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玉米时采用平均行距产量高,还是采用宽窄行距产量高?

三农孺子牛


玉米的行距种植方式是改善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调节途径。实践证明,在密度增大时,配置适当的种植方式,更能发挥密植的增产效果。玉米行距配置方式因品种和地力水平而异。

1.茎叶夹角小、叶片上冲,根系向纵深发展的耐密型品种,在肥力高的地块上行距应窄些;高秆、叶片平展的品种,行距可宽些。

2.通常玉米种植方式有等行平播,宽窄行密植,垄作等。等行平播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能充分利用光能,生产更多的光合物质;宽窄行种植能够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便于田间管理和操作;垄作有利于玉米早播和幼苗生长。

在多雨的季节,垄作比平坐便于排水;干旱时,还可用垄沟灌水,有利于集中施肥。希望能帮到你!


河北三农发布


玉米宽窄行种植号称三大好处:通风、透光、深施肥。其中深施肥是真的,通风、透光只是假象。

先看看通风。宽行行距由65公分变成90公分,空气的流动性显然是加大了,叶片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窄行行距变成40公分,流动性变小,总体来看没有增益。

透光性和通风性一个道理,一侧的叶片获得了更多的阳光,而另一侧变得更加密闭遮荫。理论上说,在密度比较大时,植株排列越均匀,对光的总体利用率越高。


深施肥。由于有一个90公分行距,可以趟地根深,实现深施肥,有利于根向深处生长。但你要知道,玉米植株的根至少要长到45公分长才能够到肥,也很恐怖。

总体来说,宽窄行种植没有很明显的好处,不用刻意追求。玉米高产纪录没有用宽窄行方法创造的。

只有一种情况宽窄行有明显好处:覆膜播种,宽窄行可以节约塑料薄膜,覆膜更方便。


种田博士后


种植玉米是采用平均行距产量高,还是宽窄行产量高呢?这个问题有点儿意思,虽然行距不是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但也是有一定影响的。玉米产量与品种、土壤、水分、养分、光照、温度、宽窄等都有关系,今天就玉米行距的宽窄问题,我来说说我独道的见解!



我老家是农村的,每年都要种植玉米,我们称玉米为包谷。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平均行距、宽窄行距都种过,甚至还有其它方式也种过,并且后面被大力推广开来,我这里要说的就是其它方式。我们都知道,种植玉米时,平均行距操作起来最简单,宽窄行距次之,而我要说的其它方式更不便操作,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效果却更好!



也许很多人觉得奇怪了,除了平均行距、宽窄行距之外,真有其它方式?是的,真有,我这里说的其它方式,是指宽窄行距结合穴位错开的办法,就是说,窄行之间的玉米穴不平行,要错开位置。最佳错开位置是,本行玉米穴位处于旁边一行玉米穴位的正中间。这样,就更进一步增加了玉米之间的通风透光能力,有助于株壮果丰。



这种方法也是当年父母在不停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后来被逐渐推广开来。我父亲在世时是生产队长,后来土地下放到户后,也一直带领大家从土地里刨金,种植辣椒、玉米、红薯,他都有几套靠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形而采取最佳办法,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这种办法,他称为“宽窄错位法”,在生产中运用起来效果挺好的!


种植大世界


说说玉米昨种产量高

直说了吧,玉米的产量高不高,和平均行宽窄行似乎不大。家乡人在多年的种玉米过程中,都反复做过实验,笔者曾在一块田间做过对比,一边是宽窄行,一边是平均行。最后产量没有区别,人们′都想谋求玉米的更高产量,创造新的经济效益,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重视,才是最科学、最实际的。

要想玉米获得高产量:1、首先必须抓紧玉米的播种期,尽量提前下种,这是最科学的经验,是决定玉米产量高低的最显著特点。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选好适应当地条件的玉米种籽。这一点也不能疏忽,要认识到种籽的重要性。

3、玉米出苗后直到收获,注意抓紧抓好3个阶段的防治病虫害喷药工作,这是一个当代新农民的常识,这里不需要细说。


4、做好底肥与追肥的科学施用,尤其追肥的时间点,一定要注意,不能随心所欲。

5、及时浇水,这是获得丰收的很重要的保证,没有及时浇水,别的一切都是白说。

上述五点是夺取玉米高产的先决条件,是缺一不可,是笔者在多年的耕耘中最好的经验总结。


风雨人生3293


如果是正常年景儿——玉米宽窄行种植,也就是2:空(即小行距40CM,大行距80CM或小行距50CM,大行距100CM) 在水肥充足的平肥地、二洼地,若是南北垄,选择稀植大穗的高端品种,管理技术完善,亩产900公斤轻松,1100公斤也不算个事。

首先,春播的时候,种两垄空一垄,比较省事儿。但一定要选择稀植大穗的,必须增加优质高端化肥的投放量,根据选择的种植方式,缩小株距,达到亩保苗3000株为最佳。

其次,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追肥以及药物防治病虫害,都比较简单省事儿,还不损伤玉米叶片。 待到抽雄吐穗时, 边际优势充分发挥,穗出的不仅快,而且还齐。

最后,根据长势还可以在空垄上行走追施速效氮肥,或叶面喷施0.3%高端磷酸二氢钾溶液+2%尿素溶液。还可以喷一些防治病虫害的农药。 为增加千粒重,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悠然自得8588


现在说这些基本上都是没用的,哪里还像以前的时候我们种玉米还要点穴,现在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播种机,种植玉米的时候也使用的是播种机,很少有人使用点穴,因此控制它的行距变得也不太现实,下面我来说一下目前的播种机的行距。玉米的行距太窄和太宽都不行,太宽的话种植数量比较少,单棵玉米产量低,如果太窄的话影响通风和光照,产量也低,只有控制合适的距离产量才会提高。

播种机行距

现在的播种机种类特别齐全,可以干各种各样的农活。价格大约是从1500到30000左右,而且还有不同程度的补贴,价格好一点的播种机可以进行复式作业、灭茬、开沟、施肥、播种等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播种深度和韩剧都可以调整,现在的播种机稍微好一些的他的精度调整一般有6级。

玉米调整:玉米的株距一般是135~270mm而且大概有6级的调整精度,玉米的行距调整有590、 560mm等行距,一次可以播种4行左右,当然不同的机械它的调整尺度不同,但是大致的韩剧都是如此,播种的深度一般是80毫米到120毫米左右,还可以进行调整等。

玉米行距影响

相关的一些实验也表明——,这个实验是在华北平原夏玉米去进行的,其中就对玉米的行距进行了处理、下面我们来说一下结果。结果表明,玉米行距60厘米产量低于50厘米的产量,而且在50厘米行距的时候,其中株距控制在25㎝和28厘米时产量比较高,如果株距是22厘米产量比较低。如果说在华北平原,实验表明行距为50厘米时株距为28厘米时效果比较好,而且产量也比较高。

上面的这些实验用机械机都可以播种出来,而且一般也都在控制的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将行距控制在50厘米,株距控制在28厘米,我想这样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在胶东地区,传统上的种植玉米都是平均行距,近几年出现了宽窄行距,到底是平均行距产量高还是宽窄行距产量高?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平均行距,什么是宽窄行距,然后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到底哪个产量高。下面将我近几年所做的对比情况向大家做一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什么是玉米种植的平均行距和宽窄行距?

在胶东地区,种植玉米计算行距的方式是每三行玉米做为一个基数,三行的总距离是1.2米,分成两个行距分别是0.6米,这样的传统种植模式就是平均行距,无论是机播还是人工播种,都是以这个数据来做为种植标准。自2014年开始,有专家发明创造出宽窄行距种植模式,并大力予以推广,宽窄行距也是以每三行玉米做为一个基数,三行的总距离也是1.2米,不过是行距之间变成了第一行为0.8米,第二行为0.4米,依次类推,所谓的宽窄行和平均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得出来的。

平均行距和宽窄行距的产量对比。

本人从事玉米种的推广销售和玉米的种植多年,曾连续两年做过宽窄行距和平均行距的产量对比。2015年用两种模式分别种植了2亩玉米,土地、种子、肥料、管理方式等都基本一样,最后经过测产,用平均行距的产量是2720斤,平均亩产为1360斤。宽窄行距产量是3040斤,平均亩产1520斤。2016年的亩产数据分别是1270斤和1410斤(注:2016年比2015年旱情严重,造成整体产量下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宽窄行距产量要比平均行距产量高。



为什么宽窄行距产量比平均行距产量高?

主要原因是宽窄行距比平均行距透风性强,其植株长的也比较粗壮。最重要的一点是,胶东地区近几年在玉米授粉期温度偏高,对玉米授粉影响很大,而宽窄行距因其中一行距离宽大,为玉米散热提供了有利条件,降低了玉米授粉期的温度,其穗粒多而饱满,产量自然就高。


根据上述对比,表明在胶东地区,玉米种植宽窄行距要强于平均行距,建议大力推广。至于其他地方需要通过试种才能得出结论,不宜盲目跟随,以免造成玉米减产。所谈不当之处,请朋友们指教。


天润土元帅


我想玉米老种植户们,以多年的种植经验,也应该很清楚,玉米产量的高低,与品种,气候条件,肥水管理,科学性的合理密植有着密不可分必然关系。

根据品种特征特性进行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使个体生长量向2体生长量优势转变。

所以在改变栽培方式的同时,可能也会改变玉米植株的生物产量。从而或得玉米的经济产量。


玉米小垄单行等距行距与大垄宽窄行距哪个种植方式产量高?

小垄单行等距栽培模式: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玉米主产区,主要栽培方式还是采取等距式行距,如65~66cm,小垄等距单株精量播播种,栽培密度,大多根据品种的特征特特性来决定。在肥水条件适宜情况下,亦可获得较高产量。

大垄宽窄行栽培模式:是宽窄行交错,两两相对拉近行距,也可称之为大垄双行,就是在一条大垄种2行玉米。当然这个垄的宽度大小应该无明显差异的,因为这样适宜机械化作业,多为90~110cm或130cm,将60或65cm的小垄,在整地时变为95或105cm的大垄,在垄上种双行玉米,小行距在30~35cm,大行距在65~70cm,株距采用精量等距播种。其密度明显增加。可根据品的特性适当调整株距。如果采用130cm的大垄双行,小垄宽为30cm,大垄宽为100cm,在株距不改变的情况下,其栽培密度应与原65cm的小垄密度无差异改变。

根据以上总总看,小垄单行等距,与大垄双行相比较,如果大垄距空间单位面积变小,其密度明显增加,田间自然就增加郁闭性,通风透光性差。植株叶片的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极大可能会遭受影响。

如果大垄双行种植单位面积,与小垄双垄单位面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垄上单位面积的玉米株数也没有改变,那么在同等土壤条件下进行大垄双行玉米栽培,其生物产量肯定会要明显高于小垄栽培模式,除了通风透光外,其抗旱,和抗涝,抗病能力也明显强于小垄。由此可见,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不是因为依靠增加密度来获得高产,而是靠改变田间群体关系,增强玉米植株叶片积累和生产光合产物的能力,在最合理的密度栽培情况下,获得最高的光合速率。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神农35


。谢谢回答了。玉米是世界上粮食作物分布最广泛的作物之一。除食用外,是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饲料来源。在工业和医药事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搞好玉米的种植。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如何种好玉米?是选用平均行距凡是采用宽窄行种植的产量高。本人认为还是采用宽窄行种植产量高。这是根据玉米生长的特性而决定的。玉米根系发达。跟系多。植株高大。叶片宽大伸长。如果是等行种植,通风透光不良。降低了光合作用。况且遇上风雨天气,容易倒伏。下面吧,获得高产的一些技术要点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地块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中上等保水保肥好的地块儿。施足底肥精耕细吧。

二,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一定要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抗旱抗到抗病虫的优良品种。适时播种。要合理密植。采用宽窄行种植。肥地,宽行必须是宽行90至100cm。窄行40cm。中等地可适当缩小距离。

三,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增产增收。

1,苗期管理。要查苗补苗。中耕除草。保证苗全苗齐苗壮。四至五叶时定苗。

2,穗期的管理。重施攻穗肥,科学排灌。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为了增加光照并通风。可采取隔行去雄。

四,防治病虫害。

1,苗期。 以防玉米蚜,粘虫,旋心虫,锌硫磷和菊酯类农药进行喷打。

2,心叶期和穗期?玉米螟。粘虫,纹枯病。叶斑病。用菊脂类农药和多菌灵进行喷打。


农业百晓生


这需要看品种、地域、气候、温度、土壤肥力等条件,实践证明宽窄行地膜种植玉米抗旱能力强,增产潜力比较大。

中国玉米单产在世界上属于中等水平,比起美国、中东地区单产差距巨大,比加拿大、巴西、法国等国家玉米单产差距也不小。中东地区和美国玉米单产1吨以上,得益于气候等条件,也与密植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玉米亩种植密度是3000一4200株,个别达到6000株,而美国玉米种植密度普遍是亩5300一7300株。

玉米种植因机械、播种习惯,多数地区采用65cm左右的行距,新疆兵团在90年代个别地区采用宽窄行(65x40)地膜种植模式,增产效果明显,但因费用比较大,又都统一种植棉花,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没有及时得到大面积推广,有些单位对产量推广不热心。


种植宽窄行玉米,按65x40cm行距估计,亩播种株数可提高20%左右,对机械操作浇灌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再就是选择品种及播种机械,紧凑型或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是密植模式首选,只是种子比较贵,为节省种子费用,可选用精量播种机或气吸式播种机。

玉米高产区的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及灌溉条件,有选择地加大种植密度或使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特别是干旱地区,使用地膜种植是比较好的一个发展方向。南方因气候条件影响玉米产量不高,种植宽窄行可能不太适合,可以小面积试种,西南地区用紧凑型品种加大种植密度应该可以试试。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果侵权可以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