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结束后,古墓里皇帝、大臣、百姓的尸骨是怎样处理的?

朱坤明


(一)对于大批量普通百姓的尸骨,一般会选择就地重新埋藏。

(二)对于比较完好,或有重大价值的古人尸骨,则会被专门机构进行妥善保存,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陈列于博物馆中供公众参观。

1、原址陈列:向公众展示当时的葬俗、葬式等,如半坡遗址中墓葬。

2、展厅陈列:

比如保存完好的涞水人化石,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

再比如:南越王的遗骨几乎成渣,但尚完好头骨残片和部分牙齿,也被陈列出来。

再比如:作为重大考古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出土了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妻子辛追的尸体,由于保存完好,历经2000多年而不腐,是极罕见的湿尸,因此也陈列于博物馆中。

(三)目前为止,大一统朝代的帝陵,建国后考古工作者只发掘过明定陵。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帝后的尸骨被一把火烧掉了。加之当时的保护手段、技术都有欠缺,很多珍贵文物未能保留下来,因此,后续有关帝陵的主动发掘计划都被终止了。

注: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四库全叔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唯一个从未被外族同化或分化的文明古国。历史上有太多值得我们纪念和研究的人物,出于考古或者保护的需要,也发掘了很多古墓。

对于这些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古人遗体,在考古结束后也不会随便乱扔,一般会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即保护文物,又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价值。



第一种情况:继续研究

古代墓葬各式各样,葬制和葬俗千差万别。有些保存得比较好的古墓和古人尸骨,还有着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谜团等着破解。对于这类古墓里面的遗骸,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它们会被送到医学鉴定和科研机构,用各种科学手段分析墓主人的性别、年龄、生活状态和死亡原因。这些信息对古墓的年代判定,墓中随葬品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研究往往是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墓主的尸骨会被考古部门妥善保存。



例如扬州曹庄隋朝一号古墓内发现了两颗牙齿,经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结合文献记载,最终确认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二号墓内的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专家鉴定一位50多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和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正是杨广的萧后。



第二种情况:进行展览和科普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新疆的小河遗址的楼兰美女这种保存得极好的,属于国宝级的,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保护,研究结束后会放在博物馆进行展览。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尸身上的遗传物质会给今天的人提供大量的信息,对研究古代史非常有用。



第三种情况:火化

对一些发掘的平民墓葬,墓中没有什么文物,考古研究价值也不高的,经考古发掘后有研究价值的会被保留,没有价值的,特别是几乎化为泥土的遗骸会被火化后回埋。

第四种情况:特殊情况导致遗骨损毁

万历的定陵在发掘时,没做好准备,方法也不够科学,导致万历遗体没有保存好。当时万历的遗骸仅剩下骨架,呈现出脸朝上,头微向右偏,右臂弯曲,手放在腹部,右腿弯左腿直的“北斗七星”葬式,应该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可是,在后来一个特殊的年代,万历的遗骸居然被一些小将们焚毁了,这是考古史上的损失。


历史漫谈君


摸金校尉郭沫若,只要钱财不护陵



蓝天白云的使者


现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里,收藏着浩如烟海的国宝文物,它们大多来自古墓的考古发掘。那么,考古发掘过程中有时也会出土墓主人的尸骨,这些尸骨都到哪去了呢?它们都是如何被保存和处置的呢?其实,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古墓中的尸骨才是真正的国宝文物,对它们的研究是考古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据了解,考古发掘的尸骨主要有以下4种结果。

一、大部分被博物馆保存和研究

在我国古代,因为葬制和保存技术等原因,大多数千年以上的古墓,墓主人的尸骨已经完全腐烂,或者只残存少量骨骼碎片。这类保存情况不好的尸骨,同样具有考古研究价值。它们会被送到医学鉴定和科研机构,分析墓主人的性别、年龄和去世原因。这些信息对古墓的年代判定,以及对随葬品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佐证作用。在研究后,墓主人的尸骨会被博物馆和医学机构妥善保存。

二、就地埋

如果挖掘对象是古代一般老百姓的小型墓葬,而且出土文物也没有多少价值,尸骸保存的不是很完整,那么考古人员就会在附近挖一个小土坑,把这些尸骸就地回埋或火葬。在回埋的时候,出于对死者的尊敬,一般会默哀一下,如果出土的尸骸比较多,也许会弄个小型法事超度一下。

三、进行展览和科研

这一类是属于比较珍贵的文物,例如在新疆的遗址发现的楼兰美女,饰物精致研究价值极高。国家会在其展览的同时进行保护,并且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其万无一失。

四、某些特例损坏或丢失

在特殊的年代和情况下,也有一些古墓的尸骨被摧毁或者丢失了,比如万历皇帝就比较悲惨,因为当时考古学业不是很发达,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墓,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就被开启,后期也没有及时的移入博物馆,尸骨长期的暴露在空气中,万历皇帝的尸骨就迅速腐烂,后来万历皇帝的尸骨就被焚烧了。

现在,考古学家仅仅对施工被破坏或是被盗的古墓进行考古挖掘,不会肆意去开采新的古墓。毕竟目前的技术手段,难以保证古墓中的物品面世后被保存的完整性。


河间笑笑生


我国考古研究者对于墓葬中尸骨的安排是根据具体情况处理的:

1、百姓尸骨,选择地方重新埋葬。在回埋的时候处于对死者的尊重会默哀一下或是弄个法事超度一下。

2、有价值的、并且保存完好的,被专门机构妥善保存,有的还会陈列于博物馆中供参观,比如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皇后。

3、比较珍贵的文物级别的,就会花费人力物力保护好,因为研究价值很高。

4、还有就是受限于考古技术,古墓中的尸骨被摧毁或丢失也是常有的事。所以现在不会肆意开采新的古墓,只是对已经被破坏的古墓进行考古挖掘。


关河南望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丧葬文化,所以对墓葬的考古可以让我们看到史书没有记载的历史,还可以验证史书所载的真假性。

不过我们现在对古代墓葬考古一般分几种情况。一种是被动发掘,即因盗墓、修路、开发等等原因发现的古代墓葬会进行被动考古发掘。一种是对已经探明的墓葬会进行保护和考古勘探,一般不会主动发掘。还有一种就是主动寻找和发掘,这种类型的占总数来说并不多,一般都是有明确目的才这么做。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发掘,总会有古尸的出土,下面来说说怎么处理这些古尸。



有特定价值的古尸

我们走进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展馆,进去不久后就会见到一具完整的古代人类遗骸在那里。走进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的辛追老娭毑就静静的躺在那里,等等这些情况有很多。这些一般是有特定价值的古尸,经研究之后就放在了博物馆公开展览。

还有一些有价值的古尸,比如古人类遗骸,不腐古尸等等,这些古尸会放置在专门的研究部分来研究。这些古尸并没有放在博物馆的公开展览厅内,而是放置在一些专门存放古尸的地方被保存着。



回埋古尸

这么多的墓葬,不可能挖出来的古尸都会保存,毕竟古尸的保存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而且也没有那么多地方来存放这些古尸,特别是古尸身上的衣物更难保存。所以有些墓葬在出土之后不久,考古人员会取走一些有价值的文物进行研究,然后把出土古尸重新回埋到出土的墓穴之中,做好标记,待到以后技术发展了再考虑是否发掘研究。



关于对出土古尸的第一时间处理,考古工作手册还是写的比较清楚。像是清理的时候避免人为损坏,对骨骼的保护、编号、包装、加固等等都有着相关的要求。

其实还有很多墓葬由于埋藏环境本身就不好或者在岁月的变迁中变的不好等等原因,在出土之前就早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这种情况若是一些重要的墓葬,那就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