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对海军司令说“我们要建设三艘航空母舰”

中国人意识“飞机载舰”价值的时间并不比西方晚。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就有了最早的航母——水上飞机母舰和第一代“海军航空兵”,隶属于张作霖的东北海军。北伐战争期间,由于水上飞机母舰的亮相,东北海军在海上制空权上拥有绝对优势,北伐军的海上交通线被完全阻断。

1928年12月,中国杰出海军将领陈绍宽被蒋介石任命为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并晋升海军中将。收到任命书后,陈绍宽在《条陈扩充海军呈文》中写道:“兹拟以最低限度,请添造驱逐舰四艘,约须1,200万元;潜水艇二艘,约须600万元;巡洋舰三艘,约须3,000万元;航空母舰一艘,约须2,000万元。”

这个建议最后在全国编遣会议上被否决。计划落空,陈绍宽愤而辞职。蒋介石前去挽留,并做出扩建海军的承诺:“我们曾讲15年以内,有建设60万吨的希望。”蒋介石还特别对陈绍宽说,60万吨舰艇中,应该包括3艘航母。看到航母建设有希望,陈绍宽便回到海军中任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此时,陈绍宽已是海军上将。在抗战之初,陈绍宽在江阴指挥了整个抗战期间唯一的一次海战——江阴海战,前后历时108天,这是抗战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当时日军出动航空母舰,几乎将中国海军主力舰艇全部炸毁,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海军最重大的一次损失。

1943年11月,抗日战争即将开始进入反攻时期,陈绍宽再次提出海军建设的规划。按照陈绍宽的规划,全国建设4个海军防区,每个防区设立一个支队,每个支队拥有5艘航母,并选定了浙江象山等三处母舰军港。这个计划对当时已经失去海防的中国来说,太过于奢侈。1945年8月,陈绍宽又制定《海军分防计划》,将拥有航母的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30年建成,这个计划依然被束之高阁。

蒋介石对海军司令说“我们要建设三艘航空母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