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和高三的孩子谈话才能让他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思想得到觉醒?

志勇中国说


我的答案是:触动他的灵魂的谈话。老师的谈话对于学生来说属于外部因素,而这个外部因素能不能起到作用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激发起内部因素。哲学上有一句话叫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无法改变学生内心的世界,越多的谈话就意味着越多的废话。

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流行了很多年的佳话。2003级有一个学生叫做杨梦醒,女生,中考的时候分数不够,择校交钱来一中上学的。

当时他的班主任郑老师,是一位刚刚毕业不久,很帅气的语文老师。开学一段时间之后,郑老师发现这个叫杨梦醒的女孩子,一点儿都不让人省心,她特别喜欢上网,只要有空一定会出去上网,不管是晚自习还是其他的自习课。

被郑老师连续抓了五次之后,郑老师忍无可忍,决定让她回家反省一周。即使这样,等反省回来之后,杨梦醒仍然我行我素。就这样不知不觉到了高三。



期间,郑老师无数次找她谈过话,基本上郑老师的谈话就像空气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平时每次考试,这个女生基本都考三四百分的样子,按照郑老师的说法,这个女生是基本不可能考上大学的,简直就废了。

高三开学之后一个月,郑老师找杨梦醒谈了一次话,具体到底谈了什么?我不得而知。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从那以后杨梦星同学就像突然变了一个人。

整个高三,姚梦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拼命的补习,把以前落下的东西,用尽快的时间补过来。

别人吃饭,她还在教室学习。别人放学回家,她依然留在学校多学一个小时。整个高三一年她瘦了整整12斤。

最终她以不可能考上大学的姿态,考入了浙江大学,轰动了当时整个学校,也迅速传开成为一中的佳话,流传一年又一年。

这个故事其实告诉我们,如果想和学生谈话做工作,只有谈到学生的心眼儿里才是有效的。那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谈到学生的心里去呢?

一、必须真正了解学生

我见过很多班主任老师经常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谈话,有的是谈学习,有的是批评学生纪律的问题。有的谈话是有效的,而大多数则是无效的。

我发现真正学生需要的谈话内容,如果班主任恰如其分地给予了答复,这样的谈话往往是有效的。比如说一个女生考试没有考好,正在难过。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安慰她并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我们不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只是纯粹的感情上的安慰,根本无法解决学生的问题。

所以要想和学生谈话,谈到他的心里去,谈的让他心服口服,就必须真正的了解学生,深入他的世界,了解他到底想要什么。



二、选准恰当的时机

有时候很多老师的谈话之所以是无效的,就是因为时机选择的不太合理。这就好比和一个正在发脾气的人对话,此时此刻你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情绪已经完全占据了他的大脑,理性早已被挤跑了。

我认为所谓选择恰当的时机,就是学生感情上最需要的时候。如果在学生感到孤立无援,孤独伤心的时候,此时老师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分析到了学习中的痛点,也帮助学生真正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学生会感激老师一辈子的。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状态良好,心情很高兴的时候,此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多于鼓励。

而如果学生处在郁闷、伤心,因为成绩考的不好,这个时候老师盲目的安慰未必有效,此时老师可以做一个旁听者,倾听学生内心想说什么。只有让学生释放出来内心世界的想法,老师才能真正知道他需要什么,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总结:和学生谈话绝对是一门艺术,我相信郑老师一定是碰触到了杨梦醒同学的痛处,否则她不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所以老师们在谈话之前一定要先备好课,想想什么时候谈?谈什么?怎么谈?提高了谈话的针对性,也就有了谈话的效率。


教师老李


我是高三孩子的家长,我从亲身经历来说一说。

孩子进入高三是进行复习、备考的重要阶段,本身就有压力和挑战相伴,这时候的家长重要的不是用语言和孩子谈话,而是要多做,保障孩子的环境和物质上的优越,让他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以下我把我做的几点很大家分享。

一、多鼓励、多关怀

当孩子进入高三以后,许多家长把孩子看的紧紧的,高三压力相对就大一点,这样使孩子情绪会更加紧张,而情绪得不到放松的孩子,学习效率怎么能提高呢?

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一些自主性,适当用言语给孩子暗示一下就可以了。如说孩子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你这次没考好,可能不适应,我相信你不次一定会发挥好、你想吃什么,我就做什么等。

在鼓励安慰孩子的同时,语言一定亲切放松,越是好的鼓励语言越能打动孩子。

二、了解孩子压力情况,为孩子解决压力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极时了解情况,极时解决问题。

如有时孩子做作业可能出现发呆,或无端的发火、晚上睡不着、夜里惊醒、讲梦话等,这些都是孩子压力大的表现。

比如说孩子发呆,有可能学习老是不起色,进步慢,可能孩子对自己要求太高,看不到进步。如本科线要达到多少分,而孩子可能想一下子进入本科线,这时候可以叫孩子分几步进入本科线,既能看到进步,又能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一定要叫孩子压力大的情况下学会放松,也可以陪孩子一起放松,这是让孩子感到温暖和自信。

举一个好的放松方法:在吃饭的时候可以放孩子爱听的歌曲,或者在晚上孩子临睡前听一听歌曲,这都是让孩子全身放松的好方法。

三、顺其自然,抱以平常心态

不要因为自己陪小孩、为孩子放下一些事,就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的高,感觉孩子如果考不上什么什么大学,就对不起父母等。

这时家长千万不要以这样的心态对孩子,只要孩子尽力了,顺其自然,一大意考的比你想象中还好。

这就是要求我们一定从实际出发,不能给孩子增加过分压力,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情绪。

以上是我的观点技巧法,希望你能提出更好的技巧为孩子学习促进,给大家共享,谢谢支持。






千年古县将相故里


张雪峰老师说过,让一个孩子成长最好的办法是,分别带他去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看看,让他自己观察下乘坐这些交通工具的都是哪一类人,让孩子想明白自己想成为哪一类人。

假期带他体验生活。高二暑假我也去过京东的流水线,正逢京东618,做了一天的临时工,回家的时候全身酸痛,躺着动都不想动。那时候才知道没高学历自己干的是什么活,高三认真努力奋发图强,考上了满意的高校。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字迁教育


让你跟他说千遍万遍不如他自己一见。只有他自己有感觉才会有行动。说再多,不做,白搭。

第一,没有一考定终身!所以高考的结果不重要。

第二,有奋斗的目标才有努力的动力。他根本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怎么可能会有配套的行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第三,与其你费劲的说他,还不如自己去努力一把。你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了,在这个过程,你的努力、你的汗水、你的眼泪、你的欢笑他都能感受到。他体会到过程的美妙之后自然有自己的行动了。

我高三那年非常努力,我想考上一本,可是成绩出来后我取得二本的成绩,拿到成绩的那天晚上,我哭了两个小时。我自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哭。我的家人就在门口外面等待。尤其我弟弟在我房门外来来回回的走了两个小时,就等我打开房门。

我的妹妹她那年读高二,成绩很差,估计只有专B或没有。那时的她每天用在玩的时间多于学习。但是她却因为看到我努力过,在高三那年她对我说:“我也要好好努力一次,我要像你一样不后悔!”所以最终考到了专A。成绩出来后,她自己很开心的说:“高三这一年,我努力了,所以没有后悔!”

很多时候你说过的话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你的行动才具有深刻的感染力,想要你孩子为自己的目标努力,那你最应该做的就是你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蔚蓝fun


在下也从事教育类工作多年,提提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与楼主互相学习。

这个事,个人觉得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应对。

第一,从主体来说,高三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己的行为意识,还有自己的思维体系,更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换句话来说,就是他已经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了自己的判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自己在乎的,什么是自己不在乎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不想要的。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找到他的价值体系,而一味的要求他要怎样怎样。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无论我们作为父母,还是老师,首先都需要选好立场,以孩子的朋友的角度与孩子沟通,以帮助孩子的立场来与他沟通。坚决摒弃“我是为你好”这种没用的想法。

于是,又回到第一步,他到底想要什么,如何才能得到,现在已经具备什么,还缺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做?需要我们给你提供什么支持、帮助?

第三、要给孩子正向的引导。无论沟通的结果怎么样,都不要轻易的否定与批判。哪怕是你想让他考清华,但是他就想要去摆地摊,那也没有关系。关键是你能不能引导他认识到上了清华就算摆地摊那也是“超级地摊王”。但是,前提是,你得确认这个“超级地摊王”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只要有了这种正向引导,孩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才会自己努力,自己去管理时间,珍惜时间。

最后,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方法、技巧,更要教会他们树立自己的方向,打开孩子的格局。

曾经有个支援山区的教师说过一句话:山区的孩子真正缺的不是教育条件,缺乏的是对外面世界的了解。放羊就成了他们追求一生的远大目标!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放羊是唯一知道的职业与活法。

鄙人粗陋,个人见解,愿与大家共同学习。


轻创业实战圈


作为曾经的高三家长,现在回过头想想,家长的焦虑远远大于孩子的焦虑。其实在学校紧张的备考氛围中,学生再怎么放松也会被感染,关键是作为父母总觉得孩子还不够努力,还不懂得时间的紧迫性,拜托,当初你做学生的时候,父母是不是也是经常唠叨要抓紧时间学习。所以天下父母都一样,我接触到的高三家长中,几乎没有一个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状态满意,各种操心,各种焦虑,恨不得自己的孩子24小时都总在学习上,孩子紧不紧张,一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情况,二是从他学习任务量就知道他的压力有多大。表面上很不在意,也许孩子心里比你还急,比你压力还大,所以作为家长,改变自己的心态比过度关注孩子更重要,到了高三,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和鼓励加油,其他的都是多余的。








创业实践与创新思维


根据题主的描述,这位高三学生应该对目前的学习生活紧迫性不高。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点醒孩子。

1/寒假即将来临,说得再多也不如去行动一番,让孩子打工体验生活去。让他自己体验下从写简历应聘到入职工作的艰辛;让他知道只有高中学历想找好工作是很难的。

2/到招聘网上转一圈,看看上面的学历要求以及工资,再告诉他以后结婚成家每月要多少花费;哪怕打算单身,最低的生活保障是多少,让孩子早点认清现实。

3/如果无法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或者担心有代沟的话,可以找个比他年长几岁的年轻人跟他沟通,最好是在社会上打拼过几年,三观正的朋友,或者是将要成家结婚的人,他会告诉他生活有多现实,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吃的就是比学习还苦十倍的苦。

4/认真学习不代表你以后一定会赚很多钱,生活得很好,但从概率上来说,学历、知识确实与收入成正比;而且,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眼界,丰富精神世界,哪怕日后遭遇不顺,也能开导自己,心怀希望。

5/高考确实是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我当时也不以为然,工作几年后就知道这真的是真理,所以希望每一个高三学子都能珍惜机会,最后再拼一把!加油!


睿沃思Roywos


我觉得不要枉费心机了,他意识不到的。大多数人,直到临死,才发现时间是那么的紧迫。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是他自己闯的头破血流,你说的话他根本就当耳边风。 而且在目前这个阶段,你觉得他会听你说的吗?要是听早就听了,也不会到高三这个节骨眼了。你要用非常平和的语气告诉他未来的事实,然后从此闭嘴,不要多说一句话。然后你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把你自己的时间管理好,这才是正经。至于读书今年考不取,明年还可以再来,明年考不取,后年还可以再来。什么时候醒悟都不算晚。话说的不中听,你也可以忽略。



郭青松老师


怎样让高三的孩子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我认为只是靠谈话往往是不大可能的。我认为内驱力才是推动孩子转变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内驱力又往往来自于一个具体而又可行的目标。

最现实的来说,可以带着孩子在他所期盼的大学参观参观,甚至创造机会让他体验一下大学生活。让他产生向往的感觉。

虽然高三很忙,但有时候抽出一些时间让他去感悟人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旦孩子拥有了这些内驱力,那么对于后续的学习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沁阳老师


作为高三老师来说,考试,考分,排名,氛围,这是最直接的东西。

可作为家长来说,等假期带孩子去名校看看,感受一下氛围,尤其选那些特点明显的,比如说大城市,北上广深的,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比如说名校,比如说风景优美的城市……可能会对孩子有感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