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中華山以“險”而聞名。因為修建了上山的索道,再也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了,從西安方向來的遊客完全就可以“一日遊”並返回西安,快的時代也是遺漏的時代。

華山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凡五嶽都有嶽神,是神的道場。西嶽供奉的是華山之神,也是傳說中的“五帝”之一白帝少昊,西嶽廟就是帝王祭祀西嶽神的祭祀廟宇。在五嶽廟中,西嶽廟規模最大,有著“五嶽第一廟”的盛譽。皇家專用的紅牆黃瓦,城內有城、重重疊疊,人稱陝西小故宮。

西嶽廟祭臺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西嶽廟位於華陰市嶽鎮東,距華山北麓5公里。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在華山腳下建造了第一座祭祀西嶽神的廟宇——集靈宮,後人覺得路途太辛苦,到了東漢時期就遷廟到了現在的地址,並改名為“西嶽廟”。自漢以降,歷代屢有重修、增建。歷朝皇帝親至華山祭祀9次,遣官致祭183次之多。而民間的習俗是“上山先進廟,祈福保平安”。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西嶽廟坐北朝南,廟門正對華山,城正南闢門,並設甕城,組成二重城門。內城俗謂內宮,分前後兩院。整體建築呈前低後高的格局。

城內有城、城牆重重疊疊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由北至南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灝靈門、五鳳樓、欞星門、金城門、灝靈殿、寢宮、御書樓、萬壽閣。

影壁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琉璃影壁(俗稱照壁)為明代所建,官方把它作為宮苑、廟宇的遮擋、裝飾物;民間則作為避魔、驅邪之用。如此體量的照壁屏其宮院,更是等級的象徵。左右兩側設置石欄,為祭祀廟宇獨有。

灝靈門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西嶽廟的第一道門,即甕城正門,俗稱“連三門”。灝靈,神通廣大之意。門楣“敕修西嶽廟”。照例正門只供皇帝專享,文武官員走東西掖門,三門直對午門的三門。

午門(五鳳樓)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始建於明成化年間,西嶽廟第二道門,帝王宮城正門,即外城正門。午門在京城是官員們告老還鄉與皇帝告別的地方,在西嶽廟只是象徵性的仿皇宮建築,以示其等級高。

因其處“正南正中”,四方中南方為朱雀,因此又稱“鳳門”,又名“五鳳樓”。“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鳳翹翼者也”,因此其下曰“午門”,其上曰“五鳳樓”。

欞星門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建於清,內宮前院大門。三座木牌樓以磚砌夾牆合成“連三門”形式,覆黃色琉璃瓦。簷下施斗栱,明樓正中為“蜂巢式如意斗栱”,雕九個龍頭,九五之尊,體現了西嶽廟是皇家祭祖廟宇。但最高等級的祭祀幾乎都在京城,西嶽廟為中祀廟宇,不能僭越等級。因此,七條龍正出口全張,另兩條龍斜出口半張。欞星門的門釘七行九列,比起九行九列來也低一個等級。

“天威咫尺”石牌樓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明萬曆年(1573-1620)所建,四柱三開間五樓斗栱仿木結構,是廟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石牌樓。牌樓上層豎刻“敕建”,中層橫題“尊嚴峻極”,下部額題“天威咫尺”,傳為奸相嚴嵩手筆。牌樓運用圓雕、浮雕、線雕、透雕等各種技法,雕刻人物、團龍、麒麟、獅獸、各種卷草花紋等,幾乎將中國古代傳統中象徵吉祥如意的動植物採用殆盡,其藝術價值之高令人瞠目。

金城門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建於明代,內宮後院正門,亦稱“重門”。位於核心大殿灝靈殿之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金城門取“關中之固,金城千里”之意。

金水橋、灝靈殿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金水橋通往西嶽廟正殿灝靈殿。金水橋又名“望仙橋”,三拱石橋,橋下流水名玉帶河,泉水最終匯入殿後方的放生池。

灝靈殿建於明,清代修葺,為內宮後院大殿,即西嶽廟正殿,供奉白帝少昊,是歷代帝王祀廟之處。可惜我去的時候正在維修。

御書樓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供放皇帝讀書的地方。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內置乾隆御書“嶽蓮靈澍”橫臥碑。嶽蓮指華山,因其山似蓮花。當地官員百姓常面華山祈雨並能如願,故為“靈澍”。

萬壽閣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原為藏經閣,又稱“望河樓”(登樓可望黃河),被毀後現代重建。立於磚砌高臺上,自下而上設60級臺階。閣身上下三層,闊五間,覆黃色琉璃瓦,頂層南面額懸“萬壽閣”匾。

在西嶽廟中軸兩側還有鐘樓、鼓樓、靈官殿、冥王殿、呂祖堂、望華亭及碑亭等。

少昊之都石牌樓

明萬曆年間所建。少昊,“五帝”之一,也是西嶽華山之神。周代把封地叫國,把有宗廟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沒有的叫邑。少昊之都意為嶽神在下界理政的地方。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上諭碑亭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乾隆40年陝西大旱,時任陝西巡撫畢沅奉旨上山祈雨。華山神顯靈,甘雨連降三天,緩解了旱情。畢沅回覆說因為皇上您愛民如子,感動了嶽神,所以才下了一場靈驗的及時雨。但是您看華山神的家很破舊了,現在需要您撥銀重修它。乾隆即著內務府撥銀十二萬兩交畢沅核實辨理。內務府是皇帝的“私房錢”庫。碑文把此事記錄了下來,是古代公文典範之作。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天下第一碑

唐玄宗時,“玄宗乙酉歲生,以華嶽當本命”(酉當西,對應西嶽,本命由此而來)。天寶九年(750年),群臣奏請封禪西嶽,唐玄宗遂命人開鑿華山線路,設祭山壇場,刻碑記錄,“高五十餘尺,闊丈餘,厚四、五尺,天下碑莫大焉”。唐僖宗廣明元年(880)被黃巢軍損毀,如今只剩下部分殘石。

很多華山遊客選擇的都是“華山一日遊”,其實套票包含華山主景區、西嶽廟和仙峪。即使你沒去,這錢也是花了。

2014年7月 華山景區門票180元

五嶽第一廟,被很多華山遊客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