,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青青”为“纯缘之色”,据现代学者常森考证,“纯缘”表示衣领边缘之色为纯色,以“父母在衣纯以青”相对应。

明代顾梦麟在《诗经说约》中考证,父母健在的,孩子的衣领处着青色,如果是孤儿,衣领处则是素色。

我认为,从语法结构上来讲,“青青”只是前缀,修饰后面的“子衿”,没有实意。

2. 目前“子衿”的释义,也有两种:一种是衣领,一种是衣带。

关于“子衿”是衣领的说法,目前学术界分为三类:

第一类,“子衿”代指学子。《毛诗》中将“青衿”解释为“青领”,认为是先秦学子的服饰,《郑笺》、《毛诗正义》中都是这么认为的。

第二类,“子衿”代指男子(所于私者)。这类说法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诗集传》中说:

“子”男子也,“衿”衣领也......此亦淫奔之诗。他将“子衿”指定为淫奔女子思念的对象。

第三类,“子衿”指野服。这种说法是王质在《诗总闻》里提出的,他说“此己在位而故人在野者也。青衿,野服,当是相思而欲见之意,望其来而不肯至者也”。

也就是说“子衿”表示自己在朝廷做官,而朋友在民间,他希望朋友能来做官,但是朋友不肯。由于缺乏相关史料证据,这种说法在学术界基本不采用啦。

“子衿”表示衣带。

这种说法主要是从《礼记》中来的:“(天子)而素带,终辟......并纽约用组。”郑玄注解说:“绅长制......绅,谓带之垂者,绅,重也谓重曲而舒申。其制:士长三尺,有司长二尺五寸”。

先秦时不但对衣服的颜色有规定,而且对衣带也有严明的等级规定,衣带也是身份的表示。

在《尔雅》、《释器》、《方言》中,也是将“衿”解释为“衣带”。

结合上文对“青青”和“子衿”的训释和考证,“衿”解释为衣领更加合理。而“青衿”一词在发展中已经形成古制,后世常常引用,比如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毛诗原解》中说,学子和子衿一同出现,是古今都认可的,罗典用清代学子穿蓝衣为例子,指出“青青子衿”其实是表示学子要肩负重任。

根据历代典籍和评述,我认为青衿是表示学子的意思。

3.“悠悠我心”

《说文》中讲“悠,忧也”,悠的本义是忧思、绵长的思念,结合上文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众多的学子啊,我的内心很忧郁,很思念你们。

二、《子衿》主旨的分歧

因为对“子衿”所代表的的人物有争议,所以人们在确定这首诗的主旨时,也产生了很多争议,一般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主政说”。这类研究者根据社会背景,认为诗歌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当时的郑国处于乱世,学子休学,学堂废弃,学子们想见而不得见,因此产生相思之情。或者是人们劝诫统治者要兴教育和学校,育人才;或者是贤能的人对现实纷乱的忧虑等等。

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因为诗歌解读一定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学子之间因为学校废毁,不能相见而产生相思之情,在后世的诗文中也是常见的。

第二种是“主情说”,这种说法的代表是宋代的朱熹和王质。朱熹认为这是一首“淫奔诗”, 所谓的“淫奔诗”就是指旧时私自投奔所爱的人。关于这一观点,我认为还有待商榷,因为朱熹处在“理学”的鼎盛时期,他认为不符合礼教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而且这也与当时郑国的乱世国情不符合。

后来在“淫奔诗”的基础之上,又发展出男女交往说、两贤者思慕说等等。

民国时期,仍有一部分学者如王闿运、马其昶等仍沿着郑国政治衰乱、教育不兴的背景研究,得出“师忧废学说”,他们认为这是当时的贤者对乱世中政教荒废的忧虑和对振兴学校的呼唤。

新时期时,人们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开始对《子衿》进行新的阐发,他们把《子衿》看做是恋爱诗,并从一些动词如“挑”、“达”等入手,认为这是写女子等待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提出“心理描写说”,又如闻一多、余冠英、高亨等从民俗的角度,指出这就是一首爱恋诗。

后记

《子衿》主旨的解读纷繁复杂,但是我们只要抓住诗中人物的身份,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一定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长期以来,人们将这首诗作为爱情诗看待,可能有一点误解。但在古代社会,引用诗歌抒发情感,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你引用这首诗表达你的爱慕之情,也没有错。

以上拙见,请各位文友多多批评指正!你还知道哪些被误用的诗句呢?来留言区告诉我吧。


图|网络


书文小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表颜色,我觉得是黑色,是周朝时读书人的服饰,“青”本身有黑色的意思,如“青丝”就是乌黑的头发,黑色在周代是一种象征高贵的颜色。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等。

“衿”是衣服上靠近衣领的部分。具体看下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说青青的你的衣衿啊,牵挂着我的心。“悠悠”应该是忧愁思虑的样子。用“衿”代指男子,表明男子读书人的身份的同时,我私下想象一个高大英俊的男子胸前偎依一个娇小可人的女孩子,衿的位置是女子视线所容易看到的,还能听到男子的心跳声。

读这两句总想起几句歌词——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既然想念就是不见,这两句诗紧接着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就是说纵然我不去找你,你怎么就不给我捎一点音讯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见这两句是女子思念爱人的句子。不过曹操在他有名的《短歌行》中化用这两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

查到一个有意思的评价,分享一下:

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

好风读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人生苦短,反复无常,甚是让人忧思。或许只有杜康酒方能解我之忧,遣我之恼。靖乱世,非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可,孟德“沉吟至今”,只因渴求人才啊!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我曹孟德愿以上宾之礼招待奔我而来的人才,甚至像周公那样“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曹操时年五十三岁,两鬓已经悄悄爬上了斑斑白发。可是,当他屹立船头横槊赋诗时,那四溢的酒香带着豪迈的男儿气,直冲上云霄,丝毫不减当年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醉眼朦胧中,曹操又一次清晰地看见,一个完整大中华的蓝图就在自己眼前徐徐展开。

曹操一边在自己的诗中构建着美好的政治蓝图,一边在戎马倥偬中用诗歌描着摹自己的壮丽人生。以“武功”打下了一代基业,以“文治”开宗立派,曹操之前无人矣。


慕榕说文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是诗经里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全诗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的意思是:

你的衣领是青色的,我的心境是悠悠的。

即使我没有去会你,难道你宁愿断音信?

你的佩带是青色的,我的思念是悠悠的。

即使我没有去会你,难道你就不能前来?

寻找你呀两眼望穿,我就在城门阁楼上。

一日我看不见你呀,就像三个月那么长!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女子对一个身穿青色长衫的公子浓浓地思念之情,从日思夜想,到来到城门阁楼上眺望,来回走动,心烦意乱,就是不见心上人出现,或者有书信传来,想起他穿着青色长衫的潇洒模样,更是思念不已,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其中,表达了那种少女即思念恋人,又幽怨、惆怅、埋怨之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欢迎点赞、留言、关注,个人观点,欢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提高。


大夫觉成


这句诗出自《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该诗共三节,此系第一节的第一句。

首先,此句的意思

翻译过来就是:你穿着有着青青衣领的衣服,(你的样子)长久地留在我心里(让我思念怀恋)。”“子”,第二人称代词,是尊称,相当于“你”。“衿”,为襟,古代人的衣领。“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久久的思念,连绵不断。

其次,此句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站在城楼,思恋并等候她的情人的情形。全诗共三节。“青青子衿”,这是以衣饰来借代自己所思念和等待的情人。“青青”不仅仅是颜色上的,而且有得体、美好、让人难忘的寓意,正因如此,才给她留下极为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让她“悠悠我心”,久久那以忘却,相思之情连绵萦怀。此句表达正是一种纯洁而美好的情感,抒发的是对情人的无比爱恋、思念之情。

最后,此句的表达手法

此句采用第一人称来写,采用直接叙说、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内心独白,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此句又采取的是倒叙手法,次节后一句,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委,即为什么我在这里这么想念你,是因为“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我因故无法前去见你,但你为什么都不捎个音信?和第二节一同表达的是对情人的幽怨之情。

第二节,承第一节:“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你戴着佩玉的绶带,多么美好,让我日思夜想,即便我因故不能去找你,但是你为什么就不来找我呢?

第三节,是此诗升华:“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挑兮达兮”,即独自伤感而焦虑地走来走去的样子。”可见思念是多么深沉和煎熬。而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及今天我们所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意思,表达的则是极为强烈的思念、怀恋、永志不忘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坚贞不渝。

此诗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如“挑”、“达”字;“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既是内心独自,又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音准不准的作家刘剑锋


我是予小草,我来回答。

用现代话来说是一个女子对男子的爱慕和追求,在简单点就是我很中意你,你的一娉一笑都让我如此心动,是一种恋爱心理的描写。

它出自与《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时期的风气,自然朴实。一个女孩子,在城阙等待她的情人,等了很久他还没有来,等的姑娘都着急了,来回不停的走。一天不见,就像隔了三个月似的。


后来,在三国的时候,曹操也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用在短歌行这首诗当中,当然含义也是完全不同了,不再是恋爱的心理描写,而是对招纳贤才的渴望。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引用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在汉代起有学问的人,太学生都是穿青色的衣裳。意思是青衣的知识分子,有才能的人呀,是我心里所仰慕的,我在想如何招揽你们成为我的得力干将,与我一起完成千秋大业。


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关注@予小草说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