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玉田 賞八景 感受時間的長河留給歷史的印記

玉田,是一塊有八景之稱的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據《薊州志》記載:3050多年始,周武王封昭公於此地,昭公即建燕城,遂成古燕國之初都。春秋中期為無終子國之地。漢降為無終、徐無二縣,初隸燕郡後改隸右北平郡。唐初(公元619年)稱為無終縣,自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以“陽伯雍無終山種玉”的故事而更名為玉田縣。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玉田,背山面水。唐水龍環,石崖虎距,分襟帶於燕山,束咽喉於榆塞。恣遊八景,登高眺遠,令人懷古而有餘思焉。”早在康熙二十年的玉田縣誌對玉田古蹟就有了這樣的概述。歷代文人雅士多以八景為題寫詩作畫。其八景有:極目嵐光青不斷的燕山疊翠;一泓猶自碧連天的唐水湧藍;璧岫雲液潤蒼苔的麻峰種玉;珠光歷亂出驚湍的暖浦飛沙;一點殘紅巖底見的無終丹灶;桃園洞口透馨香的靈洞清風;扣之陡石聽好音的層崖石鼓;碧溪源頭活水多的龍穴甘泉。這些景觀不但分別體現了獨特的自然形貌,而且,展示出東方文明所蘊含的濃厚的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


麻峰種玉

相傳為陽伯雍種玉處。即玉田縣城北十五里的麻山,又名古溪山。山南腰有唐朝始建的寺廟,寺內有千年古槐。山腳下有麻山村。據舊縣誌記載:陽伯雍,周景王裔孫,受封之地為陽樊。春秋末,從父母避亂移徙無終,擇無終國的麻山定居。後來,陽伯雍因善於常年引水至路邊,供行人飲用之事而感動仙人賜石子(玉種)一斗,囑咐他在高平好地的麻峰種上,玉則可生出,並能娶得美婦。數年後果然見玉生石上。所以得白璧五雙,以聘北平徐氏女,遂成伉儷。帝王聽說後大悅,就封陽伯雍為大夫。於是,在種玉地四角立大石柱,中間一頃名為玉田。明萬曆二十八年,知縣徐德昌在麻山頂上立碑,上刻有“古人種玉處”五個大字。清雍正五年碑毀,乾隆三年重立。此碑至今尚存。但寺廟僅存遺址。如今,正值政通人和,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社會各界志士仁人的解囊捐助下,2007年使麻山如夢方圓,得到重修廟宇,以昭後人。目前,即將峻工的麻山寺主要有四殿、四樓、兩亭一塔、八配殿。遠看建築金碧輝煌,近看建築造型獨特,極具明清風格又有時代風韻。在玉田八景中成為恢復重修古剎的唯一勝蹟。清代順治年間大名府教授昌黎縣舉人張元復有詩云:“策馬探幽向碧岑,空餘野草間疏林。而今斷碣斜陽裡,猶聽西風戛玉音。”

來玉田 賞八景 感受時間的長河留給歷史的印記

無終丹灶

無終山,泛指無終子國時期境內的一座座群峰起伏連綿的燕山餘脈。大約包括薊縣、玉田、遵化等地。傳說中的“丹灶”座落在玉田縣城東北三十里的大李莊村北

的一座無終山頭。也稱為陽山(羊山、陽家山、楊家山)。山頂上曾建有閣樓,內設有煉丹爐。當時,有遼東道教創始人之一帛仲理,隱居此山煉丹。《水經注》記載:仲理合神丹于山,作金五百斤,以濟貧民。清代康熙年間玉田知縣河南新鄉縣進士王時泰有詩云:“丹灶閣向碧雲邊,九轉何當灶冷然。山色遙看晴欲雨,至今朝暮尚含煙。”

來玉田 賞八景 感受時間的長河留給歷史的印記


燕山疊翠

燕山,因地處古時燕地而得名。疊翠之山在玉田縣城北偏西二十五里的燕山口村一帶。此山秀整,為古燕邑後屏,主要山峰有大肚子山、大轉山、草帽山。山上有禪院、碣石。山腰有老母洞,壁上含露,如滴乳泉。山北有庚水(北大河)從東向西流過。清代順治年間大名府教授昌黎縣舉人張元復詩云:“峰巒秀起列屏帷,聯絡群山立地維。極目嵐光青不斷,蒼煙芳樹影迷離。”

來玉田 賞八景 感受時間的長河留給歷史的印記


層崖石鼓

此景在玉田縣城西北二十五里的石鼓山,東鄰梨花庵,西鄰桃花峪。《水經注》記載:燕山一懸崖之側有石鼓,距地百餘丈,望若數百石碅,有石樑貫之,其東南山頭有石人援桴。即所謂“薊門石鼓”。據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國時,曾路過這裡,聚兵擊石。故在石鼓中間處留下凹坑。而山頭狀若擊鼓的巨大石人,因此也就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化身。後來,有人在半山顛修建了石鼓寺,寺內鐵鐘上鑄有唐王麾下大將尉遲敬德的名字。明朝例貢玉田縣人江象乾詩云:“周宣獵碣碧山顛,浪說唐宗凱歌還。不設環橋林麓遠,登峰一望起雲煙。”

來玉田 賞八景 感受時間的長河留給歷史的印記

唐水湧藍

其景在玉田縣城西北十五里的陀頭山,今唐自頭鎮三樂臺村東。舊時山腰建有陀寺,寺內外古木參天,山腰下湧出三道泉水,清澈蔚藍,向南流淌,匯成小河,稱為藍泉河。清代順治年間大名府教授昌黎縣舉人張元復有詩云:“清溪一道翠於煙,樹色波光取次妍。談月乍烘峰落影,晴空欲墜鏡涵天。”順治拔貢玉田縣人胡維翰也曾作詩一首:“招尋入山麓,蒼翠漾溪汀,四面明臺角,一灣下彩亭。波深苔共碧,澗杳樹連青,回首村煙暮,鳴泉未忍聽。”

來玉田 賞八景 感受時間的長河留給歷史的印記

靈洞清風

即玉田縣城北二十里的紅石嶺有此山洞,古稱風洞山。此洞由南山坡通向西北後山坡。風從洞出,空氣清爽,山下一片桃園,芬芳撲鼻。時常有人在立夏來洞口祭祀。清同治揀選知縣玉田舉人王慶元詩云:“陣陣清風物物春,噓枯偃草壽斯民。黃童白叟熙熙者,都是桃花洞里人。”

來玉田 賞八景 感受時間的長河留給歷史的印記


龍穴甘泉

此景位於玉田縣城東北二十里的小泉山,又名古寺疏鍾。明代有人在半山腰建起了龍王廟,一道道清泉從石罅湍流奔瀉,由此向南而成為榮輝河之源頭。相傳春秋時期齊桓公率領大軍行至此地,因眾將士甚渴,齊桓公命先鋒大將虎斑解決大軍飲水問題。於是虎斑跑遍山谷竭盡全力尋找水源,正在為難之際,忽然面前出現一位白鬍子老頭。只見他關切地說了一句:“山坡有泉,取水不難”。聽到此言之後,虎斑便向山坡走去,剎那間,只見岩石裂開道道縫隙,一股股清泉百轉千折,緩緩地從石罅溢出。虎斑正欲向白鬍子老頭道謝時,老人已不知去向……

來玉田 賞八景 感受時間的長河留給歷史的印記

叮叮咚咚的泉水,日夜述說著無數個動人的故事。清晨,小溪間白霧蒸騰,山川草木沉寂在有無之中,只有清冽的泉聲在銀色的世界裡喧譁。泉口處,群蝦戲水,潔淨透澈。山下稻香襲人,桑麻近隈,每逢夕陽落照,更使人增添了幾分幽情。明崇禎廣東平和縣知縣玉田進士李可培有詩云:“月掛長空鐘掛枝,擊來午夜韻遲遲。堪憐迷悟人多少,都付聲聲聽罷時”。


暖浦飛沙

即光沙泉,在玉田縣城南三里的暖泉河。泉湧沙出,湍急翻卷的飛沙皎潔燦然。隆冬時節溫暖的泉氣瀰漫四野;春天到來,草擁渚畔,花香鳥喧。明代宋應星所撰的《天工開物》記載:出自順天府的玉田暖泉河的解玉沙,精碎如面,是藉以攻玉、解玉、剖玉以及對金銀器皿加工時專用的優質沙料。明朝例貢玉田縣人江象乾詩云:“清流一道湧千泉,玉噴珠飛不記年。岸上桃花經幾易,溶溶暖水尚濺濺”。 玉田八景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雖然有的景觀很小,有的已經多年失修,但是,從殘留的遺蹟上,仍然能感受到先民那種獨具匠心的創造力。而且,可以用我們的智慧穿透歲月的時空,去想象那曲徑通幽、峰迴路轉的遠古佳境。

來玉田 賞八景 感受時間的長河留給歷史的印記

玉田八景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雖然有的景觀很小,有的已經多年失修,但是,從殘留的遺蹟上,仍然能感受到先民那種獨具匠心的創造力。而且,可以用我們的智慧穿透歲月的時空,去想象那曲徑通幽、峰迴路轉的遠古佳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