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史学达人


独立战争往事——费城陷落

写一个美国独立战争时候的扯淡事儿吧,话说1777年9月26日,英国名将威廉·豪终于攻克了大陆议会所在地费城。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卵同,独立领袖不是与城同在的傻鸟,该跑路必然跑路,费城居民大抵也没有箪食壶浆迎王师的兴趣。

自觉没有成就感的豪将军决定乘胜追击,留下3000多个杂兵防守费城后,他自己带着9000主力英军和黑森雇佣兵北上继续寻找美国民兵主力,暂时驻扎在日耳曼敦附近(费城北部郊区)。

豪将军这边对战果不甚满意,那边落樱神斧华盛顿先生也觉得很卡脸,面对强大的英军之前固然是输多赢少,但老家被人抄掉还是难以接受的。听说英军主力驻扎在日耳曼敦后,华盛顿决定搞它一下。

独立战争往事——国父夜袭

未来的建国伟人表示老夫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我,是时候来一次夜袭了,而他手下的民兵们则表示大佬咱们能换一招不(华盛顿确实很喜欢夜袭)?极其重视民主的伟人无视这一要求,集结了1.1万军队,准备兵分四路围歼英军主力。

10月3日黄昏,美军出发了,事后所有的回忆录都显示那天黑的特别快,对于这样的战场环境华盛顿是非常满意的。然而刚出发没多久他就开始不满意,原因很简单,起雾了!本来黑天偷袭打的就是有心算无心,但黑天加大雾就是互盲,美军想找到英军的营地也费劲儿。

偷袭这种事情也不可能明火执仗的去,那就不是偷袭而是送菜了,悲愤的华盛顿只能表示自己约的...啊呸!是发起的战役,含着泪也要打完!原计划不变!继续给我前进!这下可就彻底坑了爹,没有电话的年代部队间通讯基本靠传令兵,这鬼天气传令兵派出去一个就失踪一个,最后四支部队全都迷路掉线了......

独立战争往事——迷茫英军

好不容易爬到英军营地附近已经黎明时分,夜袭是不可能夜袭了,好在大雾没散,也不是不能打。可我们都知道美军是分四路出发的,一通迷路之后不可能同时抵达,先到指定地点的约翰·苏利文将军(John Sullivan)非常头铁的直接发动了进攻。

营地里的豪将军对苏利文的进攻非常蔑视,他以为这就是之前遇到的渣渣部队,大喊大叫着让英军还击。可对面的火力却越来越凶猛,一度压的右翼阵地抬不起头来,正当英军觉得来的是美军主力时,枪声却突然停止了。

完全不得要领的英军正在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阵地左边又开始枪声大作,这下终于把英国佬激怒了。喵了个咪的!游击战是吧?小股部队反复骚扰是吧?叫你们看看大英帝国的火力!英国佬一通猛烈的炮轰枪打,对面果然很快就没了动静。

独立战争往事——诡异战局

就在豪将军刚刚松一口气的时候,那边黑森雇佣兵的营地又打起来了,不用问,还是小股部队的进攻。只是这次的小股部队有点不一样,他们被打绝一波就会再来一波,已经连续来了5波进攻。

豪将军和黑森佣兵头目凑在一起开始研究那群扬基傻鸟为何不集结起来一起进攻,很久也没有得到答案,只是隐隐觉得里面有很大的阴谋。果然,在黑森营地这边迎接第六波进攻的时候,英军营地外再次枪声大作!

可诡异的是阵地外边只是枪声大作,没有一颗子弹打进阵地。久经沙场的将军终于陷入了深思,高手啊!这种反复疑兵袭扰的打法绝对是某个战术鬼才的手笔,为的是让我们摸不清主力进攻的方位啊!有点被吓到的豪将军在浓雾散去之后也没敢下令追击,即使黑森佣兵说对面的指挥像屎一样臭。

独立战争往事——诡局真相

豪将军这边陷入迷茫的时候,那头的华盛顿已经哭了。那天不是苏利文将军先发起的进攻嘛,因为雾太浓看不到英军的阵地,所以这老兄命令走几步就朝雾里开一通火。火力确实够凶猛,但很快就把子弹消耗的差不多了,只能撤下去。

然后攻击英军左翼的格里尼也赶到了,结果被已经警觉的英军一顿毒打,也撤了下来,悲剧的是他遇到了同样在后撤的苏利文。两人不约而同的想法是,卧槽!英国佬还有这种操作的?包抄我们?然后又不约而同的玩命攻击对方试图突围,这就是枪声大作却打不进英军营地的真相。

至于华盛顿的指挥确实像屎一样,他准确到达了进攻地点,然后把军队集中在一个地方不动,再一波又一波A了上去。他的理论是利用逐次攻击反复冲击对方防线更容易集中打开突破口,而事实上是反复给人家送菜......


指挥像屎一样的华盛顿只好跑进山沟里过冬,等待来年再战,对他来说还是有好消息的,法国爸爸们觉得这次袭扰(华盛顿:老子是夜袭决战好吧)的战术可圈可点,值得继续加大支援力度。于是他们继续不远万里的给华盛顿送钱、送粮、送武器,法国佬表示只要能让英国人不痛快的事儿我们肯定干......


历史吐槽机


淮河涨水,似乎一切中都是天意,又是人谋。

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面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毛主席决心进行战略反攻,此次反攻是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的一次战略规划。

毛主席分析局势之后,决心出兵蒋介石最薄弱的中原地带,而占据中原就需要立足大别山,所以毛主席决心让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接到毛主席任务的刘邓首长,于1947年6月30日渡过黄河,而后又率领部队在黄河给蒋介石摆起了迷魂阵,趁蒋介石率领大军在黄河沿岸忙活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大踏步南下,直到大军渡过汝河,蒋介石才如梦初醒的发现刘邓大军的目标是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进入大别山就只剩下一到障碍——淮河。过了淮河,刘邓大军就可进入大别山,然而此时并不很轻松,因为蒋介石的大军已经逼近。

淮河是敌占区,蒋介石的军队调动迅速,他得知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急忙命令敌四十师、七师、五十八师、十师等十几个师和旅紧紧地跟在后面追,其中曾在汝南埠南边堵击刘邓大军的敌八十五师已经到达彭店,离淮河仅30公里,正在猛烈地向后卫十六旅四十六团进攻。

淮河是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中原是条大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这条河的高水位期,而在刘邓大军度河的时候又连下了几天雨,淮河的水位高涨。为了确定大军能否顺利渡过淮河,刘帅提前赶到淮河沿线观察水情。

此时李达已经在附近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十几条小船,但是光靠这十几条小船是不足以保证大军迅速渡过淮河。形势已经万分紧急,刘帅问十八旅政委李震问:“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李震说:“河水很深,不能徒涉。”因为李震刚刚派遣侦查过,汇报给他的都说不能徒涉,所以他的回答很肯定。

刘帅又亲自到淮河上测量,就在测量的时候,刘帅看到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这证明淮河完全可以徒涉,他立马让李震赶快转告李达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火速从上游徒涉。”

李达迅速组织部队在浅水区放上浮标,大军就这样有序的过河。并将所有船只留给了后续的阻击部队,保障他们能渡河。当国民党吴绍周带领的八十五师后脚赶到后,他也命令部队立即徒涉,不料人马一下水,还没到河心,就被河水卷走了。吴绍周忙让部队停止过河,望着淮河,不禁仰天长叹。

这件事报告给国民党中央后,国民党军统帅部方面也感到很惊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在8月29日日记中记道:“追击刘伯承各路国军均为淮水所阻。据云:刘军渡淮河系徒涉,国军一到即涨水,可亦奇矣!刘部进入大别山,陈赓部进入伏牛山,已形成犄角之势,从此中原无宁日矣……”

刘邓大军渡过淮河之后,淮河的水位就迅速升高,这不能说是天意,但是也却为诡异的事件。而更重要的是人谋,若非刘帅等人的快速决断,刘邓大军也不能如此迅速的渡过淮河,所以说这是天意,也是人谋。


帝国烽火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总会发生一些诡谲的事,让人一时摸不清头脑。包括在战争史上这种事也是屡见不鲜,比如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胡宗南军队曾经突然人间蒸发。这次,就讲述一个在东线战场上的离奇事件。

1942年6月28日,德军开始了新的夏季攻势。到了8月23日,德国 B集团军群先锋——第六集团军再补给到达后向斯大林格勒发起了冲击,并且于9月16日杀进城区。到了11月份,德军已拿下城区的90%,但是苏军不会再给他们时间继续攻击了。11月19日,苏军两支方面军发起了包围第六集团军的“天王星”行动,并于23日在完成包围。

在苏军的包围战进行时,德军一些部队对苏军的侧翼进行了打击,其中包括第22装甲师。夏季过去后,这支装甲师一直在休整,他们将坦克埋在土里,并覆盖稻草以保护。在遇到苏军部队后,他们立即将坦克从土里开出来,但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发生了,大部分坦克突然运转不起来了,指挥官只好命令其他坦克向苏军开火。

之后,德军对此进行了调查。这些坦克之所以没有运行,既不是东线的寒冷天气因为1942年德军对冬季作战的准备较为充分,也不是坦克许久没有开动部分零件老化。元凶原来是老鼠,他们在磨牙中咬坏了坦克的电线,最终导致了坦克的 “瘫痪”。这件事在没查清前一直很离奇,及时查明后也是部分士兵心里不安。


紫龙防务观察


金门战役中,在我军登陆时,蒋军一名查哨的排长莫名其妙的误触地雷“报警”,一辆演习的坦克,鬼使神差的抛锚在我军即将登陆的海滩上,而且在发生战斗时竟神奇的“自愈”,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战争中的一些诡谲事件,有时真的让人瞠目结舌,无法理解。

1949年10月,面对我军在对岸厉兵秣马,摩拳擦掌,金门岛上的蒋军士气低落,他们认为厦门是永久性防御工事的要塞,又有汤恩伯集团的重兵把守,都被我军顺利攻下,而金门不过弹丸之地,守军只有2万残兵败将,被拿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虽然现在胡琏的12兵团正在陆续登岛,但能起多大的作用,谁心里也没有底儿。



所以守岛官兵们情绪消沉,心中惶惶不安,在当天晚上会餐时,一个营长见吃上了好久没吃到的猪肉,不无绝望的说“这顿饭就算是最后的晚餐吧”!

虽然信心不足,但表面的文章还得做做。24日上午,22兵团司令李良荣召开军事会议,研究部署守岛措施,下午15时,201师两个团由师长郑果带领,在古宁头至垄口的海岸线上,举行步炮联合抗登陆作战演习,为守岛做演练。

在演习即将结束时,战车三连一排长杨展之的坦克,因履带脱落,在观音亭山以北的一点红海滩中动弹不得,维修人员马上进行抢修,但一直到很晚故障也没有排除,无奈之下只能收工,计划第二天再修。



按照蒋军的坦克故障条例,当有坦克出现故障时,必须要有另外两辆作为守卫,陪护左右,因此当夜有三辆坦克滞留在海滩上,而这个一点红海滩恰恰就是我军244团几小时后要登陆抢滩的地点。

按照我军攻打金门战斗计划,25日零时左右,244团突击队开始隐蔽登陆一点红海滩,但刚刚登陆,不远处就传来轰然一声巨响,原来是守军的的一名排长在查哨时,莫名其妙的误触了自家的地雷。

岛上的守军被巨响惊醒后,纷纷进入了阵地,一时间碉堡里、滩头上的探照灯射出一束束光柱,我抢滩部队顿时全然暴露在守军的眼皮下,偷袭计划化为泡影。



但244团官兵在守军炮火和机枪的阻击下,毫不退却,依然勇往直前,可海滩上原本不可能出现的三辆坦克,此时却有如神助般的为摇摇欲坠的蒋家王朝带来了意外之喜,那辆出故障的坦克不仅诡谲的“自愈”发动了起来,而且第一发炮弹就命中了244团的弹药船,一船弹药瞬间爆炸,化为乌有,这也导致了后来我登陆官兵弹尽粮绝,失去了作战能力。

三辆坦克以巨大的钢铁之躯,在海滩上反复碾压,给缺少反坦克武器的244团带来了巨大伤亡,而那些尚未登陆的船只也很多被坦克炮弹击沉,这三辆坦克竟成为我军登陆的极大阻碍。

此事后来被蒋军喻为金门之战胜利的“冥冥天意”,而战后那辆因故障而赢得先机的坦克,被蒋校长命名为“金门之熊”。

自已人鬼使神差的误触地雷“报警”,发生故障的坦克在“恰当”的时间,抛锚在“准确”的地点,诡谲的“自愈”,第一发炮弹“神奇”的命中弹药船,这些事情确实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难道真的是天不欲绝蒋家?

其实这些巧合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归根结底是金门战役的结果决定的,相反,如果不是因为我军没有船而无法让后续部队继续登岛作战,战役的结局或许截然不同,那这件件“诡谲”的事情,就只不过是战斗中的“小插曲”,根本无法左右战场形势,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队鬼子准备偷袭一个抗日武装的营地,鬼子兵分两路,摸黑前进。为了偷袭成功,鬼子们大气不出,二气不喘。

突然靠近石崖的前方传来很多人马的撕杀声,两路鬼子的枪火同时开火,打了半夜,发现自已打自己,有了些伤亡。

鬼子们的目标狡兔三窟,鬼子没来就换了营地,留给鬼子的撕杀声人们传说鬼子摸营的地方是古战场;更神奇一些古魂野鬼们也在抗日。

我道听途说的故事,那里听来的忘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人迹踏过的地方石山崖壁在困山林中会留下声音,这种声音再有人体感应会自然的发声。


白云3498


石达开率军大渡河,山洪暴发全军覆灭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后,几个大王各怀私心离京出走,石达开率军近三万人一路过关斩将,浴血杀敌,与清军几经激战到大渡河鞭紫打地。当日清早,有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幕僚长建议他立即由此全军渡河,但石达开固执己见没有釆纳其建议,安营扎寨后竟与妻妾家人寻欢作乐,直到下午才开始试渡。傍晚,少量部队渡河后因担心人少,被清军袭击而又撤了回来,未及时过渡和在对岸控制登岸码头。当夜,繁星灿烂的天空突降大雨,山洪暴发,大渡河水陡涨数丈。因错过了抢渡大渡河的良机,因而遭到全军覆没的厄运,石达开也被俘被杀。这个离奇诡异失败的教训十分深刻,也让后世之人感叹不已。


静密做自我


宿北战役结束之后,陈毅和粟裕指挥的山东和华中两大野战军,打破了薛岳指挥的国民党四路大军的围攻,虽然在宿迁歼灭了敌人两万余人,但是,薛岳指挥的其他三路大军还在执行既定战略计划,即寻求与两大野战军在山东进行大决战。为了彻底摆脱被动的局面,陈毅和粟裕决定再打一战,集中兵力给予一路敌人毁灭性从而扭转战略态势。

当时陈毅和粟裕得到一个重要情报,即薛岳命令张灵甫整编74师作为先头部队,在李荣良整编28师以及桂系钟纪第七军的配合下由涟水向北沭阳进犯,并限令七日之内拿下沭阳。因此,粟裕和陈毅计划在运动中首歼冒然突进的张灵甫整编74师。然而,战场信息发生了变化,张灵甫进驻沭阳后却按兵不动,一直在等待与桂七军和28师的会合,因此围歼张灵甫74师的计划也就放弃了。

此时,向我解放区首府临沂突进的国民党整编26师及一个快速纵队,在马励武的指挥下在峄县突然停了下来,并构建了防御工事。马励武,毕业黄埔一期,参加过北伐、中原大战、围剿红军和抗日战争,其中在抗战之豫中会战中作战不力而被免职,国民党进行军队精编后担任整编26师师长,下辖三个旅及配属一个快速纵队,这个“快速纵队”是国民党少有的机械化部队,曾参加过远征军,是由一个炮兵团及一个坦克营等部组成,配置有上百辆汽车及36辆美式坦克。

国民党整编26师师长马励武

马励武由峄县向临沂方向进犯一路都很顺利,并信誓旦旦地说道:“三日之内可拿下临沂城,不然,你们拿着我马励武的脑袋当驴踢”,将部队将分别布在了峄临公路两侧,左右邻的间隙很大约有五十余里地,师部则位于马家庄,同时左翼的掩护部队是整编51师,右翼的是冯治安的33军第59及77师,分属东北军和西北军,与中央军间关系矛盾很深,这也给粟裕和陈毅看到了战机,于是命令山东和华中两大野战军,快速切断马励武整编26师及快速纵队与友军的联系,同时派鲁南军区部队深入敌后袭扰国民党后方。


1947年1月3日早,围歼国民党整编26师及快速纵队的战斗正式打响,此时的师长马励武第一时间并不在一线,而是跑回大后面过新年去了,部队很快乱成一团,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山东和华中两大野战军便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与分割,但26师及快速纵队凭借着装备优势奋起抵抗。于4日上午粟裕和陈毅发起了总攻的号令。

正当双方正在激战的时候,此时诡异的事件发生了,天空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雪交加、寒风疾苦,而且一连下了三天,这是老天要帮山东及华中两大野战军的大忙。马励武的快速纵队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坦克及汽车、大炮等重型装备都陷在泥泞的道路上,犹如蜗牛爬行,已经插翅难逃了。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整编26师44旅和169旅两个旅、及快速纵队全军覆没,坐镇师部的师长马励武也被活捉,而左翼的周毓英整编51师率领一个旅在支援马励武时,兵败被俘。


赛门之略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历史上有时会发生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战争中也出现过一些,这里我就来分享两个。

一、日军炮弹失灵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炮击鹿邑城,看到城内有一高大的建筑,以为是工事,命令架炮攻击,炮手梅川太郎对准其中一个建筑,一发炮弹打出去,没有爆炸声,第二发炮弹打过去,还是没有动静,一连打了十三发,一颗都没有爆炸!



日军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得知这个建筑是老子修道成仙之处,被称为“升仙台”。日军在进入城池后,立马跑到了升仙台,整个日军队伍集体下跪,在大殿门前磕头,请求“太上老君”宽恕罪行。

二、突出部血战

一战时期,英国与德国在突出部进行一场恶战,英军抵挡不住被迫撤退时,英军声称突然看到战场上出现了各种神秘的幽灵,阻挡德军,给他们逃生争取时间。


这也得到了德军方面的证实,德军称他们遇到了古代的武士,挥舞着弓,穿着盔甲。


夏目历史君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八路军小分队或者是地方武装(人不是太多)奉命袭击被日伪占领的安徽泗县县城,当天天气晴朗,战斗开始了,很激烈,已经达到预期目的。然后抗日战士奉命向县西南方撤退,但是日伪紧跟着出城追击,糟糕的是这里是平平坦坦的大平原,一望无垠,日伪军骑着马,还有摩托车,眼看着就快追上了,情况万分危机。就在这危险关头,突然晴朗的天空升起了大雾,转瞬间大地蒙上了厚厚的浓雾,三,五米内看不见对方。我抗日战士迅速撤退到安全地区。在我抗日战士安全撤退后不久,大雾散去,天空一片晴朗。


寒风拂梅


我觉得三国中火烧上方谷就有点诡异。如果最后没有下雨,也许历史就会重写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

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

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亲自去察看地形,筹划作战方案。当他在渭河以南发现上方谷这一特殊地形时,心中无比喜悦,立刻想好了一条妙计。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谷内一块平地,能容纳1000多人,就像个葫芦,正是设防歼敌的绝妙地带。于是,诸葛亮叫士兵们把干柴、硫磺、火药等埋藏在谷中,同时在谷地两边高山上埋伏着数千名精兵,一切准备停当,诸葛亮开始实施灭魏计划。

诸葛亮叫大将魏延去打司马懿,只准败不准胜,按预先设计的线路败退,一步步把司马懿的军队引入上方谷。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中,只听一声炮响,山上的士兵投下无数的木头、石块堵塞了谷口,接着,丢下无数根火把,引燃了谷内的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司马懿抱着司马师、司马昭大哭道:“我们父子都要死在这里了。”正在这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的烈火。司马懿喜上眉梢,连忙说道:“天不亡我,再不杀出去,还待何时!”说时迟,那时快,他们父子带兵奋力冲杀,突破重围。诸葛亮在山上看到这一切,不禁长叹一声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原来上方谷入口窄,腹地阔,两边高,中部低,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一旦谷内起火,气温开始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受热膨胀上升,上层及周围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对流的山谷风,因此出现了狂风大作的现象。同时,当谷底大量热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又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随空气上升到天空后,又为水汽凝结提供了理想的凝结核,从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这些云雾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体积就会逐渐变大,最终导致大雨倾盆的局面,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司马懿才得以脱险。

大家觉得呢?欢迎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