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01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健康路西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保存下来的建筑有160余间,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整组建筑气势雄伟、特色明显,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填补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除原照壁已拆除、西花园已造厂房、后花园改作操场外,其余大部分建筑如中门厅、桥厅、正厅、转盘楼、花厅小院、弹子房、传经楼等基本保持原貌。

主要建筑为木结构楼阁、厅堂。该宅院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的江南大型钦赐府第,在传统建筑基础上吸取了两方文化建筑风格,具有适于社交活动的园林式开放格局。

02

东林书院旧址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1956年10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后来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杨时离开后,东林书院逐渐荒废。

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有僧人秋潭在原址上建东林庵,学舍被辟为东林庵。百年后的明代,无锡人邵宝(1460—1527,号“二泉先生”)因幼年时曾在此读书,出仕后曾力图在原址修复东林书院,但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仍为学舍。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2002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

03

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旧城区的中心,即为原雷尊殿道馆,阿炳不仅出生于此、逝世于此,而且其传世名曲也大都创作于此。晚年,他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屈居在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这间平房为硬山顶,约20平方米,内有小阁楼现仍保持着原状。雷尊殿旧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着原状。

1994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04

小娄巷

小娄巷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的一处历史文化街区,无锡市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其范围东西分别至苏家弄和新生路,南北分别至崇宁路和福田巷,现存北面和南面的东半部,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该片区为无锡谈氏和秦氏两大名门望族的世居之地,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自宋代以来曾有一位状元、十三位进士和十五位举人出自此处,到当代,两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长亦频出此处,是无锡有名的“才”地。现存建筑以晚清-民国时期的为主,2002年其中25个门牌号范围内的古建筑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另在小娄巷50号存有无锡市古树名木中的唯一一株清代牡丹 [1] 。2008年由无锡市崇安区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和崇安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交“修复和建设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项目相关拆迁手续,并由无锡市规划局、建设局通过,进而以保护性修复的名义对该区域内的建筑进行了拆迁和改造,并试图将其打造为慢生活体验街区。

05

秦邦宪故居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秦邦宪故居位于无锡城中崇宁路112号。故居原是无锡地方名流、秦邦宪的族叔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建于清光绪末年。整组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群布局完整、青砖黛瓦、庭院抱厦、马头墙矗立,为一组典型的四进江南民宅。大门上方挂有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题写了“秦邦宪故居”匾额;进门后便是秦邦宪的铜像,背后刻有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同志抱病题写“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展名。现故居完全保存着原状,面阔三间,硬山顶,面积约89平方米,呈晚清江南民居风格。

06

无锡县商会旧址

无锡县商会旧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周舜卿、祝大椿等呈准清政府发起创办锡金商会。1912年无锡、金匮两县合并,更名为无锡县商会。1917年商会大厦正式落成。这是两座二层西式建筑,砖木结构,正立面用砖砌成罗马柱,外墙采用青红相间的清水砖。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07

惠山祠堂群

惠山镇祠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东麓,总建筑占地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330亩)。其中:祠堂总用地约12.5万平方米(187.5亩)。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惠山镇祠堂其范围从玉皇殿(即昭忠祠)、惠山寺向南沿黄公涧、锡山脚〔锡山北麓〕到直街口,再顺小桃园、宝善桥至惠山浜东端,黄泥桥附近的唐祠小学。北以一梅园、通惠路一线以南为界,东西长842米,南北宽428米;历史上自唐、宋至民国末期,共有记载的祠堂及祠堂建筑物总数在120处以上。

2006年5月25日,惠山镇祠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8

天下第二泉及石刻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天下第二泉指的惠山脚下的二泉。该泉相传为唐大历年间无锡令敬澄开凿,因僧人惠照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惠山有九龙十三泉,二泉最负盛名。二泉分上、中、下三池。石栏深陷成几个缺口,是近千年以来,人们取泉煮茶的纪录。”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天下第二泉庭院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天下第二泉指的惠山脚下的二泉。该泉相传为唐大历年间无锡令敬澄开凿,因僧人惠照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惠山有九龙十三泉,二泉最负盛名。二泉分上、中、下三池。

上池八角形,为泉源所在,水质最好。中池为方形,紧靠上池。据《惠山记》载:“活水细流,澄澈可爱。”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上池四周石栏磨得十分光滑,特别是提脚踩的位置,石栏深陷成几个缺口,是近千年以来,人们取泉煮茶的纪录。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石龙头

下池最大,为长方形,凿于北宋明道年间,池纵约7米,横10米,深约0.33米,位于漪澜堂下。每年秋季阴历七月半的晚上,皓月就会倒映在池中,形成天然的“二泉映月”。池壁有明弘治年间所凿石螭首,俗称石龙头,是惠山九龙十三泉中的第一个龙头,形制苍劲古朴,泉水经螭口流入方池,颇有“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情趣。

池前有太湖石,叠成观音立鳌鱼状,世称观音石,右有“轻舒翠袖”的龙女石,左有“双手合十”的善财童子石,石下镌有四言铭文,落款“蕙岩”,为明代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遗物,乾隆年间移此。明邵宝记有:“正德五年春三月,锡人浚惠山之泉,秋八月功成,凡为池三,为渠二,为亭、为堂各一,而三贤(湛挺、李绅、陆羽)祠故在泉上。”方池北边墙上,嵌有雍正五年(1727年)吏部员外郎王澍书“天下第二泉”大字题刻。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古井

宋高宗赵构南渡,曾于此饮过二泉水,后筑二泉亭,故顶饰双龙嬉珠,题额“源头活水”。二泉亭中有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题书“天下第二泉”的石碑,高0.47米,长1.70。另有一横碑,高0.32米,宽2.90米,上镌明万历四年进士、布政史右参政永嘉《修泉亭记》、清宋之晋《天下第二泉说》、王澍《重修惠山亭泉记》。旁有《修漪澜堂记》碑,高0.55米,宽1.10米,为知县杨润14岁的儿子懋勤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书。

后人把陆羽评泉、苏轼题诗、王澍书法相提并论,称为“二泉三绝”。2006年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作为唐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9

寄畅园

寄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横街,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秦金死后,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10

大窑路窑群遗址

大窑路窑群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为明朝至清朝的砖瓦窑遗址,是中国古代砖瓦的重要原产地之一。 “大窑路的古窑群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瓦历史的博物馆。”现残存有40余座,较为完整的不到20座,极其珍贵,窑群遗址博物馆的设立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遗存。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2003年被列为无锡市文保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茂新面粉厂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等于1900年筹资创办的,是荣氏家族创办得最早的企业,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称茂新面粉厂,又更名为茂新第一面粉厂。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当时享誉全国,还曾远销英、法等国及南洋各地。抗战期间厂房被炸,设备受损。

1945年重建,并由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先生出任厂长。至1932年,荣氏兄弟已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成为当时国内资本最大的实业家之一。

面粉厂里的机器运转一直很正常,直到几年前才停止了下来,1948年建成的麦仓、制粉车间、办公楼等,都还存在,荣德生先生使用过的的办公桌、沙发等物还基本完好。国家文物专家考察评估后认为,茂新面粉厂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缩影,其影响之大、保存之完整,不仅在无锡,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十分罕见,完全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无锡市政府和文物单位为了让旧址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业博物馆。

2013年,茂新面粉厂旧址入选第七批国保单位。

12

惠山寺经幢


看看梁溪区1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都是哪些?

惠山寺经幢,在无锡惠山寺古华山门内两侧,南侧为唐陀罗尼经幢,北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两幢中间相距10米。1956年10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陀罗尼经幢 ,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 底部直径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幢基为三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为束腰形须弥山;中间一组底座上满刻海水纹,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狮子四个,姿态各异,上乘覆莲瓣托座;上面一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壶门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仰莲瓣,仰莲之上为八角形座,每面刻栏杆,转角处为莲瓣首望柱。幢身立于栏杆石座之上,作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系白鹿山人李端符书。幢身上部为八角形宝盖装饰,角隅处均饰狮首,口衔连珠状璎络带。宝盖上置扁圆状石,四面刻宝相花图案。其上承托仰莲瓣,莲瓣上发现有八个方形柱洞,估计原有石雕勾栏,现已全部散失。仰莲上为束腰柱形,上刻壶门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八角形宝盖,角隅处雕有力士头像,分别浅雕有牛、羊、鹿角和獠牙。宝盖上置扁圆形石,上刻瑞花图案。幢顶为八角攒尖顶,檐角上翘,上置扁圆形石,未见纹饰,最上为宝珠。

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由无锡县万寿乡静安里刘元规等建。高6.22米,底座直径1.40米。其形制和大小与唐陀罗尼经幢基本相同,幢身刻咒而不刻经,文字上下两端刻三角形和折线纹组成的边饰。

唐宋石经幢历经千年变迁,幢基最下部三层已湮埋于今地表下,地面部分也已残蚀倾斜。1998年11月,由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负责全面修复,将两幢埋于地下的三层升高至今地 面上,并采取扶正、补缺及防风化措施,重新恢复惠山寺经幢原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